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地理实验教学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模拟地理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过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往往过于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讲授,学生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直观感受,难以形成深刻的认识。
而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二、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了解地壳运动、板块运动等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包括地球仪、地质锤、放大镜等;实验药品包括石膏、水等。
3.实验步骤:(1)将石膏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石膏模型;(2)将石膏模型固定在地球仪上,模拟地壳运动;(3)用地质锤和放大镜分别观察石膏模型和地球仪上地形地貌的变化;(4)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药品,安排好实验时间和地点,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石膏模型和地球仪上的地形地貌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与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实验效果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了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地理现象,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高了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意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五、反思与改进1.实验不足:在本次实验中,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和观察。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关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的变化。
地理新教材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还关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新教材在内容、结构、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调整。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二、地理新教材的特点1. 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新教材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教材内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
2.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新教材在结构上更加科学合理,层次分明。
教材分为单元、章节、节,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地理知识。
3. 方法多样,注重实践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
同时,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
三、地理新教材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地理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地理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强化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地理新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制作地理模型、开展地理竞赛等。
4. 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地理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取得进步。
5.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地理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在线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2023年新教师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的理解与体验

2023年新教师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的理解与体验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2023年新教师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于近日展开。
作为一名参与此次培训的教师,本文将结合个人理解和体验,对新教材培训的内容、特点及启示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培训内容概述本次培训主要围绕新教材的编排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
培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强调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新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强调探究:新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图表丰富:新教材采用大量的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 动态更新:新教材根据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地理信息,反映地理学科的动态性。
三、培训体验1. 理念更新: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地理教学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分享了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3. 互动交流:培训期间,我有机会与其他新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分享了彼此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拓宽了我的视野。
4. 实践操作:培训设置了实践操作环节,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教具、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四、启示与展望1.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持续学习与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人教版初一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人教版初一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现实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材以“地球和地图”、“中国国土”、“气候与生态”和“地理实践与地理学问”四个模块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复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一、地球和地图(500字)在地理课堂中,我们以探索地球与地图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的特征和地图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1.观察地球: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观察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并通过模型展示给全班同学,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2.制作地图:学生进行地图的制作实践活动,利用实地考察和测量的数据,绘制出自己所在城市的地形图和人文地理图。
二、中国国土(600字)中国国土分布广大,边境线条错综复杂,地貌和气候各异。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国土的多样性和特点。
1.探索板块构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模型搭建,了解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火山的形成原理。
同时,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中国地震多发区和火山活动区。
2.考察地貌: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典型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或河湖地貌,并认识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气候观测:学生参与气象站的参观和气象观测,记录天气变化和气象数据,了解不同气候区域和气象要素的关系。
三、气候与生态(400字)气候与生态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探索气候与生态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
1.研究气候因素: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了解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候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保护生态环境:学生参与本地区的环保志愿活动,了解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地理实践与地理学问(500字)地理实践和地理学问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模块,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地理学问的研究,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地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地理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人教版的新地理教材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为初中地理教师培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 理论基础新地理教材的编写和设计充分融入了现代教育理论和地理学科理论。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结构设计合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新地理教材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 学习资源新地理教材还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数字化教学资料、互动教学平台等。
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和利用各类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途径,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地理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4. 实践探索在新地理教材的指导下,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教学成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理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人教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旨在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理解新地理教材的理念和要求,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希望地理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023年新教师对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的实践体悟

2023年新教师对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的
实践体悟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教材的使用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有幸参与了2023年初中地理新教材的培训,本 document 将详细记录我们的实践体悟,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新教材的特点
1. 理念更新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内容丰富
新教材在保留经典地理知识的同时,增加了许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使教材更具现实意义。
3. 实践性强
新教材强调地理实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图文并茂
新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二、培训实践体悟
1. 深入了解新教材理念
通过培训,我们深入理解了新教材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这将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
2. 学习新教材教学方法
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包括课堂
设计、教学策略等,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实际操作与演练
培训中,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演练,掌握了新教材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4. 交流与分享
培训期间,我们与其他新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分享了教学心得,共同进步。
三、结语
通过本次新教材培训,我们对初中地理新教材有了全面深入的
了解,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师对2023年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的理解与启示

新教师对2023年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的理解与启示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
作为一名新教师,参加2023年初中地理新教材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新教师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特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结合个人参训体验,对新教材培训的内容、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新教材培训内容概述1. 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核心,强调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编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地理学科的德育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新教材的结构特点新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难易适中。
教材分为预备篇、必修篇和选修篇,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
教材通过设置“探究与实践”、“案例分析”等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新教材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
同时,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三、新教材培训的启示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新教材培训使新教师深刻认识到,地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新教材培训提醒新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这包括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等。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3. 注重实践与创新新教材培训让新教师意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同时,要勇于创新,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期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地理素养。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然后阐述了地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最后提出了地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策略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初中地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二、地理学科特点与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1.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多个领域,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地理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差异较大。
(2)综合性:地理学科内容丰富,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需要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
(3)实践性: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锻炼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1)思维能力:初中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仍需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抽象能力:初中生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引导。
(3)兴趣和动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但动机不强,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
三、地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1.教学目标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实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2.教学内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与天气的 对比 和人们的感 受中 体会什么是气候
阅读气候类型图, 了解世界气候是 有差异的
找规律,析缘故: 阻碍热带和寒带 气 候差异的要紧因 素 是纬度位置
阻碍亚欧大陆中 纬 度地区东西向气 候 差异的要紧因素 是 海陆位置
阻碍山地迎风坡 和 背风坡降水差异 的 要紧因素是地势
位置优越(八年级上册)
位置的含义——半球位置、 通过与世界其他一些比较,在比较中了解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八年级
四大地理区域的的名称
设计一组读图活动,对比分
下册)
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而明白得四大地理的
区域划分。
在叙述课文中,教材尽可能幸免平铺直叙,而是采纳不同的出现方式, 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讲明地理咨询题的对话、展现地理过程的组照 或组画;在活动课文中,对咨询题的设计,始终把握两个要旨:其一,咨 询题探究的目的性;其二,咨询题探究的过程性。从不同地理咨询题本身 的特点动身,设咨询又能够大体分为两类,一种类型是注意设咨询的梯度, 例如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另一种类型是注 意设咨询的广度,例如多角度地分析某一个地理咨询题。
教学内容编排的探究性
教材语言的通俗 化
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选择的有用性
教学内容表达的 多 样化
按照上述思路,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以下方面应作较大 调整。
直白地表达概念、观点、结论等各种信息
注重表达形成概念、
观点、结论和事实的过程。
活动与案例同概念、观点、结论的陈述相分离,过程与方法、知识
例 4 “亚洲”一章中涉及到的其他大洲的内容
亚洲 世界第一大洲
涉及到的其他大洲 七大洲的面积比较
(4)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汲取人民教育出版社 50 年编写地理教 科书的体会,汲取国外成功的教材编写体会,为我所用。在前人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
2.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 我们采取因内容而异的策略, 多种思路并举。 (1)基于咨询题的思路 关注咨询题、引发咨询题,围绕咨询题展开 叙述,针对咨询题进行讨论。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教材 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课文”和“活 动课文”两部分。“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有关地理事物和现 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出现在了结构设计中。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带和辐射作用
潜力庞大的能源开发
市
沿江地带的工业
生态环境咨询题及其治理爱护
认识跨省区域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
——长江沿江地带 地理位置和地势
沿江地带的纽
沿江地带的都
( 3)注重拓展空间。教材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 识拓展和能力迁移
留有余地。 例如,在大洲那个层面上,我们选择了亚洲,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 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因此,各大洲的差异专门大,不可能用一个大 洲代替其他大洲。 为解决那个咨询题, 在编写亚洲时, 尽可能多地利用 “活 动”那个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利用分析亚洲地势和气候 方法,分析其他若干大洲的地势和气候特点。如此,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 方法,力图把“洲”那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地理教育存在的咨询题看,教师 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 学生适应于同意式学习, 地理教学尚未使学生从 “学 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这些咨询题阻碍着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进展。 假若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如探究,通过咨询题、案例、主题、情境等方 式来组织教材内容,就可能会“激活”地理教学。
点的机会。
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出现方式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是区域地理。差不多框 架如下。
世界 地理
总论 分论
地球和地图 居民与聚落
陆地和海洋 进展与合作
天气与气候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中东 欧洲西部
中国 地理
总论 分论
从世界看中国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经济进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 认识省级区域( 首都北京 香港和澳门专门行
1.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始终把握以下四个差不多原则。 ( 1)满足差不多要求。我们把《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一分解,并 落实到教材的每一 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 2)突出学习方法。我们寻求更多地展现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 对地理知识“量” 上的把握。地理教学的内容是被限定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价的,如何 在有限的时刻内,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抓住了以下两点。
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用下面的框图表示。
从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引入
畜牧业发达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的地理位置
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势
多汁牧草 草场广布
例 3 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关于区域内容的选择(探究区域特色)
分区部分是这次地理教材改革最具创意的部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各列 2 节内容如下。
七年级上册对气候类型内容的设计(探究地理规律) 目标设定: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阻碍气候的要紧 因素。
气候类型的内容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学生把专门多精力花费 在记背复杂的气候类型上,而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些具体的、比较细碎的知 识,不能形成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宏观认识,其结果可能把“活”的知 识学“死”了。因此,作为基础知识,一些典型的气候类型特点也并非不 涉及,而是把它们有目的地分散到有关的区域中。在学生初步把握了分析 气候类型分布的方法之后,具体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也就在把握之中了。
我们正是在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 写工作。
以学生进展 为本
突破教材以学科 体 系建构的框框
突破教材以传承 知 识为主的框框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建构 教材的宏观结构
从方法论的角度建构教 材的微观结构
地理教材改革的突破口 近 20 年来,我们的地理教材(人教版)一直处在持续的改革之中。因 此,每次教材改革都受当时主客观因素的阻碍和制约,在某些方面有所突 破。例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我们进行了一轮义务教育地理 教材改革。这次地理教材改革,从内容框架来看,打破了区域地理分洲列 国志式的传统框架;从表达方式来看,摈弃了区域地理“八股”式的写法, 给当时比较死板、沉闷的初中地理教育带来专门大生气。 今天,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这次地理教材改 革,我们选择的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什么缘故选择如此一个 突破口呢?那个地点面包含了我们对这次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现实地理教 育中存在咨询题的理性摸索。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看, 《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提出的第一个课程改革目标确实是“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
“以学生进展为本” 是有关于 “以学科为本” 提出来的。“以学科为本” 强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 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 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在这种课程理念下编制的教材,往往过 分地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比较成人化,显现繁和难的状况。
“以学生进展为本”则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会,适应学 生的身心特点和进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 学生能力的进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 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经历和储备的定论,而 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 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其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
当今的世界,处在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人们差不多感受到了知识的 社会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网络化。在如此的社会中 生存,需要人们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讲,新的时代,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 基于此,这次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了“以学生进展为本”等新的课程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得教材能 够从传统的框架中解放出来。
(2)基于案例的思路 按照不同的需要,案例大体上分为以下两种类 型。
范例型案例。范例的思路来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德国兴起的一种教 学流派——范例教学。当时德国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 的人,第一要改革教材,要充实全然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使学 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摸 索能力和判定能力。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知识量的扩展,依旧知识量增加 的速度,差不多上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我们更应该强调教给学生猎取 知识的方法,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范例教学仍旧不失为一 个好的方法。《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部分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案例分析 方法的倡导。
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地理教材的理论 与实践探索
新的课程理念的挑战 在新世纪刚刚到来的时候,我国面向 21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
在起步。此次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革命,涉及到观念、态度、 内容、形式、技术、方法、评判等各个方面。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工 具,在历次的课程改革中差不多上首当其冲的。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和学 生进展,是阻碍教材编制的三个重要因素。而不同的时代,受不同的课程 理念的阻碍,这三个因素的制约作用有所不同,因而教材的价值取向也有 不同。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 习?我国有专家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进展基础上的能学;建 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把握了一定学习策 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为了达到那个目标, 教材围绕改变地理学习方式那个核心,力图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