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2

合集下载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习惯概述2. 家乡的主要节日习俗3. 家乡的婚丧嫁娶习俗4. 家乡的饮食习俗5. 家乡的其他习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风俗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风俗习惯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风俗习惯。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关于家乡风俗的资料,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3.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讲解家乡的风俗习惯,重点讲解家乡的主要节日习俗、婚丧嫁娶习俗、饮食习俗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其他习俗,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5.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风俗习惯为例,分析其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风俗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作文、演讲等方式进行评估。

3. 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辅资料:《家乡的风俗》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用于展示家乡风俗的场景和习俗。

3. 网络资源:搜索引擎、在线百科、家乡政府网站等,用于查找和验证家乡风俗的相关信息。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家乡的风俗》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写作环节,体会介绍一种民俗活动时候的技巧。

2.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3.能够合作设计一本民俗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二、请学生根据上节课所了解的民俗活动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编写写作提纲。

(5-10分钟)1.鼓励学生编写提纲。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不同特点的传统民俗,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粽子节,有为驱逐年兽、祈求平安的春节,还有浪漫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七夕……这些啊,都是我们国家文化宝库中整体的文化结晶,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思。

那么今天呢,你们就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写写自己经历过的民俗活动,可以写你自己包粽子的经历,也可以写过春节的时候的感受……家乡的风俗有很多,请大家注意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所以,大家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习作提纲。

【出示课件5】习作提纲的要求:(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教师:列提纲的作用就像是搭建房子的整个框架,先把轮廓搭建起来,再填充细节。

这样写文章就方便多了。

(板书:编写提纲)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编写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教师可以请各组说说编写提纲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三、尝试完成民俗的写作草稿,并且进行互评、修改。

(1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提纲,完成作文草稿。

2.小组内进行分享、交流、找问题、评价。

3.品评写得好的文章,并且教师集中讲解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修改、完善。

4.写作注意事项:①不少于400字;②最好集中一种民俗活动介绍;③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④详略得当,不能像是记流水账。

四、完善草稿,正式誊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习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2.过程与方法(1)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习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3.情感与价值(1)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感受祖国民族文化习俗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家乡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教学准备】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各地民风民俗。

2.向父母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节也是非常讲究的,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悦耳的童谣把我们带入到了浓浓的节日的氛围中。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中国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风俗。

过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这些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历代人们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就是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由于文化的差异、地域的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天壤之别。

今天,我们就从家乡的节日风俗着手,来上一节“家乡的风俗”的写作指导课。

二、了解何为“风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之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三、说家乡风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2022年部编版道法小学《我们当地的风俗2》精品教案

2022年部编版道法小学《我们当地的风俗2》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开展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PPT。

2.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生讨论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生:喜欢!师:那除了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生:(各种答复)师: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揭示课题:10. 我们当地的风俗之奇妙的节日风俗二、新知探究〔一〕认识传统节日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2.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

-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石投汨罗江自沉。

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

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

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1〕读一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2〕想一想:端午节寄托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3〕说一说: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比方: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露水〞。

3.拓展了解不同民族庆祝端午节的不同形式。

家乡的风俗教案范文

家乡的风俗教案范文

家乡的风俗教案范文标题:家乡风俗的传承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风俗的重视和热爱,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一项调查研究。

二、教学内容2.家乡的传统节日与庆祝活动3.家乡的传统婚俗与葬礼仪式4.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家乡独特的风景和风俗文化,引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a.学生小组合作,展开一次关于家乡风俗的调查研究。

学生可以采访家人、辅导员、村民等等,收集家乡风俗的信息。

3.探究家乡的传统节日与庆祝活动(30分钟)a.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b.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展板或书写小册子,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呈现。

4.探索家乡的传统婚俗与葬礼仪式(30分钟)a.学生观看相关婚俗和葬礼仪式的视频或图片,了解家乡传统婚俗和葬礼仪式的流程和意义。

b.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比较家乡传统婚俗和葬礼仪式与其他地区的异同之处,思考背后的文化内涵。

5.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30分钟)a.学生通过观察和采访家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如祭祀、民俗游戏、民间工艺等。

b.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展板或模拟习俗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家乡的传统习俗。

6.总结和展示(15分钟)学生展示调查研究结果和制作的展板或小册子,向全班同学分享家乡的风俗文化特点和意义。

班级可以举行风俗展览活动,展示同学们的成果。

四、教学评估1.调查问卷: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学校实地考察结果,设计问卷,让同学参与填写和反馈。

2.成果展示:通过学生展示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制作的展板或小册子,评估学生对家乡风俗文化的理解和关注度。

3.班级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整体展示的形式,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班级活动的评价来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

《家乡的风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风俗习惯简介2. 家乡特色美食介绍3. 家乡传统节日习俗4. 家乡民间艺术5. 家乡语言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 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风俗。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风俗。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风俗的相关资料、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调查家乡风俗的问卷、采访记录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家乡风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风俗习惯,分享各自的调查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家乡风俗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乡风俗的特点和意义。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家乡风俗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家乡风俗的魅力。

七、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开展家乡风俗主题的写作、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家乡风俗。

3. 邀请家乡的民间艺术家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民间艺术的魅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风俗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对家乡风俗的认同感,通过写作、绘画等作品评估。

3. 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教案二

五、《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教案二

五、《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教案二。

这个案要求学生们去了解家乡的传统农耕文化。

学生们首先要去研究自己家乡的土地、气候、作物、畜牧业等信息,然后再去了解农民们是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来开展农业生产的。

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体验到农耕文化的魅力,并且更加关心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除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外,这个教案还要求学生们去了解自己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

在家乡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和活动。

例如,在中秋节时,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赛龙舟等,这些活动将家乡的秋天装点得异常热闹。

在春节时,人们会放鞭炮、贴门神、吃年夜饭等,这些活动则显得热闹非凡。

通过去了解这些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家乡民俗文化的魅力。

这个教案还要求学生们去体验传统手工艺。

在我家乡的手工艺中,有很多精美的艺术品,例如马鞍、花鼓、木刻、子母铜锣等等。

通过亲手制作这些手工艺品,学生们不仅可以增加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为家乡文化的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宝贵价值,更加关心家乡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也为自己的人生增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感谢这个教案让我得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

第 1 页共 1 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可以写一写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也可以写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还可以写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

二、习作目标:1.抓住重点写“家乡风俗”,写出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写出重点,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前向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段简单的介绍词。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一、谜语引入主题1.节日习俗知多少:“十里一风,百里一俗。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各自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民风。

老师先带同学们进入猜谜板块。

2.看图猜节日:课件逐一出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的一些风俗。

学生一边猜一边介绍这些节日的风俗,师生一起品味中华大家庭浓浓的家乡情。

二、初步了解民俗1.何为“民风民俗”: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的多样性,是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春节习俗大百科:“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许多传统节日。

你家乡的春节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和长辈们了解家乡的风俗,并写一个简单的介绍词。

现在开始同一个籍贯自由组合,资源共享,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特色的风俗。

3.图文出示:师生共同梳理各省的春节风俗【浙江】杭州:罗神竹舞、赶十八、打年糕绍兴:送灶、社戏。

温州:分岁酒。

东阳:抲年鬼。

【四川】走人户、游喜神方、人日祭诗圣【福建】过火群、隔年饭、长年菜、分圆【江西】板凳龙、吃隔岁、换茶、掸青、起牙【山东】贴年红、送百神【陕西】做面食、做顶针、扭秧歌……【设计说明:由于寄宿制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班级学生籍贯基本不少于10个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的民风民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在活动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亲近家乡民俗,喜爱家乡民俗的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3、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培养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向周围的亲朋好友或上网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时间。

2、以小组行动研究为主。

教学过程:
(一)确定大课题
1、出示中卫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这是什么地方?。

2、引入:这是我们生活长大的地方,在这方热土上有着很多的特有习俗,比如孩子过百日的时候要请客吃喜酒,你们过年时能收到好多压岁月钱,大年初一吃饺子,除此之外我们中卫还有许多民风民俗,那么,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打算为游人介绍些什么呢?
3、引导分类。

(根据学生的表述,归类板书:中卫特产、中卫方言、中卫景点、风味小吃、民间习俗等等)
4、谁能告诉老师你对我们中卫的什么风俗感兴趣?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二)示范教师成果、方案,引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资料,设计活动方案
1、谈话引入。

经过大家初步的归类整理,我们了解到了中卫有这么丰富的民俗文
化,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那我们必需针对某一项内容,进行深层的调查了解,那么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面先请同学们看看我调查收集整理的资料,我是围绕中卫景点这一主题进行的。

2、展示老师成果。

通过我的汇报资料,相信大家对中卫景点应该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想不想知道我是如何整理的?看了我的设计方案,你们就明白了。

3、参考教师活动方案:“中卫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有何不妥之处,还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

是啊,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忽略了同伴协作的重要性,没有广泛吸取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因此导致所展示的内容单一,不够丰富。

(三)选择专题,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分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也来积极投入到本次活动中来吧。

首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且按指定的小组位置坐下来。

针对感兴趣的内容,你最想了解的内容,请小组同学讨论整理问题,并将问题归类写在小组研究问题卡上。

2、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坐在一起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现在就让我们针对问题卡中的内容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吧。

并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既适用又合理。

记住:一定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你们小组的工作才会速度又快,效率又高。

3、小组活动方案参考表:
4、填写注意事项:
小组名称:体现小组特色,自由命名
活动方式:形式要多样,如参观、采访、调查、上网查询、翻阅资料等等
成果展示:内容要丰富,如手抄报、调查表、快板、小品、诗歌、相片、视频等(四)展示小组活动方案,讨论各组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修改建议,进行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