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测试题目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测量错误造成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地球自转不属于机械运动2、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4、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5、在科技活动中,小万遥控一辆四驱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由静止起在5s内加速到8m/s,共运动了30m,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5m/s C.8m/s D.都不对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8s,甲在乙前面1.6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52cm B.17.32cm C.17.31cm D.17.30cm9、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0、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这场大雪的降雪量为()A.345mm B.180mm C.165mm D.15mm1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D.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12、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m/s C.5 m/s D.6m/s1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3m/s B.12m/s C.1.2cm/s D.1.2km/s14、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 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机械运动?A. 物体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B. 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距离C. 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D. 物体绕自身轴心旋转答案:C2) 下面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匀速直线运动?A.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B.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C. 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加速度?A. 速度的变化率B. 速度的方向C. 速度的大小D. 速度的单位答案:A2. 填空题1) 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

答案:m/s²2) 一个物体每秒钟移动2m的距离,它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答案:2 m/s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²,它在2秒后的速度是________。

答案:6 m/s4) 物体的运动状态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决定。

答案:速度、加速度3. 计算题1) 一个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²,求车在4秒时的位移。

答案:16 m解析:首先,根据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₀t + (1/2)at²其中,v₀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s是位移。

由题可知初速度为0 m/s,加速度为2 m/s²,时间为4秒。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s = 0 * 4 + (1/2) * 2 * (4²)s = 0 + 4 * 2 * 4s = 0 + 8 * 4s = 0 + 32s = 32 m所以,车在4秒时的位移为32米。

2)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0 m/s,经过10秒后,它的位移是多少?答案:200 m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 vt其中,v是速度,t是时间,s是位移。

机械运动练习题

机械运动练习题

机械运动练习题1. 题目:直线运动一个小球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以10 m/s的速度向右移动。

如果经过5秒钟后停止,请计算小球从A到停止位置所经历的距离。

答案:小球从A到停止位置经历的距离可以通过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出。

在这个例子中,速度为10 m/s,时间为5秒。

所以距离 = 速度×时间 = 10 m/s × 5 s = 50 米。

2. 题目:匀速圆周运动一个物体以5 rad/s的角速度沿着半径为2米的圆周运动。

请计算该物体在2秒钟内所绕的角度和所经历的路程。

答案: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可以用公式ω = θ / t计算,其中ω代表角速度,θ代表所绕的角度,t代表时间。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解出所绕的角度θ = ω× t = 5 rad/s × 2 s = 10 rad。

所经历的路程可以通过圆周的公式计算,即路程 = 圆周长 = 2 ×π×半径 =2 ×π× 2 m ≈ 12.57 米。

3. 题目:加速度运动一个汽车以初速度为10 m/s的速度驶过一个加速带,在经过8秒钟后最终达到30 m/s的速度。

请计算汽车在这段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答案:加速度可以通过初速度、最终速度和时间的差值计算得出,即加速度 = (最终速度 - 初速度) / 时间。

在这个例子中,最终速度为30 m/s,初速度为10 m/s,时间为8秒。

所以加速度 = (30 m/s - 10 m/s) / 8 s = 20 m/s² / 8 s = 2.5 m/s²。

4. 题目:转动运动一根长度为2米的杆以每秒2 rad/s的角速度绕一个固定轴旋转。

请计算该杆在3秒钟内绕轴所绕的角度和所经历的路程。

答案:在转动运动中,角速度可以用公式ω = θ / t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角速度为2 rad/s,时间为3秒。

所以所绕的角度θ = ω×t = 2 rad/s × 3 s = 6 rad。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中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以下哪项不是机械运动?A. 地球自转B. 植物生长C. 汽车行驶D. 学生跑步答案:B2. 以下关于参照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参照物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 参照物是任意选择的物体C. 参照物必须是运动的物体D. 参照物必须是被研究的物体答案:B3. 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描述,速度的单位是:A. 米每秒(m/s)B. 千米每小时(km/h)C. 米每分钟(m/min)D. 千米每分钟(km/min)答案:A4.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以下哪项描述正确?A.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B. 物体的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C. 物体的路径是曲线D. 物体的速度和路径都不断变化答案:B二、填空题5.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我们通常选取一个物体作为________,以便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参照物6.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答案:米每秒7.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其速度保持不变,则该运动称为________。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三、简答题8. 请简述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

答案:测量物体的速度需要知道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特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然后用该距离除以时间来计算速度。

9. 参照物的选择对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答案: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时,行驶中的汽车是运动的;而以汽车为参照物时,地面则是运动的。

四、计算题10. 一辆汽车以6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求它在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

答案:首先将速度换算成米每秒,即60千米/小时 = 60 * 1000米 / 3600秒 = 16.67米/秒。

然后计算10分钟内行驶的距离:16.67米/秒* 600秒 = 10000米。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多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身高在( )A .1.5m ~1.7m 之间B .15cm ~17cm 之间C .15mm ~17mm 之间D .150dm ~170dm 之间3.小明同学坐在公园的过山车上,过山车高速运动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人B.建筑物C.过山车轨道D.过山车 4. 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5.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 A. V 甲 >V 乙 > V 丙 B. V 丙> V 乙> V 甲 C. V 乙> V 丙> V 甲 D. V 乙> V 甲> V 丙6. 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是(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 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 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 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8. 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5cm,则宽度应记录为( )A.12.38cm B.12.3675cm C.12.36cm D.12.37cm9.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s/t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与s成正比B.v与s成反比C.s与t成正比D.以上说法均不对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m/s B.15 m/s C.2 m/s D.1.5 m/s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两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2:1,行驶的路程之比是4: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机械运动的试卷

机械运动的试卷

机械运动的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星光闪闪。

C. 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

2. 小明同学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马路两旁的树木。

B. 车厢内的座椅。

C. 迎面驶来的小汽车。

D. 路旁的电线杆。

3. 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的路程用了30s的时间,则它在前15s路程内的速度为()A. 0.5m/s.B. 1.5m/s.C. 2m/s.D. 3m/s.5.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 3:4.B. 4:3.C. 1:3.D. 3:1.6. 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 140m.B. 170m.C. 200m.D. 230m.7.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7.2km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5m/s,则二人经过多长时间相遇()A. 8min.B. 6min.C. 10min.D. 12min.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C. 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9.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篇一: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а、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一、填空题1 、人造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 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的。

2 、房屋和树木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_ 的,相对于太阳是 __________ 的,相对于地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是____________ 的。

3、如图所示,甲、乙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子先用手蒙住眼睛,后放开手,发现编号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小朋友做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4、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__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 _____________ 状态。

5、如图所示,小玉乘汽车到姥姥家去度假,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小玉的感觉是:远处的村庄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________ 运动;近处的小树相对于电线杆在向____________ 运动;电线杆周围的景物看起来好像在绕电线杆做___________ 时针转动。

二、选择题б、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 .划破夜空的流星的运动b .植物的开花结果c .奔腾的骏马的运动d .地球绕太阳公转7、站台前停着甲、乙两列火车。

当甲车开动时,乙车上的乘客会觉得自己乘坐的火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它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站台b .甲车c .乙车d .乘客自己8、甲、乙两人分别坐在相邻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a .甲在上升,乙在下降b .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c .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d .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10 、在向北行驶的甲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南行驶的乙列车从旁边驶过,并且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乘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地面b .甲车c .乙车d .无法判断a、太阳b、地球c、月亮d、神舟七号”飞船a 、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 、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三、简答题13、《西游记》中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如图所示,其他电影、电视剧中也有武艺高强的武林人士“飞檐走壁”以及飞行的“飞机”和奔驰的“火车”等镜头。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A. 运动B. 静止C. 位移D. 速度2.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的特点?A. 有方向B. 有大小C. 有规律D. 有速度3. 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以恒定加速度加速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线性关系D. 非线性关系4. 以下哪个单位不是速度的单位?A. 米/秒B. 千米/小时C. 米/小时D. 千米/秒5.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A. 变化的B. 不变的C. 有时变有时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________。

7.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8.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________。

9. 一个物体从10米高处自由落下,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10. 位移是指从物体运动的起点到终点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其特点。

12. 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度,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米/秒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第4秒内的位移。

14. 假设一个物体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位移。

五、实验题(共30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时的加速度,并说明实验步骤、所需器材以及如何记录数据。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C5. B二、填空题6. 变化7. 米/秒(m/s)8. 不变9. 9.8米/秒²(m/s²)10. 有向线段长度三、简答题1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其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12.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单位是米/秒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 m/sB、12 m/sC、1.2 cm/sD、1.2 km/s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 m/sB、9 m/sC、10 m/sD、11 m/s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B、25m/sC、24m/sD、10m/s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米/秒B、15米/秒C、米/秒D、1.5米/秒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9、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B、18.76 cmC、18.74 cmD、18.89 cm10、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12、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A、1.25 m/sB、0.73 m/sC、0.67 m/sD、0.8 m/s13、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 10m/sC、 5m/s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 m/s,这个物体在前10 s经过的路程是:_______ m。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是以_ 为参照物;后一句是以____为参照物。

4、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跑的成绩是8.0s,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 ___m/s;在4×100m 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要力求做到相对_____ ___。

5、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_____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______。

6、运动会上王老师为小红记录的百米赛跑成绩是15 s,由于指针没有回零,继续记录小明同学的成绩是27 s,那么小明同学的真实成绩是______s,小明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7、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____。

8、钢球沿20m的斜面滚下后,又在水平地面上滚动25m距离才停止.钢球在斜面和地面上滚动时间分别是5s和10s,则钢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__ m/s,在整个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 m/s.9、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m/s ,人急行穿过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________m处开始穿越马路。

1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4千米/时=_________米/秒; 20米/秒= _________千米/时.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cm。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其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 cm ,t BC= s,v AC= m/s ,v AB= m/s,小车做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4、如图所示,在测细铜丝直径实验时,要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然后用测出这个线圈总长度_________cm,则铜丝直径d=______cm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

(1)、AB两地相距多远?(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1)、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2)、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运动的快慢小测试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卡车 C、飞机 D、人造卫星2、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A一定都不相等 B 不一定都相等 C 一定都相等 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4、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比乙大,而乙所用的时间比甲短,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快慢是( )A、甲较快B、乙较快C、一样快 D 、无法比较5、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6、火车速度为72km/h,汽车速度为18m/s,则( )A、火车速度大B、汽车速度大C、两者速度一样大 D 、无法确定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9、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物体运动的速度大于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通过的路程是()A、甲物体通过的路程长B、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短C、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一样长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10、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A、3∶2B、3∶1C、3∶4D、4∶311、某同学用正常速度匀速步行30m,需40s的时间,若以正常的速度用6min40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 )A 、100mB 、300m C、 200m D、 150m1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7m/sB、5m/sC、8m/sD、9m/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单位换算:(1)43.2km/h=______m/s。

(2)30m/s==________km/h。

2、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_____V2,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81km需要_______小时.3、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00m/s,合________km/h,如果从海面某处向海底竖直发出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深_______m.4、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路程的长短;也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

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

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 (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7、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 t BC =s; V AC =m /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填“大”或“小”)三、综合应用题(4+4+6+9+10=32分)1、100米长的列车以10米/秒的速度通过1500米长的山洞,用多少秒时间才能完全通过?2、骑自行车上坡用50s ,下坡用20s ,坡长100m ,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