蒙古族节日文化

合集下载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_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_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日阿,即白色的月。

夏季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时节,草原要举行那达幕大会,具体时间自定,这种节日性活动,规模可大可小,甚至一个家庭就可以举办。

届时方圆几十里、上百里内的牧民都会举家骑马赶车(现在基本已改为现代交通工具)前去参加。

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

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

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

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

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每年的八月,鄂尔多斯草原阳光艳丽,金风送爽,这是牧人们喜庆丰收的最好季节。

这时,他们准备各种美味奶食品,酿制马奶酒,宰杀牛羊,缝制新衣服,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游艺会),进行鄂尔多斯蒙古族喜好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的体育比赛,使挡个草原沉浸在一片欢乐样和的气氛之中。

那达慕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众集会,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的特色。

据记载,蒙古族的那达慕起源于13世纪初。

那时候,蒙古族的首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

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蒙古族喜爱的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并称这三项体育比赛为“好汉三艺”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畏兀尔蒙文,公元1225年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称:“成吉思汗征服了花刺子模,为庆祝胜利,在布哈苏齐海地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

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背景介绍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为1000万。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拥有许多独特的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是蒙古族人民欢庆和祈福的场合,还是他们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载体。

蒙古族的主要节日1. 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活动。

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初,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举行。

那达慕大会以豪华的开幕式和盛大的赛马表演为主要特色。

在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人民穿着传统的服装,歌舞表演和互动比赛如格斯尔赛马等等,展示了他们的独特风貌和特有的民族特色。

2. 白帐节白帐节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庆祝。

这一天,蒙古族人民会在户外搭起白色的蒙古包,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

在仪式中,人们会向神灵祈福,祈祷丰收和幸福。

同时,他们还会进行舞蹈、歌唱和体育竞赛等活动,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3. 斋月节斋月节是蒙古族的回族成员们庆祝的一个重要节日,也叫做开斋节。

斋月节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被蒙古族人民广泛庆祝。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至十三之间,持续5天。

在斋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祈祷、斋戒和慈善行为。

此外,还会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如亲友间的团聚、家庭聚餐和赠送礼品等。

4. 蓝色人文节蓝色人文节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主办的盛大民俗文化节日。

该节日于2008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成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色人文节期间,人们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广袤草原和奔跑的赛马。

此外,还有蒙古式摔跤、射箭和民族器乐表演等传统活动。

蓝色人文节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蒙古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绝佳机会。

蒙古族节日的意义蒙古族的节日不仅是他们欢庆和祈福的场合,更是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庆祝节日,他们传承了许多世代以来的传统和价值观。

同时,这些节日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舞台。

通过节日活动,蒙古族人民得以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繁荣。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简介
蒙古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其特点包括:
1. 游牧传统:蒙古族人民继承了古代东胡、鲜卑、室韦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形成了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文化特征。

2. 草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的主体,蒙古文化在历史上融合了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综合型文化形态。

3. 语言和历史:蒙古族使用蒙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朝时期曾统一中国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4. 传统节日:蒙古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这是一项集体育比赛、民族文化展示和社交活动于一体的盛会。

5. 服饰和饮食: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蒙古袍为主,饮食方面以肉类和乳制品为主,如手扒肉、酥油茶等。

6. 艺术和舞蹈:蒙古族的舞蹈充满活力,以马头琴演奏和长调歌曲为代表,体现了蒙古族豪迈的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7. 家庭和社会习俗:蒙古族社会强调尊老爱幼,有着严格的祝寿习俗和葬礼习俗,以及对待客人的特定礼节。

8. 禁忌和忌讳: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禁忌和忌讳,如做客时的忌讳,以及对某些数字的特殊看法。

蒙古民俗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多元内在气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
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
蒙古人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 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 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人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 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吃饭时让新娘在洞 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来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 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大部分蒙古人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蒙古人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 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 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每 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蒙古族的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蒙古族的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
蒙古族的民族节日
白月节
蒙古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 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内蒙古的一些风俗

内蒙古的一些风俗

内蒙古的一些风俗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有着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让人们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

本文将介绍一些内蒙古的风俗文化。

一、马头琴马头琴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传统乐器,被誉为“草原之王”。

马头琴是一种弦乐器,由马头、琴杆、琴筒和弦组成。

马头琴的音色悠扬、高亢、磅礴,能够表现出草原的雄浑和壮美,因此在内蒙古的许多节日和庆典上都会有马头琴的演奏。

二、摔跤摔跤是内蒙古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传统民间运动。

摔跤比赛通常在草原上举行,比赛前,选手们会进行盛装游行,展示自己的风采。

摔跤比赛的规则简单,比赛时选手要用双手和双脚将对手摔倒在地,摔倒的人即为输方。

摔跤比赛不仅考验选手的力量和技巧,也是内蒙古人民的传统文化体现。

三、蒙古包蒙古包是内蒙古的传统居住方式,也是内蒙古的标志性建筑。

蒙古包由木架子和毡子组成,外形呈圆锥形,内部空间宽敞,可容纳数十人居住。

蒙古包的搭建需要精湛的手艺,也需要大量的毛毡和木材,因此成本较高。

蒙古包不仅是内蒙古人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内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那达慕大会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内蒙古最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那达慕大会通常在每年的七月或八月举行,为期三天。

那达慕大会包括马术比赛、摔跤比赛、射箭比赛、歌舞表演等多项活动。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蒙古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内蒙古走向世界的窗口。

五、狼图腾狼图腾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信仰和文化象征。

蒙古族人民认为狼是勇敢、智慧、忠诚和团结的象征,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图腾。

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狼图腾贯穿始终,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信仰。

六、奶茶奶茶是内蒙古人民的传统饮品,也是内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奶茶是由牛奶、茶叶和盐等原料制成的,口感浓郁、香甜可口,是内蒙古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奶茶也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

内蒙古的传统节日参与蒙古族的盛宴

内蒙古的传统节日参与蒙古族的盛宴

内蒙古的传统节日参与蒙古族的盛宴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蒙古族是其中的重要民族之一。

蒙古族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节日庆典,每逢节日,他们会举行盛大的宴会来庆祝。

本文将介绍内蒙古的传统节日以及参与蒙古族盛宴的相关情况。

一、内蒙古的传统节日内蒙古地域广阔,气候多样,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也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个节日包括:1. 骏马会骏马会是内蒙古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七八月间,各地蒙古族人民会陆续举行盛大的骏马会活动。

这是一项集展示、竞技、娱乐为一体的传统节庆活动,人们会骑着美丽的蒙古马进行比赛,展示他们的骑术技艺。

2. 青城庆典青城庆典是蒙古族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庆活动之一,通常在秋季举行。

这是一项丰收庆典,人们会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竞技活动,同时还有舞蹈、歌唱等表演。

3. 千里追风千里追风是蒙古族的传统马术表演,被视为内蒙古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骑手们会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展示他们的马术技巧。

以上只是内蒙古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的一部分,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庆祝方式。

而这些节日都少不了盛宴,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参与蒙古族盛宴的相关情况。

二、参与蒙古族的盛宴蒙古族的盛宴是他们传统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其中可以让人深入了解蒙古族的文化风俗。

1. 行礼在参与蒙古族的盛宴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尊重并行礼。

蒙古族有着严谨的礼仪,我们应该注意遵守。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行三次礼,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祝福。

2. 享用美食蒙古族的盛宴上,美食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以草原上丰富的牛羊肉、奶制品和米面制品为主要食材,制作出各种美味的菜肴。

我们可以品尝到烤全羊、奶茶、牛肉干等传统美食,满足味蕾的同时也感受到蒙古族的热情好客。

3. 欣赏文艺表演蒙古族盛宴上也会有精彩的文艺表演。

他们会表演传统的歌舞、音乐等节目,展示他们的文化魅力。

我们可以欣赏到婉转悠扬的蒙古族长调歌曲、热情奔放的蒙古舞蹈等,领略不同于我们平日所见的艺术形式。

内蒙古节日风俗

内蒙古节日风俗

内蒙古节日风俗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热情好客,喜欢举办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内蒙古的节日风俗吧。

1. 骑马射箭比赛骑马射箭是内蒙古最具特色的传统运动之一,也是内蒙古草原上最普遍的一种娱乐活动。

每年的3月至10月,各地都会举办骑马射箭比赛。

比赛时,参赛者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飞驰而过,同时用弓箭射击目标。

这项运动既考验骑术和射击技巧,也体现了蒙古人勇敢、机智的特点。

2. 白色情人节每年的7月7日,内蒙古都会举办盛大的白色情人节活动。

这一天,人们会穿上传统的蒙古族服饰,举行盛大的舞蹈表演和歌曲演唱,庆祝爱情的到来。

在这一天,许多人会向自己心仪的人表白爱意,或者举办婚礼仪式。

这是一个充满浪漫和温馨氛围的节日,也是内蒙古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

3. 阿拉善红山文化节阿拉善红山文化节是内蒙古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活动。

每年的8月,来自内蒙古及其他地区的人们会齐聚阿拉善草原,参加各种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和体育竞赛。

这个节日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阿拉善红山文化节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内蒙古传统文化的机会。

4. 呼伦贝尔那达慕大会呼伦贝尔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最盛大的民族体育盛会之一,也是内蒙古草原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7月至8月,来自内蒙古各地的蒙古族人民会齐聚呼伦贝尔草原,举行各种传统竞技项目,如摔跤、射箭、马术等。

这个节日不仅展示了蒙古族人民的勇敢和体魄,也是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5. 内蒙古那达慕那达慕是内蒙古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民最热爱的节日。

每年的7月至8月,蒙古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那达慕活动,包括马术比赛、摔跤比赛、射箭比赛等。

这个节日不仅是蒙古族人民表达自己勇敢和智慧的舞台,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合。

以上就是一些内蒙古的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蒙古族的节日蒙古族的节日许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鬼节、那达慕、祭敖包节、祭成吉思汗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节日文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蒙古族节日文化春节是蒙古族传统的年节性大节。

主要由祭火、除夕、初一等连续性节日组成,往往从头一年的腊月二十三一直延续到新年的整个正月,因而过年是一个综合性节日。

祭火神蒙古人有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火神的习俗。

他们认为火是生命的起源、家族的希望、纯洁的化身,而且传说这天是成吉思汗夫妻拜火日,所以蒙古人这天要拜火祭灶。

拜火祭灶以前,家家户户必须进行环境大扫除。

二十三那天每家煮数个羊胸叉,熟后取出并简单剔去肉,把几个羊胸叉骨叠在一起,用羊毛捻线缠绕,里面放入芨芨草、柏叶、佛香、红纸、圆饼、红枣等食物再用哈达包裹,黄昏时用其祭灶。

再用羊肉汤、大米、糜米和红枣、奶酪等焖制成“祭灶饭”蒙语称为嘎林布达。

祭灶时男主人或长辈高举盘中的羊胸叉骨,唱祭灶词,赞美火神并祈祷保佑,其他家庭成员在其身后频频磕头拜火;然后焚烧羊胸叉骨,每人轮流手捧盛有肉汤和酒等制作的“哈利木”并舀三勺敬献火神。

最后结束祭灶拜火仪式。

然后进行萨察礼,用羊肉、哈利木、美酒、奶食的德吉祭祀天地祖先和神龛。

而且这一天要把祭灶拜火的美食相互赠送品尝,并认为谁家的祭灶饭味道最美,说明来年他家将兴旺发达。

除夕是蒙古民族传统年节性系列节日之一。

年三十要煮全羊或羊背子。

太阳落山时,先要祭祀祖先供奉神佛,屋外要在选定的方向敬献各种食物德吉,屋内祭神龛,点酥油灯,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

天黑时,门外要挂酥油灯,全家人团聚吃羊背子。

之后大家包蒙古包子。

午夜,吃团圆饭。

蒙古族的年夜饭由两部分组成,即黄昏时吃羊背子,午夜吃蒙古包子。

年夜饭后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大年初一佛晓时分,要全家出动点天灯,烧旺火举行拜天仪式。

在旺火旁摆放盛满食物的供桌,桌前铺一块新毡子,全家人以长幼为序面向南方磕头拜天,行萨察礼,放鞭炮,绕火净身。

拜天仪式之后,要行拜年礼。

长者首先进屋坐在正位,晚辈们依次进屋磕头请安,献哈达,互换鼻烟壶;长辈要高声祝福,并给压岁钱。

拜年结束,全家人围坐一起喝新年早茶。

新年茶有严格的程序和礼仪,首先把新年茶的德吉献给神佛,然后敬给老人。

喝新年茶时还要给长辈敬酒,长辈要给孩子们一份礼物。

家庭拜年礼结束后,便骑上快马成帮结伙地走浩特串苏木,开始了邻里亲朋之间的拜年活动。

马奶节马奶节是以马之乳汁祭祀苍天大地的日子,是蒙古族崇马之俗的一种表现。

马是蒙古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喜马、好马、爱马、敬马是蒙古族人的天性。

马奶节,又是蒙古族崇尚白色的一种象征,马奶是众畜之乳,被认为是最圣洁的白色乳汁。

每年夏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祝福风调雨顺,水草肥美,五畜兴旺,奶食丰收。

主人首先选定吉日,提前公布于众,并向邻近牧民发出邀请。

马奶节前两三天,主人要请驯马能手把马群集中起来,套抓小马驹栓在牵绳上,并禁食马奶。

之后,挤马奶制奶酒。

马奶节的仪式是由九位骑白马的骑士和主人共同完成。

首先由九位骑士从牵绳处骑马到蒙古包前,主人要用银碗给骑士敬鲜奶,骑士品尝后按顺时针方向绕蒙古包一周,再回到牵绳旁。

这里已经备好摆放羊背子,奶食品等供桌和装满马奶的木桶,骑士用套马杆抬起木桶,边行边用木勺进行萨察礼(把马奶抛向空中),祭祀天地神灵。

主人要高声朗诵马奶萨察礼赞词,客人骑马随从绕场三周,结束仪式。

马奶节上,还要给种公马和头驹系哈达进行迷拉礼。

马奶营养极为丰富。

马奶制作的齐格(马奶酒)不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且对胃肠心肺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所以,蒙古人从古至今非常喜欢饮用马奶和马奶酒。

打鬃节打鬃节一般在每年春季举行。

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当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进行首次剪鬃。

届时,举行隆重的剪鬃仪式。

这一天,骑手们将马群围拢在蒙古包周围的草地上,牧民们集中在马群附近,邀请德高望重、剪技高超的老牧人掌剪。

主人向掌剪人敬酒、献哈达并郑重地递交鬃剪。

这时,骑手们身着轻装马靴,骑着贴身坐骑在马群中穿梭,找到目标后,甩出套马杆,套住马颈,牵至剪鬃人前。

首席剪鬃人致剪鬃祝词,并向被剪鬃的首匹马驹行迷拉礼后开始剪鬃。

要把第一剪剪下的马鬃送至吉雅其神龛前供祭。

然后一匹一匹地打马鬃,一直到把所有的马驹鬃全部打完为止。

给剽悍的烈马剪鬃“打扮”不仅要有强壮的力气,而且要讲究方法,施展技艺。

所以,蒙古人自豪地称打鬃节为“勇敢者的游戏”。

祭敖包敖包,最初是道路和地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祭敖包的时间,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六、七、八月间。

祭祀时,敖包上一般挂有写着经文的五色布条或纸旗。

敖包祭祀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血祭,是把自己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

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认为供养自己的牛、马、羊等牲畜是天地所赐。

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酒祭,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

火祭,是在敖包前烧一堆旺火,祭祀的人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献上祭品。

蒙古人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所以火堆烧的越旺越好。

玉祭,玉是昂贵的供品,过去蒙古人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娱乐风俗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即摔跤、赛马和射箭。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包括多种文化娱乐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

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时举行。

现在的那达慕,往往在夏秋之季举行。

赛马是马背民族古老的传统,它是一项非常普及的群众性活动。

牧民们在平时或节庆聚会上都有即兴赛马习俗,特别是在敖包盛会和那达慕大会上都有激烈的赛马活动。

赛马,一般分为奔马赛和走马赛两种,鄂尔多斯地区还有赛公马的习俗。

奔马赛,也称“速度赛马”,是长距离的速度比赛,是一种毅力性赛马。

传统的奔马赛,为了减轻负荷不备马鞍,骑手多为少年儿童。

参加奔马赛的骏马一般少则数十,多则逾百。

奔马赛,不计时,不论马的年龄,没有固定的场地跑道,一般不分组,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赛程一般在20至50公里之间。

走马赛,是技巧性很强的竞赛,比试马走的侧步平稳和速度。

参赛的骑手多为有经验的男性长者或中年人。

参赛的走马要备上精美的鞍辔,把骏马打扮得漂漂亮亮。

参赛的走马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行进要求是左右两侧的马腿轮流迈步,以稳健为尚,既快又稳,姿势和谐优美,以最先到达者为胜。

比赛既要有马的技能,也要有骑手的驾驭水平。

鄂尔多斯地区走马很多,在那达慕中走马赛不可缺少。

当参赛马匹出发时,祝颂人按传统习俗捧起吉祥的哈达端着银碗,祭洒鲜奶进行祝颂。

当头马冲过终点时,祝颂人将彩带披在头马身上,行迷拉礼,咏诵《骏马赞》。

蒙古族赛马重在参与,因此对末尾的马和骑手要进行赞颂和奖励。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

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

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

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

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白绸子或各色绸子做成,宽大多褶。

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

摔跤手足蹬马靴,腰缠宽皮带或绸腰带。

着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式摔跤有其特点,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

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等双数,每轮不能出现奇数。

摔跤不受时间限制,直到取胜为止。

比赛前要推选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待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开始比赛。

摔跤技巧很多,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

蒙古族摔跤的规则是不许抱腿、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拉倒对手,不准触及眼睛和耳朵;不准拽头发;不准踢肚子和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射箭是蒙古族古老久远的一项竞技运动。

它源自于蒙古族早期狩猎时代用弓箭自卫和猎获野兽的活动,后来在作战中他们又用弓箭射杀对手。

在成吉思汗时代射箭比赛已经出现,成为蒙古族一种竞技娱乐活动和蒙古族擅长的武功之一。

射箭比赛开始时,祝颂人用鲜奶抹画弓箭,并咏诵《弓箭赞》。

射箭,分骑射和静射两种。

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不限。

骑射,就是从奔跑的马上向左右目标射箭。

参加骑射的人数不限,对骑马、弓箭都无统一要求,射场一般有宽4米,长85米至100米的跑道,设三个靶位。

每靶相距约25米,从第一靶开始依次在2米高的木架上挂一个彩色布袋。

靶位距跑道有一定距离,每人每轮一马三箭,共射三轮为九箭,最后以中箭多少决定胜负。

静射,就是站立射靶。

在距射手15至20米处设一靶牌,靶心向外依次为黄、红、兰、黑、白五种颜色的圆环,射中最里面的得100分,然后依次为80、60、40、20分。

此外,还有一种靶的靶心是活动的,箭中靶心会自动掉下来。

布鲁在蒙语中意为“投掷”。

布鲁为木质,其形如短柄镰刀,长约尺许,握手处为圆形,头部内弯,其身与头呈扁圆形,头部处用铅包或箍以铜环、铁环等装饰。

投掷布鲁时,挥手向外掷出。

布鲁在古代是蒙古族的狩猎工具,近代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练习技巧的娱乐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列为那达慕会上的比赛项目。

?蒙古象棋相传是在成吉思汗西征时,从波斯传入蒙古地区的一种象棋,蒙古族称之为“沙特拉”。

棋盘纵横八格,共为64个方格,有32个棋子。

对弈双方各掌握16个棋子,按规定布局,按规矩走棋。

双方各执一个“诺颜”(王)、一个“哈屯”(后)、2个马、2个骆驼、2个车、8个子。

蒙古象棋主要用白或紫檀木、红松、沉香等木料或牛角、骆骨、宝石雕刻而成,也有用银、铜、铅、青铜等铸成。

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在雕刻工艺上体现了蒙古族独具匠心和传统的美学思想,体现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

蒙古象棋的某些走法与国际象棋相同,但又有自己的特色。

如马无别足限制和不得最后将死对方的官长;官长和车之间一般不能易位,需易位时,官长先向车走两格,然后让车从官长上面跳过;马或驼不能直接做杀,一般不允许吃光对方,要给对方留一子。

沙嘎指羊踝骨,俗称“羊拐”,是牛羊鹿等四肢奔跑动物的后腿踝关节连接胫骨与跖骨的一块小骨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