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自学指导书
刑事诉讼法学习参考书目

《刑事诉讼法》学习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1、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或2004年版。
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或2009年版。
3、《刑事诉讼法配套规定》,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刘根菊主编:《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7、郝银钟著:《刑事公诉权原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8、[日]松尾浩也著:《日本刑事诉讼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严军兴著:《我国辩护律师制度的问题与完善》,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年版。
10、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11、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陈瑞华著:《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3、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的考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4、左卫民、周长军著:《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5、彭海青著:《刑事裁判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夏勤著:《刑事诉讼法释疑》(第六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7、陈浩铨:《刑事诉讼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8、[日]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9、欧阳谿著:《法学通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0、杨仁寿著:《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刘善春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2、万毅著:《变革社会中的程序正义》,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一、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关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一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联系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
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大纲和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应用到司法实践中去。
(二)学习教材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关系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随即着手对各自对刑事诉讼法的解释进行修改,新的司法解释将在2012年底前出台,与新《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要关注这三机关出台的解释,尤其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
(三)系统学习和重点学习的关系学习本课程需要系统学习方法,这要求通读大纲和教材,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才能为加深理解和运用刑事诉讼程序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提高分析和解决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学习本课程又要抓重点。
在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属于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它们相对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来说是学习重点;就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言,又各有自己的重点。
(四)学习大纲、教材某些部分与相关部分的关系大纲、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相互联系,有些内容容易相互混淆。
因此,学习大纲、教材某些部分要与相关部分联系起来学,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学习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一切学科的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结合刑事诉讼法学的特点,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生们还应当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实证分析法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
刑事诉讼法学基于司法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又为指导司法实践服务。
因此,学习和研究刑事诉讼法学,必须使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司法实践中寻找研究的课题,注重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刑事诉讼法的某一制度或者程序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掌握第一手的统计数据、典型的案例和其他材料,然后经过分析研究,发现该制度和程序在实际适用中的制约因素和条件以及法律规定本身存在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往往比较可靠。
刑事诉讼法学参考书目(法硕)

刑事诉讼法学参考书目2013.91.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2. 宋英辉、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3. 龙宗智、杨建广主编《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4.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2010.35. 宋英辉、孙长永、朴宗根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6. 宋英辉主编《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97. 高其才著《多元司法》法律出版社2009.38.贺卫方著《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书店2002.127. 谢佑平、万毅著《刑事诉讼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8. 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9. 何家弘、刘品新著《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10. 【美】Howard Zehr 《视角之变:一种犯罪与司法的新焦点》狄小华张薇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611. 【英】Gerry Johnstone 《恢复性司法:理念、价值与争议》郝方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614.【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15.【德】Claus Roxin《德国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台北三民书局1998年版16 .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7. 陈光中、【加】丹尼尔•普瑞方廷《联合国司法准则与中国刑事法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18.【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19. 李学军主编《美国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22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刑事诉讼法新手书籍

刑事诉讼法新手书籍
1. 《刑事诉讼法轻松入门》!嘿,这就像给你一把钥匙,打开刑事诉讼法神秘世界的大门!比如说,就像你在黑暗中突然找到了那盏明灯,你想想,多酷啊!
2. 《刑事诉讼法小白必看》呀!这本书能把那些复杂的概念变得像面包一样容易消化。
就好比学会了骑自行车,一下子就顺畅起来了,不是吗?
3. 《刑事诉讼法新手秘籍》喔!它能带你从一无所知到游刃有余。
这不就是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的过程嘛!
4. 《刑事诉讼法初试宝典》哇!有了它,你就像有了一个超级向导。
好比在迷宫里一下就找到了正确的路,多神奇!
5. 《刑事诉讼法入门指南》嘿!读这本书会让你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就像是发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美丽花园一样兴奋!
6. 《刑事诉讼法新手导航》哟!能让你在法律的海洋里不迷路。
这不就和有了指南针在大海上航行一样靠谱嘛!
7. 《刑事诉讼法新人助手》呀!会像好朋友一样帮你理解那些深奥的知识。
如同有个知己在旁耐心讲解,多贴心!
8. 《刑事诉讼法初涉之书》哈!它能为你揭开刑事诉讼法的神秘面纱。
好像给你一副特殊的眼镜,看清原本模糊的东西!
9. 《刑事诉讼法新手必读》呢!不读它就像错过了最精彩的电影一样可惜!这本书就是你进入刑事诉讼法世界的最佳通道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刑事诉讼法新手书籍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刑事诉讼法的人来说,绝对是超级实用、有趣又不可或缺的!。
自考《刑事诉讼法》复习纲要

整个刑事诉讼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论部分、制度论部分、程序论部分。
第⼀部分是总论部分,总论部分由教材的前四章组成,介绍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理,包括了第⼀章导论、第⼆章刑事诉讼法的⽴法根据、⽬的和任务、第三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刑事诉讼主体,这四章都是总论部分。
第⼆⼤部分就是主要介绍刑事诉讼中的七个⼤的制度。
这七个⼤的诉讼制度包括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期间与送达。
第三⼤部分就是程序论部分,包括⽴案、侦查、起诉、审判、执⾏,在审判⾥⾯有:第⼀审程序、第⼆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第⼀部分 总论 第⼀章 导论 第⼀节 刑事诉讼法学概论 本节主要介绍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包括四个范畴: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学。
⽽且这四个概念之间在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教材的内容提要部分讲明了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有些常识性的东西,同学们应当有所了解,⽐如说中国历第⼀部刑事诉讼法是什么;世界上第⼀部刑事诉讼法是什么;还有包括我们国家⼴义的刑事诉讼法包括哪些内容。
第⼆节 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 本节主要是⼀些历史常识,包括:根据阶级本质来划分,刑事诉讼分成奴⾪社会刑事诉讼、封建社会刑事诉讼、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和社会主义刑事诉讼。
要求重点掌握,封建社会刑事诉讼和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之间鲜明的对⽴性。
资本主义刑事诉讼实际上是在反对封建制刑事诉讼基础上,对封建制刑事诉讼⾰命的基础上进⾏的,所以,它⼀切都是和它反着,如封建刑事诉讼审判不公开,但资本主义刑事诉讼强调审判公开;封建社会司法不独⽴,资本注意社会刑事诉讼强调司法独⽴是⼀⾯旗帜;封建社会公开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强调平等;封建社会不重视⼈权,刑讯逼供公开化,这些都有规定,资本主义社会中就特别强调刑事诉讼中的⼈权保护,强调法律上的正当程序。
刑事诉讼依结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混合式诉讼。
【指南针司考】刑事诉讼法左宁讲义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可以作以下理解:(1)保证刑法正确实施;(2)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3)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4)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根本目的与直接目的的关系:刑事诉讼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
二、刑事诉讼价值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对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刑事
诉讼价值包括:秩序、公正、效益等。 秩序价值:(1)通过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2)惩治犯罪活动的本身应当是有序的。应
当严格依刑事程序法办事。 公正价值:是诸价值的核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前文已述,此不赘述。 效益价值:注意效益与效率的区别,刑事诉讼效益既包括效率,还包括刑事诉讼对推动社会经
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精题例举】 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 甲是汉族人,在新疆抢劫,侦查机关应当用汉语讯问甲 B 乙是少数民族人,在广州故意伤害他人,应为其发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判决书 C 汉族人丙是某案件的证人,法官应当用汉语询问他 D 少数民族丁是某案件的证人,法官应当用少数民族语言询问他
第五节 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刑诉法》第 9 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
6 指南针司法考试 您身边的司考专家
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诉讼公正包含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方面。 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具体要求有:(1)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应当证据确实充分;(2)正
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

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上诉人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
某市中级法院审理该案后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对章某的盗窃罪和抢劫罪判处的刑罚不当,一审判决两罪刑罚分别为2年和9年,合并执行10年,准确量刑应分别为5年和7年。
根据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应如何做出决定? ()A.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合并执行11年B.直接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合并执行仍10年 C.维持一审判决D.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2.下列人中,不应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负赔偿责任的是( )A.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B.审结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C.刑事被告人的配偶或子女D.对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和个人3.赵某与罗某系邻居。
两人常因日常小事纠纷不断。
某日,两人又起纠纷,争吵中罗某抄起木棍,打在赵某头上,致使其严重脑震荡,左耳失聪。
赵某因此受重伤而报至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认为本案系邻里纠纷,以民事调解为宜,不予立案,越某又告知检察院,检察院以同样理由不予立案。
赵某即将此案诉至法院。
下列选项中,法院在决定是否立案之前不需要进行审查的是( )。
A.本院是否有管辖权B.自诉人是否有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C.赵某是否为被害人D.被告人是否会提起反诉4.下列案件中,可以由审判员独任审判的是( )。
A.自诉案件 B.公诉案件C.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D.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5.在侦查过程,有权批准进行侦查实验的是( )。
A.侦察员 B.法院的院长C.公安局局长 D.检察长6.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如果被告人在押,应当( )。
A.在判决生效后立即释放 B.立即释放C.改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D.在其表示不上诉后立即释放7.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为( )。
叶青《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刑事诉讼证据)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刑事证据的主要意义如下: (1)证据是审查案件事实的唯一合法手段。 (2)证据是正确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基础。 (3)证据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的重要武器。 (4)证据有助于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5)证据有助于实现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 二、证据的种类 证据种类,是诉讼法律对证据所作的一种划分。证据的法定表现形式有以下 8 种:(1) 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1.物证 (1)物证的概念和特征 ①物证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内在物质属性及其存在方位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体和痕迹。 物证的物体形式通常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体现;物证的痕迹形式是指在外界因素 作用下一个客体留在另一个客体上的印迹。物证一般有以下四种具体表现形式:犯罪工具、 留有犯罪痕迹的物品、犯罪的对象物及其他可供揭露犯罪行为的物品。 ②物证的特征 a.物证具有特有的外部特征、明确的内在属性以及特定的存在方位,这是物证不同于 其他种类证据的最显著特征,是物证特有的与案件的关联方式。 b.物证具有案件与调查对象的同时联系性。物证之所以能体现证明价值,是因为它与 案件存在关联的同时,又与调查对象存在关联,从而使得调查对象同案件联系起来。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刑事诉讼证据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度刑 事 诉 讼 证 据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物证
书证
概念和特征
证人证言 收集和固定
审查判断
证据的种类 被害人陈述 瑕疵及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自学指导书课程名称:刑事诉讼法学教师姓名:所属系所:适用专业:法学专业学历层次:函授本科继续教育学院制《刑事诉讼法学》自学指导书编写者:总学时:120学时(面授课30学时,自学9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内容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法学的主要部门法。
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制度、刑事证据、刑事诉讼程序。
课程的学习以中国刑事诉讼的规定与实践为基础,同时比较其他各国关于刑事诉讼的规定与发展,强调中国司法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刑事诉讼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程序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巧,为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奠定基础。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着重培养学生适用刑事诉讼法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处理社会犯罪现象、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维护社会主义秩序的能力。
三、学习进度表四、自学内容与指导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1.内容: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作用。
2.重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3.难点:刑事诉讼法的作用。
4.思考题(1)试述刑事诉讼的含义和特征;(2)简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3)简述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1.内容: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2.重点:弹劾式、纠问式、混合式诉讼的特点3.难点:职权主义诉讼形式与当事人主义诉讼形式的重要差异4.思考题(1)试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特征;(2)试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刑事诉讼模式进行比较与评价;(3)什么是弹劾事诉讼和纠问式诉讼?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1.内容: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价值,刑事诉讼结构,刑事诉讼职能,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2.重点:刑事诉讼的价值,刑事诉讼目的。
3.难点: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职能。
4.思考题(1)怎样理解我国的刑事诉讼目的?(2)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哪些?(3)职权主义诉讼结构与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区别?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1.内容: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2.重点:罪嫌疑人与被告人的区分3.难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和义务4.思考题(1)简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判组织?(2)谈谈你对审判委员会的认识?(3)如何理解被害人的诉讼地位?(4)简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第五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内容:概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依靠群众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审判公开原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
2.重点: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3.难点: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4.思考题(1)简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与价值;(2)如何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3)如何理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在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地位?(4)如何理解诉讼及时原则?(5)如何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6)如何看待国际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对我国刑事诉讼的影响;第六章管辖1.内容:管辖概述,立案管辖,审判管辖2.重点:管辖的种类3.难点: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及意义、确定管辖的基本原则4.思考题(1)什么立案管辖,它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作了哪些灵活的规定?(3)简述审判管辖的内容。
第七章回避1.内容:回避的概念和适用人员,回避的理由和种类,回避的程序。
2.重点:回避的效力。
3.难点:回避的程序。
4.思考题:简述回避的适用对象。
第八章辩护与代理1.内容:辩护制度概述,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刑事代理。
2.重点: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
3.难点:辩护词的基本格式与写法。
4.思考题:简述辩护人的职责和权利。
第九章刑事证据制度1.内容: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
2.重点:各种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要求和方法。
3.难点: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4.思考题:刑事证据的种类有哪些?各种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有什么要求?第十章强制措施1.内容:强制措施概述,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2.重点:取保候审的条件及程序、监视居住的条件及程序、逮捕的条件及程序、拘留的条件及程序。
3.难点:拘留的程序和期限。
4.思考题:(1)什么是拘传?与传唤得异同是什么?(2)被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人依法应当遵守什么规定?违反规定会导致什么后果?(3)什么是逮捕?他与拘留的区别是什么?(4)刑事强制措施与具有制裁性质的强制手段的区别;(5)简述拘传的对象和条件(6)刑事拘留和治安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第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1.内容:附带民事诉讼概述,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2.重点: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3.难点: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判。
4.思考题:(1)附带民事诉讼的含义和意义?(2)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范围;(3)试述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应注意的问题;(4)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权利义务;(5)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6)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第十二章期间和送达1.内容:期间,送达。
2.重点:期间的计算。
3.难点:期间与期日的区别。
4.思考题(1)什么是期间?期间和期日的区别?(2)法律对司法机关办案期限是如何规定的?(3)送达的方式有哪些?第十三章刑事诉讼的中止、终止1.内容:刑事诉讼的中止,刑事诉讼终止。
2.重点:刑事诉讼中止的情形和刑事诉讼终止的情形。
3.难点:刑事诉讼中止的情形和刑事诉讼终止的情形。
4.思考题:刑事诉讼中止的情形和刑事诉讼终止的情形。
第十四章立案1.内容:立案的概念和意义,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立案的程序。
2.重点:立案的程序。
3.难点: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
4.思考题(1)如何理解立案条件和立案标准的关系;(2)试述公安司法机关决定立案的程序;(3)试述人民检察院如何行使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的监督权;第十五章侦查1.内容:概述,侦查行为,侦查终结,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补充侦查。
2.重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的程序及其基本要求。
3.难点:侦查实验。
4.思考题(1)评析我国的侦查模式的特点;(2)评析我国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措施;(3)简述补充侦查的种类和内容;(4)试述侦查行为的种类和程序上的要求;(5)简述自行侦查的特点;(6)试述侦查监督的概念、内容和程序;第十六章起诉1.内容:起诉的概念与意义,提起公诉的程序,提起自诉的程序。
2.重点:提起公诉阶段每种决定及条件、程序、期限(审查起诉阶段、提起公诉阶段、不起诉),自诉案件的范围。
3.难点:审查起诉的内容,不起诉的种类。
4.思考题(1)如何理解刑事起诉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作用;(2)不起诉有哪几种?其性质和特点有什么?(3)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有什么特点?第十七章第一审程序1.内容:审判概述,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法庭审判程序,审判障碍及其处理,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简易程序,判决、裁定和决定。
2.重点:审判的原则,公诉案件的审查,审判程序的内容,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的内容,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
3.难点:审判程序的内容。
4.思考题(1)论述我国刑事一审审判模式的特点;(2)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关系;(3)简述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的适用条件和限制;(4)试述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的特点;(5)分析简易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第十八章第二审程序1.内容:第二审程序的概念,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
2.重点:,上诉和抗诉的程序、理由、方式。
3.难点:上诉不加刑原则,上诉和抗诉的区别。
4.思考题(1)什么是全面审查原则?(2)什么是上诉不加刑原则?(3)刑事二审程序的处理形式有哪些?(4)试述第二审程序的提起条件;(5)论述上诉、抗诉的效力;第十九章死刑复核程序1.内容: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2.重点: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3.难点:死刑案件的核准权。
4.思考题:(1)简述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和适用范围;(2)简述对死刑复核案件复核后的处理方式;(3)简述对死刑复核程序有关问题探讨;第二十章执行1.内容:执行概述,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执行的变更程序,对新罪和申诉的处理,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
2.重点:执行的变更程序。
3.难点:执行的变更程序。
4.思考题(1)什么叫执行?执行有哪些特点?(2)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罪犯,应当如何执行?(3)我国现有的执行机关有哪些?(4)对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如何执行?第二十一章审判监督程序1.内容: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2.重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再审抗诉与二审抗诉的区别。
3.难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4.思考题(1)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异同;(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是什么?(3)试述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案件的人民法院审级第二十二章刑事赔偿程序1.内容:刑事赔偿程序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刑事赔偿范围,刑事赔偿程序。
2.重点:刑事赔偿范围。
3.难点:刑事赔偿的构成要件。
4.思考题(1)怎样理解我国刑事赔偿的规则原则?(2)国家不承担刑事赔偿的情形有哪些?(3)试述刑事赔偿的程序;第二十三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刑事司法协助1.内容: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涉外刑事诉讼的程序,刑事司法协助。
2.重点: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司法协助的范围、条件、拒绝以及程序问题。
3.难点: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司法协助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