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doc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B、洪秀全C、李鸿章D、康有为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B、基督教C、拜上帝教D、天地会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B、14年C、18年D、20年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20世纪20年代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自强、求富D、托古改制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B、军事工业C、新式学堂D、新式军队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B、商办C、官督商办D、官商合办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广州起义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广州起义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大纲》课后习题及答案-第2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其重要性体现在: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b.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
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外国侵略势力勇敢作战。
c.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力量。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转战18省,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具体体现在:a.《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b.《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日后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具体体现在:a.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b.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然而,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深刻的。
主要体现在:①主观原因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第四章: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第六章: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 五四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

第二, 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力图将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并反映了一种 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天下皆一式”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制度 所设计的社会, 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 农社会。 农社会。
资政新篇》 (三)《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等人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实力派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即所谓清王朝的“四大中兴名臣”)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所谓“中学” 特指“ 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 也就是封建制度; 西学” 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 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 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 所谓“长技”。 所谓“长技”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中国 中体西用”可以简要概括为: 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 封建制度作为根本,利用西方“长技”,为 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 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服务。即“以中国伦常 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太平天国天王府模型
建立政权:
1853年 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封王: 封王:
前期: 前期:5 东王: 西王: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 北王: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 后期: 后期:8 干王:洪仁玕 英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 遵王: 忠王:李秀成 遵王:赖文光 扶王: 启王: 扶王:陈德才 启王:梁成富 文王:蓝朝柱 燕王:秦日纲 文王: 燕王: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单选题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 台湾高山族人民抗日斗争D. 义和团运动2、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并建号太平天国是在A. 1851年1月B. 1853年3月C. 1856年9月D. 1864年6月3、洪秀全在1851年领导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运动是A. 天地会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 捻军运动D. 义和团运动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金田起义B. 小刀会起义C. 惠州起义D. 黄花岗起义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是A. 《资政新篇》B. 《原道觉世训》C. 《十款天条》D.《天朝田亩制度》6、太平天国在1853年定都天京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A. 《原道觉世训》B. 《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7、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B. 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C. 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D. 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8、太平天国在后期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 《原道觉世训》B. 《十款天条》C. 《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A. 《海国图志》B. 《盛世危言》C. 《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0、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统筹全局方案的是A. 洪秀全B. 杨秀清C.洪仁玕D. 李秀成11、在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在《资政新篇》是A.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中心C. 以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为中心D. 以废除儒学的纲常伦理为中心12、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点的历史事件是A. 长沙战役B. 北伐失利C.天京事变D. 安庆失守1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B.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C.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D. 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二、多选题1、在1951年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写作了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的A.《原道救世歌》B.《原道醒世训》C.《原道觉世训》D. 《天朝田亩制度》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除洪秀全外还包括A.杨秀清B.冯云山C.韦昌辉D.石达开3、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主要文件是A. 《原道觉世训》B. 《十款天条》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4、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天朝田亩制度》方案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B.有衣同穿,有钱同使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D. 无处不平等,无人不欢乐5、1956年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挽救危局而提拔的年轻将领包括A. 石达开B. 韦昌辉C.陈玉成D.李秀成6、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包括A.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B.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缺乏对外国列强侵华的理性认识D.缺乏对列强侵华野心的足够警惕三、简答题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PPT课件

10
西征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 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 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6月3日,太平天国命夏官副丞相 赖汉英等率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开始由天京朔江西征。 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 进,连克沿江诸镇,进围南昌。攻城三月不克,撤围北上。 石祥祯、韦俊西援,克九江,败清兵于田家镇,乘胜二克 汉阳、汉口。之后,胡以晃、曾天养从安庆出兵,北占集 贤关、桐城、舒城。1854年1月,克庐州(今合肥),清巡 抚江忠源败亡。2月,石祥祯、韦俊、曾天养再度西进,在 堵城大败清湖广总督吴文镕,三占汉阳。复分兵为三:曾 天养经略鄂北,韦俊渡江围武昌,石祥祯夺取湖南。
3、钟相、杨么:等贵贱,均贫富 (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提出“等贵贱”的口号 )
14
4、李自成:均田免粮 (李自成起义在中国历史中 有着深远的影响。“均田免粮”的口号已触及到封 建土地所有制,标志着当时农民起义达到了一个新 的水平 ) 5、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 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这个口号继承了先前“等 贵贱,均贫富”的具体内容,又用基督教的形式为 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蓝图,确实是进步了 )
从金田起义 到定都天京
4
5
攻占武昌
北伐 建都天京
西征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6
金田起义
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这一天,拜上帝 会众在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颁军纪五条:
遵条令; 别男行女行; 秋毫莫犯; 公心和傩; 同心合 力,不得临阵退缩。 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13日东出大湟江口, 开始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因金田起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 加了金田起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章-试题集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解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封王:1851年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
后永安建制封五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年失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8、洋务派及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
11、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
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5、“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由各省派公车送京赶考)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6、宣传变法的理论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7、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 •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 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 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 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中国纪事》,1862年6月
汉阳铁厂(1890,张)等。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3)建立新式海陆军 •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 军衙门;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 建水师三支海军。
• 致 远 舰 将 士 合 影
当年的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的北洋舰队!
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天津机器局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 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山争半壁,美人占一群
不问朝政,耽于女色十一年 从姊妹群到王家奴 天王府外也是妇女嗟怨声 沉湎女色至死不悟
洪秀全画像
② ③ ④ ⑤
宗教迷信 军事失误 经济政策失误 排斥知识分子
二、早期探索之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官僚的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概念 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是指19 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官僚进行的与资本 帝国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 及外交等方面的活动,主要内容是以“自强”为 标榜的“练兵制器”活动和以“求富”为标榜的 经济活动。
西洋立国两千年,政治和教育都非常修明。跟辽、 金崛起的情形,绝不相同。……西洋富强,固不超过矿 业、轮船、火车。但它们所以富强,自有原因。……我 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 以谈到富强。岂有人民穷困不堪,而国家能富强之理。 现在谈富强的人,把国家大事,看作跟人民无关。官员 贪污,盗贼横行,水灾旱灾不断,上下交困,每天都在 忧患祸乱。这时轻率地追求富强,只不过浪费金 钱。……船坚炮利(“兵事”)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 才是立国的根本。……中国之大患,在于士大夫没有见 识。 ——驻英公使郭嵩涛在英国给李鸿章的信
2、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 探索和寻找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3、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 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3、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 度》。并探索向西方学习,第一次提出中国资本 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篇》。 4、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亚 洲民族解放运动。
(四)太平天国失败原因和教训
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包 括经济、军事、文教、政治等各个方面。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民官上书言事 改革的旧制 1. 改顶订律例 2. 裁撤冗员 3. 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国 家供养的特权, 令其自谋计生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1. 中央设立话务铁路局、农工商总 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 堂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3.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1.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3)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 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管 理经验和人才储备,对之后 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着重要 作用,包括现代生产力和大 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催促 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中国大地上的生长。 1905年在北京南口举行的京张 铁路通车典礼
2、失败原因
①外国侵略者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 ②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如同文馆招生、修 铁路、派留学生) ③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 ④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
对《资政新篇》的 评价
是当时最完整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纲领
与《天朝田亩制度》之比较
不同之处:
1、《资政新篇》不是当时农民战争的产物, 游离于农民革命实践。 2、土地所有制度。《资政新篇》只字未涉 及。 3、农村与城市的隔离。
相同之处:发展资本主义与推翻封建主义政权的失衡。 1、首先,《天朝田亩制度》要求用革命的方法解决封 建土地所有制度问题,实际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但 是,《天朝田亩制度》不懂得这一点,认为可以直接进入平 均主义的新社会。 2、《资政新篇》设想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自由发展, 但又完全撇开《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认识到,如不推翻封 建主义政权,不消灭封建的土地关系,不可能自由发展资本 主义工商业。
1、历史作用 (1)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 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 早启动,实现了中国从手工 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 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 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 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从此真正开始。
1895年从英国进口的 梳棉机,重4吨。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 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 轨。
维 新 派
“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维源自派同封 建顽固势力 的论战的内 容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兴民权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 亡
兴民权,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
坚持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锢民智”“坏心术”“滋游 手”,“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
(四)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898年6月11 日,光绪帝发布 《明定国是诏》, 变法正式开始.直 到9月21日慈禧太 后发动政变,共 103天,史称百日 维新。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 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 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三、早期探索之三:维新运动的兴起 和夭折
(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马 关条约》、租借地、势力范围、瓜分危机)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 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慌比 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 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 停滞对立。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 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而这类魔 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中国记事》
卡尔· 马克思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 合绞杀 2、主观原因 : ①封建专制,政权腐化 堕落
油画《金田起义》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 拜上帝会 (2) 金田村起义 (3)永安建制 (4)定都天京 (5)军事全盛
2、太平天国运动的衰败
(1)天京变乱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失陷
(三)太平天国的两大政治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 《天朝田亩制度》 基本内容 ①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②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③设立“圣库制度” 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 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大同社会。
2、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革命性与封建落后性的 结合体。 (1)革命性的方面 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 阶级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 是一个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宣 布在消灭封建制度后,要建立 起不容许任何剥削制度的公有 社会,表现了高度的革命彻底 性。
太平天国天王玉玺
(2)封建落后性的方面
(二)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从政书生康有为
梁启超(1873-1929)
严复(1854-1921)
谭嗣同(1863-1898)
(三) 维新派与守旧派、洋务派的论 战
论战主要是围绕: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等问题进 行的。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二)洋务事业的兴办背景与目的
2、目的: 1、背景 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 内外交困: 其次才是抵御外国侵略 外部:两次鸦片战争 内部:太平天国农民起 义 奕訢:心腹之害(发 捻)、肘腋之忧(俄国)、 肢体之患(英国)“故灭 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 英又次之
3、代表人物:
奕訢、曾国藩、李 鸿章、左宗棠、张之 洞。
1、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 贱、“小民重困”等问题更加严重。 2、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 姓。 3、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 地租剥削率很高。 4、由于政治腐败,水利连年失修,自然灾害 十分频繁。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与衰
大致历史线索: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1852) 攻占武昌(1853) 建都南京(1853) 北伐西征(1853- 1856) 天京事变(1856) 建立江浙根据地 天京保卫战(1864)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主要讲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 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 二、本章重点: 了解和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 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 验教训。
导言: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
1、时代变化 (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 未有之“大变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 空 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 渡的时代。出现争夺殖民的高潮。 (3)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 时代。
2、主观原因
(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刚诞生、很软弱。 (2)对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的妥协性。 (3)只依靠光绪皇帝,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4)急于求成和策略失误。
一、早期探索之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爆发原因:外国资 本主义入侵、清政府的 黑暗统治和残酷的封建 剥削
鸦片战争后京城的苟安现象
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 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然诗书偶语之禁。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5册, 神州国光社1954年版,第529页。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二是创办民用工业
特点: A 、洋务派的军事工业采用的是“官办” 形式,民用的工业大部分采取“官督 商办”的经营方式,少数企业采取官 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基本上是资本 主义性质的企业。 B 、这些企业,大都具有垄断性,压抑 民族资本的作用。 C、 经营管理腐败,成为官僚买办营私 舞弊的场所,企业亏损。官方把持一 切,商方无权过问。 D、 产品部分投放市场,客观上抵制了 外国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