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精选14篇)《宿新市徐公店》篇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课。
二、教学课题1、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情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依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
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诗人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四、教学方法本课是一篇诗作,短短二十多个字便向我们呈现了在美好春色中儿童捕蝶的快乐情景。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为了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图文结合,从图悟文,感悟图文相通之处,理解诗意,进入意境。
并采用自由读,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赛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再到提高的认知过程。
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信学生一定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乡野春色之美与儿童之趣,更深层的去领会与体味。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诗人。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找春天》后知道了哪些春天的特征呢?谁能给大家说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呢?(学生回顾旧识,积累词语)师:春天实在是美呀,不但我们喜爱,我们的一位诗人朋友也十分喜爱春天还特地为自己在春天里看到的情景写了一首诗。
你们想知道他是谁,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吗?教师出示诗人图像及名称,教师介绍诗人。
百度百科:杨万里_百度百科(学生会记起上学期学习的《小池》是他的诗作。
)二、看图说话,出示课题1、教师展示课题图片,问:谁来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和事,肯定学生并将图中事物板书出来,。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

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8篇古诗《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诵读达情。
3、挖掘内涵、拓展训练(想象、思维、表达)。
4、体味意蕴、感受经典、领悟写法。
教学重点:1、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味意蕴、感受经典诗句。
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激趣入课,为创设情境作铺垫。
融洽师生关系。
二、综合运用几种方式创设生活情境,让师生共同进入情境。
1、在情境中暗送诗句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无意识储存。
如:不值、应、怜、小扣。
2、在情境中明白诗句中的有关信息。
如:游园、柴扉、苍苔、屐齿。
3、在情境中师生共同生成有利于理解诗句的3个问题并得到思维、想象、表达的综合训练。
a、怎么开门?b、主人为何不开门?c、看见一枝红杏出墙来心情怎么样?三、带着师生共同生成的问题及无意识储存的信息和明白的相关信息形成问题情景,直面诗句,理解诗句。
1、读通诗句。
2、结合三个问题情境,读懂诗句,并重点指导。
应、怜、小扣。
3、初步感悟作者由一枝红杏出墙联想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的独到写法和独特心情。
四、诵读达情。
1、扣词达情、悟意,重点指导小扣、久不开、关不住。
2、创设与生活对接的生活情景,指导、激起学生达情悟意。
前两句达扫兴之情。
后两句达欣喜之情。
整首诗达喜爱之情。
五、直面经典诗句,重点感悟经典诗句的内涵及意蕴。
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经典诗句,具体形式可采用师送生师送校师送班生送生生送师等送诗句环节。
六、拓展训练。
1、学生改诗:根据学生在情境中生成的最后一个问题,改动诗句表达胸意。
2、读诗(可用对比读的方式读)。
3、思维、想象、表达的整合训练。
哇!开门了,真是春色满园呀(预设,视情况调整)教案设计说明:《游园不值》语言朴实无华,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一枝出墙红杏,带给普通人的可能是见不到万紫千红春象的遗憾和失落,给诗人的却是满园春色的欣喜。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篱、径”,理解“疏疏、一径深、急走”等词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情感,并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古筝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介绍诗人1、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早就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诗人,谁能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生自由背诵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
2、解题:自己读一读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师帮助学生解题新市:湖南省攸县北。
宿:住宿。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师指导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师:是谁住在了新市的徐公店里?(生:杨万里)师板书:[宋]杨万里(出示课件)介绍杨万里二、初读,感知古诗大意1、故事入诗: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诗句,注意把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要有停顿。
再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理解诗意1、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再自由读一读诗,说一说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知道的?生发言,师板书:篱落一径树头花落儿童黄蝶菜花“小径”一处,师引导学生联系“远上寒山石径斜”来理解。
2、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细读诗句,填空:(课件出示)()的篱落()的小径()的树头()的花()的儿童()的蝴蝶()的菜花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1)出示前两句中的景物生汇报,(师:从哪知道的?)师相机完善板书:疏疏深未成阴师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子尚未成荫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暮春时节的乡村画卷。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不 值 》这 首 诗 描 绘 的 景 象 。
外 ,疑 则 生 趣 ,心 中有 疑 ,则 能 催 生 读 正 确 、读 流 利 的 目标 。
4.感 悟 古 诗 选 词 炼 句 的 精 妙 和 学 生积 极 主 动 地 去 阅读 ,去 思 索 ,为
(二 )互 动 交 流 ,释 解 诗 意 。
的 脑 和 嘴 ,让 他 们 敢 于 想 象 ,乐 于 表 设 教 学情 境 ,唤 醒 学 生 心 中的 诗 篇 , 这 里 提 供 了 三 种 方 法 ,一 查 ,二 想 ,
达 。同时 引 导 学 生 在 读 中感 悟 ,尊 重 感 受 美好 的 春 光 , 同 时 搭 建 导 入 的 三 问 。其 次 是 题 文 对 照 ,感 知 古 i4-的
3.齐 读 古 诗 。 【设 计 意 图 】学 生 读 后 ,随 机 点
3肩邑说 说 课 后 练 习 3中 带 点 词 行 质 疑 ,就 是 在 透 过 这 双 “眼 睛 ”来 评 ,在 点 评 中发 现 闪光 点 和 不 足 ,在
语 和 诗 句 的 意 思 ,想 象 并 说 出 《游 园 猜 想诗 的 内容 , 意 会 诗 中之 情 。 另 点 评 中帮 助 与 提 高 , 以 达 到 把 古 诗
2.指 读 课 题 ,齐 读 课 题 。
(一 )指 读 古 诗 ,师 生 点 评 。 1.在 点 评 中 指 导 正 确 认 读 “应 ”
古 诗 的 方 法 ,能 够 深 层 体 会 诗 歌 的
3.指 导 学 生 针 对 课 题 进 行 质 字 。 (“应 ” 有 两 个 读 音 ,一 个 读
视 对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培 养 ,鼓 励 学 为 我 们 吟 诵 哪 首 春 光 明 媚 的 诗 篇 ? 就 是 潜 在 地 授 之 以 渔 ,教 给 学 生 读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

《游园不值》教案及设计说明(优秀5篇)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可谓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别具特色,能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境,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诗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一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
以小见大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可引导学生重点品味这句诗的意味深长。
二、设计理念:追求情感的课堂追求感悟的课堂追求对话的课堂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情感目标:(1)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披文入情,感受诗文的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能力目标:(1)“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
(2)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读为本”,“以对话交流为主线”,通过对话、感悟,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2、难点: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披文入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想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游园不值》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课始激情,围绕“不遇”导入新课。
1、出示《题李凝幽居》——贾岛,引出推敲的典故。
2、出示诗题《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感受“不遇”的美丽。
一、回忆旧知,进入新课的情境。
1、全班朗读《题李凝幽居》——贾岛。
复述“推敲”的典故。
2、读《寻隐者不遇》,读有关“不遇”的诗题,初步感受“不遇”的美丽。
从课题入手,假以耳熟能详的“推敲”的典故,围绕着“不遇”这个主题自然地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情感深化作了充分的预热,也较好地渗透了人文性的教育。
《古诗二首》的教案

《古诗二首》的教案《古诗二首》的教案1第2课古诗两首设计理念:本课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
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学习目标:1、认识枯等7个字,会写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趣。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读、识记生字。
学习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挑选古诗的配乐曲子。
如古筝或其他轻快、优美的乐曲。
2、彩笔和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鼓励引入1、老师听说,有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会背许多古诗呢!哪些小朋友会呀?大声背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学生背诵〕2、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学了那么多古诗,今天老师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古诗。
〔板书出示课题:草〕二、范读激趣1、老师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指名汇报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味道。
谁读得好,我就给他配上音乐。
1、学生自己吟诵体会。
2、指名生诵读,配乐朗读。
3、大家都想配乐读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吧。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歌大意1、老师简单描述诗歌意境。
2、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3、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4、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5、评议图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配乐诵读全诗1、先自己边读边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诵这首诗。
2、试着背诵古诗。
3、配乐朗读、背诵。
六、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枯荣小朋友认识这两个字吗?一起大声地说一说,它6、引导学生想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象?〔学生自读体会〕7、给三句诗配上图画: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8、分组各自讨论完成其中的一幅画,并推选代表上台完成这幅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精品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知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喜悦心情。
三、诗词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一提到春天大家能想起哪些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以此引出课题《宿新市徐公店》。
四、初读1.介绍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南宋四大家”,代表作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2.播放名家范读,划分朗读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解诗题: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五、析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诗人住在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一)农村景色图1.从哪两句诗看出来的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2.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3.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景象?(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没形成树荫)4.这表现了乡村怎样的特点?(宁静、自然、朴素)5.指导朗读。
(二)儿童追蝶图1.儿童是怎样追蝴蝶的?从这看出儿童的心情如何呢?(“急走追”;兴奋、欢快)2.那他有没有追到蝴蝶呀?(没有,“无处寻”)3.这个时候儿童的心情有没有变化?(焦急、失望)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种心情?5.从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儿童的天真、活泼)6.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六、品读1.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篱笆、小径、树是静态描写,“急走追”“飞入”“寻”是动态描写)2.赏析:《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晚春的农村的生活画面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
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1 / 10生: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似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生:二月春风似剪刀。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生:春天。
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
教师板书:游园不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5.指名读,再评价。
6.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生:“屐”应读“jī”不要读成“zhī”。
生:“扉”应读“fēi”不要读成“fěi”。
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
不值:没有遇到。
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生:游园不值: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2 / 10策略: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生汇报:生:应:应该。
生:怜:爱惜。
生:屐齿: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生:印: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生:苍苔: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生: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生:柴扉:柴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是什么意思?生: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A.屐齿: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
见过吗?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
(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
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
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
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B.苍苔:绿色的苔藓。
(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
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的门叫“光棍”。
D.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大概是因为园主人爱惜这里的景物,不想让我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吧!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齐读这一句。
3 / 102.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生汇报:诗句意思: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
教师板书:春色满园(2)诗补充:红杏:早春二月就开,是一种很美丽的花,想看看吗?(出示图)每到早春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
孔子就在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所以,红杏也是一种给人带来希望的花。
唐朝王涯禁不住赞叹: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春游曲》叶绍翁好友陆游也爱杏花,他也这样夸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情不自禁地吟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师板书:赞美之情3.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4.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来游园没有遇到园主人,却遇到什么?生:青苔和红杏。
齐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带着这份意外的喜悦读读全诗。
四、升华情感,体会意蕴,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再指导读《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
)2.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 / 10屐齿(jī zhī)柴扉(fěi fēi)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怜:①怜悯、同情②爱③爱惜应怜屐齿印苍苔。
()2.扣:①扣除②击打小扣柴扉久不开。
()三、把古诗补充完整。
《游园不值》________屐齿印苍苔,________柴扉久不开。
春色_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________来。
四、读古诗《游园不值》,根据诗句的意思,把诗句写在横线上。
1.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________2.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
——________参考答案:一、jī fēi二、③爱惜②击打三、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1.小扣柴扉久不开 2.春色满园关不住【板书设计】《游园不值》春色满园赞美之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5 / 10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背上节课学的古诗《游园不值》。
2.今天,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宿:住宿,过夜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什么?生: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二、初读古诗,书写生字。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再全班齐读。
3.指名读,同学们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4.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5.出示生字“宿、疏、蝶”指导书写。
生:“宿”上下结构的字,宝盖要比下面宽一些。
生:“疏、蝶”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
三、逐句指导,感悟意境。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生: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
生: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生: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
生: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
生: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教师板书:篱落一径枝头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6 / 10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
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
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指导朗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是什么样的画面?教师板书:儿童黄蝶生:是小孩子在追黄蝶。
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生:飞快地跑。
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整句诗的是什么意思?生: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3.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生: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生: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
教师板书:菜花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生:高兴、喜爱。
教师板书:喜爱7 / 10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意境。
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
(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
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
)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
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10.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情趣,积累古诗。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
课下搜集他的古诗,读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