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校风与校史
云师大疑难解答

云南师范大学概况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现在是一所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学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近年来,学校在保持和强化师范特色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随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及十余项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突破,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获得跃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继承和发扬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和“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新校风。
建校 70 余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10万余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
占地面积3330亩,校舍73.4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馆藏图书264万册,已实现四校区校园网光纤互联,在呈贡校区建成了万兆网络。
学校共设有22个学院,31个科研机构。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云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创新团队1个,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8个。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0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是国家确定的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家汉办委托承办孔子学院的16所学校之一,仅2009年,学校招收来自39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 2200 余人,居云南省高校第一。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258人,专任教师1400人,正高职220人,副高职43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86%。
最新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doc

最新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经过激烈竞争的考验,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适逢金秋八月,我们XX级3000余名新同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值此庄严而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谨代表云南师范大学3万多名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我校招生工作的全体新同学的家长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的所有商学院的教职员工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云南师范大学诞生于抗日烽火的1938年,其前身是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建校70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和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等九大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及“博士、硕士、学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1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师大商学院成立于XX年,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商学院董事会不断加大投入,学院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广大教职员工艰苦奋斗,经过近XX年的努力,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1万人,已成为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独立学院,XX年,综合实力居“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第9名。
这是一所年轻而充满生机的大学,是一块有志青年成才的沃土,是一片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这里凝聚着一代代学术大家们的智慧,也将记载着包括你们在内的每位学子的潜心奋斗史。
当你跨进这个校园的时候,不管你是否乐意,你都会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整个灵魂已经与这所大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师大商学院将因为有了你而更加灿烂,你因为师大商学院,或许将拥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同学们,中学诚然若寒,大学更须拼搏。
在你们即将开启大学学习之际,我想讲三句话,与大家共勉:第一,志存高远,勤于修身。
我们西南联大的一位校友——老前辈陈岱孙先生(1900—1997)曾说过,一个大学生,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学会三件事情,那就是长知识,长智慧,长道义。
云南师范大学校庆序(1)

序
塑心源于联大,大泽师魂;衔道统于来兹,卓尔立行。
这里,曾是一片沸腾的热土,见证过中国现代教育的沧海桑田;这里,曾是大师云集之地,抒写下一段气壮山河的教育史诗;这里,光荣与梦想交织,大师与大德共壮……
七十年前,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合大学艰难肇启,先贤们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砥砺前行,弘文精进,泽化绵延,用一腔热血和铮铮傲骨铸就了一座民族教育的丰碑,演绎出一曲荡气回肠的教育济世之歌。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西南联合大学在昆的唯一嫡脉云南师范大学,造化钟凝,文脉流徽。
承仰西南联大的宏韵雄风,云南师大仰山依滇,延揽人文,踏着前贤的足印,躬耕学苑,弦歌育栋。
于是熏风郁起,霞蔚霖洗;风清物嘉,流丹映霞;万象蓬腾,师林葱菁。
涓涓清流拓出绵绵芳蹊,化蕴出卓铄异彩的万千桃李,织就这驰誉八方的“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历史是一条奔流的长河,会激起最美丽的浪花,留下最精彩的影像。
回首往昔潮落潮起扬雅韵,展望未来云卷云舒迈新步。
我们将以七十周年校庆为契机,秉承光荣传统,高标致远,共同创造云南师范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党委书记:伊继东
校长:杨林。
云南师范大学奋斗五年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 • • • • •
•
校歌 1939年,西南联大常委会核定《满江红》 • (冯友兰作词,张清常作曲)为联大校歌。 • 歌词中的“仇寇”二字原为“倭虏”。 •
• •
[引 词] 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 而歌唱! [校歌词] 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阀。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jiǎo]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勉 词]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 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 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 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凯歌词] 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 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 复,还燕碣
七十五年的辉煌,几代人的成就,造就了今天师大 人的骄傲,而今我们的师大……
结束 Thank you
主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南师范大学 基本资料 中文名: 云南师范大学 外文名: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校训: 刚毅坚卓 创办时间: 1946年(丙戌年) 类别: 教育部和云南省共同建设高校 学校类型: 师范 主管部门: 云南省人民政府 学校属性: 省部共建大学、中西部小211工程 现任校长: 杨林 所属地区: 云南省昆明市
六十五载薪火相传中兴教育再续华章--改革发展中的云南师范大学

六十五载薪火相传中兴教育再续华章--改革发展中的云南师范
大学
宣云盛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35)006
【摘要】@@ "当我步入云南师范大学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决心铭记云南师范大学‘刚毅坚卓'的校训,践行‘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弘扬民主,传播文明;尊师守法,诚实守信;创新进取,团结协作;好学善思,勤于实践;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为国家、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总页数】5页(P1-5)
【作者】宣云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改革与发展中的云南师范大学 [J],
2.六十五载书香路砥砺奋进谱新篇——纪念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65周年 [J],
3.十载春秋奏华章薪火相传谱新篇--庆祝《高校辅导员》创刊十周年 [J],
4.六十五载治淮谱华章继往开来筑梦新时代 [J], 中水淮河公司
5.《福建教育》七十年:初心未改,华章再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为例作者:王晨飞,李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9期王晨飞,李亚(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高校校园文化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
文章就高校新校区缺乏文化沉淀,文化主体缺环,校园文化活动单一等问题,提出以传承性和创新性统一、地域性和时代性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三原则,结合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实例,探讨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新校区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56-03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以及教风。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潜在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共同创造并接受,由全体成员言行举止、行为观念汇集而成的一种文化[1]。
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很多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张,从一个校区变成了“一校两区”(新、老校区)或“一校多区”(一个老校区、几个新校区)的办学格局[2]。
这一举措拓展了办学空间,满足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远离老校区、相对偏远、陌生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的新校区,如何传承老校区的办学精神,弘扬老校区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创新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内涵与构成高校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员工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在高校的各项活动中共同培育和营造,并通过理想信念、群体行为、生活方式、舆论氛围、校园环境等所蕴含、表达或体现出来的,得到高校师生共同认可的,具有趋同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3(] 图1)。
她具有历史性、传承性,不同的学校类型、不同的引导方式也存在校园文化的差异性。
校风校史-罗伟

校风校史理想的校风是冬天里的炉火,温暖着我这颗冰凉的心;理想的校风是一叶扁舟,把我渡到真善美的彼岸;理想的校风是涓涓的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然而,正是由于发生了一些我亲眼目睹的事,时时沥沥在目,真正明白了我理想的校风!学校里的同学可真算是一群见义勇为的同学呢!就那小本来说吧!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五,云淡淡的,空气清新中透出一丝凉意!小本带病来到学校,忽然,听见从车棚里传来一阵阵嘈杂声,好奇心不禁促使他走近一看,呵!一名小偷正拿着工具在偷车,腰上还挂着一把锋利的刀呢!这时,小本急得像热蚂蚁一般!小偷发现了小本,连忙骑车就走。
顿时,小本毫不犹豫地去追小偷。
最后,由于势孤力薄,小本就难以逮住小偷。
可他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真难得!作文网我们学校的同学不但见义勇为,而且那热爱劳动的劲儿也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有一次,学校举行了每月的大扫除,每个同学都在忙着为学校打扫。
学校分配我们到生物园里打扫。
只见小乐主动拿着水管,拧开水龙头来到鸡窝面前,笑了笑,好象表示那无声的诉说似的。
小乐刚打开鸡窝,就闻到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我不禁皱起眉头,左右一瞧,发现几位同学都捂着鼻子,皱着眉头。
我摆出百米冲刺的姿态,准备冲过最臭的地方。
这时,我看到一个矮小身影—小乐,他运用水的冲力将鸡窝的地板上的污积猛地冲去。
别觉得很容易,其实“看花容易,绣花难”,不好好运用冲力,则会冲洗得不干净!我呆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看着,心想,小乐真有点儿傻呀,随便弄几下应付老师不就行了,何必这么认真,自找苦吃。
忽然,远处传来“小乐,我们来了!”啊!同学们陆陆续续拿着水桶过来打扫。
顿时,我明白了,我也不甘落后地干起来了……同学们那红通通的脸蛋上不断流出一串串短了线的珍珠,好像象征着这些劳动小能手的那股工作认真的劲儿!作文然而,我们学校的同学排队也井然有序。
一放学,学校的五条楼梯可热闹了,一条条绿溪流随着高低不平的山路慢慢地流下来。
来到了大堂,就连平时的“调皮蛋”小炎也乖乖地站好。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一、云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38年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合组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现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00所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为云南省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之一。
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规模超过1亿元,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二、学院简介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形成了以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为龙头,以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为支撑,以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六个本科专业为基础,涵盖文、艺两大学科门类,基础宽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
2018年3月,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建的“国际新闻传播学院”落地传媒学院,共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多领域多层次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相互贯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升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院在校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64人,在职教职工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师资总数的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在读博士10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
学院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教育部舆情研究机制单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云南省媒介融合与讯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华社经济社舆情与大数据研究基地,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建有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人才培训中心、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大数据创新实验中心、与微想720云建有VR数字媒体联合实验室,学院建有音频实验室、视频实验室、多功能演播厅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虚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1600余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范大学校风与校史
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地处省会昆明市,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搬迁入滇,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滇8年。
学校下设工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商学院,同年增设师范学院。
1946年5月,抗战胜利翌年,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建校,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解放后,定名为昆明师范学院。
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1999年2月云南师大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重组云南师范大学。
重组后的云南师范大学分为四个校区——一二·一大街校本部、学府路校区、龙泉路校区贡新校区(建设中,预计2011年建成,但已经有部分07、08届文科学院入学)。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高校,也是一所在高教改革与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学校。
现任校党委书记伊继东,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林。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师范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发扬西南联大光荣传统,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明确了学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建设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型师范大学的发展
定位。
建校6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
学校现占地725亩,校舍建筑面积486752万平方米不含二级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413万元,馆藏图书217.59万册;学校设有数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金融财政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政法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乡镇企业管理学院、商学院、世博学院等22个学院;设有独立的科研所5个,与教学相结合的科研机构31个。
具有覆盖文、史、哲、法、教、管、理、工、农、经济等10大学科门类的42个日制本科专业,19个新型特色专科专业,现有1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为云南省有权招收港澳台学生的2所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和教育部确定的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1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云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干部继续教育中心的设立学校。
学校现有硕士研究生1023人,全日制学生16376人,成人函授夜大学生15309人,自学考试生3万余人。
近五年来培训和招收英、美等国及东南亚留学生近1000人次。
学校在职教职工2090人,其中:
教授187人,副教授503人,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50余人;博士148人(含在读),硕士353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
近3年来,有2人进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10人被聘为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的兼职博士生导师。
出版学术刊物8种,学校还设有4所中学,1所附属小学和1所幼儿园。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重视优良教风和学风建设,认真贯彻从严治校的方针。
1999年学校教务处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先进教务处称号。
近10年来,先后出版教材、专著300余种,相继有138项教学成果分获国家教育部、省教委和学校奖励。
国家教育部启动的面向21世纪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改革计划,我校立项15个,在云南省高校排名第一。
在历年教育部和云南省的教学检查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科技挑战杯赛中,历年参赛成绩位居全国高师院校前10名之列。
200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参赛,在308个参赛高校中,成绩名列高师院校第2名,高校排位第28名。
1998年全国高校评出先进班集体标兵12个,我校2000届历史专业本科班获此殊荣。
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计算机过级率、一次性就业率均列我省第一位。
近几年来,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有30考取博士生,2002年考取博士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42.8。
云南师范大学重视科研工作。
日前,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354项,
总经费5153.95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计委、财政部、经贸委项目3项,省部委项目193项,国际合作项目16项。
1998年至2002年,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210部,教材223部;发表论文5717篇,其中: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1625篇,被SCI、EI、ISPT收录194篇;成果转让14项,成果被采用153项,直接经济效益3900.40万元;获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项、省部级奖励59项、其他科研奖励122项,发明专利18项。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发展对外交往,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勒大学等国外30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2001年以来,分别在泰国南邦皇家学院、曼谷斯万素南塔皇家学院、清迈皇家学院、越南胡志明市师范大学、马来西亚槟城因特学院建成汉语中心,联合培养汉语本科生和硕士生。
目前,云南师范大学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加强教育创新,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云南教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4级生物科学A班
1443204000103
杨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