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年级同步11地球和地球仪(共51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图PPT传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50
C: 300N、300E
B
300
450
小结:
特点比较
经线
形状 长度
半圆 等长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
(20°W,160°E)
纬线
圆圈 不等长
东西方向
南北半球
赤道(0°纬线)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赤道 (0º纬线)
度数划分 代号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º
东经(E) 西经(W)
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 西经200, 东经1600 (西经)1800 (东经)
西经450 450W
450 300 150 00 150 300450
东经450 450E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450
300
A: 300N、150W
150
A
C
00
B: 150S、300E
450 300 150
00
150
450 300
向南向北各分 作90º
南纬(S) 北纬(N)
NEWS:英文意识是新闻, 而新闻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
一:看图填空练习:
1.请你判断中国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位于 东 半球(东、西), 位 北
于.
半球(南中、北); 位于
纬度 (高、中、低)。北大温部带分地区在
________(五带)
2.中国大约跨越
_6_0_º_(经度), 最
的
地区。
评一评
1.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认为你学到了哪 些东西?
2.你认为你在课堂上的表现好吗?如果 好,今后准备怎样发扬?如果不好,你 将怎样改进?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43张PPT)

0°经线 以东是东 经,以西 是西经
180°经 线以东 是西经 ,以西 是东经
经度变化规律
西经(W)
东经(E)
向西度数 增大
0° 向东度数 增大
本初子午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界线: • 20°W与160°E组成经线圈
东半球: •20°W-0°-160°E 西半球: •20°W-180°-160°E
赤道 是最大纬线圈。
读地球的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大约长__2_1____千米,由此可知,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___球___体.
(2)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所描述地 点最吻合的是( B ) A.(40°N,120°E) B.(0°,120°E) C.(90°N,0°) D.(40°N,0°)
经线和纬线
概念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并同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长度相等
南北方向,相交于 南北极点
纬线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
赤道平行的圆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 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东西方向,各纬线相互平行
经度和纬度
范围
分布 表示 方法
经度 0°-- 180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逐渐增大至180°
纬度 0°-- 90 ° 赤道0°、南北极90 °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 逐渐增大至90°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半球 西经20°W、东经160°E的经 划分 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把地球分为 南、北两个半球
1.2地球与地球仪 课件(共72张PPT)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不同角度看经线
平视地球仪,倾斜看地球仪,从南北极俯视的经线各是什么样子的?
北极
北极
北极
经 线 的 相 互 关 系
南极
北极
相交于两极点
2
经 线 的 长 度
南极
北极
长度相等
3
经 线 的 指 示 方 向
南极
北极
南北方向
4
经 线 的 数 量
南极
北极
无数条
5
经线的基本特征
形状 相互关系
长度 指示方向
经度 | 划分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
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 各分180°
180°
经度 | 分布规律
度数变化有啥规律?
180° 30° 20° 10° 0° 10° 20° 30° 180°
西经(W)
判定 方法
分布 规律
越往西度数越大
本 初
东经 (E)
子 午
判定 方法
分布 规律
线
越往东度数越大
新知探究
我我们们看看到到投投到到月月球球表表面面的的地地球球影影子子的的边边缘缘总总是是弧弧形形的的
你听说过“天狗吃月亮”吗?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③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证证明明地地球球是是球球体体最最直直观观的的证证据据
地球的形状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
④登高望远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吗?
东西半球的又是 怎样划分的呢?
经线圈 | 东西半球的划分
160°E
西
东
半
半
球
20°W
球
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精品课件

20°
40°
80°
180°
20°
40°
60°
90°W
30°W
60°W
0°
60°E 30°E
90°E
向东度数增大的是_东__经__, 向西度数增大的是_西__经__。
90°W 60°W30°W 0° 30°E60°E 90°E
40°w 20°w 0° 20°E 40°E
160°E 170°E 180° 170°W 160°W
66.5o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30°N 0°-30°S
中纬度
高纬度
30°N -60°N 60°N -90°N
30°S -60°S 60°S-90°S
P6活动
纬线
形状特征: 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长度特点: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度数范围: 0°~90°
纬线条数:
条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北极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3)经线所指示的方向
南北
南极
P8活动
形状特征: 半圆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经线
长度特点: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度数范围: 0°~180°
度数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至180°
度数表示方法: 东经用E,西经用W
半球划分: 20°W和160°E划分东、西两半球 经线: 条
纬线
纬线与纬度
世界上最雄伟的赤道纪念碑
•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以北24千米的 圣安东尼奥镇上的赤道纪念碑, 碑高30米,四方塔体坐落在一个 直径为100米的大圆盘上。碑的 四面刻有代表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的西班牙文字母E、S、O、 N,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 字样。碑顶放置直径4.5米的铝 质大地球仪,北极朝北,南极朝 南,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球 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石阶上。 慕名而来的游客都喜欢两脚踏在 赤道线两侧,拍一张跨“世界之 半”的照片作纪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70张PPT)

经线与经度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 划分起点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经度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经度数值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经度数值逐渐增加;
变化规律 从180度经线向东向西,经度数值逐渐减少
【例1】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根据天 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 图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①~②题。
①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29oN,112oE
②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自西南向东北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北极出发,分别沿0°
和180°经线向南行进,产生的现象是( B )
A.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等距离 B. 他们会在南极相遇 C.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4万千米 D.他们还会回到北极
向南度数增大的是南纬( S),南北极各为90°.
南北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赤道
北半球的范围:0º——90ºN 南半球的范围:0º——90ºS
判断哪个半球? 中心点?外围线?
北极点
南极点
赤道 北半球
南半球
高中低纬度 的划分:
900 N
高纬度
中纬度
0
60
N
0
30
N
低纬度 0
低纬度:0º-30º 中纬度:30º60º
C
B
1、北极点的纬度是(
)
A.90° B.0° C.90°S D.90°N 2、下列四条纬线中,长度最短的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南纬8度纬线
地球和地球仪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四、纬线和纬度
1.赤道 2.纬线 3.纬度 4.南北半球划分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学与悟
1.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差异
形状 方向 长度 位置
经线 半圆弧 南北 相等 相交于南北两极
纬线 圆圈 东西 由赤向两极递减 相互平行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学与悟
2.比较经度和纬度的差异
地球/月球 4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认识地球仪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2.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材料准备:泡沫球(乒乓球)、铁线、细线、胶水、 橡皮泥、胶布、小刀等。 步骤:(见教材)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三、经线和经度
1.经线 2.本初子午线 3.经度 4.东西半球划分
范围 符号
分布规律
经度
180°W-0°-180°E
“E”“W”
由西向东,度数增加 为东经度,减小为西 经度。反之亦然。
纬度
90°N-0°-90°S
“N”“S”
由北向南,度数增加 为北纬度,减小为南 纬度。反之亦然。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地球和地球仪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课标要求:
1.地球 2.地球仪
一、地球
探月 直觉
臆想阶段
推测阶段
验证阶段
直观观察阶段
人教版(上)第一章 地球
2太阳/地球
表面积 5.1亿km2 6.1万亿km2 约11961
赤道
地球 4万km
月球 1万km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课件

伟大 实践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新课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0世纪,人类进入 了太空,从太空观 察地球,并且从人 造卫星上拍摄了地 球的照片,确证地 球是一个球体。
不要 动哦
④地球卫星照片
新课讲解
地球的大小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新课讲解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新课讲解 四、经线和经度
本初子午线:经度是0°,经度起始线。
格林尼治0°经线
新课讲解 四、经线和经度
经线 概念: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子午线) 形状: 半个圆圈
数量: 无数条 长度: 相等 方向: 南北 各经线之间的关系: 相交于南北极点
新课讲解 四、经线和经度
经度 范围: 0°-- 180 ° 分布: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
赤道把地球分为 南、北两个半球
作业布置
1. 完成配套地理填充图册 2.理解记忆经纬线的特点
西半球: 20°W--180°--160°E 20°W以西、160°E以东
西半球
东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
新课讲解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
航海 航空 交通 军事 气象
利用经纬网定位
活动
利用经纬网定位
0º
伦敦
51ºN
74ºW
40ºN
纽约
地名 上海 伦敦 纽约
经度 121ºE
猜想
①天圆地方
新课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逻辑 推理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 月亮的形状,推测 地球也是个球体, 于是就有了“地球” 的概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60° 乙
70°N/北纬70°
丙 70°
60° 50°
60°S/南纬60°
二、纬度写出A、B的纬度来自A: 70°SB:40°N
检测目标2
二、纬度 分别说出下图中①、②、③、④、⑤四个点的纬度
①: 30°S
②:0° ③:
④:
⑤:
低中高纬度划分 点击不同位置显示相应纬度,点击方框外面可以翻页
二、纬度
作业
反馈练习 完成并用红色笔对改。
评价任务
2.标出南纬(S)或北纬(N),说出河南省纬度带。 N
中纬度
N
三、南北半球的划分 点击方框外面可以翻页
三、南北半球的划分
达成目标3
练习中成长:写出各点的纬度、半球、纬度带
A
20。
30。
0。
B
40。
20。
50。
25。
D
C
20。
15。
运用中成长
1、读图写出河南省的纬度范围;31°N——36°N,中纬度地区 2、读图写出河南省所在的半球;北半球
半球界线
赤道(0°纬线) 北半球 0°~90°N 南半球 0°~90°S
纬度分布规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律
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二、纬度
评价任务
1.标出南纬(S)或北纬(N)
N
S
N
S
N S
二、纬度
根据下图已知度数的纬线,写出甲、乙、丙的纬度
甲 10°N/北纬10°
10°
0°
0°
50°
10°
拓展延伸
60°
90°
纬度:地球表面一点到地
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 赤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动画
纬线特点
1.纬线与纬线之间的关系: 平行 2.形状:圆形,每一条纬线自成 纬线圈 3.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 两极渐短,至两极缩短为一点
4.方向:东西方 向 5.纬线的数量:无数 条
纬度
起始线:赤道 (度0数°范纬围线:)0°— 9赤0° 道以北叫北纬(N)
赤道以南叫南纬(S)
低纬度地区:0°— 30°
中纬度地区:30°— 60° 度 规高 9数 律0纬°分度布地区北增南:纬大纬6((0NS°))—::向向南北度度数数
世界上最雄伟的赤道纪 念碑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的 赤道纪念碑的四面刻有字 母E、S、W、N,分别代表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并书有“这里是地球的中 心”字。碑顶放置大地球 仪,北极朝北,南极朝南, 中间用白线标示的赤道从 球面一直延伸到碑底部的 石阶上。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直觉)
太阳和月亮(逻辑 推理)
地球卫星照片(确证)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
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 证明地球是球形?
远处归来的船只 (一)
海船归来时,总是先看到船杆,再看到船
(二)月食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 分是圆弧形的。
登高望远(三)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所需B的布料不能少
于( ) A.6371千米 B.5.1亿平方千米
C4..5.1人亿类平首方次米证D实.以地上球数是据一都不个正球确体的A
事件是( )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
上天 C.郑和下西洋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 猜想:盖天说 2、逻辑推理:太阳
(50小 时)
作业:动手制作一个简易 的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上节课我们学到了
什么?
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稍一扁个
两极 略鼓 、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学麦家哲伦
是:
。
地球的平均半径6是371
千米,赤
道周40长00大0约
5.1亿
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
纬线和纬 度
(一千米=2里),算A 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
()
A 4万千米 C 4千米
B 8万千米 D 8千米
2、一位旅行C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
如果每天走40千米,则需要( )
A 500天 C 1000天
B 600天 D 1500天
看谁算的 快
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 速度飞行,那么环绕地球赤道一 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不考虑地 球的运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和大小
在古代,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 代人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人类证明地球是
个球体又经历了怎样的的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
天圆地 方
我国古代有“天圆 如张盖,地方如棋 局”的说法。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
太阳
和月亮 3. 首次证实:麦哲伦
船队环球航行 4. 确证:地球卫星照
片
地球的模型——地 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 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 字来表示陆地、海洋、 山脉、河湖、国家和城 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 形状及名称。
地球仪
地轴 从地球内部穿 过地心,是地 球自转运动的 轴线。
南极 与北极对应的点, 它是地球上的最 南点
练习:写出各点的经
10 00 10
0
0
A度:西经100
A
(B:10东0W经)100
(100E)
B
C:东经500(500E)
17016015000 0 N(北)
00
D
W(西)
4.方向:南北方 向 5.经线的数量:无数 条
经度
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经 线度)数范围: 0°— 180°
0°经线以东叫东经 (E)
0°经线以西叫西经
度(数W分)布 规律
东经(E):向东度数增 大 西经(W):向西度数增
180°经线大:与0°经线
相对
本初子午线
在英国格林尼治 天 文台的旧址,有座子 午 宫。那里有一条铜制 子 午线。铜制子午线嵌 在 大理石中间,笔直地
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与160°E组成的经 线圈 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 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为西半球
160°E 180° 20°W 0°
20°W←0°的西经位东于_ _半球,其余西 经 16都0°在E西→半18球0°的东经西位于__ 半球,其余东 经都在东半球
月亮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 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 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
登上太空第一人:加 加林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 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南北半球的划分
分界线: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A 15
000
练习:写出各点的纬 A度:北纬150(150N)
B:南纬150(150S)
15
0
B
30
040 C
80 070 600
0
D
500
0
D:北纬
C:南纬
700(700N) 400(400S)
经线和经 度
经线特点
1.经线与经线之间的关系: 相交 2.形状:半圆(有与之对应的另一 条经线) 3.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北极 对着北极星 方向的点, 它是地球上 的最北点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什么?
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稍一扁个
两极 略鼓 、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学麦家哲伦
是:
。
地球的平均半径6是371
千米,赤
道周40长00大0约
5.1亿
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
实践训练
1、根据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卫星图片
?
地 球 是 正 球 体 吗 ?
地球的形状
地球卫星 照片
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 球大小。
D 1、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正圆球体 B、地球是一个 扁球体 C2、.地“球白是日一依个山南尽北,半黄球河对入称海的流球。体欲穷 D千、里地目球,是更一上个一两层极楼稍”扁中赤的道后略两鼓句的证球明体 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____ 3.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如果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