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突发地震应急预案(7篇)

突发地震应急预案(7篇)突发地震应急预案(7篇)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突发地震应急预案如何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突发地震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突发地震应急预案【篇1】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避震意识,真正掌握避震和疏散安全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我校响应“512”防灾减灾日举行避震逃生大演习。
一、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组员:二、演习前准备时间:2月25日三、演习前准备内容:1、陈方白老师指定疏散演习的方案、疏散线路图。
向各位老师讲解疏散线路图,灾害来临疏散时的各类常识。
2、综合实践老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们全面了解防震减灾逃生常识。
3、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熟悉疏散线路图,向学生讲解正确的逃离姿势等地震疏散时的各类常识。
4、防震减灾常识:(1)地震知识(2)大震的预警现象和时间(3)做好防震准备(4)避震要点(可参考顺子的博客,做好家庭防震准备)(5)地震灾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5、演习具体分工:演习总指挥:演习总协调:南幢楼四楼总协调:南幢楼三楼总协调:南幢楼二楼总协调:南幢楼一楼总协调:北幢楼二楼总协调:北幢楼一楼总协调:西面简易房总协调:北面简易房总协调:各楼梯协调员:当发生灾害时,离各条楼梯最近办公室的每位老师演习操场指挥(总协调):四、学校演习时间:20__年2月26日(以听到指挥声和锣鼓声为准。
)五、参加演习人员:全校师生六、演习地点:北幢教学楼、南幢教学楼、西面简易房、北面简易房、学校操场。
七、演习过程:第一个演习环节:避震演练陈方白老师发令指挥:“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沉着镇定,听从指挥;请门卫()马上关闭电源,同时立刻躲避到课桌下面。
”1、在教室里的老师,听到信号马上将包把头部盖住。
指挥学生躲避,然后自己再寻找地方躲避。
2、在办公室老师,立刻躲避到桌子下面。
3、在室外老师,立刻寻找躲避点躲避。
第二个演习环节:疏散演习1、地震暂时过去,可能会有余震,在教室内的老师提醒大家不要惊慌。
突发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精选10篇)

突发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精选10篇)突发地震应急救援预案(篇1)为了保证抗震救灾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灾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甘州区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校教育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校处置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二、工作原则处置地震灾害应急活动在教育局、中心学校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并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减灾的原则。
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把抢救广大师生生命摆在防震救灾的第一位,依靠科学决策和先进技术手段,全力做好地震灾害预防、准备和救援工作。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破坏性地震发布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按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学校各职能部门、年级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分别按各自的职责和预案要求,加强联系,密切配合,采取紧急措施,做好灾前预防和灾后应急抢险、恢复工作。
3.坚持警钟长鸣、预防为主的原则。
学校各职能部门、年级组、班级要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工作,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防震减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学校成立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当地震发生时,领导小组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教育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地震应急与抗震救灾工作。
1.学校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组长(总指挥):副组长(副总指挥):成员:2.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学校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潘发成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3.学校防震救灾(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应急疏散小组、抢险救灾小组、安全治安保卫小组、应急物资筹措及供给小组、医疗防疫组、师生安置组、通讯联络及宣传报道组七个小组。
四、防震减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主要职责1.防震减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挥部)主要职责(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3篇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3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地震已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家公司、机关、学校等大型组织都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
下面本文就会结合三个不同类型的组织来分享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写,以供参考。
1.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范文一、预案制定的依据1、全国地震灾害防治条例;2、公司安全管理规定。
二、预案制定的目的为了减少地震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加强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建立起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及公司稳定。
三、灾害级别及响应措施灾害级别- 一级:震源距离小于等于50公里,威力强烈,建筑物倒塌,山体崩塌、水库、大坝、公园、医院、学校等特定场所,人员伤亡严重。
- 二级:震源距离小于等于100公里,建筑物严重受损,房间破裂,水、电、通讯中断,人员受伤轻重不一。
- 三级:震源距离小于等于200公里,建筑物轻重程度不等受损,企业生产经营受到约束,人员情况平稳。
响应措施- 一级:启动公司应急响应预案,紧急疏散,指定人员迅速联系救援。
- 二级:唤醒应急响应状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指定统一联系突发事件的应急专班。
- 三级:做好检查工作,全力配合政府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公司安全稳定。
2. 校园地震应急预案范文一、应急预案制定的依据1、学校安全管理条例;2、学校地震应急处理办法。
二、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一是预防为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二是时间为命,迅速行动,尽快组织救援。
三、应急响应范围- 一级:震源距离在25公里以内,破坏性地震可能造成严重伤亡,学校所有师生需立即进行疏散;- 二级:震源距离在50公里以内,学校应急委员会成员需迅速行动,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好师生的疏散工作;- 三级:震源距离在100公里以内,所有师生需密切关注地震消息,避免情绪波动。
四、应急处理措施- 一级:立即关闭一切电力设施,指定工作人员迅速联系该地区的市政及交通部门,迅速疏散人员。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八篇

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八篇一、地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1. 预案目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影响。
2. 预案组织:成立地震防灾救援指挥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
3. 预案流程:a) 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地震信息,提醒居民采取应对措施。
b) 疏散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方案,包括人员疏散、物资储备、应急通道等措施。
c) 救援措施: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迅速展开救援工作,挖掘被埋人员,提供紧急救治等。
d) 各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协调,救援工作高效进行。
4.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5. 预案宣传:广泛宣传地震防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自救意识和能力。
6. 地震监测: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随时掌握地震动态,提高预警及时性和准确性。
7. 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地震应急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8. 地震防灾救援队伍培训: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洪水防灾应急预案:1. 预案目标:减少洪水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2. 预案组织:成立洪水防灾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
3. 预案流程:a) 预警系统:完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避险措施。
b) 疏散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方案,包括选择安全区域、疏散路线、避难设施等。
c) 救援措施: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包括转移被困人员、运送救援物资和提供紧急医疗救援等。
d) 各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做好信息共享、资源调配和救灾工作。
4.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洪水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技能。
5. 预案宣传:广泛宣传洪水防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 洪水监测: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网络建设,及时了解洪水动态,提高预警准确性。
7. 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防洪设备和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突发地震应急措施预案5篇

突发地震应急措施预案5篇突发地震应急措施预案(精选篇1)1.总则1.1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可靠、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国办发〔1997〕54号文印发的《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电力工业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预案。
1.2电力系统各地区各级电力企业,当本地区发生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都要作出应急反应,立即按应急预案投入抗震救灾;在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电力保障”的一切应急工作和“紧急支援”工作。
1.3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电力系统各级电力企业。
2.抗震救灾机构的设立2.1电力系统各级电力企业抗震救灾机构的组成:指挥长:本级第一行政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
副指挥长:本级行政分管电力生产、建设负责人。
成员:本级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含消防、保卫、卫生、交通负责人)。
2.2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立当接到当地地方政府预报或发生一般破坏性及以上地震后,有关电力企业的抗震救灾机构即宣告成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进入临震应急期或震后应急期;当发生严重破坏性及以上地震后,网局或省电力局(公司)的抗震救灾机构即宣告成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进入震后应急期;当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后,部(国家电力公司)的抗震救灾机构即宣告成为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进入震后应急期。
2.3抗震救灾指挥部履行指挥及组织协调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及抗震救灾工作职责。
2.4各电力企业在接到当地人民政府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后应立即向上一级抗震救灾机构报告,同时直接报告电力工业部抗震救灾机构。
3.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3.1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3.1.1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3.1.2本地区发生一般破坏性地震后,地方有关电力企业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按本预案作出“电力保障”的应急反应;网或省电力局(公司)抗震救灾指挥部要迅速了解震性、灾情,包括电业职工的伤亡及电力设施、设备受破坏情况和供电受损情况,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省政府及电力部,并在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做好协调“电力保障”的应急工作。
地震应急预案及流程(13篇)

地震应急预案及流程(13篇)1. 应急预案的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是指当地震发生时,相关单位和人员应该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的计划。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参考地震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调整。
2. 应急预案的内容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一般包括预案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各方责任、应急响应流程、救援措施、物资保障、协调指挥等内容,涵盖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各个方面。
3. 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地震应急预案需要及时公布和宣传,相关单位和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4. 应急响应流程一旦发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会立即启动,通过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和协调,对地震灾情进行抢救救援工作。
5. 协调指挥地震应急预案中包括了不同单位的协调指挥机制,确保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资源重复,提高效率。
6. 救援措施地震应急预案中包括了不同阶段的救援措施,包括搜救伤员、疏散群众、排查危险品、维护供水供电等一系列救援行动。
7. 物资保障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包括物资保障措施,确保救援所需物资的及时储备和调配。
8. 应急通讯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包括应急通讯的方式和流程,确保各单位和人员之间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通讯、指挥和协调。
9. 安全疏散地震应急预案中包括了地震发生后的安全疏散流程,确保群众和职工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10. 应急医疗地震应急预案中包括了应急医疗措施,确保伤员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抢救。
11. 临时避难所地震应急预案中包括了临时避难所的设立和管理,确保灾民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得到安全的避难。
12. 灾后恢复重建地震应急预案中包括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方案和措施,确保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13.评估总结地震应急预案实施后需要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地震应急预案及流程地震应急预案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紧密合作、密切配合。
地震安全应急预案大全8篇

地震安全应急预案大全8篇地震安全应急预案(精选篇1)1、总则1.1编制目的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
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组织体系2.1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
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响应机制3.1地震灾害分级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地震应急处理预案及方案5篇

地震应急处理预案及方案5篇地震应急处理预案及方案【篇1】为进一步搞好防震减灾应急工作,加强对破坏性地震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新闻报道工作职责,结合__宣传部工作实际,特拟定破坏性地震宣传报道应急预案。
一、组织保障成立地震应急宣传报道组,由__宣传部、__广电局等单位组成。
二、工作职责对地震事件按平时、临震前、震后及地震谣传发生时等四种状态有所侧重进行报道。
三、应急程序县内发生有感以上地震、或受邻区波及县内有感时,在测定三要素后,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迅速传递至地震应急宣传报道组成员单位。
四、应对措施严格按照县抗震减灾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正确把握新闻宣传口径和方式。
(一)根据相关部门拟定涉及震情的新闻报道方案和发布内容,采用适当方式发布和报道,及时、准确报道震情;(二)积极配合地震部门做好防震减灾知识、避震疏散知识的应急宣传;(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内容播发与震情灾情有关的新闻,并认真审核与震情相关的新闻稿件;及时收集制作反映灾情的文字、图片资料;(四)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宣传和对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典型事迹的报道。
(五)加强广播电视与地震、科技、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单位的通力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
(六)针对无确切原因和****,无中生有地产生并通过非正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谣传,严格按照地震部门报经县人MIN政府批准的宣传口径,播发有关辟谣的新闻报道或公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组织进行辟谣,以正视听,平息地震谣言和误传,稳定群众情绪和社会秩序。
五、其他事项未尽事宜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完善。
地震应急处理预案及方案【篇2】为了在我市公路遭受破坏性地震时,使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抗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编号:NMZJGYA――03一、总则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家属人生安全,防止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本公司安全生产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国家安监管理总局《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宁煤经安字[2010]69号“关于编制2011年度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以预防为主、全面覆盖、科学指导、以人为本、快速反应的原则。
三、公司基本情况1、单位概况山西宁武张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宁武县城西南方向49km的西马坊乡张家沟村南,行政区划属宁武县西马坊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2°01′32″~112°03′31″;北纬38°40′01″~38°41′13″。
矿区至宁化~静乐干线(相距8km)有简易公路相通,由宁化往东北49km 有太宁公路至宁武县城,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均经过宁武。
自宁化往南由太宁公路可至静乐(33km)和太原(192km)。
由西马坊乡往东南7km即与太宁路相接。
该矿距宁武集运站56km,距化北屯集运站18km,交通较为便利。
山西宁武张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具有较长的开采历史,矿井始建于1975年,1976年投产,矿井原名宁武县西马坊乡张家沟煤矿,2004年3号煤坑口建成投产,使矿井成为“一证多坑”矿井。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30日2.7856km2,生产能力为0.9Mt/a。
批准开采侏罗系2、3号煤层,开采深度标高1650-1100m,井田长2485m, 宽1120m。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据宁武县气象站历年来的观测记录年平均最高气温12.4℃(1982年),年平均最低气温0.7℃(1984年),年平均气温5.5℃-6.6℃。
极端最高气温34.8℃(1975年7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27.2℃(1967年1月15日),全年降水量450mm左右,年蒸发量2000mm左右,霜冻期自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39m,一般冻土深度均在1m以上。
本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东部6km处有汾河流过,汾河发源于宁武县分水岭,常年流水不断,流量为0.54-1.17m3/s,最大洪水量达1000m3/s(1959年)。
南边之西河流量约0.35-0.37m3/s。
井田境内常年流水性河流,有一条北西南东向季节性河流张家沟贯穿本井田,平时干涸无水,雨季为排洪通道。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井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相当于原山西省工程抗震烈度图中基本烈度Ⅶ度。
公司救护队共有专职队员16名,二个小队,专职司机2名,主要装备为AHG—2型负压呼吸器14台,ABO充氧泵一台。
距公司驻地50Km处有忻州市军事化矿山救护大队。
公司职工医务室共有医护人员2人,具备医疗救护常识。
距公司5Km有化北屯医院,具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2、危险分析公司职工多数居住在棚户区内,房屋简陋,人员密集,如有地震发生,抢险救灾困难重重。
四、抗震救灾领导及职责(一)、设立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公司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设在集团公司调度室,是抗震救灾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指挥机构。
联系电话:4774616 4774423 8001 8000(内部)(二)、成立抗震救灾领导组组长:白宽晓副组长:王晓峰隆风林罗良州江金堂游新生高效先张润栓孙乐义葛文林鲁三焕任二堂吴彦青李国安成员:王伟光康广林亢占青葛文林曹荣焕亢喜柱张斌军亢文广张保才宫贵生张宏旺白俊亮贾兰英潘亮寿毕金伦李国安张建青杨秀生刘保珍葛世芳任志民张保旦罗良金杨小平吴二龙巩晓飞高翠青李存绪李保明亢所福高树杰(三)、领导组职责1、定期组织抢险救灾人员进行应急救演练活动,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队伍业务素质。
2、正确决策救援方案。
3、下达应急救援令,指挥调度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合理配置好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
5、汇报和通报灾情,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救援请求。
三、抗震救灾行动组织及其职责(一)、震情监测组组长:葛文林副组长:李国安成员:房产科总工办职责:1、建立和附近地市地震台站工作联系制度。
2、建立震情监测预报制度,及时发布震情预报。
(二)、震情调查组组长:罗良州副组长:葛世芳成员:房产科总工办工会纪检职责:1、收集现场有关资料,记录事故处理情况。
2、了解掌握灾情发展动向,综合分析各种数据。
(三)、抢险救灾组组长:江金堂副组长:亢喜柱宫贵生张建青成员:救护队、护卫队及民兵应急分队职责:1、经常组织本部人员搞好练兵活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发生震情后,进行具体的抢险救灾。
3、坚持好昼夜值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
(四)、通信保障组组长:罗良州副组长:贾兰英成员:调度室职责:保持灾区与指挥中心正常的通讯联络。
(五)、交通运输组组长:吴彦青副组长:杨小平亢所福职责:1、组织人员和车辆。
2、运送救灾物资。
(六)、医疗卫生组组长:游新生副组长:毕金伦成员:化北屯医院职责:1、备足救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
2、组织各类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护队。
3、负责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4、通知附近医院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七)、物资供应组组长:李国安副组长:王伟光孙乐义成员:供应科机电科职责:1、备足救灾物资。
2、按规定时间为抢险救灾人员配齐救援装备,提高救援队伍的技术水平。
(八)、后勤工作组副组长:孙乐义成员:劳保科职责:负责灾民的安置工作。
(九)、治安保卫组组长:张润栓副组长:张保才成员:保卫科职责:1、疏通道路,维持秩序。
2、疏散危险区域的群众,防止事故扩大。
(十)、财务管理组组长:孙乐义副组长:张宏旺李存绪成员:财务科职责:1、负责救灾资金有落实。
2、负责社会捐款及救灾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十一)、接待工作组组长:高效贤副组长:葛世芳成员:总经办职责:负责各级领导、社会团体及救灾人员的接待工作。
(十二)、宣传教育组组长:隆风林成员:宣传部电视站工会职责:1、宣传科学、教育群众、破除迷信。
2、做好灾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灾民情绪,坚定信心,鼓舞士气。
3、发动群众,战胜困难。
(十三)、工程抢险组组长:游新生副组长:白俊亮成员:房产科工程队职责:1、解救并寻找受困人员。
2、修复和开辟道路,保证救灾设备和物资及时到达目的地。
3、维护必要的生活设施,保证正常的生活秩序。
4、为满足抢险救灾构筑必要的工程。
5、配合其它救灾人员抢救设备和贵重物资。
五、抗震救灾的基本程序1、自救一旦发生灾变,公司救灾指挥中心积极组织现场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千方百计防止灾情扩大。
2、报告指挥中心要根据灾情及发展态势向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进行汇报,请求救援。
六、应急救援措施1、震情监测预报组要经常与邻近县、市地震台站联系,及时发布震情预报。
2、指挥中心根据震情预报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
3、各救灾组接到救灾令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往灾区进行抢险救灾,营救被困人员。
4、发动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增强救灾能力,加快抢险救灾进程。
5、救灾人员要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实施抢救,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扩大事故。
6、医疗卫生组首先要把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再实施救治。
7、各抢险队伍接到救灾命令后,立即组织人员携带救灾工具赶往事故地点实施救灾。
6、后勤生活组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及时向受灾群众提供生活必需品。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编号:NMZJGYA――04一、总则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着以人为本,对党对人民群众认真负责的态度。
坚持“先控制、后处理”和“救人第一”的原则,立足于攻难点,救大灾,打恶仗。
实行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快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
现根据同煤经安字[2009]69号“关于编制2011年度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公司所辖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采煤引发的地质塌陷,地裂缝,也有自然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公司有关单位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山区、黄土分布的地区,要做好滑坡、河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采空区要防范采空塌陷的发生,位于采空区上的高危住宅和位于高陡边坡,黄土切坡下的住宅区,特别是一些建在不稳定斜坡上的自建房是重点防范对象,另外,要特别注意煤、矸石、废碴堆放点的安全,防止暴雨诱发山洪泥石流造成的危害。
对存在隐患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及矸石山附近要设立警示标志。
在讯期,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矿井,井口在最高洪水位以下的,必须停止生产及时将工作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在讯期,学校要进行地质灾害险情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报告救援指挥中心。
供电部门负责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供电设施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二、基本情况山西宁武张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矿井位于宁武县城西南山西宁武张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宁武县城西南方向49km的西马坊乡张家沟村南,行政区划属宁武县西马坊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2°01′32″~112°03′31″;北纬38°40′01″~38°41′13″。
矿区至宁化~静乐干线(相距8km)有简易公路相通,由宁化往东北49km有太宁公路至宁武县城,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均经过宁武。
自宁化往南由太宁公路可至静乐(33km)和太原(192km)。
由西马坊乡往东南7km即与太宁路相接。
该矿距宁武集运站56km,距化北屯集运站18km,交通较为便利。
山西宁武张家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具有较长的开采历史,矿井始建于1975年,1976年投产,矿井原名宁武县西马坊乡张家沟煤矿,2004年3号煤坑口建成投产,使矿井成为“一证多坑”矿井。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30日井田面积为2.7856km2,生产能力为0.9Mt/a。
批准开采侏罗系2、3号煤层,开采深度标高1650-1100m,井田长2485m, 宽1120m。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据宁武县气象站历年来的观测记录年平均最高气温12.4℃(1982年),年平均最低气温0.7℃(1984年),年平均气温5.5℃-6.6℃。
极端最高气温34.8℃(1975年7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27.2℃(1967年1月15日),全年降水量450mm左右,年蒸发量2000mm左右,霜冻期自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39m,一般冻土深度均在1m以上。
本井田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东部6km处有汾河流过,汾河发源于宁武县分水岭,常年流水不断,流量为0.54-1.17m3/s,最大洪水量达1000m3/s(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