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2022年课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2022年课标)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学生步入中学生活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本单元共三课,分别是《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遵守社会规则,尊重社会公德》。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理解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受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社会规则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个人品德、法治观念等方面的知识,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及应对策略。
2.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及方法。
3.服务社会、热爱劳动的实践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
2.典型案例、生活情境。
3.实践活动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社会生活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社会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要了解社会生活?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如公共场所的不文明现象、网络谣言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能力目标◆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3.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确立的。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今天的中学生,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那么我们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揭开这个答案——我与社会。
阅读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回答:(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答案提示: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答案不统一。
教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不错。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1.教师: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阅读教材P3探究与分享,回答: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答案提示:据实回答即可。
3.教师:大家都谈论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精品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精品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教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区、文化、经济和科技,并培养他们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认识和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培养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4.培养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课文安排本单元共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家庭中的我》、《社区中的我》、《文化中的我》和《科技改变生活》。
1.《家庭中的我》本课文将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培养个人独立性和责任感。
2.《社区中的我》本课文将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定义、社区的组成和社区的功能。
学生将学习如何融入社区、如何在社区中发展个人能力以及如何维护社区的和谐。
3.《文化中的我》本课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分类以及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尊重不同文化、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以及如何推广和保护本土文化。
4.《科技改变生活》本课文将介绍科技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生将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的未来趋势。
同时,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科技来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四、教学方法和活动1.课堂讲解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培养他们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家庭、社区、文化、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个人经历和看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社会生活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新人教版

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知识目标:
了解与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生活之中。
重点
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游活动,认识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探究问题,引发思考。
分享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点突出活动后的收获、感受与成长。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得出教材的知识
学生听故事
分享故事后的思考
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用故事印证社会化的重要性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社会。
既然人的生活、成长离不开社会,那么中学生应该与社会建立怎样的连接呢?
二、亲社会行为
情景材料展示: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10月启动初中学生学农教育,编制了学农项目市级实施方案,将学农教育计入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农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田间劳动,都学习配菜做饭,都有劳动成果。学农期间学生跨区跨校混合编班,学生自带铺盖,自行负责日常生活、内务整理。学生们不仅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体会动手创造的乐趣,更增强了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互助、友爱、感恩的精神。
讲授新课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出示图片情景(四副图片)
结合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我与社会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能力目标1.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知识目标1.理解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2.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重点:1.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难点:理解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讨论问题。
结合以上情境,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第一课时《我与社会》,共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
【讲授新课】一、感受社会生活(一)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活动一:1.阅读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
2.讨论问题:(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是通过哪些活动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3.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引导。
4.教师归纳总结:走进农村,我们看到村村通道路越来越平坦,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了,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来到工厂,我们感受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伟大;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二)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1.PPT展示教材P3~4探究与分享。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丰富的社会生活设计说明此课为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步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设立的。
从内容上看,此课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参与的社会生活的范围在不断拓展,随之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为八年级上册整本教材的展开起到了统领作用。
此课以“社会中的我”为议题,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逐渐走进社会,开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此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社会的丰富性以及我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确“我是社会的一员”。
此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开宗明义,指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意在告诉学生,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离开社会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个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要把社会当作成长的课堂,在其中学习、锻炼、发展,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一框“我与社会”,从初中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认识到随着身体的发育、智力的提高、能力的增强,我们会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进而认识到“我”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我”是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各种社会关系,获得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探究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支持和帮助,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养成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做到努力践行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此课,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学习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践行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框我与社会教案新人教版

我与社会(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师归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共享收获教师对课堂进行小结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y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网络改变世界》教案
《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探究与分享:P20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请谈谈你的感受。
轻松筹案例介绍通过新闻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意识。
通过介绍网络公益活动的事例,引导学生传播网络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教师补充:可以说今天的生活即网络生活,我们处于现实与虚拟之中,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
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
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
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于网络,不要让
社会受阻于网络。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