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版《三十六计》简介
儿童三十六计推荐发言稿

儿童三十六计推荐发言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儿童三十六计的知识。
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智慧宝库,儿童三十六计蕴含着许多实用的智慧和策略,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儿童三十六计是什么。
儿童三十六计是从古代著名军事典籍《三十六计》中提炼出的适合儿童理解和运用的三十六种智慧策略。
它们以形象化、儿童化的语言呈现出来,更容易被小朋友们理解和接受。
虽然这些策略最初是用来指导军事行动的,但它们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我们都知道,儿童时期是我们成长的黄金时期,是我们形成重要价值观和习惯的阶段。
而儿童三十六计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立的。
它不仅仅是一套策略和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个儿童三十六计,并详细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第一计:假途伐虢。
这项计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以假象欺骗对手,使其产生错觉,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这在生活中常常发生,比如考试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来蒙骗自己的大脑,让自己更加自信和放松。
第二计:利用乌龟。
这个计策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善于观察和察言观色,来发现对方的弱点,并加以利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了解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三计:混水摸鱼。
这项计谋常用于混淆对手,我们可以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让对手无法预测我们的动作和意图。
比如,在与同学们一起做小组作业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想法,让其他同学无法预测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第四计:反戈一击。
这项计策告诉我们,当对手对我们施加压力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向思考来解决问题,使对方陷入被动。
例如,当我们在体育比赛中被对手压制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战术或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来瞬间扭转局势。
以上只是儿童三十六计中的一部分,每一条计策都蕴含着博大的智慧和深厚的内涵,在我们的成长和学习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故事三十六计

儿童故事三十六计第一计,以逸待劳。
从前,有一只懒惰的小狐狸,它总是喜欢躺在树下晒太阳,不愿意去捕猎。
有一天,它看到一只兔子在辛苦地捡草料,于是它假装受伤,引诱兔子过来帮助自己。
兔子上当了,结果被小狐狸抓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像兔子一样,不要轻易相信别人,要警惕那些假装软弱的人。
第二计,围魏救赵。
从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子里的人们都很团结。
有一天,村子遭到了强盗的袭击,人们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们在村子的四周点燃了火把,让强盗以为村子已经被围住了。
强盗见状,以为有援军到来,于是乱了阵脚,最终被村民们打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用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第三计,借刀杀人。
从前,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其中一国的国王想借助另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打败敌人。
于是,他派人去向另一个国家的国王借兵。
另一个国家的国王答应了,但却趁机要求对方国王把土地让给自己。
结果,原本的敌人反而成了新的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懂得利用外部力量来解决内部问题,但也要小心对方会不会反咬一口。
第四计,以逸待劳。
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猴子,它喜欢吃桃子。
有一天,它看到一只老虎在树下休息,于是便想出了一个计策。
它假装对老虎说,“我知道一棵树上结满了美味的桃子,但是我够不着,你能帮我摘吗?”老虎听了很高兴,便答应了。
结果,猴子趁老虎摘桃子的时候,跳上了树,逃过了一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方的贪婪和愚蠢来保护自己。
第五计,借尸还魂。
从前,有一个小镇,镇上的人们都很害怕一个凶神恶煞。
有一天,有个聪明的小孩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一只死猫藏在被凶神恶煞追赶的路上,当凶神恶煞看到死猫的时候,吓得逃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要善于利用对方的恐惧来制胜。
这些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趣味,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道理。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遇到问题时能够化险为夷,化解危机。
三十六计儿童故事

三十六计儿童故事从古至今,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一部兵法之书,更是一部智慧之书。
在三十六计中,每一计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而这些智慧也可以通过儿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从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第一计,瞒天过海。
从前,有一只小狐狸,它想要偷鸡,但是鸡笼子周围有很多人,它怎么办呢?小狐狸想到了一个办法,它假装受伤,引开了人们的注意,然后悄悄地溜进了鸡笼子,成功地偷到了一只小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运用巧妙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从前,赵国被魏国围困,情况非常危急。
智慧的孙膑想了一个办法,他让人们在城墙上放起了烽火,魏国以为赵国有援军到来,于是匆忙撤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用假象来迷惑对手,以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第三计,借尸还魂。
从前,有一个村子被恶霸欺压,村民们无法反抗。
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假装死去,然后借尸还魂,杀死了恶霸,解放了村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四计,调虎离山。
从前,有一只老虎经常来到村子里捕食村民,村民们束手无策。
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在山上放了一个假人,老虎被吸引到山上去了,村民们得以安全地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运用诱饵来引开对手,以保护自己。
第五计,欲擒故纵。
从前,有一个捕鱼的人,他发现鱼很聪明,不容易被捕捉。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故意放松了捕鱼的网,鱼被吸引过来,结果反而被捕捉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采取反向思维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些儿童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些故事中找到乐趣,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的营养,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机智。
愿三十六计的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趣读三十六计儿童版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智慧故事

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打动草丛,惊动了隐藏在草里的蛇,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就要查究清楚真相。
在调查清楚之后,才能采取行动。
春秋时期,野心勃勃的秦穆公称进赠两国国商司机,派遣大将率兵偷袭郑国。
郑国商人弦高赶着牛图。
今郑国的附庸国华国时,遇到了行进中的全国大军。
玄玄高急中生智,假扮成郑国使者来犒赏群群军,群君以为军情败露,只得撤军回国。
三十六计之借尸还魂此计须天时、地利人和,寻找适合的时机至关重要,切不可草率行事,要寻找到可以利用和控制的力量,施计者要具有强大的实力,且立场坚定。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变本加厉的实行暴政,被发配到咸阳宿边的陈胜、吴广暗中协商,决定揭竿而起。
他们在戍卒中宣传秦朝太子扶苏及楚国名将项羽的为人和功绩,以他们的名义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调虎离山的核心在调字,若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势,就不要选择硬功。
正确的方法是巧妙的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然后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击败敌人。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江东的孙策想要夺取江北庐江。
刘勋的地盘。
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对他大肆吹捧,还以弱者的身份请求他发兵攻打富庶的上缭,刘勋轻信孙策率军攻打上缭,谁知孙策借机轻松攻占了如若空城的庐江。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擒和纵,从字面上看无疑是一对矛盾体。
从军事战术上分析,则擒是目的,纵是方法。
放敌人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而是使敌人放松警惕,斗志松懈。
然后再伺机而动,一举拿下。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殚精竭虑的辅佐汉后主刘禅,期望能完成复兴汉室的夙愿。
然而,此时的蜀国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外部有曹魏和东吴两位实力强劲的敌人在虎视眈眈。
内部也有人乘机策动叛乱。
面对这棘手的局面,诸葛亮会怎样应对呢?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砖和玉皆是形象的比喻。
砖指小利,是诱饵;玉指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
抛砖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想要抛砖引玉,必须了解什么样的砖才能换来玉。
三十六计儿童故事

三十六计儿童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本流传甚广的兵书,名为《三十六计》。
这本兵书以儿童故事的形式,将智慧和策略融入其中,成为了一部备受喜爱的童话故事集。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充满智慧的故事吧。
故事一,假痴不癫。
从前,有一个小镇上有一个聪明的小孩,他总是装作一副痴呆的样子,但实际上却心灵手巧,善于观察和思考。
有一天,小镇上来了一位坏人,他打算偷走镇上的财宝。
坏人看到了这个小孩,觉得他一副傻傻的样子,就没有放在眼里。
小孩看穿了坏人的心思,便装作痴呆的样子,悄悄地向镇上的守卫报告了坏人的计划。
最终,坏人被抓住了,镇上的财宝也得到了保护。
故事二,围魏救赵。
在一个国家里,有一个聪明的小女孩。
这个国家正遭受着邻国的侵略,国王很着急。
小女孩想出了一个计策,她建议国王派遣使者去邻国,声称自己愿意投降,然后在邻国内部煽动内乱,以分散敌人的力量。
国王听从了小女孩的建议,派遣使者去了邻国。
果然,邻国内部出现了混乱,敌人的力量被分散了,国家得以保全。
故事三,借尸还魂。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只凶猛的狼,它威胁着村民的生活安全。
小男孩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假装死去,然后让村民把他的尸体放在路边。
当狼来到村子时,看到了小男孩的尸体,便想要吃掉他。
小男孩趁机跳起来,用一根棍子将狼打死。
村民们都感到非常惊讶和高兴,小男孩因此成为了村子里的英雄。
这些故事虽然是儿童故事,但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策略。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这些故事中学到智慧,成为聪明、勇敢的人。
愿我们的童话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让智慧之光照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儿童故事古典名著三十六计

儿童故事古典名著三十六计点击:1288101.瞒天过海简介:此计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法,主要用于战后伪装,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点击:315702.围魏救赵简介:对来势凶猛的强敌,应避实就虚,避其锋芒,采取分导引流的办法各个击破。
点击:246503.借刀杀人简介:指在军事上要善于借用第三者力量,使自相残杀,为我所用。
点击:173104.以逸待劳简介:此计是我方积极防御,创造战机,当敌方疲惫、士气低落时,再转守为攻。
点击:175505.趁火打劫简介:趁对方内忧外患,自顾不暇的机会,侵占对方而取利。
点击:150206.声东击西简介:指以佯攻假象造成敌人判断的失误,来伪装真正的攻击方向而取胜。
点击:130407.无中生有简介:指运用虚虚实实的办法,迷惑敌人,使对方的判断或行动失误,使我方获胜。
点击:116208.暗渡陈仓简介:指把假象有意暴露,迷惑敌人,使敌人判断失误,而将真象隐蔽并积极活动,最后出奇制胜点击:109609.隔岸观火简介:指坐看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不可急于行事,等到时机成熟再下手点击:117310.笑里藏刀简介:军事上指通过外交手段,欺骗对方,表面友好,而掩盖敌意的军事行动,以求成功。
点击:112311.李代桃僵点击:112612.顺手牵羊简介:当敌方出现薄弱之处时,我方也因伺机捣虚,但必须全盘考虑,得微利而不要因小失大点击:113813.打草惊蛇简介:当敌方的阴谋尚未暴露时,我方可采用佯攻方法引诱敌方暴露目标,然后伺机而歼灭之点击:81514.借尸还魂简介:乘援助弱者的机会以控制弱者,或占领其地盘,实现自己的目的点击:82315.调虎离山简介:设法引诱敌人离开有利的环境,再去消灭他点击:825 16.欲擒故纵简介:要制服敌人,有时不可硬来,而是要看准时机再制服他,取得胜利点击:66917.抛砖引玉简介:先抛出一点小利让敌人尝点甜头,当敌人失去警觉,然后让他吃苦头点击:64718.擒贼擒王简介:针对敌人的要害,消灭敌人的主力,群龙无首则必败点击:65119.釜底抽薪简介:对强大的敌人不和他硬拼,而应想办法攻击敌人的弱点之处,影响全局,致使敌方失败点击:67820.混水摸鱼简介:利用各种手段使敌人内部发生混乱,然后采取行动,战胜敌人点击:86621.金蝉脱壳简介:为了摆脱敌人,要设法以假象迷惑敌人,麻木敌人,使自己能够安全转移点击:61122.关门捉贼简介: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情况下,设下“口袋”或采取四面包围的方法,不使敌人漏网而一举歼灭点击:51523.远交近攻简介:为了达成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要先让远处的敌人安心,全心消灭近处的敌人点击:56524.假道伐虢简介:为扩大自己的实力,乘邻国之危,援助之机而控制它,或借机将其吞灭点击:103125.偷梁换柱简介:利用我方的佯动,促使敌方变更阵容,分散力量,然后攻其弱点而取胜点击:67226.指桑骂槐简介:将帅治军要树立威严手段,无严明的法纪,就会指挥不灵点击:62127.假痴不癫简介:表面上装糊涂无能,造成假象,使对方失去警觉而后发制人点击:65428.上屋抽梯简介:先设诱饵引诱敌人深入,然后切断它的退路,使其被动而歼之点击:73229.树上开花简介:巧借他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点击:64330.反客为主简介:利用和创造条件,打入敌方或友方,并控制他。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儿童版讲解

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儿童版讲解中国古代战争著名著作《孙子兵法》历史悠久,它曾在中国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当时的战争策略有很大的影响,而这部古典名著也成为今天众多儿童读物之一。
《孙子兵法》以其明确的规则和军事策略,是军事学和战略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古代战争学的珍宝。
小朋友们在阅读《孙子兵法》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以及古代战争的艺术。
那么,《孙子兵法》分为哪些部分,儿童版本中哪些内容是必须讲解的?《孙子兵法》包含六大章因:正、会、训、用、制、法。
其中,儿童版本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和“会”两部分,其中“正”是孙子兵法中最核心的章节,主要讲解兵法在军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最基本原则。
“会”则是孙子兵法中讲解兵法的战争原理,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篇章。
此外,儿童版本还应该介绍“训”、“用”、“制”和“法”四部分。
“训”是孙子兵法中讨论军事策略的最基本章节,从中可以了解敌我军事行动的规律;“用”则是孙子兵法最实用的章节,涉及到兵法的军械和战术;“制”则是孙子兵法中讨论与战争相关的军队建设和编制的章节;“法”则是孙子兵法中讨论将军的治国之道的章节。
从上述章节来看,《孙子兵法》其实是一部涵盖军事作战、政治管理和哲学思想的宝典,它结合了两个方面,即政治和军事的统一。
在儿童版本的讲解中,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要从宏观的原则出发,重视以人为本,在每一种兵法技巧之上,都应该应用这种思想。
此外,儿童版本中还应该讲述孙子兵法中的著名典故。
孙子兵法著名的典故有很多,譬如说:“攻心为上”,指的是发动战争时要先破坏敌人内部精神,然后再进行外界攻击;另外一个典故“守在关口,灭之不可”,意思就是要守住关口,以防敌人进攻。
最后,在《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儿童版讲解》的末尾,可以让孩子总结一下学习孙子兵法时所体会到的要点,以及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容,以利其能够更好地消化理解孙子的思想。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战争学的精妙之作,通过儿童版本的学习和讲解,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明对军事策略和战略学的深刻影响,以及孙子思想中所蕴含的智慧和至理,真正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小学生教育《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果断转给孩子!

小学生教育必读经典《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古时《三十六计》完整版】图文并茂,值得为孩子永久收藏,终生研读!第一套胜战计1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7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8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
姓 名: 唐 源 骏、 班 级: 四(3) 班
《三十六计》作者简介
• 据有关书籍介绍,《三十六计》没有真正的作 者。 之所以没有固定的作者,要谈到三十六 计的来历。三十六个计谋,大部分来自孙武的 作品《孙子兵法》中,是由后人在研读《孙子 兵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战例则有国内 外各处的。另,部分计谋则来自后人对部分近 代或当代战役想出来的。 所以《三十六计》 的著作过程经过了许多年代和许多人的智慧结 合,没有单一或固定的作者。我读的这本书作 者刘晓光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一名著名历史爱 好者!
《三十六计》最受感动心语
•
• •
•
•
我读到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三十六计》,此书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国古 代兵家宝典,集中国兵书计谋之大乘。它蕴涵了丰富的哲理,里面计谋无数。其中开 篇“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顺利过海;民族英雄郑成功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赶 跑荷兰侵略者;三国时,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假痴不颠”借惊雷遮掩自己 的才能和报复,从而摆脱牢笼,成就了一番大业;诸葛亮高坐城头,谈笑风声,演绎 了令人拍案叫绝的“空城计”……其中最妙的要属“欲擒故纵”了。诸葛亮“欲擒故 纵”,他连续七次抓住孟获,又连续七次把孟获放了。孟获认为自己很不知道羞耻, 所以投降了。而我最早认识诸葛亮是在课文《草船借箭》里,并被他的镇定自若和超 凡智慧所深深折服。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计》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为兴 奋。他为收获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军事家和谋略家。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围魏救赵”。此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共敌不如分敌, 敌阳不如敌阴。就是说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 与其出兵正面打击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这一计源于孙膑,是讲齐国帮赵国攻打魏国的事。孙膑使用“围魏救赵”占领 了魏国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齐兵早已在那里设下埋伏,魏兵大败而归。 多么高明的计谋啊,以迂为直,避实就虚,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 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 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孙膑!我被他 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对孙膑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这些计谋表面上好像跟我们现实生活并没有任何关联,然而我们却可以从中 得到很多生活启迪、做人道理及学习方法。我更开心的是此书还让我结识了一大批古 代杰出的谋略家和军事家。它很适合我们小孩子看,里面既有原文,译文,点评,又 有许多扣人心弦、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小孩深深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读书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三十六计》让我变得更加聪明。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吧!你一定能收获到更多知识的。
《三十六计》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