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毛笔书法课件 第12课 竖勾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第12课竖钩》教学设计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第12课竖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竖钩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其在汉字中的重要性。
2.掌握竖钩的书写方法和技巧,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及力度控制。
3.通过练习,能够准确、规范地书写竖钩,并能在相关汉字中正确运用。
4.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注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竖钩的笔画形态和书写要领,特别是钩的出锋技巧。
2.学会在米字格中找准竖钩的位置和比例,使书写规范、整齐。
(二)教学难点1.竖钩在转折处和出钩时的笔法控制,做到转折自然、出钩有力。
2.能够将竖钩与其他笔画组合,书写结构合理、美观的汉字。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竖钩的书写示范视频、相关图片和汉字演变过程。
2.书法练习纸、毛笔、墨汁、墨盒等书写工具,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充分练习。
3.带有竖钩的字帖、书法作品若干,用于课堂欣赏和临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一些包含竖钩的汉字,如“水”“可”“寸”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共同特点。
2.提问学生:"这些字中都有一个关键的笔画,大家能发现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出竖钩。
3.强调竖钩在这些字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一竖钩。
(二)新授(1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竖钩的形态,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观察竖钩的线条特点。
2.详细讲解竖钩的书写要领:起笔:轻顿笔,垂直向下行笔。
行笔:保持中锋用笔,笔画挺直。
转折:行至底部,稍作停顿,向左上方提笔。
出钩:笔尖快速向左上方推出,形成钩尖。
3.结合汉字演变过程,介绍竖钩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
(三)教师示范(5分钟)1.教师在投影仪上进行竖钩的示范书写,边写边强调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在空中用手指比划,感受书写的节奏和力度。
(四)练习环节(20分钟)1.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竖钩的单独练习,每个练习1015遍。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2课 竖钩》 湘美版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2课竖钩》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基本笔画“竖钩”,了解其在汉字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生掌握“竖钩”的书写方法,培养细致观察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生正确书写“竖钩”。
2. 学生理解“竖钩”在汉字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学生书写“竖钩”的流畅性和美观度。
2. 学生对“竖钩”在汉字中的应用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湘美版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材、多媒体设备、书法用品。
2. 学生准备:书法用品、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含有“竖钩”的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字的共同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字都含有“竖钩”这一笔画。
二、新授1. 教师讲解“竖钩”的基本书写方法,包括起笔、转折、收笔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书写“竖钩”,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1.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书写“竖钩”,教师巡回指导。
2. 教师选取几份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点评优缺点。
四、巩固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在具体的汉字中应用“竖钩”。
2. 教师选取一些含有“竖钩”的汉字,让学生进行临摹。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竖钩”的书写方法和在汉字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竖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书写含有“竖钩”的汉字,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竖钩”的书写方法,并能够在具体的汉字中进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书写中的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基本笔画第12课竖钩》课教学设计4

第12课竖钩及有关字的教课河南美术第一版社(三年级上册)教材剖析:本课主要安排了汉字笔划“竖钩”的书写指导,并供给了“寸、未、朱”三个例字。
竖钩是汉字基本笔划中较难书写的笔划,竖钩主要由竖和钩两个笔划构成,要写好竖钩不单要学会写竖,并且要学会写钩。
关于毛笔初学者来说拥有必定的难度。
竖在前一阶段时间已学写过,因此在竖钩的学写中重点放在钩的写法上。
让学生学会用上节课学习的摹帖方法(描红、双钩填墨)去摹写字帖,并认识浅显的书法知识,养成优秀的书写习惯,感觉书法艺术之美,热爱书写。
知识与技术:认识竖钩,能分辨竖钩的形态特色并掌握其写法。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经过练字五步法察看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试试练习、小组议论等方法,认识竖钩的特色,正确使用摹帖方法,学会写“寸、未、朱”三个例字。
感情、态度、价值观:养成优秀的书写习惯,认真体验书写过程,热爱书写。
教课重点:掌握竖钩的特色,学会书写竖钩教课难点:竖钩钩的出锋处的调锋和出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习书兴趣导入:介绍柳公权戒骄成名的故事(课件出示)赏识柳体楷书:(出示柳体楷书“寸、未、朱”):指引察看发现共同笔划——竖钩板书课题:12、竖钩二、教课竖钩的写法(一)察看感觉,试试书写。
师出示竖钩的表示图生察看发现笔划构成——竖和钩组合而成的笔划。
复习垂露竖的笔划书写方法(课件出示垂露竖)指引察看垂露竖和竖钩笔法(1)竖钩书写指导竖钩的写法:逆锋向左上起笔,折锋向右下顿笔;转锋向下行笔;顿笔回锋,向左提笔出锋。
(出示课件图解)齐读竖钩笔法。
2)播放老师示范竖钩的书写视频,解说重点师提示:顿笔时要注意趁势向下顿笔,或稍向左顿,而后转笔向上,回锋到笔划要出钩的部位,而后有力向左提笔出锋,笔划坚硬有力。
再看一遍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书空)察看笔划说一说书写难点,书写注意事项。
师生做徒手操,直观理解书写重点。
小结:我们写竖钩的时候,至钩处提笔回上,略微驻笔蓄势,提笔向左出锋。
湘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 竖钩》教学设计

湘美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竖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掌握竖钩的书写方法,能写出规范的竖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竖钩的书写方法2. 竖钩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竖钩的书写方法及运用2. 教学难点:竖钩的书写技巧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书法作品中的竖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1)讲解竖钩的书写方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竖钩的书写方法,包括起笔、运笔、转折、收笔等过程。
同时,强调竖钩的书写要领,如“竖直、钩弯、力度适中”等。
(2)学生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竖钩的书写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掌握竖钩的书写技巧。
(3)竖钩的运用教师展示一些含有竖钩的字例,引导学生观察竖钩在不同字体中的运用,使学生了解竖钩的灵活多变。
3. 练习与展示(1)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进行竖钩的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练习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竖钩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要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方面。
2. 学生练习作品:评价学生的竖钩书写是否规范、美观,是否掌握了竖钩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要领。
3. 学生课后练习:关注学生课后是否认真进行竖钩的书写练习,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竖钩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要领。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2课 竖钩》 湘美版

竖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掌握竖弯钩的书写要领。
2.学写“儿”“无”等字,让学生感受硬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写好汉字。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竖弯钩的形态,掌握其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竖弯钩的书写要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我们齐读《写字歌》,课件出示。
生齐读。
二、学写竖弯钩:1.揭题,理解所学内容。
好,我们来看一个笔画,(点课件)师:认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竖弯钩的写法。
板书课题:竖弯钩。
2.通过游戏、儿歌了解竖弯钩的写法。
师:小朋友们请坐正,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图竖弯钩)小朋友们看看,你觉得它像什么?(钩笔像一条条生机勃勃的龙舟,又像一个个银色的鱼钩)那要写好竖弯钩要注意什么呢?写竖弯钩时,转弯处要圆转、自然,不要有顿笔。
师:写竖弯钩时我们要把握四个步骤,一起读。
出示写竖弯钩时的四个步骤:一顿二弯三回四上钩。
师:“一顿”它告诉我们起笔时要——生答。
二弯呢?(提醒我们弯处不能停顿,写得圆润)师:“三回四上钩”告诉我们写钩前要——(指名回答)师:那么你们知道钩笔为什么先要回笔再向上钩吗?你们知道成龙吗?他的拳脚功夫可了不得。
请大家跟着老师做个徒手操。
“请你举起左右手,左手向上举,右手先收回再向上,比比哪个有力量?”生:“我右手的力量大!。
”师:“那么打出有力气的拳头跟写这个钩有关系吗?”生“我知道!这个钩笔的钩就像成龙的拳头,要先回一回收好气后再快速伸出去,这样打拳的力气大,写出来的笔画也就有力量!”师:是啊,先回再写出的钩就有力量。
小小书法家提醒我们要想写好竖弯钩,竖要斜弯要圆底要弧钩向上(出示)。
竖弯钩的写法明白了吗?3.师范写(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边写边说。
起笔向右下轻按,顺势向左下由重到轻行笔,自然转弯,而后向右顺势行笔,底部要有弧度,回锋向上钩出。
请小朋友们坐正,拿好铅笔,做到“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小学书法练习课《竖钩》精品教学课件

• 看字的结构 • 看字的笔画 • 看字在米字格中的布局
学写有“竖钩”的字
水:
竖钩逆锋起笔,钩 出锋向左上。竖钩 两边的笔画左收右 放、左轻右重。
碑帖欣赏
(篆书)
(隶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课后拓展: 练习书写竖钩以及带
有竖钩的字
锄头
竖钩
竖钩
一、 认识竖钩
竖钩由“竖”和“钩”组 成,竖画挺直。
二、写好竖钩
学写竖钩
文字
文字
文字
① 逆锋起笔。
② 行至竖画末端,微微向左下行笔。 ③ 稍顿,回锋向左上行笔,边行边提。 ④ 出锋收笔。
竖钩四字诀: 逆、行、顿、出
提醒双姿
执笔 姿势
书写 姿势
指实、掌虚
腕平、管直
四、学写有“竖钩”字
完整word版,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12课.竖钩doc

第12课竖钩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认识竖钩的形态特点和书写方法,掌握竖钩的书写要领,写好本课笔画和例字。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竖钩,掌握竖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竖钩的书写要领,写好例字。
教学准备:书写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师语: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课件出示:颜、柳、隶书、魏碑等体的书法作品,最后出示不同碑体带有竖钩的字.提问:欣赏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说吗?师语: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不同碑帖的书法作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刚才不同碑帖中的几个字,你能告诉大家这个红色的笔画名称吗?(竖钩)竖钩在不同的碑帖中写法都是不同的,都是非常漂亮的,竖钩写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字的美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竖钩的写法。
板书:竖钩二探究新知(一)竖钩的写法1.师语:如果把竖钩这一笔画分解开,它是由竖和钩组成的,我们已经学过了垂露竖的写法,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垂露竖的书写方法。
学生齐说它的书写方法。
(师课件出示书写方法)(1)先左上,再右下按。
(2)转笔下行。
(3)顿笔、提笔回锋。
师语: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竖钩的写法,竖钩和垂露竖的写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你能观察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课件出示:在垂露竖的左边出现竖钩师语:那么竖钩到底怎么来书写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放录像竖钩的书写过程师语: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竖钩是怎样写成的!学生试着书写一遍。
(注意坐姿、执笔方法)师语:我们每个人都写了一遍,谁愿意把书写竖钩的正确方法告诉大家。
课件出示:左边录像右边出现竖钩和书写方法(1)先左上,再右下按。
(2)转笔下行,顿笔。
(3)提笔回锋,然后出钩。
2.教师用钢笔在实物投影上示范书写竖钩。
3.学生再试着写1遍。
再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评价意见再写一遍。
过渡:在我们学过的汉字中带有竖钩的字就已经很多了,下面就来看一个“小”字(二)“水”的书写1. 提问:如果你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2.教师在实物投影上示范书写3.学生试着写一遍。
《第13课 竖钩》PPT课件(江西省县级优课)

中
锋
用至细微处。
行
笔
写
竖
至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中说——
钩
处
4、用手指轻轻弾动笔锋,
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
使笔锋站立纸面,再稍
向左上回锋,顿笔(驻
而送之。
笔蓄力)后,将笔锋向
左快速推出。
看 看 想 想 竖钩在例字中的运用
竖部正直
钩部平出
竖部中正
略作钩意
看看比比 字的结构分析
欧阳询流连观碑
芭蕉叶上练出的“草圣”
唐代书法家怀素十分勤奋刻苦。因 为家贫买不起纸笔,他就在寺院附近种 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 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久 而久之,老芭蕉叶被他用完了,新叶还 小,舍不得采摘,他干脆带了笔墨站在 芭蕉树前,在新鲜树叶上悬臂练字。他 坚持不懈地练字,终于成为了书法家。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他练习书法很刻 苦,精通八种书法,自成一家,人称“欧 体”。(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欧体)
有一次,骑马路过一处荒郊野外,在乱 草丛中发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一块石碑, 立即停马观赏,很久都舍不得离去。
第二天,天一亮,他又骑马赶到石碑 前,反复揣摩,一笔一画地临摹。就这样, 他在碑旁呆了三天三夜,直到把索靖草书的 笔法融会贯通,了然于胸,才高兴地离去。
“钩”的笔法 理论依据: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论》 钩又称趯,存是指驻笔蓄势。
趯(tÍ)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1、起笔向 上逆锋. 行笔
5、收笔:笔
锋渐提,平推 收笔
竖 钩 的 书 写 要 点 分 解:
2、稍顿笔 后,向左微 折笔调锋。
温馨提示 写钩时不能刻意描画,要驻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