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梢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黄皮茎基根腐病如何防治?

黄皮茎基根腐病如何防治?
黄皮茎基根腐病有什么症状?黄皮茎基根腐病为什么发生?怎
么防治黄皮茎基根腐病?以下专业人士就作详细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黄皮茎基根腐病症状及危害
黄皮茎基根腐病也叫脚腐病或裙腐病。
主要危害黄皮茎基部和根部,受害部皮层腐烂脱落,木质部变褐。
叶片凋萎而枯黄,树势衰退。
开花多而不能正常挂果,果少而小,容易早落和早黄,严重时全株枯死。
潮湿时,病部表面有粉红色霉状物。
二、黄皮茎基根腐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茎基根腐病为一种真菌,以菌丝体在病树基部或土壤中越冬,生长季节主要通过雨水传播,从植株根颈部侵入。
一般情况下,苗木和幼年树发病较少,壮年树发病多,老树发病最多。
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土壤干湿变化大的果园发病严重;果园过于郁闭、定植时栽培过深、嫁接口被埋于土中、树干基部有伤口等,往往会加剧本病的发生。
三、黄皮茎基根腐病防治方法
1、发现茎基根腐病发生时,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毁,并在病穴内
措施石灰消毒或用2%甲醛溶液消毒,施药后要盖土,7~10天后再补种。
2、发病较轻的,要清除病部附近的土壤,用刀将病部坏死部分
刮净(需深达木质部),然后施用1:1:10的波尔多液,或用50%
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65%杀毒矾100倍液。
待药液晾干后,涂
上一层桐油以封闭病部。
黄皮果炭疽病和梢腐病的危害及防治

黄皮果炭疽病和梢腐病的危害及防治黄皮果现在市场价格越来越高,优质品种批发价在5-10块钱以上,有很高的种植效益,因此现在很多地区都有黄皮果种植。
黄皮果在种植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炭疽病和梢腐病,那么这两种病害如何有效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黄皮果炭疽病危害1、叶片黄皮果炭疽病会危害新生叶子,受害叶子下雨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斑块腐烂,天晴后这些腐烂部位则穿孔或残缺,由最初腐烂症状变成棕褐色干枯,最终导致叶子脱落,严重影响黄皮果新梢生长。
2、果实黄皮果炭疽病还会危害果实,黄皮果挂果季在4-6月份,黄皮果受害部位呈褐色小斑点,后期会扩大为褐色果皮凹陷,潮湿环境的果皮表面还会出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直到整个黄皮果变成棕黑色的病果。
二、黄皮果梢腐病危害梢腐病就是以危害新梢方式为主的一种病害,在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下,抽出的新梢会逐渐卷曲成干枯症状,包括叶子和叶柄,以及幼果,只要是幼嫩部位都会发生梢腐病危害。
果实感染梢腐病的症状跟炭疽病如出一辙,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
发生危害严重会造成果树生长缓慢,进而造成减产。
三、黄皮果炭疽病和梢腐病的防治方法1、药剂。
夏季高温多雨时,如果发现有这些病害,要及时提前喷药预防,一般建议至少喷两次,如果超过两次就要更换农药轮流使用。
具体介绍分别如下: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50倍、25%溴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25%咪鲜胺乳油1500倍、45%咪鲜胺水乳剂1500-2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颗粒剂1000倍使用。
2、其它。
除了药剂防治外,可通过改良土壤有机质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苗木抗性才能更好的减少发生病害的频率。
当然,在管理过程中还要保持种植环境的排水通畅,修剪阴枝保持光线充足,定时对果树进行杀虫预防病菌被虫子携带传播也是必要的。
黄皮果的这两种病害,虽然是不同的病害,但是用药方面的可以通用的,因此我们在对果树进行防治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农药,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黄皮病虫害防治措施

特种经济动植物年期黄皮病虫害防治措施●周淑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2)●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研究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吉林长春130022)●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21)黄皮是名副其实的集食、药和绿化为一体的果树。
果实成熟期正值夏末秋初水果淡季,是值得栽培推广的果树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稀少的特种果品。
迄今为止,人们对黄皮病虫害的研究比较重视。
准确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状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从而使黄皮获得高质高产。
1病害1.1梢腐病梢腐病又称死顶病。
1.1.1症状梢腐病有梢腐、叶腐、果腐和枝条溃疡4种。
梢腐:幼芽、幼叶变褐坏死、腐烂,潮湿时表面生大量白霉和橙红色黏孢团,顶部嫩枝受害呈黑褐色至黑色,病部干枯收缩。
叶腐:叶尖、叶缘褐腐,并扩展到叶的大部分或全部,病健分界处有一条深褐色波纹。
果腐:果上生褐色、圆形水渍状斑,潮湿时生大量白霉。
枝条溃疡:枝条上生褐色梭形斑,四周隆起,中央下凹,长3~12mm ,病斑表面木栓化,粗糙不平。
1.1.2病原黄皮砖红镰孢长孢变种(Nees ex lk.var.longum Wollenw.)属真菌界无性型真菌。
1.1.3防治方法选用黄皮大王、鸡心黄皮等优良品种。
冬季清园,剪除病梢,清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15℃下喷洒1.007g/cm 3石硫合剂,或45%的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
加强管理,增施钾肥,防止过施或偏施氮肥,提高抗病力。
新梢萌发期喷洒40%的硫磺·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的锰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的硫磺胶悬剂300倍液防治。
发芽前喷洒0.5:1:100倍式波尔多液防治。
1.2炭疽病1.2.1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为害叶片、枝和果,造成叶斑、叶腐、枝枯和果腐。
叶斑:叶片中央或边缘生圆形灰白色病斑,边缘水渍状,大小2~12mm ,可互相融合,病健分界明显。
黄皮的病虫害防治

2023-11-09•黄皮主要病虫害概述•黄皮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皮病虫害预防措施•黄皮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黄皮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目录01黄皮主要病虫害概述病斑初期为暗褐色,后期为黑褐色,严重时叶片全部变黑枯死。
症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定期喷药保护,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防治方法黄皮炭疽病症状叶片受害后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迅速扩大为灰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后期病部出现黑褐色霉层,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定期喷药保护,发病初期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黄皮霜疫病症状初期根尖或侧根变褐腐烂,皮层易脱落,严重时整个根系腐烂,主根呈黑色。
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小而黄化。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黄皮根腐病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生长停滞。
蚜虫清除越冬虫源,定期喷洒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等。
防治方法吸取黄皮枝叶汁液,造成叶片枯萎。
木虱定期观察,发现木虱及时喷洒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防治方法黄皮主要虫害02黄皮病虫害防治技术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避免连作,采取轮作方式,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及时清除杂草和枯叶,保持田间卫生,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03农业防治0201生物防治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虫等,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使用生物农药采用生物农药,如苏云杆菌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和治疗。
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的合理性,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黄皮果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成本效益分析
对防治黄皮果根腐病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防治措施的 经济可行性。
监测技术与方法
定期巡查
定期对黄皮果园进行巡查,观察植株生长情况,检查是否有根腐 病症状。
取样检测
在巡查过程中,对可疑植株进行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 测和鉴定。
气候因素
持续阴雨天气、湿度过大 、光照不足等气候条件有 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 。
生物因素
有益微生物与病原菌之间 的竞争关系也会影响根腐 病的发生。
流行与传播因素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也可通过流水、农具等 传播。
流行季节
多发生在多雨季节,特别 是连续阴雨天气。
防治难度
根腐病的防治难度较大, 因为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 活多年,且在适宜条件下 容易繁殖和传播。
。
加强栽培管理
02
科学施肥、浇水、除草等,保持田间卫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
物理防治
03
使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高温等,来杀灭病原菌。
05
防治效果评估与监测
防治效果评估指标与方法
病情指数
通过定期调查病情指数,评估防治措施对黄皮果根腐病的控制效果 。病情指数是反映病害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的综合指标。
防治效果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 黄皮果根腐病的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病原体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发病条件包括土壤湿度过高、土壤板结、缺乏营养以 及植株抗病能力弱等。
防治意义与重要性
• 防治黄皮果根腐病对于保障黄皮果生产、提高果实 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减 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果农的经济利益和生态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防治黄皮的炭疽病

怎样防治黄皮的炭疽病
此病各产区普遍发生,可危害叶、枝和果实,嫩叶、嫩梢受害似沸水烫伤,形成褐色腐烂斑块,老叶受害多在叶尖或叶缘处形成圆形褐色病斑,后期中间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外具黄晕。
枝条受害可产生褐色凹陷近椭圆形病斑。
幼果受害上生褐色小斑,逐渐扩展,使整果皱缩干腐。
成熟果实受害,呈褐色腐烂,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肉红色粘质小点。
在干燥情况下,叶上病斑可干枯脱落,使叶片残缺不全成畸形,或形成穿孔。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排水、防寒、通风、增施钾肥等。
(2)搞好清园工作。
冬季剪除病枝、病叶和病果,扫除地面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并喷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3)药剂防治。
炭疽病易发生在嫩叶、嫩梢上,而且危害特别重,可使整个嫩梢变黑褐色枯死。
因此抽梢期要进行喷药防治,隔10—15天再喷1次。
生长期视天气和病情预定,幼果期要喷药1次,以防止果腐。
药剂种类和浓度同柑橘炭疽病的防治。
黄皮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黄皮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1. 引言黄皮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广泛种植于许多地区。
然而,黄皮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黄皮的主要病虫害,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2. 黄皮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2.1. 黄皮炭疽病的防治技术黄皮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黄皮病害,其症状为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黑褐色,可导致果实腐烂。
为了防治黄皮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技术和方法:•使用合适的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黄皮品种进行种植;•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菌的数量;•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并对病害部分进行剪除;•使用有效的生物农药进行喷雾,如可湿性粉剂等。
2.2. 黄皮白粉病的防治技术黄皮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其症状为白色粉状物覆盖在黄皮叶片上,导致黄皮生长受阻。
为了防治黄皮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技术和方法:•定期对黄皮进行病害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病害部分;•使用合适的防治药剂,如三唑酮、杀菌磷等,进行喷雾处理;•增强黄皮的抗病性,如根据病害类型选用抗病性较强的黄皮品种进行种植;•保持黄皮栽培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
2.3. 黄皮霜霉病的防治技术黄皮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害,其症状为叶片出现灰白色霜状物,严重时可导致黄皮叶片枯死。
为了防治黄皮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技术和方法:•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早发现病害的发生,并对病害部分进行剪除;•加强黄皮的通风和排水,保持黄皮叶片的干燥,减少病菌滋生的环境;•使用合适的防霉药剂,如硫酸铜、克百威等,进行喷雾处理;•避免使用过多的氮肥,以减少黄皮叶片的氮素含量,降低霜霉病的发生率。
3. 黄皮的主要虫害与防治技术3.1. 黄皮蚜虫的防治技术黄皮蚜虫是一种常见的黄皮害虫,其繁殖速度快,严重时可导致黄皮受损甚至减产。
为了防治黄皮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技术和方法:•定期进行虫害监测,及早发现虫害的发生,并对虫害部分进行剪除;•使用合适的杀虫剂,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等,进行喷雾处理;•增加天敌的数量,如寄生蜂、瓢虫等,对黄皮蚜虫进行生物控制;•实施良好的田间管理,如及时清除杂草,减少蚜虫的滋生和繁殖环境。
种植黄皮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种植黄皮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种植黄皮要防治哪些病虫害?
种植黄皮要防治哪些病虫害?请介绍
黄皮种植主要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1、黄皮炭疽病:黄皮炭疽病是生产上的一种常见病,各个生育期均可感病,易造成叶斑、叶腐、秃枝、花腐、果腐,如果黄皮与其它作物间种且种植的密度大,同时排水不完善,雨后积水,则会影响黄皮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科学用肥用水,增强树势,雨后要注意及时排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止病菌侵染。
做到田园清洁,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处理烂果,减少越冬病源。
及时施药,保护新梢、幼果,新梢抽发初期和谢花坐果期,均应及时施药。
药剂可选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黄皮煤烟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梢和果实,造成光合作用受阻,导致树势衰弱,影响产量和果品质量。
防治方法:做好蚜虫、介壳虫类的防治工作,减少虫源,加强检查,发病初期要及时施药防治。
药剂可用硫磺胶悬剂300倍液,或40%灭病威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液600倍液。
3、白蛾蜡蝉:适时剪除有虫枝条,集中烧毁。
掌握若虫初孵期,在其集中危害未分散前,进行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80%敌敌畏800倍液,或10%灭百可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皮梢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黄皮梢腐病,又称为黄皮死顶病。
在广州、南海、东莞、三水、惠州、汕头等地普遍发生。
发病轻者减产,重者无收,甚至全园被毁,严重的病梢率达70~90%。
一、症状
梢腐嫩芽幼叶受害变褐色坏死、腐烂,顶部嫩梢受害呈黑褐色至黑色,病部收缩呈烟头状。
潮湿时表面生有大量白霉及橙红色粘孢团。
叶腐受害叶片通常从叶尖、叶缘开始变褐腐烂,后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或全部,病健部分界处常有深褐色的波纹。
果腐受害果实形成圆形、褐色、水渍状的病斑,潮湿时表面生有大量白霉。
果实腐烂。
枝条溃腐在受害的枝条上形成梭形、褐色、隆起而中央凹陷的病斑,长约3~12毫米,表面木栓化。
二、病原
黄皮梢腐病的病原为砖红镰刀菌长孢变种(FusariumlateritiumNeesexLK.Var.LongumWollenw.),属半知菌亚门。
气生菌丝稀疏,初无色后为砖红色,菌落中央产生橙红色粘孢团,分生孢子以5个隔膜最多。
柑桔的嫩梢和幼果人工接种后均感病。
三、侵染循环、发病条件
黄皮梢腐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部上越冬。
第二年春天长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至黄皮的嫩梢上为害。
在新的病部上再长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造成果腐及枝条溃腐。
随着带菌苗木,病害可扩展到新区。
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8月为发病高峰期,但春梢发病重于秋梢。
刚抽出的嫩芽、嫩梢易感病,老熟的芽及老梢较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