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01年全国卷高考材料作文真题

合集下载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高考语文试题2014-09-02 08:56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上海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解答第l一5题。

(12分)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

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凹凹凸凸,□□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

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

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

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

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

又有几十丈高的峰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

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

②假山上大都种树木,盖亭子。

往往整个假山都在树木的荫蔽之下,而株数并不多,少的简直只有一株。

亭子里总得摆一张石桌,可以围坐几个人,一座亭子镇压着整个所谓“山峰”也是常有的事。

这就显得非常不相称。

你着眼在山一方面,树木和亭子未免太大了,如果着眼在树木和亭子一方面,山又未免小得可笑了。

《浮生六记》里的《闲情记趣》开头说:“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这不失为很好的幻想。

所以能“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在乎比拟得相称。

假若在蚊帐中“徐喷以烟”而捕一只麻雀来让它逃来逃去,或者以丛草为树林,而让一只猫蹲在丛草之上,这就凝不成“青云白鹤”和“林壑幽深”的幻想,也就无从“怡然”了。

假山上长着大树,盖着亭子,情形正跟上面所说的相类。

不相称的东西硬凑在一起,只使人觉得是大树长在乱石堆上,亭子盖在乱石堆上而已。

[2001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答案]

[2001年][高考真题][全国卷][语文][答案]

语文(全国卷)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àn)憧.(chōng)憬饮鸩.(zhèn)止渴B.凝.(níng)固分泌.(bì)孜.(zī)孜不倦C.蹊.(qī)跷省.(xǐng)悟穷形尽相.(xiàng)D.端倪.(ní)宝藏.(zàng)未雨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力挽狂澜暖昧食不果腹B.震撼融汇贯通喧嚣响彻云霄C.深奥死不瞑目气慨雍容华贵D.凋蔽哗众取宠辍学愤世嫉俗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D.郑重演练导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有摆设略嫌单调,建设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 .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2001年高考作文

2001年高考作文

2001年高考作文【篇一:2001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诚信)】题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

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等事件却不绝于耳。

所以这个话题的现实针对性很强。

?本题写作思路参考:?1?讲述生活中诚信或不诚信的事情。

参考拟题:与诚信同行。

?2?编一个故事说明坚持诚信或背弃诚信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参考拟题:丢弃诚信之后……?3?写成议论文,指出“诚信”是我国古代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被很多人抛弃了。

参考拟题:诚信归去来。

?4?专谈特定领域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

比如商业上,不少商家用各种手段蒙骗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参考拟题:找回诚信。

?5?将人格化的诚信设为主人公,想象其落水后的经历。

参考拟题:诚信自述。

?6?反向思考,生活中有时需要一点善意的谎言;而战场上讲究兵不厌诈,对敌人讲诚信就是愚蠢和犯罪。

参考拟题:不诚不信不为过。

(唐惠忠)?满分佳作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能将事业做大??答曰:无他,一字而已——信。

?这是在长江实业的总裁室里,面对《亚洲周刊》记者的话筒,“李超人”的一番心语。

他的肺腑之言,借助强大的无线电波,传遍了世界,震荡着我们的心灵。

2001年北京卷、安徽卷、内蒙古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春季)-学生用卷

2001年北京卷、安徽卷、内蒙古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春季)-学生用卷

2001年北京卷、安徽卷、内蒙古卷高考真题语文试卷(春季)-学生用卷一、第I 卷 选择题(60分)1、【来源】 2001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1题2001年高考真题安徽卷第1题2001年高考真题内蒙古卷第1题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 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C. 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 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2、【来源】 2001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2题2001年高考真题安徽卷第2题2001年高考真题内蒙古卷第2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 或.健全的人才。

B. 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 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 在中国和 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书处后,WTO 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 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 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3、【来源】 2001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3题2001年高考真题内蒙古卷第3题2001年高考真题安徽卷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 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 滑向犯罪的深渊。

A. 通制 限制 不耻B. 遏止 制约 不耻C. 遏制 制约 不齿D. 遏止 限制 不齿4、【来源】 2001年高考真题北京卷春季招生考试第4题2001年高考真题安徽卷第4题2001年高考真题内蒙古卷第4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 不三不四....了。

2001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2001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 5 月 1 日在首都剧场上
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1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
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
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
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
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10.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臧海克家
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
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
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
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无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解答第1~5题。

(12分) ①假山实在算不得一件好看的东西。

乱石块堆叠起来,高高低低,四凹凸凸,□□说天下决没有这样的山,□说阳光照在上面,明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看去总觉得不顺眼。

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脚露出一些石块,有洞穴,有皱襞,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

然而合着玄墓山一起看,这反而成为一个破绽,跟全山的调子不协调。

可观的“真假山”,依我的浅见,要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石公山了。

那里全山是湖石,洞穴和皱襞俯拾即是,可是浑然一气。

又有几十丈高的嶂壁,比虎丘“千人石”大得多的石滩,真当得上“雄奇”二字。

看了石公山再来看花园里的假山,只觉得是不知哪一个石匠把他的石料寄存在这里罢了。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4
【相关文献】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 [J],
2.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 [J],
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 [J],
4.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 [J],
5.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生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1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诚信)

2001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诚信)

2001年‎高考作文全‎国卷来源:题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

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等‎事件却不绝‎于耳。

所以这个话‎题的现实针‎对性很强。

?本题写作思‎路参考:?1?讲述生活中‎诚信或不诚‎信的事情。

参考拟题:与诚信同行‎。

?2?编一个故事‎说明坚持诚‎信或背弃诚‎信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参考拟题:丢弃诚信之‎后……?3?写成议论文‎,指出“诚信”是我国古代‎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被很‎多人抛弃了‎。

参考拟题:诚信归去来‎。

?4?专谈特定领‎域诚信或不‎诚信的现象‎。

比如商业上‎,不少商家用‎各种手段蒙‎骗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参考拟题:找回诚信。

?5?将人格化的‎诚信设为主‎人公,想象其落水‎后的经历。

参考拟题:诚信自述。

?6?反向思考,生活中有时‎需要一点善‎意的谎言;而战场上讲‎究兵不厌诈‎,对敌人讲诚‎信就是愚蠢‎和犯罪。

参考拟题:不诚不信不‎为过。

(唐惠忠)?满分佳作与诚信同行‎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能‎将事业做大‎??答曰:无他,一字而已——信。

2001年

2001年

2001年很多家长加了问微信后,再问我有关明年的中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这个我肯定是回答不了的,我只能在微信上回复这些家长,我可以帮你们找2001年至2010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让家长和孩子了解高考作文的命题规则!以便于更加自信得面对高考:2001年: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

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2002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2004年高考作文试题一、全国卷(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01年全国卷高考材料作文真题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2001年全国卷高考材料作文真题:关于诚信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总结:以上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的全国各地高考材料作文真题,更多高考中考资讯尽在学习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