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室条码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条码标本管理制度

条码标本管理制度

条码标本管理制度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条码标本管理工作,确保临床试验和病理分析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适用于医院全部临床科室、试验室和病理科。

责任和权限1.医务部负责整个医院的条码标本管理工作,订立具体操作流程和政策,并监督各科室执行。

2.科室主任负责组织科室内部的条码标本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培训和操作规范。

3.条码标本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负责标本的手记、标记、保管和运输工作,遵守操作规范。

条码标本手记1.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负责手记患者标本,并确保手记过程符合卫生操作规范。

2.针对不同类型的标本,手记人员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并在容器上粘贴正确的条码标签。

3.手记过程中,应与患者核对个人信息,确保标本与患者身份全都。

4.手记完毕后,手记人员应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录入相关信息,并将标本及相关资料送至指定的试验室或病理科。

条码标本标记1.试验室或病理科的接收人员应在接收标本时,核对标本与相关信息是否全都,确保标本不会被交叉污染或遗漏。

2.接收人员应在标本容器上进行二次标记,同时录入系统,并与手记信息进行比对,确保标本信息准确无误。

3.标本容器上的条码标签应完整粘贴,不得有破损或模糊不清现象。

条码标本保管1.试验室和病理科应建立标本存储区域,严格掌控温度和湿度,确保标本保管的稳定性。

2.不同类型的标本应存放在不同的区域,避开交叉感染和混淆。

3.标本保管期限应依据具体需要进行设定,在期限届满时,应及时处理,不得连续使用。

条码标本运输1.建立标本运输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标本运输安全可靠。

2.包装标本时,应使用合适的包装料子,防止标本破损或泄漏。

3.标本应用防护措施包装,以防止意外事故造成交叉感染。

4.运输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标本特性和运输方法,避开不必需的损失或错误。

条码标本查询和追踪1.医院应建立条码标本查询和追踪系统,方便对标本进行查询和追溯。

2.全部手记、接收、处理和运输过程,都应在系统中录入并与标本相关联。

病人条码管理制度

病人条码管理制度

病人条码管理制度一、概述病人条码管理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对病人身份信息进行标识和管理的一项制度,通过条码技术实现对病人信息的准确记录和追踪,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病人条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减少医疗错误、保障病人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1. 病人条码的生成(1)病人条码的生成应采用专业的医疗信息系统,并确保其唯一性和准确性。

(2)病人条码应包括病人的个人信息和识别码,且应能够直观地呈现在医护人员视野范围内。

(3)病人条码应能够在多个医疗信息系统中共享使用,并能够长期保存和追踪。

2. 病人条码的应用范围(1)病人条码应涵盖病人在院期间的所有诊疗、护理和医疗活动。

(2)病人条码应覆盖病人在医疗机构内的所有科室和服务项目。

(3)病人条码应适用于病人在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疗信息系统中使用。

3. 病人条码的扫描(1)所有医护人员在进行病人相关操作时,应先对病人条码进行扫描,以确认病人身份和相关信息。

(2)病人条码的扫描应结合医疗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实时性。

(3)病人条码的扫描应与医护操作紧密结合,以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 病人条码的管理与追踪(1)对病人条码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其可追溯和安全性。

(2)对病人条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和记录,以便进一步追溯和纠正。

(3)建立病人条码使用记录,并定期进行复核和汇总,以进行进一步追踪和改进。

5. 病人条码的合规性与安全性(1)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标准,确保病人条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2)建立专门的监督和督导机制,对病人条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对病人条码的保密工作进行加强,确保病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6. 病人条码的质控与改进(1)建立病人条码的质控体系,对病人条码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查和评估。

(2)对病人条码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和应用推广,以满足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3)对病人条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和纠正,以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临床实验室标本条形码化的管理

临床实验室标本条形码化的管理

的材 料 ; 形 码 可 用 针 式 打 印机 、 墨 打 印机 、 光 打 印 机 或 专 条 喷 激
用条码打印机打印 。
结 果
条形 码 , 时完 成 标 本 资 料 录入 , 倍 于 以往 键 盘 输 入 信 息 , 即 几 具
有输 入 速 度 快 、 确 度 高 、 作 简 单 、 靠 性 强 等 优点 。 准 操 可 标 本 条 形 化 实 现 必 须 依 靠 HI S和 L S系 统 结 合 , 过 在 I 通
分 析 仪 、 自动 尿 液 分 析 仪 、 自动 血 球 计 数 仪 、 自动 血 流 变 全 全 全 分 析 仪 、 自动 血 凝 仪 、 免 分 析 仪 等 。 全 酶 4检验科局域 网 . 建 立 检 验 科 局 域 网 ( I ) 形 成 信 息 IS , 处 理 的 星 形 拓 扑 结 构 , 与 HI 息 系 统 网络 连 接 , 有 检 验 并 S信 所
个检验室 。
复 杂 。特 别 是 医 院 信 息 系 统 ( S 和 l 实 验 室 信 息 系 统 HI ) 商床
(I) 息共享 , LS 信 引入 条形 码 技 术 , 底 改 变 临 床 实 验 室传 统 工 彻 作 方 式 。 随着 条 形 码 技术 应 用 开 展 , 作 流 程 进 一 步 简 化 , 工 工 作 效 率 得 到 提 高 , 检 验 科 信 息 管 理 工 作 中发 挥 了 巨 大 的 作 在
用 , 促 进 标 本 管理 规 范 化 , 介 绍 如 下 。 并 现
材 料 与 方 法
4 标 本 的接 收 .
当标 本 送 达 各 个 检验 室 时 , 验 人 员 执 检
行 标 本 接 收 程 序 , 录 时 间 、 本 数 量 和 检 验 人 员 。这 样 , 过 记 标 通 标 本 的运 送 和 接 收程 序 , 以清 楚 跟 踪 标 本 流 向 , 于 标 本 查 可 便

浅谈我院医用低值耗材条码管理

浅谈我院医用低值耗材条码管理

浅谈我院医用低值耗材条码管理彭润;邓玲;苌飞霸;尹军【摘要】Daping Hospital was exemplified in this paper for its successful practice in barcode management of low-value consumables. With the bar-code information of low-value consumables printed on the delivery bill, the accuracy of input data of low-value consumables could be guaranteed. This practice provided a fast and easy way to identify the outbound warehouse and product traceability, which optimized the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low-value consumables and promoted the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我院对低值耗材实行条码管理,将低值耗材的条形码信息打印到送货单上,保证了低值耗材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为耗材的出库、产品溯源提供了快捷的识别手段,优化低值耗材的管理流程,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137-139)【关键词】低值耗材;条码管理;优化流程;产品溯源【作者】彭润;邓玲;苌飞霸;尹军【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工程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工程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工程科,重庆40004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工程科,重庆4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TP391.44医用低值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引流管、留置针、无菌手套、手术缝合针、手术刀片等[1]。

医院耗材条形码管理制度

医院耗材条形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耗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使用条形码进行管理的医用耗材。

三、职责分工1. 医院信息科负责制定条形码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2. 医院供应科负责耗材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等环节,确保条形码的正确使用;3. 医院各科室负责对所使用的耗材进行条形码管理,确保耗材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管理制度1. 条形码的编制与打印(1)条形码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确保可读性和唯一性;(2)条形码应包含耗材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等信息;(3)条形码的打印应由专门设备完成,确保打印质量。

2. 条形码的粘贴与使用(1)耗材入库时,应将条形码粘贴在耗材包装上,并确保粘贴牢固;(2)出库时,应扫描条形码进行核对,确保出库耗材与入库信息一致;(3)各科室在使用耗材时,应扫描条形码进行核对,确保使用正确。

3. 条形码的更新与维护(1)耗材过期、损坏等情况,应及时更新条形码信息;(2)医院信息科应定期检查条形码的使用情况,确保条形码的准确性;(3)各科室应定期检查所使用的耗材,确保条形码的完好。

4. 条形码的信息管理(1)医院信息科应建立耗材条形码数据库,记录耗材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等信息;(2)数据库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3)各科室应按照规定使用数据库,不得随意修改数据。

五、监督检查1. 医院信息科负责对条形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3. 对因条形码管理不善导致医疗事故的,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医院信息科负责解释。

医院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医院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医院临床科室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查对管理1.1医嘱查对制度:1.1.1医师工作站开出医嘱后,护士工作站审核确认,护士对可疑医嘱应查清后再执行。

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完整复述确认(与医师核实)无误后执行,执行时须双人核查,用后保留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督促医师及时补记医嘱。

1.1.2护士应当每班查对医嘱,护士长每周抽查1—2次,每班、每次查对后均应签名。

1.1.3办公室护士每天必须查对次日长期治疗单。

附电子医嘱查对流程:办公室护士自查:确认完当班医嘱→打印执行单→在医嘱录入、变更单等处查对。

班班医嘱查对:在查询统计中打印出“病区医嘱更改查询表”→在护嘱录入、变更单等处查对→记录签名。

1.2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1.2.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服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1.2.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1.2.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1.2.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1.2.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1.3输血查对制度1.3.1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

1.3.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交叉配血报告单及治疗单共同到患者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医用高值耗材的条码化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的条码化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的条码化管理作者:王飞刘志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6期摘要:为了科学规范化管理医用高值耗材,应用条码化管理的医用耗材管理软件,通过和HIS软件的对接,有效地实现了耗材的溯源管理,还避免差错和提高工作效率,并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

关键词:医用高值耗材;条码化管理;溯源管理;全过程跟踪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6-0283-02医用高值耗材,一般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医用高值耗材主要是医用专科治疗用材料,如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其他脏器介入替代等医用材料。

由于这些耗材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因此医疗机构应做好此类耗材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对全院高值医疗材料地统一管控,及时准确地掌握材料购进、保管和使用情况,实现对高值医疗材料全过程、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达到高值医疗材料统一管理、安全使用、专业服务、支出透明的目标。

一、引入条码化管理以前的工作流程在2012年以前,我院的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流程(如图1),此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需要人工去核对和登记信息,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备案材料多,查询难、管理难且容易遗失;(2)数据统计比较烦琐,易重复统计且容易出错;(3)查询库存不方便,费时又费力;(4)要做到各个环节的充分监督比较困难,不易实现。

二、引入条码化管理后的工作流程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我院2012年引进了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软件,新软件实现了医用高值耗材的条码化管理,在规范了管理流程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

1.建立高值耗材条码数据库,实现与HIS的对接通过条码管理系统对中标的高值耗材进行分类管理,并在管理类别下建立所有高值耗材的物资目录。

需要录入的基本信息包括高值耗材的名称、规格、品牌、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价格、供货商等,特别要确认价格是否与收费系统中的价格一致。

二甲医院评审支撑材料汇总表

二甲医院评审支撑材料汇总表

3.1.4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主要针对 ICU、新生儿科 (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重点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 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的患者等。
1、《腕带识别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2、《腕带在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及管理
3.1.4.1
【C】
方案》
3、《腕带标识制度》
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
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
后填写。
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
【B】符合“C”,并
1、《非手术科室有创诊疗前核查制度》 2、《非手术科室有创诊疗前核查流程》
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
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
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
与流程。(★)
度与流程。
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
录:
(1)第一步:麻醉实施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 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 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 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 、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 、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评审标准




3.1.3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 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1、医疗查对制度监管小组成员 准入 2、医疗查对制度监管小组职责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

3.1.3.1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科室条码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腕带使用与管理制度(试行)腕带是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的重要标识,本制度适用于在我院就医的住院及急诊患者的身份确认。

一、腕带使用范围“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应在以下情况使用:
(一)需全部患者佩戴腕带的科室:病房、急诊抢救室与留观室。

(二)其它住院科室需佩戴腕带的患者: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语言交流障碍、抢救、输血等患者。

(三)对于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应在腕带上进行标志或使用特殊颜色腕带。

二、腕带管理要求
(一)使用腕带患者须在各项操作时查对该患者腕带信息。

(二)使用蓝色圆珠笔,完整、清晰填写腕带上患者各项信自息如科室(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等。

(三)为患者佩戴腕带时,护士须持病历根据腕带所填信息逐一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佩戴。

(四)为患者佩戴腕带应松紧适宜并加强观察,确保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五)腕带一旦丢失应立即补戴。

(六)患者出院时需将腕带取下。

医院腕带识别制度
采用给病人佩戴腕带的方法,是针对住院病人一种安全措施,是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而可靠的标记和识别,也是对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当病人被收治住院时,使用病人标识腕带对病人身份进行24小时随身标识。

标识应记载病人姓名、病人编号等重要信息,并保证对病人身份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病人腕带标识必须不怕水及酒精擦拭。

二、在采取各种治疗操作前,包括发送药品、输液、输血、样本采集,必须核对病人标识腕带以确定病人身份。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标识腕带。

三、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值班、护理和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标识腕带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四、当且仅当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才能将病人佩带的标识腕带除去。

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标识腕带保留在尸体上。

医院腕带佩戴流程
一、对住院病人应佩戴腕带,对病人身份进行随身快速识别。

二、正确填写腕带内容:病区、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信息。

三、医务人员为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告知患者住院期间请不要离开医院或随意取下腕带。

四、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按常规核对病人外,必须核对病人腕带以确定身份。

五、住院期间,医务人员经常检查腕带,以确保腕带信息清晰、完整,易于辩认。

并告知病人不能随意取下丢失。

六、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经常检查佩戴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

七、出院时,医务人员才将佩带标识除去,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病人;病人死亡,标识腕带应保留在尸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