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 仰角 极化角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六)卫星天线的方位仰角极化角要进行卫星接收,关键点是卫星接收天线的定位,它包括:天线的方位角、仰角和馈源的极化角这三大参数。
1、方位角从地球的北极到南极的等分线称为经线(0-180度),把地球分为东方西方,偏东的经线称为东经,偏西方的经线称为西经。
从地球的东到西的等分线称纬线(0-90度),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赤道的纬度为0),北半球的纬线称北纬,南半球的纬线称南纬。
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东方,约在东经75-135度,北纬18-55度之间。
所有的广播电视卫星都分布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6公里的高空同步轨道的不同经度上,平时我们惯称多少度的卫星,这个度指的是地球的经线。
卫星在地球上的投影称为星下点,它是位于赤道上,经度与卫星经度相同的地方。
如亚太6号卫星的星下点是位于赤道上的东经134度的位置。
我们在寻星时,如果你所在的地方(北半球)的经度大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必定时正南(以正南为基准)偏西,反过来,如果你所在的位置的经度小于星下点的经度,那么天线的方位角是正南偏东。
卫星天线的方位角计算公式是:A=arctg{tg(ψs-ψg)/sinθ}----------(1)公式(1)中的ψg是接收站经度,ψs为卫星的经度,θ为接收站的纬度。
图1是卫星的方位角示意图。
方位角的调整方法很简单,首先用指南针找到正南方,天线方向正对正南方,如果计算的角度A是负值,则天线向正南偏西转动A度,如果A是正值,则天线向正南偏东方向转动A度。
即可完成方位角的调整。
2、仰角 仰角是接收站所在地的地平面水平线于天线中心线所形成的角度,如图2所示。
仰角的计算公式是: .-----------------⑵ 仰角的调整最好是用量角器加上一个垂针作成的仰角调整专用工具进行调整。
方位角和仰角的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好仰角,在调整方位角。
3、极化角 国内或区域卫星一般都是线极化,线极化分为水平极化(以E‖表示)和垂直极化(以E⊥表示)。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doc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第一节电磁波常识一、电磁波振动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
由收音机收到的无线电广播信号,由电视机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 医院里物理治疗用的红外线,消毒和杀菌用的紫外线,透视照相用的X射线,以及各种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人们用频率、波长和波速来描述电磁波的性质。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场强度矢量E (或磁场强度矢量H)进行完全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
波长是指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入表示。
波速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
频率f,波长入,和波速v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v=Xf如果一电磁波在一秒内振动一次,该电磁波的频率就是1Hz , 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速的单位是m/s(米/秒),波长的单位是m(米), 频率的单位是Hz.对于无线电信号,它属于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每秒约前进30万公里。
例如:对于一个频率为98MHz的调频广播节目,其波长为300,000,000 米除98,000,000Hz,等于3.06 米。
不同的频率的(或不同波长)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质用途。
人们按照其频率或波长的不同把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种类,频率在300GHz(lGHz=109Hz)以下的波称为无线电波,主要用于广播,电视或其他通讯。
频率在3 X1011HZ-4X 1014Hz之间的波称为红外线, 它的显著特点是给人以“热”的感觉,常用于医学上的物理治疗或红外线加热,探测等,频率在3.84X 1014HZ-7.69X 1014Hz之间的波为1417可见光,它能引起人们的视觉,频率在8X10Hz-3X10Hz 之间的波称为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常用于杀菌,消毒,频率在3X1017 Hz-5X 1019Hz之间的波称为X射线(或伦琴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常用于金属探测,人体透视等,在原子核物理中还有频率为1018Hz-1022Hz以上的射线,其穿透能力就更强了。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及设备操作使用与维护管理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及设备操作使用与维护管理卫星通信系统是利用卫星作为中间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通过将信号传输到地球上的接收站,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无距离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航空、航天等领域。
1.设备操作使用:-在操作卫星通信系统设备之前,需要仔细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进行设备操作时,需要按照操作流程的指导进行操作,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操作错误导致设备损坏或故障。
-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状态和指示灯的变化,及时处理设备异常情况,避免出现故障。
2.设备使用:-卫星通信设备通常需要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上,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因此,在安装设备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并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固定。
-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设备的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电源供应等。
避免设备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导致设备故障或损坏。
-使用设备时,应遵循设备的操作规程,合理调节设备参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卫星通信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状态,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及时处理设备异常情况。
例如,设备的散热情况、电源供应是否正常等。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如更换电池、更新软件等。
-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也是重要的一环。
例如,设备需要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同时,设备的接入口需要设置密码保护,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
总结起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备操作使用与维护管理需要关注设备的正确操作、合理使用和定期维护。
通过正确操作和及时维护,可以确保卫星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

1.2 通信卫星的轨道
卫星运行的轨迹和趋势称为卫星运行轨 道;其轨道近似于椭圆或圆形,地心就 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或圆心上,按照轨 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i(轨道倾角 )的不同,地球卫星的轨道有赤道轨道 (i=0º)、极轨道(i=90º)、倾斜轨 道(0º<i<90º)之分。
利用静止卫星建立全球通信示意图
1.4 卫星通信的开展概况
1945年五月英国人阿瑟克拉克提出关于静止卫星的设想。1954-1964 卫星 通信试验,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3年7月 发射 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他们都进行了卫星通信试验。1965年国际通信卫星 组织的IS-1(国际通信卫星)1.8.1卫星通信使用频率 1、C频段(3.4-6.65GHz) 2、Ku频段(10.95-18GHz) 3、Ka频段(18-40GHz) 4、L频段(1.12-2.6GHz) 5、其他频段(UHF,S,X,Q,V)
1.8.2 C波段与Ku波段比较
C波段
资源较丰富 易受地面干扰 天线口径较大 不受天气影响
国际通信方面我国运营15座国际通信卫星地球站,开通了约1 万3千条双向电路(占国际长途电路的26%)。中国通信播送 卫星公司等具有国际点对点业务许可的单位开通了150~200条 国际双向VSAT电路。公众通信约使用50个转发器 。
我国已有中央电视台的12套节目,中央人民播送电台和国际 台的32路声音播送节目,以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播送 电视节目均通过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目前我国播送电视节目 共使用了11颗通信卫星(亚太1A、亚洲2号、亚洲3S、鑫诺1 号、亚太2R、泛美3R号、泛美8号、泛美9号、泛美3R号、泛 美10号、银河3R和热鸟3号)的32个转发器。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讲座-PPT课件

1、基本概念
1.4单跳、双跳
1、基本概念
1.5卫星通信频段
1) C波段,4/6GHZ 设备成熟,可用带宽500MHz,大部分国际卫星通信,尤其是 商业卫星通信都使用此频段,雨衰小,1-2dB C波段工作频段选择可以有以下选择:
1、基本概念
1.5卫星通信常用频段
1) C波段,4/6GHZ 扩展C特点:
1、基本概念
1.2通信卫星的类型
按高度分:
(1)低高度卫星,h<1500km; (2)中高度卫星,8000km<h<12000km; (3)高高度卫星,h>20000km。 范艾伦高速粒子带
1、基本概念
1.2通信卫星的类型
同步卫星
1、基本概念
1.3日凌中断与星蚀
春分和秋分前后还存在星蚀(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和日凌中断(卫星 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受强大的太阳噪声影响而使通信中断)现象。
2、卫星通信系统
2.2 通信地球站 2.2.2 天线
主要技度
2、卫星通信系统
2.2 通信地球站 2.2.2 天线
2、卫星通信系统
2.2 通信地球站 2.2.3 功放
•行波管功放(TWTA) 微波电子管,大功率(400W以上),线性差,寿命6~10年,便宜。 •固态功放(SSPA、SSPB)
砷化镓场效应管,中小功率,线性好,寿命10年以上,贵。
2、卫星通信系统
2.2 通信地球站 2.2.4 低噪声放大器(LNA、LNB)
•微波信号低噪声放大 •带下变频(LNB)或不带(LNA) •带10MHz参考输入或不带 主要指标: •工作频率
双 工 器 天 线
收中频
下变频
LNA
供电
卫星通信(基础理论)

卫 星 通 信 卫星基础知识
1962年7月,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一个颗通信卫星(Telstar), 试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和电话传输。但是, Telstar并非 在静止轨道上运行,而是运行在椭圆轨道上,每157分钟绕 地球1周。
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是在1963年2月由美国发射,它成功地 转播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实况,有力地显示出卫星通信的 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验,到20世纪80年代,卫星通信终 于跨入了实用阶段,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走向社会各个领 域。
卫星基础知识
卫 星 通 信 卫星基础知识
引言: 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科学设想,是在1945年10月由英 国空军雷达专家阿瑟· 克拉克首先提出的,他在《无线 电世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地球外的中继站》的 文章中,提出了在静止轨道上放置3颗卫星来实现全球 通信的设想。 直到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人们才真正看到实现卫星通信的希望。
卫星通信的优势
1、广播功能
一点发送卫星接收 卫星转发多点接收
卫 星 通 信 卫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的优势
2、覆盖面广
三颗卫星覆盖整个地球 覆盖面内均可通信
卫 星 通 信 卫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的优势
3、通信与地面距离无关
通信费用与地面距离无关 通信不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35800+35800
×
A B
卫 星 通 信 卫星基础知识
卫 星 通 信 卫星基础知识
卫星转发器
卫星转发器是通信卫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起到 卫星通信中继站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卫星通信系统的工 作质量。
电源系统
通信卫星的电源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和寿命长。常用的 电源有太阳能电池和化学能电池。平时主要使用太阳能电池 ,当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即星蚀)时,则使用化学能电 池。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简介

信业务
信覆盖效果差
➢ 从一颗星向另一颗星切换时 ➢ 地面设备大,成
,需要电路中继保护措施
本高,机动性差
➢ 需要多普勒移频率补偿功能 ➢ 要用星上处理技
➢ 地球站必须从一颗星跟踪到
术和大功率发射
及大口径天线
另一颗星,所以系统至少需
要两副天线和一套跟踪设备
➢ 地面设备比较大,成本高
➢ 卫星天线必须有波束定位控
和信标。
➢ 通信天线
全球波束天线
点波束天线
赋形波束天线
范晓晴
5 November 2015
13
转发器
➢ 是通信卫星中直接起中继站作用的部分。
要求: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足够的工作频带和输出功率业为
各地球站有效可靠地转发无线电信号。
➢ 透明转发器
对收到的信号只进行低噪声放大、变频、功率放大,对频带内
6
0
0
5
4
3
8
4
0
7
3
8
6
0
8
6
0
6
5
7
6
0
4
5
6
3
8
8
0
9
3
9
0
0
1
0
6
1
0
5
9
6
0
8
5
8
3
9
2
0
1
1
3
9
4
0
1
2
6
1
4
5
1
1
6
1
2
5
1
0
3
9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卫星通讯基础知识1.卫星通讯的概念卫星通讯是利用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进行远距离通讯的一种通讯方式。
通过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讯覆盖,能够跨越地面的地理障碍,适用于广域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通讯应用。
2.卫星通讯的原理卫星通讯是通过地面站发射信号到卫星,再由卫星转发信号到目标地点的过程。
具体而言,地面站发射的信号经过天线传输到卫星上,再由卫星的转发器转发到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实现通讯目的。
3.卫星通讯的组成卫星通讯系统包括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
地面站通过地面设备和天线发射信号到卫星,卫星通过天线接收地面信号并转发到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
二、卫星通讯技术1.卫星通讯的频段卫星通讯利用的频段主要包括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等。
C波段通讯距离远,穿透能力强,适用于卫星广播、远程通讯等;Ku波段通讯带宽大,传输速率快,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互联网接入等;Ka波段通讯频率高,传输速率更快,适用于高清视频传输、卫星移动通信等。
2.卫星通讯的调制技术卫星通讯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包括AM、FM、PM等模拟调制技术,以及BPSK、QPSK、8PSK等数字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增加传输速率、提高频谱利用率等。
3.卫星通讯的编码技术卫星通讯采用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差分编码、卷积编码、交织编码、纠错编码等。
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减小误码率,提高通讯质量。
4.卫星通讯的多址技术卫星通讯中的多址技术包括FDMA、TDMA、CDMA等。
FDMA将频段分成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TDMA将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传输;CDMA利用不同码型区分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
5.卫星通讯的跟踪技术卫星通讯中的跟踪技术包括天线跟踪、频率跟踪、星上时钟跟踪等。
跟踪技术可以确保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讯连续性,减小信号衰减和误差。
6.卫星通讯的天线技术卫星通讯中的天线技术主要包括馈源天线、反射天线、相控阵天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卫星通信基础知识第一节电磁波常识一、电磁波振动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
由收音机收到的无线电广播信号,由电视机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医院里物理治疗用的红外线,消毒和杀菌用的紫外线,透视照相用的X射线,以及各种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频率、波长人们用频率、波长和波速来描述电磁波的性质。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场强度矢量E(或磁场强度矢量H)进行完全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
波长是指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波速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
频率f,波长λ,和波速v之间满足如下关系:v=λf如果一电磁波在一秒内振动一次,该电磁波的频率就是1Hz ,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速的单位是m/s(米/秒) ,波长的单位是m(米) ,频率的单位是Hz.对于无线电信号,它属于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每秒约前进30万公里。
例如:对于一个频率为98MHz的调频广播节目,其波长为300,000,000米除98,000,000Hz,等于3.06米。
不同的频率的(或不同波长)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质用途。
人们按照其频率或波长的不同把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种类,频率在四、极化方式当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强度矢量E的方向具有确定的规律,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极化。
在均匀无限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其电场矢量E、磁场强度矢量H和波的传播方向三者之间,两两互相垂直,常用电场强度矢量E的变化来代表电磁波的变化。
极化方式即卫星电视信号的电磁场的振动方向的变化方式。
按照极化方式的不同,电磁波可分为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等各种不同的类型。
所谓线极化波就是其电场强度矢量E 沿一定角度方向的波,当E与地面垂直时,称为垂直极化波;当E与地面平行时,称为水平极化波。
考虑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架设方便,减少重影,以及避开其他电波的干扰等因素,一般垂直极化波大多用于中波广播、移动通讯、卫星电视广播等,水平极化波大多用于短波广播、地面电视广播、调频广播和卫星电视广播等。
五、Ku波段卫星通信波段及其特点卫星通信使用微波频段300MHz—30GHz,采用高频信号的目的是保证地面上发射的电磁波能够穿透电离层到达卫星。
在卫星通信中,不同的卫星,或者同一颗卫星上的转发器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不同,不同频率范围有不同的代号。
如3.95-5.85GHz频率范围的代号是C,该频率范围简称C波段;12.24-18GHz频率范围的代号是Ku, 该频率范围简称Ku波段。
项目卫星通信所用的电磁波在12.24-18GHz频率范围,属于微波范围的Ku波段,极化方式为垂直线极化。
六、同步通信卫星简介由于电视信号属于微波信号,早期的电视广播信号主要在地面传播,其传播方式为直线传播。
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球体,传播距离受地球弯曲弧度的影响,一般传播距离为40-60公里。
要使电视信号传播的更远,就需要加高天线或增加中继站。
天线高度的增加是有限的,中继站的增加会使信号衰减,成本加大。
要想减少中继站的数量,只能增加天线的高度,当我们把中继站搬到天上后,就变成了卫星。
卫星通信的目的是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减少地面微波中继站,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故障率,极大的提高信息的传输范围,提高信号的传送质量。
当卫星的轨道是圆形且在赤道平面上,卫星离地面35786.6公里,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时,从地面上任意一点看,卫星都是静止不动,这种对地静止的卫星称为同步通信卫星。
利用三颗同步卫星,就能够使信号覆盖地球的表面。
用于电视节目转发的卫星一般都是同步通信卫星。
所以不同国家发射的通信卫星都在赤道的上空,同步通信卫星所处的纬度都为0℃,经度在0-360℃之间。
第二节卫星IP数据广播技术简介一、卫星数据广播技术概述卫星数据IP广播是通过UDP协议将数据打包送上卫星,再通过卫星下发至接收端。
接收端使用指定的PC卡/接收机和相应的接收软件即可接收。
IP广播是基于新一代的卫星数据广播方式,需要占用专门的IP频道资源。
在我国目前有取代VBI(电视逆程窄代数据广播)的趋势。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远程教育节目将由VBI转移到IP数据广播方式。
卫星IP数据广播每个通道的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Mbps,甚至更高,可以在实时传输高清晰度的数字视频信号的同时传输远程教学所需的其他多媒体信息,完全能够满足远程教学对带宽的要求。
由于是基于广播方式传输,其带宽不受上网人数的制约,每个用户都能拥有同样的带宽。
IP数据广播不同于VBI,它将根据需要,把卫星上的转发器带宽分成许多份,每一份叫一个IP通道,能够用于传送一组类型的数据内容,可以是计算机网站信息,多媒体数据等。
IP数据广播目前在我国基本上是单向,即只能接收,也可以是双向,即学校或家庭利用地面卫星天线和双向设备在接收信号的同时能够向卫星发射数据信息。
二、卫星数字广播常用术语1. 上行频率:指发射站把信号发射到卫星上用的频率,由于信号是由地面向上发射,所以叫上行频率。
2. 转发器:指卫星上用于接收地面发射来的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放大,再以另一个频率向地面进行发射的设备。
一颗卫星上可以有多个转发器。
3. 下行频率:指卫星向地面发射信号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转发器所使用的下行频率不同,换句话,当我们接收不同的节目内容时,所使用的下行频不同,在使用卫星接收机时所设置的参数也就不同,如果设置不正确,将不能接收相应的节目内容。
例如:我国鑫诺一号卫星用于数据广播的下行频率之一为12,620MHz。
一颗卫星上有多个转发器,所以会有多个下行频率。
4. 符号率:卫星节目的符号率,指数据传输的速率,与信号的比特率及信道参数有关,单位为MB/S。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诺基亚”、“菲力蒲”、“现代”、“同洲”、“九洲”等卫星电视数字解压机的Symbol rate值在 6-30MB/S。
从世界上卫星发展趋势看,卫星电视的符码率越来越高,当一个载波信号携带的节目数越多时,此值越大。
5. MPEG-2: 是一种动态音、视频信号的压缩传输标准(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它分为音频、视频,传输标准等多种形式。
6. DVB: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指数字视频广播,其主要目的是找一种对所有传输媒体都适用的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其核心是以MPEG—2音、视频编码,有三种标准:DVB-S 数据广播-卫星方式DVB-C 数据广播-闭路方式DVB-T 数据广播-地面微波中继方式7. 纠错方式:FEC EP前向纠错码方式,不同的系统会有不同的设置,接收机的FEC方式的设置必须与上行站编码方式一致才能正确解码,目前亚洲2号卫星的FEC值为3/4。
8. 本振频率:对C波段卫星接收机的LNB本振频率一般为5150MHz,而Ku频段高频头的本振频率各不相同,常用的高频头的本振频率为11250或11300,一般具体是多少,请仔细查看高频头包装盒上的说明。
9. DiSEqC:英文为Digital Satellite Equipment Control,直译为:“数字卫星设备控制”,有1.0、1.1、1.2、2.0等不同版本的标准,是用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控制,发出指令集(控制指令)给相应设备,如切换开关、切换器、天线驱动设备、LNB等。
工作过程是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内部在同步时钟脉冲配合下,通过与LNB高频头相连的同轴电缆线,经调制于22KHz频率上交替变化的数字信号串行转送相关控制指令,DiSEqC1.0常用于控制多入一出的中频切换器的控制;DiSEqC1.1是1.0的扩充版本;DiSEqC1.2则加入驱动并控制推动杆或极轴座的功能;DiSEqC2.0就具有双向控制的功能,外设就会有信息传回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
简单的理解,可认为DiSEqC是数字卫星接收机中的一个设置参数,它能够使一个卫星接收机接收多个不同卫星天线的信号。
在只有一个卫星接收天线时,该值设置为关(OFF)状态。
10. PID码:PID码是英文Packet Identifier简称,是包识别码的意思。
电视信号上传至卫星首先要对音视频及数据信号进行编码,用MPEG-2标准压缩成PES包,再将PES包转换成长度为188字节的传送IP包,它代表每帧画面的信息量。
在188字节中,用3B来表示包开始前缀,以1B来表示包标识,2B表示PES包的包长度剩下的是实时压缩的活动图像声音等可变PES包,PID在传送包的包头上。
如果不知道PID值,就不能正确接收相应的节目。
具体来讲,PID可分视频、音频两大类,其中视频类又分图像、图文类,音频类则分电视与广播类。
简单理解,PID就是为卫星上传送的节目加一个编号,数字卫星接收机或PC接收卡要根据这个编号来判断所接收的信号属于那一个节目。
PID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在卫星数据广播中,每一个节目都有自己的PID。
项目扶贫通道的PID=b2。
总之,PID值是为了区分各种数据包的用途,DVB和MPEG-2标准中规定在数据包中所加的标识符。
要想接收所需IP数据频道,必须添加相应的PID值。
附录4给出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各频道编号和PID值,以及相应的远程教育节目名称。
第三节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简介一、鑫诺一号卫星“ 鑫诺一号”通信卫星于1998年7月18日发射成功,它是一颗服务于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广播通信卫星、同时也是一颗专门为电视直播业务和卫星专用通信网业务设计的通信广播卫星。
该星定点在东经110.5°E赤道上空,轨道位置优越,保证了高仰角、低雨衰。
整个天线覆盖区,最低仰角均大于30°。
这使得它在实现电视“村村通”、“校校通”的任务中,更具有其他轨道位置(位于偏西或偏东的卫星)所不具备的优势。
该星在设计天线波束时,充分考虑了卫星直播电视业务的需求,波束覆盖整个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C频段的天线波束覆盖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覆盖区内大部分地区卫星的EIRP均大于37dBw,最大可达39.5dBw,可很好地满足中国和整个亚太地区电视及通信业务的需求。
Ku频段天线波束充分考虑了卫星直播电视业务的需求和国家各部委、各省市、各大公司及各行业专用通信网的需求,波束覆盖整个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并按照中国地区的不同分布,对波束覆盖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在中国国土的绝大部分地区,卫星的EIRP均大于47dBw,东南部地区加权6dBw以上,卫星的EIRP可达52~54.5dBw。
即具有覆盖区边缘卫星EIRP较大,覆盖区内EIRP 功率分布合理的特点,这将有利于地面通信网、站的设计和选型,降低地面通信网、站的费用。
考虑到以往卫星通信网以C频段居多,而Ku频段通信是目前卫星的发展方向,为更好地支持卫星通信网用户的业务发展,鑫诺一号卫星配置有一对C-Ku频段互联转发器,即C频段通信网(地球站)发上行信号,可直接由Ku频段通信网(地球站)接收其下行信号,从而实现了C频段通信网(地球站)与Ku频段通信网(地球站)之间的互联通信,有效支持了C频段通信网向Ku频段通信的过渡、兼容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