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医患关系-做一名快乐的医生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医疗行业的重要议题,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生的职业满意度。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的基石,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医生和患者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首先,作为医生,要注重患者的沟通和信任。
患者来到医院,往往是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的困扰,他们需要医生的专业帮助和关心。
因此,医生应该尽可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
在沟通过程中,医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让患者感到困惑和无助。
同时,医生还应该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权益和选择。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才能建立起互信的基础。
其次,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全面健康。
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预防保健,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只有将患者的全面健康放在首位,医生才能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关心和关爱。
另外,医生还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医生作为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他们应该以患者的利益为先,坚守职业操守,严格遵守医德医规。
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保持专业的态度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生还应该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不泄露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医生才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而对于患者来说,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患者要尊重医生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医生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因此,患者应该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医患关系)心得体会

医生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医患关系)心得体会作为医生,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以下是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心得体会:1. 建立互信和尊重: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尊严,并且与患者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同时,患者也应该尊重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意见。
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医患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生应该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
同时,医生也应该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增加患者对医疗过程的参与感。
3. 合理的医疗费用和医患沟通:医疗费用的透明和合理性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经济状况,并向患者详细解释医疗费用的构成和原因。
患者也应该理性对待医疗费用,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共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4. 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应该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听取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并积极回应患者的问题和疑虑。
同时,患者也应该主动与医生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透明的沟通有助于减少误解和纠纷,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5. 强化医患教育:医生应该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传授正确的医学知识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同时,患者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疾病进行学习和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和康复。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其中的关键。
通过互信、尊重、沟通和教育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心得体会(3篇)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心得体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我深感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个人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是尊重和信任。
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患者的人格和权益,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在与患者交流和治疗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决策权,与患者进行平等的信息交流和决策过程。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患者,帮助他们理解疾病和治疗的过程,增加他们的信任感。
只有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其次,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沟通能够消除误解和疑虑,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合作。
作为医生,我们要善于倾听患者的需求和疑虑,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解释医学知识,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词汇,让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和配合治疗。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善意,避免产生冷漠和不耐烦的情绪。
再次,我们要注重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只有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作为医生,我们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诊疗水平。
在医疗过程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团队协作,优化医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只有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认可和满意,进一步加深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文明和礼貌的待人方式。
在医疗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遵守医德医风。
我们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
在与患者交流和治疗过程中,我们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避免使用冷硬和傲慢的语气。
同时,我们也要讲究仪容仪表,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仪态。
医生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体会

医生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体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合作程度,增加医生的工作满意度。
作为一名医生,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体会。
首先,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对立情绪的产生。
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我会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以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并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同时,我也会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期望。
在治疗过程中,我会定期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他们治疗进展和可能的副作用,以增加他们的治疗合作性。
其次,关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患者在求医路上往往希望得到医生的关心与关爱。
在与患者交流时,我会尽量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理解,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也会尽量在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一种关心和信任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此外,我还会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病情,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第三,尊重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则。
在医患交往中,医生需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益。
在患者的选择权面前,我会尊重他们的决定,尽量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在治疗过程中,我也会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避免将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式泄露给他人。
与此同时,我也会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不轻易批评和谴责他们的选择。
此外,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作为医生,我时刻关注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治疗技术的更新。
我会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读专业书籍和论文来持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增加他们对我的信任和满意度。
最后,我认为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生需要尽职尽责,保持专业操守,不以金钱和私利为先,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医生也需要保持科学态度,严谨治疗,不盲从于传统观念和迷信,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患者。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2023年,医疗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在医疗行业中,医患关系仍然是一大难题。
医生们应该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呢?本文将从医生和患者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一、医生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 了解患者需求医生在迎接每位患者时,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庭背景和工作环境等,这有利于医生更好地把握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因此,在面对患者时,医生应该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患者,做到真正关注患者健康。
2. 提供贴心服务医生还应该为患者提供贴心的服务。
这包括:让患者尽可能地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提供方便的预约服务,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
当患者需要发送有关考虑或关注教育资料,医生提供支持可以促进这一过程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健康问题。
3. 讲真话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必须讲真话。
这意味着医生要坦诚地向患者说明疾病的风险和可能面临的治疗难度。
在给出治疗方案时,医生应该非常清楚地解释治疗的效果、费用、风险和其他的重要信息。
这样做的好处是,患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尽可能的降低心理压力。
4.积极沟通如果患者对治疗方案或医疗状况有任何疑问或不满意,医生应该积极向患者沟通。
医生应该与每个患者保持开放的沟通,以充分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
建议医生应该采用简单、清晰、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制造更多的困惑。
二、患者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1. 自我保健患者要坚持个人的保健措施,比如说避免不良的习惯、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等等。
这可以帮助患者降低病情进展和减轻医生的治疗压力,也能保证他们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持。
2. 理性消费当患者需要医疗服务时,一定要理性消费。
在选择医生和医院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选对合适的医生,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诊所,避免在治疗过程中恶意升级变相收费等情况的发生。
临床医生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临床医生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关键。
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专业性和沟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医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首先,临床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医生才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因此,医生应不断学习,保持对最新医学知识的更新。
此外,医生还应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通过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其次,临床医生应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首先,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倾听患者的诉求。
在与患者交流时,医生应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医学术语,以确保患者能够理解。
其次,医生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详细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进程。
此外,医生还应积极倾听患者的情感需求,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关怀。
除了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临床医生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生的职业道德是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
首先,医生应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权益,严守医疗保密,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其次,医生应以患者的利益为重,不追求经济利益,不滥用医疗资源。
此外,医生还应保持对患者的同情心和善意,不歧视患者,不对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临床医生还应注重医患沟通的技巧。
医患沟通的技巧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首先,医生应注重非语言沟通,如面部表情、姿势、眼神等。
通过细微的非语言信号,医生可以传达自己的关怀和理解,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其次,医生应注重语言表达的技巧,如使用肯定语言、避免负面词汇等。
通过积极的语言表达,医生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意愿。
此外,医生还应注重倾听技巧,如主动倾听、提问倾听等。
通过倾听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诉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024年医生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医生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得体会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
因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____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社会又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
多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许多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医患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
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
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
而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
(二)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
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三)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加剧了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____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四)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一个医生的梦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患关系不再紧张,再也看不到病人把医生告上法庭的事情见诸报端;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医者父母心”不再成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心无顾虑的全心治病,医疗依然是这个国家最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健康的鲜花四处开放,再没有病魔的踪影。
其中,我想只有做到爱岗敬业,真正做到奉献,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决定了他工作时的心情,也决定了他工作的成绩,如果你对自己的岗位不热爱,那最终你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医务工作者来说,患者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你,你必须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你才能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热爱生命,呵护生命,对于生命的珍视无以伦比。
正因为生命绚丽,我们说迎接生命者是春的使节。
正因为生命宝贵,我们说拯救生命者是健康的守护神,正因为生命无价,人们才给那些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一个响亮的名字——生命卫士。
我为我们拥有这样的称号而感到光荣和自豪!然而在我们高唱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的今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悄悄玷污了医疗这片神圣的净土,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崇高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
医患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现在的医患关系在人们心目中到底怎么样? 有人咬牙切齿的说我们是白狼、恶魔、吸血鬼。
诚然,这些描述未免有点过分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了如今的医患关系确实有点紧张,什么原因造成了医患的矛盾尖锐?我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医患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不能进行换位思考。
作为医务工作者,理应积极主动地去加强医患沟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多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凡事多进行一下换位思考。
人们常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
”每个人都有生病、看病的经历,人们生病以后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还要忍受精神上的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医患关系做一名快乐的医生
市中医院医师专题大会
市心理学会张晓非
古语讲“天时、地利、人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兴业成事,也能让我们身心愉快,享受美好的人生。
医患和谐是人际关系——外部和谐,其外部和谐依赖医生内心的和谐。
我们做为医务工作者,只有自己主观内心和谐愉快,才能去应对客观外界遇到的不快。
我今天和各位同仁商讨的主题是:
和谐医患关系做一名的医生
我想讲三部分内容
一、做医生快乐吗?做医生不快乐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医患关系的忧虑。
二、综合医院的医生,要掌握患者心理,“知己知彼”才能和谐医患关系。
三、做一名快乐的医生,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借此机会,讲一个专题“综合医院应建立临床心理联络会诊制度”
第一部分做医生快乐吗?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联合医师网刚刚完成的一份《关于中国临床医生自我感知职业满意度现况调查》显示,64%的被调查者不满意自己的执业现状。
其中,44%的人表示“不太满意”,20%的人表示“很不满意”。
(图1)同时,被调查者中,有近一半的医生(49.6%)对待“快乐”的态度是冷漠的,他们选择的是“无所谓快乐不快乐”;近三成医生表示自己在医疗临床工作中并“不快乐”(29.9%);只有两成医生表示自己是“快乐的”(20.5%)。
是什么让医生心灰意冷?又是什么让他们“不快乐”?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医生进行了随机访问,他们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已经麻木了”。
压力造成三成医生“不快乐”。
一项社会职业的众多从业者都感到不快乐,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人的幸福感来源于3个因素,即“爱”、“被爱”、“做自己喜欢的事”。
医生从事的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其中必然包括爱的付出和爱的奉献。
从接诊开始,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医患生命和健康的关爱,都是在“爱”。
那为什么医生“爱”了却不快乐呢?因为这种爱的付出没有被发现。
患者没有发现,连医生自己也没有发现。
付出了,却没有被确认和肯定,这种付出因而显得十分苍白。
医患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
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
可以说,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使者。
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
内心的和谐是外部和谐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在心理上必须要和谐,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互相信任。
医生从学医的第一天开始就接受着医疗道德的教育,它成为每位医生,医疗生涯的重要积淀,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位医生都不能脱离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供给,否则便会一事无成,我们应看到在医生的成功中包含着病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生命逝去时的悲痛和家属的衰怨,这些过都是任何特质所不能代替的,有时,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感悟,常可以成为医生们沟通与和谐的桥梁。
不是任何人都能当医生的,只有善良,富有同情心,富于爱心的人,才能从事这个祟高的职业。
对患者富有同情心才能增强自已的责任心,提高使命感。
才能为解除患者的疾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已的治疗水平。
对患者富有同情心才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因此善良,富有同情心是医生首先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尽管目前对医患矛盾渲染的很多,存在误解、存在纠纷,但社会离不开医疗,患者离不开医生。
医疗卫生职业是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必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之所系。
医生通过医疗实践,传递关爱和温馨,换来理解和信任,如此,医生们才能找到快乐的源泉。
第三部分做快乐的医者,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医人先医己,现在社会上有句话“摆平就是水平”。
做为医生要摆平医患关系,首先应当摆平自己,自己首先成马一个笑口常开、快乐常在,内心和脸上充满阳光。
让自己保持一种开朗开
心的精神状态,说难也不难,但培养成为一种行为品质,就需要有一套适合你自己的方法。
让自己天天高兴、快乐,
第一条保持健康,健康是快乐的保证中医讲究养生,当病人看到一个红光满面、精气神很好的大夫,对你的信任会由然而生“到底是大夫,会调养”,“有本事,看人家把自己调养的多好!”
要健康,就要有保持健康的方法。
“什么是养生?养生就是简单的事天天做”做为医务工作者,我这里说的健康指躯体和心理都健康,我到某医院知道,有些大夫自己偷服安定类药,安眠形成依赖。
“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我希望每位医护人员,一定要学会养心,我每天早晨静坐,遇心烦时写书法练字。
第二条一觉睡到自然醒“不觅仙方寻睡方”,觉好心情好。
日本森田疗法创始人森田正马博士说:“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即顺从自然的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消失。
”每当情绪不好时,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这是自然的心理现象,不必为此而苦恼。
此时我会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来休息,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是工作时不可能享受的,所以能够这样酣睡,醒来后心情总是会很好,然后暖暖地晒着太阳,更是惬意啊!或者约上好友看场喜剧电影,放声大笑,让快乐充满心灵的每个角落。
第三条快乐日记,知足常乐把高兴的事记下来。
“快乐日记”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喜事,哪怕是一瞬间的小快乐就可以记录其中。
比如,看到阳光撒在吊兰碧绿的叶子上,嫩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顿感心旷神怡;今天穿了件新衣服,得到了别人
的称赞;被领导夸奖说工作做得不错……实际上,只要细心挖掘,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件小事是让我们感到快乐的,只不过很多时候在繁忙的生活中这个快乐的瞬间被我们的大脑忽略不计了。
“快乐日记”则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能够促使我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积极的、快乐的一面,久而久之,消极负性的情绪在心中存在的比例就会越来越少。
第四条电脑桌面常换常新。
方法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不过这可是自我调节情绪的独家秘笈。
特别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更换一张电脑桌面,就好像换了一份心情一样。
除此之外,根据季节的不同,我会选择不同的画面,春暖花开的季节谁不想出去踏青,假如暂时抽不出时间,就多找些秀丽的风景图片,欣赏这些图片,就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自然中。
炎炎夏日,我喜欢憨态可鞠的企鹅在银白色的冰雪世界中簇拥着的图片,看着这样的图片顿感清凉舒爽。
第五条建立自己的活动“圈子”一个是不是幸福,光有钱忙得要死,他不开心。
不仅有钱,还有“闲”才是真开心。
有自己闲暇的时间,自己的兴趣爱好。
一个德国人最多要参加36个协会。
我建议尽力多参加一些活动,走出封闭的专业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北京医务圈,早就流行沙龙。
沙龙是有闲阶层聚会喝茶聊天。
市心理学会“心理沙龙”几年来也话动不少。
第二部分综合医院的医生要掌握患者心理,“知己知彼”才能和谐医患关系
“见病不见人”是引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所谓“见病不见人”是指医生在治疗中,只单纯注重技术服务,缺乏与患者及家属必要的交流,这样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的误解“不认真”“敷衍应付”,进而产生对立情绪。
“见病不见人”,说实话就是不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心理需求。
医疗纠纷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个缩影,那么作为医院,如何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中妥善处理和避免医患纠纷,建构和谐医患关系呢?有“仁心”:医生要怀有一颗仁慈之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作为医生要拥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有“尊重”:作为医生,要尊重病人的人格与隐私,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医生不应该将病人仅仅看作是一具生病的躯体,而是要将其视为一个鲜活的生命,只有尊重患者才能被患者所尊重。
尊重的前题是了解患者心里在什么?大家知道,人和人打交道,了解才会理解,理解才不会解。
别说医患关系,就是夫妻关
系也是如此。
我在各位同仁面前敢班门弄斧,这里以就诊形式分析、关注患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