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课后练习(教师版)

合集下载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习题)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习题)

第一章第二节习题课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①观察物质的外观;②实验和观察;③解释和结论;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2.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有红色沉淀生成B.有气体产生C.有蓝色沉淀生成D.钠在溶液表面上四处游动3.金属钠着火,能用来灭火的是()A.水B.湿抹布C.泡沫灭火剂D.干沙4.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A.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B.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C.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质褪色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头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B.将钠保存在汽油中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6.金属钠分别在过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现象相同之处是()①都产生白烟②都产生黄色火焰③都发光发热④都生成白色固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B.铜在氯气中能剧烈燃烧,并产生白烟C.工业上利用氯气与烧碱反应来制漂白粉D.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8.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①Na2O②Na2O2③NaOH④Na2SO3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9.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久置的氯水的酸性将增强D.氯水经光照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Cl2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②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应密封保存③欲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④进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应铺一层细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课后练习(教师版)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课后练习(教师版)

第1章第2节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课后练习(教师版)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假说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才能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B.模型一般可分为物体模型和思维模型C.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D.科学实验能解决化学学科的所有问题答案:D2.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到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B.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C.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只需应用实验法即可D.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答案 C解析探究金属钠的性质除了用到实验法,还需用到观察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总结,故C错误。

3.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C.氯气不能溶于水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答案 C解析Cl2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2体积Cl2。

4. [2019-2020·天津市南开中学期中]某城市以“液氯泄漏”作应急预警演习,演习时下列防护措施合理的是()①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②及时戴上用浓烧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③用高压水枪向泄露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④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⑤就近向地下商场转移。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与碱或碱性溶液反应。

【详解】①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及时向上风口和地势较高处转移疏散人群,正确;②浓烧碱溶液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错误;③氯气能被碱液吸收,可以用高压水枪向泄露口附近喷洒稀碱液并设法控制氯气泄漏,正确;④稀纯碱溶液可以吸收氯气,可以及时戴上用稀纯碱溶液湿润过的口罩,正确;⑤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就近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错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分层作业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练习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分层作业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练习含答案

分层作业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题组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2024山东鄄城一中模拟)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与氧气和水反应,还能与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

要研究金属钠与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没有用到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题组2.钠的性质2.(2024天津八中模拟)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C.实验室取用金属钠可直接用手拿D.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3.(2024山东实验中学模拟)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小的是()①CuCl2溶液②HCl溶液③饱和NaOH溶液④Na2SO4溶液A.①③B.①C.③④D.②③题组3.Na2O和Na2O2的性质及比较4.(2024福建三明一中模拟)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Na2O与Na2O2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二者现象相同B.Na2O2和Na2O的阴、阳离子个数之比分别为1∶1和1∶2C.将少量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该实验可以用pH试纸来检验生成的溶液是否显碱性D.可用水来检验某Na2O样品中是否含有Na2O25.(2024湖北襄阳六中模拟)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a、Na2O和Na2O2长时间放在空气中,最终都会变成Na2CO3C.将足量的Na2O2、Na2O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最终溶液均为红色D.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题组4.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综合6.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是碳酸钠B.D应密封保存C.A与O2反应只能生成BD.反应①②中生成的气体相同7.(2024山东莱阳一中模拟)Na2O2用途广泛,可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用作分析试剂等。

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练习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练习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一、概念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小题,每题1分,共5分)。

1.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

( )提示:×。

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用稀盐酸酸化时会引入氯离子,应先用稀硝酸酸化。

2.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

( )提示:×。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时,应加入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 提示:√。

4.如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则肯定有钾元素,可能有钠元素。

( )提示:√。

5.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 ) 提示:×。

铝箔外层氧化铝的熔点较高,熔化的铝没有滴落。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题组1 常见物质的检验1.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常用的方法是( )A.取样,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B.取样,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C.取样,滴加稀硫酸,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D.取样,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看是否有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生成【解析】选D。

检验SO2-4时,需要先加入稀盐酸以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即可。

A项中不能排除CO2-3和Ag+的干扰,B项中不能排除Ag+的干扰,C项中引入了SO2-4。

【特别提醒】检验下列离子时,一定注意下列问题:(1)NH+4:加入NaOH溶液后必须加热,才能使生成的NH3逸出。

(2)SO2-4:必须用稀盐酸酸化,以排除CO2-3、HSO-3、SO2-3的干扰。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钠)课堂三案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钠)课堂三案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前预习学案(第1课时)№.2高一化学组 2010.9.1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

2、钠的存在和保存方法3、提高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等方法。

阅读教材P9、P11P12,掌握各种方法的含义和注意事项1.观察法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用鼻子闻物质的,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2、实验法:(1)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2)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和等;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后,要写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和;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二、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色的金属;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比水的密度。

三、钠的化学性质钠放置在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堂导学案(第1课时)№.2高一化学组 2010.9.7 【学习目标】4、通过实验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

5、钠的存在和保存方法【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等方法。

【例题1】按右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分类法D、比较法二、钠的物理性质【观察·思考】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保存在中。

取用金属钠的方法如下:用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钠,用吸去附在表面上的,在上用切下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切开的断面颜色。

高中化学 1.2.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练习高中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1.2.1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练习高中化学试题

现吨市安达阳光实验学校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1.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物质的性质: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放在表面皿上,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性。

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①假说法②法③分类法④比较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D【解析】①假说法是以客观事实材料和理论为依据,对未知事实或规律所提出的一种推测性说明,题目未提出推测性说明,故①错误;②通过两条金属暴露于空气中,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性,故②正确;③没有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及其变化进行研究,故③错误;④金属钠和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采取对比方法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性,故④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③熔点低于100℃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A.仅①②④⑤B.仅①②③④C.仅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钠是ⅠA族元素,为银白色金属单质,有金属光;质地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将钠放入水中,钠会立即熔成小球,说明熔点较低;钠能浮于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小;钠是金属,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故选D。

3.把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A.钠浮在水面上B.钠熔化成小球C.溶液中产生较多的气泡D.水溶液变成【答案】C【解析】钠的密度比水小,钠浮在水面上,A正确;钠与水反放热,钠的熔点低,B正确;钠与水反放出气体,是在水面上生成,所以看不到气泡,C不正确;钠与水反生成碱,溶液变,D正确。

4.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单质与氯化亚铁溶液反生成氯化钠和铁单质B.钠与水反的现象说明钠的熔点低,且与水反放出热量C.钠与酸溶液反产生氢气,实质是钠与H2O反D.将4.6 g金属钠投入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答案】B【解析】钠单质与氯化亚铁溶液反时,钠先与水反生成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和氯化亚铁反生成氢氧化亚铁,不能置换出铁,A项错误;钠与酸溶液反的实质是钠与H+反,C项错误;4.6 g金属钠投入95.4 g水中,所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 g,但反放出氢气,则溶液的质量小于100 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8%,D项错误。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后习题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课后习题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只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B.观察法只能通过视觉来进行感知C.观察的目的是对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并得出结论D.观察是用感官来研究物质的性质,无法借助仪器2.在烧杯中加水和苯(苯的密度为0.88 g·cm-3,与水互不相溶,且不与钠反应)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为 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3.将一小块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沉淀的是( )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硫酸铁溶液④氯化镁溶液⑤饱和澄清石灰水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4.(2022天津和平区高一期末)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漂白性B.都可以作为供氧剂C.常温下都为淡黄色固体D.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均呈碱性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单质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铁单质B.钠与水反应的现象能说明钠的熔点低,且与水反应放热C.钠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实质是钠与H2O的反应D.将4.6 g金属钠投入95.4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8%6.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相等7.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8.已知钠放置于空气中可发生如下变化:Na Na2O NaOH Na2CO3·10H2O Na2CO3根据此变化回答以下问题。

高中化学(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高一1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高一1化学试题

实蹲市安分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1.在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已知:ρCCl4>ρH2O )( ) A .水中 B .煤油中 C .四氯化碳中D .汽油中解析:选B 钠极易与水反,A 项错误;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浮在表面而不能隔绝空气,C 项错误;汽油的挥发性太强,不适合保存钠,D 项错误。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将金属钠和金属钾混合研磨得到液体 B .刚切开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变暗C .刚切开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淡黄色D .一小块钠投入到水中熔成闪亮的小球解析:选A B 项,4Na +O 2===2Na 2O ;C 项,2Na +O 2=====△Na 2O 2;D 项,2Na +2H 2O===2NaOH +H 2↑。

3.一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钠的性质: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性。

该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①假说法 ②法 ③分类法 ④比较法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①③D .①②解析:选B 比较钠与铜的性质,采用比较法;利用探究二者的稳性,采用法。

4.物质的性质决物质反的现象,通过对钠与水反现象的观察,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 .钠的熔点较低B .钠的密度小于水C .钠有导电性D .钠很活泼解析:选C 在钠与水反的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分析为(1)钠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2)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反放热,钠的熔点较低);(3)发出响声,最后消失(钠化学性质活泼,反剧烈)。

5.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和氧气反,条件不同,则产物不同 B .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将变成碳酸钠C .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与钠不反的煤油中D .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时,有大量固体铜出现解析:选D 钠与CuSO 4溶液反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反时没有单质铜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练习(教师版)
1.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时,最常用到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
C.分类法D.比较法
解析:选A。

研究物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经常用到观察法,研究其他物理性质时还能用到其他方法。

2.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与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做对比,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 )
A.实验法B.观察法
C.分类法D.比较法
解析:选C。

研究金属钠与酒精反应的性质,要用实验法,实验必有观察;研究金属钠跟酒精、水反应的异同点,要用比较法。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钠比铁密度小
B.金属钠比冰熔点低
C.如图所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D.如图所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解析:选B。

金属钠比水密度小,铁比水密度大,则金属钠比铁密度小。

金属钠的熔点为97.81 ℃,冰的熔点为0 ℃,金属钠比冰熔点高。

如图所示是利用嗅觉判断气体的气味,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既属于观察法又属于实验法。

4.(2020·德州月考)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法只能通过视觉来完成
B.将NaCl固体放入水中,从而获取NaCl的某些性质,这只涉及实验法
C.银、铁、铜、锌等均为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和导电性,这是物质性质研究方法中的比较法
D.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往往同时采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中的多种方法
答案 D
5.[2019-2020·天津市南开中学期中]工业上可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反应制备金属钾,其化学方程式为Na+KCl NaCl+K↑。

该反应属于()
A. 置换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选A。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钠在常温下很容易被氧化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为剧烈
答案 C
解析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Na2O,但不能自燃;加热条件下燃烧生成Na2O2,在纯氧气中燃烧更剧烈。

7.[2020·四川高一测试]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钠的熔点只有97.8 ℃,加热立即熔化。

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加热时与氧气化合生成过氧化钠,呈淡黄色。

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为黄色。

8.将一块金属钠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溶液变红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现象总结为浮水面、熔小球、乱游动、嘶嘶响、溶液变蓝。

9. [2019-2020·江阴四校]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中加入水和煤油各20mL,然后将一小粒金属钠放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为()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煤油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 钠在水与煤油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且钠与水反应不与煤油反应,故可以看到钠在水与煤油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跳动,选项D符合题意。

10.将2.3 g钠投放到97.7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小于2.3%
C.4% D.大于4%
答案 D
解析与水反应,溶质为氢氧化钠,质量为4 g,但是由于反应时有气体放出,溶液质量小于100 g,质量分数大于4%。

11. [2019-2020·天津市静海区四校]金属钠着火,能用来灭火的是()
A. 水
B. 湿抹布
C. 泡沫灭火剂
D. 干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均反应产生氧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