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

合集下载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课件
字,概述最核心的信息。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
(3)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
步突出中心。
(4)背景: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
等,为烘托新闻的主题服务。
(5)结尾: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
要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 使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语言精练,紧扣主题。
➢ 开门见山揭示新闻的主旨,在港飘扬了156 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落,香港即将回归。
➢ 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不列颠尼 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 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 象征意义。
➢ 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通讯主体部分的时间 顺序奠定基础。
主体事件概括
时间 顺序
特写 镜头
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一次降旗: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 中降下旗杆 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
港督府最后一次降旗
彭定康和家人离开港督府
第二场景: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 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二次降旗: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 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 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彭定康接过米字旗
添马舰广场
彭定康接过米字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 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 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三次降旗:在1997年6月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子旗在香 港最后一次降下。 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

1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 别了不列颠尼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教学提示:1.这篇文章视角独特,独具匠心地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画面,既具有生动的现场感,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2.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住文章中的时间、场景的转换,重点是要把握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

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事件背后重大的历史意义。

2.了解文体特征,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

3.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以及其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观看《香港回归祖国25年间的“首次"瞬间》片段。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

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

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回那庄严的历史时刻。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2.了解香港及其历史。

构成历史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沿海的200多个岛屿)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精品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 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讨论、小 组活动等,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通过多媒体手段, 如PPT、视频等, 辅助教学,提高教 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 作,通过练习、作 业等方式,巩固所 学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性学习,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
思想
拓展延伸:结 合相关背景知 识,引导学生 思考文章所表 达的主题和意

课堂小结:总 结本节课所学 内容,强调重
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 置相关作业, 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能力
重点词汇与句型讲解环节
句型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 型句型,讲解句子的结构、 语法和表达方式
重点词汇:讲解课文中的重 点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和 搭配等
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强调不列颠尼亚在香港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内容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布置作业,包括思考题和拓展阅读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2 分钟)
整体感知 (10分钟)
深入研读 (15分钟)
拓展延伸(5 分钟)
课堂小结(3 分钟)
别了,“不列颠尼 亚”教案设计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5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
06 教学重点与难点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目标
第二章
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闻特写的基本特点
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 和意义
掌握新闻特写中常用的写 作技巧和方法
情感表达:通过细 节描写和侧面烘托 来表达作者对香港 回归的喜悦之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必修1)公开课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必修1)公开课课件

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 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 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 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 刻的历史主题。
课堂讨论、课文分析(20分钟)
• 文中有些句子看上去虽然平实, 其实其中却蕴含了深厚的感情, 非常耐人寻味。找一找这样的句 子,并说明你所认识的作者的情 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东方之珠”——香港
作者:周婷 杨兴 体裁:通讯(特写)
通讯是新闻的一种。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什么是新闻:
新闻知识复习 • 一.什么是新闻? •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 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 的事实的简短报道。(要点,一 是新,二是真,三是报道价值。)
• 二.新闻有什么特点? • 1.真实性:这是新闻最重要的特点。 • 2.及时性:这一点最能体现新闻的 价值。 • 以上两点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 3.篇幅小:这是对新闻写作的要求, 语言要简洁,事实要清楚。
探究学习一:文中写了三次降旗, 各有什么意义?
• ▲第一次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 降下,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港督统治; • ▲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降旗是“例 行仪式”,这一次是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6年 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第三次降旗是7月1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 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标志 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也 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行使主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正文由的那几个部分组成
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 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7时45分:英国举 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0时左右:香港交 接仪式上的易帜 0时40分:“不列颠 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港督府变迁 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 上去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用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 公开课一等奖通 用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与文化 • 不列颠尼亚的地理与自然环境 • 不列颠尼亚的政治与经济 • 别了不列颠尼亚:反思与前瞻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课程背景与简介
历史背景
介绍不列颠尼亚的历史背景和重 要性,包括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
新。
传统节日
不列颠尼亚的传统节日如圣诞节 、复活节等,充满了浓厚的宗教 色彩和家庭氛围,反映了当地人
民的信仰和生活习俗。
不列颠尼亚的影响与贡献
政治制度
不列颠尼亚的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等政治体制,对世 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科技发明
从不列颠尼亚诞生的许多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牛顿、 达尔文等,他们的成就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社会福利政策
不列颠尼亚政府重视社会福利,实行一系列政策如医疗保险、退休 金制度、失业救济等,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不列颠尼亚的经济发展与产业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不列颠尼亚是一个高度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 有先进的制造业、服务 业和高科技产业。
自由贸易政策
不列颠尼亚政府推行自 由贸易政策,鼓励国内 外企业进行贸易往来, 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国 际经济合作。
经济影响与启示
阐述不列颠尼亚的经济影响和启示意义。
02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与文化
Chapter
不列颠尼亚的历史沿革
古老文明
不列颠尼亚作为古代文明的一部 分,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从史 前时期到罗马入侵,这片土地见
证了多个民族的兴衰。
中世纪变迁
中世纪时期,不列颠尼亚成为欧洲 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 堡、教堂等建筑见证了这一时期的 辉煌。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件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件

3.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的? 点拨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 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并与之融为一体。另 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了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能体会出 仪式本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内涵。
6.《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言精练、含蓄,简洁、平实,但也蕴含了激动、 自豪的情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点拨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报道者内心情感是激动、自豪的,考虑到国与 国的关系,有些情感不能表现得十分直白,用语也就十分讲究。精练、含蓄, 简洁、平实也就成了本文的语言特色。 ①通过写景来抒情。课文第二段有“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 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第六段有“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 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对环境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 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明天的作用。
课内篇 一起思考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对末任港督降旗仪式、添马舰东面的告别仪 式、“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第二次降旗仪式、子夜时分的易帜仪式和“不列 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等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 庄严的历史时刻,表达了人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心情。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三 反复涵泳 鉴赏新闻语言 任务设计 5.“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时间为什么要具 体到“零4天”? 点拨 香港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是一段让中国人民感到特别漫长的历 史。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管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 不应该被忘记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 国人民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具体到 “零四天”,一方面突出了英国管治时间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 鼓舞。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

9《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30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9《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30张+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2024/8/24
单标题新击、闻导的此语组处、成主部编体分、辑背母景和版结语标题样式
(1)标题:是文章的单击核此心处编,辑二包母级版括文引本样标式、正标、副标。 (2)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三,级四级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主体:是导语之后,对新闻五事级 实的具体叙述。 (4)结尾: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比较发人深思 (5)背景: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起补充作用。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小结:
作单者击此没处有编辑写母版交文接本样仪式 式现场多么
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二三级归级 使人们多么激动,
而却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四级五度级 ,并且把末代
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离
开香港这一事件放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中,
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024/8/24
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 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 议论和抒情。
2024/8/24
单新击闻此的基处本特编点辑母版标题样式
真实性、时效单性击、此处客编观辑母性版、文本篇样幅式 小
二级
三级
• 新闻的六要素:
四级 五级
•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24/8/24
单新击闻此的组处成部编分辑母版标题样式
新闻标题(消息单击)此,处编它辑是母版用文以本样揭式示新闻内容 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二标级 题必须简明、准确 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帮级四级助读者理解报道的 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五级,它通常被用来借 代整篇消息。

公开课(一等奖)《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
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展 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 何时 • 何地 • 何人 • 何事 • 何因 •何果
六 要 素
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
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 后一段文字。除基本要素“人物” “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
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 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 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 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引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前,主要作
用是引出主标题。文字较短,不超过一 行。常见的有三种方式:一、通过和说 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 原因、 气氛、方法等引出主题。二、通过直接 叙述主干事实的 起始部分 来引出主标 题;三、通过提出疑问和发表议论引出 主标题,不写新闻事实。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
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 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 新而重要事实的新闻体裁。一般采 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 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 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 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新闻的基本特点:
1、真实性 2、时效性 3、客观性 4、篇幅小
1、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 落仪式”,但又是在蒙蒙细雨中?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 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 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 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陨落 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
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副标题所 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 充也有两种:一是补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 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