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串讲

合集下载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基本特性。

由光波的强度(亮度)、波长、和纯度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

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

父亲色盲通过女儿遗传给外孙,女儿本身并不色盲,仅是一个传递者,如果父亲和外祖父都是色盲,才会出现第三代女色盲,但这种几率不多。

第三节:听觉频率在16 - 20000Hz 的声波是人耳的适宜刺激,在这一范围之外的次声波及超声波是人耳所听不到的,是非适宜刺激。

在听阈范围内,通常对1000 - 4000 Hz 范围内的中高频声音特别敏感,对这一频率范围内较大强度声音的耐受性也较高。

老年人对高频声音的感受性明显下降。

声波的物理特质是频率、振幅和波形。

听觉得因高、响度和音色均是对声波的物理性质的主观反映。

声波的传导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

第四节:其他感觉酸、甜、苦、咸是四中基本感觉,舌尖对甜、舌根对苦、舌两侧对酸、舌前部对咸的刺激最敏感。

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适应: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此变化并非只指降低,暗适应便是提高的表现)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的影响下,对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医学发现,红光不会破坏暗适应)感觉对比: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的现象。

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为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为负后象。

两种后象经常相互转换。

彩色的负后象其颜色为刺激物颜色的补色。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而形成的感觉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相继发生所形成的感觉对比叫相继性对比。

闪光融合现象表现为,闪烁的光刺激,当其中闪烁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不再产生闪烁感,这就是闪光融合了。

恰好能引起闪光融合的最小断续刺激频率,就是闪光融合频率,或闪光临界频率,简称c.f.f.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想象。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

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汇总

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2、动物心理发展历程(论述)1)、感觉阶段:是动物心理演化的最初水平2)、知觉阶段:这种知觉反映形式的出现与其神经系统的进化分不开。

3)、思维萌芽阶段:动物进化到灵长类,出现了思维的萌芽,心理水平达到动物界的最高峰。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

3、言语机能联合区损伤后出现的相应疾病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

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这种失语症通常称之为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4)、书写性言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

4、定义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

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5、马斯洛需要的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列成五个层级:依次为1)、生理的需要:是直接与生存、种族延续联系的需要,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

2)、安全的需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性等方面的需要。

3)、归宿与爱的需要:指人与人之间对交往,爱与被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这个需要包括两方面a、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由此产生威望、认可、地位等情感。

b、得到自我尊重,产生自足、胜任和自信的情感。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论述):a、从进化的角度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b、需要层次越高与生存的联系越小,它们的满足与生存需要没有直接关系,但高层次需要更能反映出人类的特征。

c、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个体才受到高一级需要的支配。

d、当所有的低层次需要都能得到持续不断的满足时,人才能受到自我实现需要的支配,他认为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的境界。

《普通心理学串讲》课件

《普通心理学串讲》课件

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和改变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
探讨人际关系的发展、维持和破裂,以及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人际关系
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压力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和决策,以及个体如何应对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研究群体行为和群体过程,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群体动力学
03
强调患者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通过深入探讨患者的情感和经验来促进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
家庭治疗
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和互动模式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
精神分析疗法
通过深入探讨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和冲突来促进患者的人格发展和整合。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保密原则
咨询师应对患者无条件关注和接纳,不论患者的种族、性别、性取向、信仰等。
无条件关注
积极倾听
科学性
对患者的情况保密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心理咨询和治疗应基于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不应迷信或采用未经证实的理论和方法。
咨询师应积极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个性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是个体心理成熟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标志。
个性发展
个性形成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偏离常态,导致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明显的障碍和困难。
人格障碍定义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偏执型、分裂样、反社会型、边缘型、自恋型等,每种类型的人格障碍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成因。
CHAPTER
感知与知觉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感知觉

《普通心理学》串讲

《普通心理学》串讲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皮下中枢,维持体内平衡、内分泌 腺,与情绪有关 4、小脑:延脑、桥脑背部,分左右半球
• • 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动作 损伤:痉挛、运动失调,丧失简单的运动能力

5、边缘系统: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缘,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 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等 Nhomakorabea16
历年考题(单选)
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D • 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 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 • 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 义、情感等复杂体验 • 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 过程及影响因素(2003、12)
17
历年考题(单选)
构成人格的心理特征包括:D
• • •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B、感知觉、记忆和思维 C、注意、表象和想象 D、能力、气质和性格(2004.6)
• • • 支配动物的本能行为 与记忆有关 与情绪有关
31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功能
5、大脑
• 大脑皮层的结构: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分为额叶、 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部分。 • 大脑皮层机能区: • 皮层感觉区:视觉区(枕叶后端);听觉区(颞叶的
颞上 回);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 • 皮层运动区:额叶的中央前回
三.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
•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尔 • 生理心理学
5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 客观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说明、解释事
物。
• 辩证发展原则:用发展的和联系的眼光而不是孤立的
和静止的眼光看待心理现象。 •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 一门应用科学,有其理论目的,也有其实践目的。

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动机与情绪②对问题情景的觉知③定势④功能固着
⑤原型启发
表象与想象
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 形象就是表象①形象性②概括性③可操作性(心理 旋转实验)
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叫想 象
想象的种类: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创造想象与再 造想象
马斯洛需要理论 动机:激发并维持个体从事某种活动,并使活动
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动机的冲突与种类
能力与智力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 智力:个体顺利地从事某种活
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 动所必需的一般性的知识能力,

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
与知识的关系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功能:选择、维持、调节 种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品质: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刺激间的对比、
新异性、运动变化个体的主观状态需要和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
情绪状态
需要与动机
需要:个体生理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 种内部紧张的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如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多以语 义编码方式进行 识记的种类,有意识记、意 义识记效果较佳 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记忆方法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复习方式多样化 多感官参与 运用一些记忆策略,如
直观性想法、图表法、 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 、联想、歌诀等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及规律性的反映 特征①概括性②间接性③问题性种类 认知加工方式①分析与综合②抽象与概括 种类 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2) 单跨互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 单跨互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由两片定型焊接的片式框架与钢管、扣 件搭设成一组单跨脚手架,对一幢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围护施工,需若 干组片式脚手架,脚手架的高度一般需履盖建筑物三个层高,脚手架 提升或下降时,被提升(或下降)的相邻两组单跨脚手架与建筑物固 定,在固定脚手架的高处各安装一只手动葫芦,葫芦通过钢丝绳挂牢 被提升(或下降)单跨脚手架的下方,操作人员站在固定脚手架上, 同步拉葫芦提升(或下降)脚手架,就位后与建筑物用穿墙螺栓固定。 用同样方法提升(或下降)所有单组片式脚手架,即完成一个建筑层 高的脚手架提升或下降,单跨互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特点是结构简 单、操作简便、重量比同类脚手架轻,施工成本低,但在提升(或下 降)时晃动较大。
• 第一步 提升前准备工作
– 搭设吊拉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安装下斜拉杆,安装每一层附着拉结,吊 拉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共搭设四个建筑层高再加1.5m围护高度,在第二层 与第四层的楼层面安装抗倾覆导向轮,每个机位安装一只防坠器和同步 控制系统,安装悬挂梁,挂低速电动环链葫芦。提升或下降前将电动葫 芦的吊钩与上面的吊环挂牢,调整电动环链葫芦的旋转方向一致,逐个 启动低速电动环链葫芦使其链条受力预紧,但不能拉动脚手架。
图4-14 提升挂座 1-导轨;2-提升 钢丝绳;3-钢卡; 4-提升葫芦;5提升挂座
9
2
8
3
7
6 5 4
• 第二步,提升(下降)
– 拆除脚手架下部内外侧的斜拉杆,拆除脚手架中间部位内外侧的 斜拉杆,拆除架体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防护,拆除所有脚手架与 建筑物之间的所有附着拉结,最后启动电动葫芦,同步提升(或 下降)脚手架。
图4-9导轨式附着脚 手架 1-水平支撑桁架; 2-工作脚手架;3竖向主框架; 4-附墙支座;5-导 轨;6-竖向主框架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串讲资料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责任分散效应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