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教案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包括城市背景、地理、文化、建筑等。
2. 提高学生对纽约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用英语描述纽约的特色和魅力。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激发他们对纽约乃至美国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背景介绍:纽约的历史、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地位等。
2. 纽约的地理特点:五大区、哈德逊河、自由女神像等。
3. 纽约的文化底蕴: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代广场等。
4. 纽约的建筑风格: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联合国总部等。
5. 纽约的生活方式:美食、购物、娱乐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纽约的相关知识。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3. 项目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全面展示纽约的一个方面。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哪个城市,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纽约的背景、地理、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知识。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调研和展示。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纽约的特色和魅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和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分组项目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和建议。
3. 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在互动交流环节,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发音准确、表达流利的学生。
4. 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任务完成、互动交流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纽约的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2. 教科书:《2024年走进纽约》教材。
3. 参考资料:纽约城市概况、旅游指南、文化评论等。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描述纽约的著名景点和特色。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纽约的历史发展,如淘金热、移民潮等。
3. 纽约的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像、时代广场、中央公园等。
4. 纽约的特色文化,如美国独立战争、黑人运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纽约的基本概况、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2. 难点:如何运用英语描述纽约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纽约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纽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纽约的认识和看法。
4. 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描述纽约的著名景点和特色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对纽约产生兴趣。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历史发展和著名景点。
3. 分享: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纽约的认识和看法。
4. 展示:每组选择一个著名景点或特色文化,用英语进行描述和展示。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纽约的主要特点和魅力。
六、教学拓展1. 纽约的美食:让学生了解纽约的餐饮文化,如纽约披萨、热狗、墨西哥卷饼等。
2. 纽约的购物:介绍纽约的著名购物区,如第五大道、SoHo 等,以及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店和市场。
七、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纽约的餐厅、商店等场景进行英语对话。
2. 让学生收集有关纽约的购物信息,如折扣信息、购物攻略等,并进行分享。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纽约的基本概况、著名景点、美食和购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英语描述纽约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九、教学资源1. 纽约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关于走进纽约的教案

关于走进纽约的教案第一章:纽约的概况1.1 地理位置1.2 人口构成1.3 经济发展1.4 文化特色第二章:纽约的城市景观2.1 自由女神像2.2 帝国大厦2.3 中央公园2.4 布鲁克林大桥第三章:纽约的著名博物馆与文化机构3.1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3.2 现代艺术博物馆3.3 自然历史博物馆3.4 百老汇第四章:纽约的教育资源4.1 哈佛大学4.2 哥伦比亚大学4.3 纽约大学4.4 教育资源分布第五章:纽约的美食与生活方式5.1 纽约美食简介5.2 著名餐厅与美食街5.3 纽约生活方式5.4 购物与娱乐场所第六章:纽约的历史与现代发展6.1 纽约的建立与早期发展6.2 曼哈顿下城与金融区6.3 纽约的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6.4 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融合第七章:纽约的艺术与表演7.1 纽约的艺术氛围7.2 纽约艺术博物馆与画廊7.3 纽约的音乐与剧院7.4 艺术教育与表演艺术的机会第八章:纽约的多元文化与节日庆典8.1 纽约的多民族与多元文化8.2 纽约的主要节日与庆典活动8.3 纽约的文化交流与融合8.4 参与纽约的文化活动与体验第九章:纽约的环境与自然保护9.1 纽约的环境问题与挑战9.2 纽约的自然保护区与公园9.3 环保组织与活动9.4 纽约的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第十章:纽约的旅游攻略与安全提示10.1 纽约的旅游景点与旅行计划10.2 纽约的交通与出行指南10.3 纽约的住宿与餐饮选择10.4 纽约的安全提示与紧急情况应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纽约的概况难点解析:了解纽约的多元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二、纽约的城市景观难点解析:掌握这些地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纽约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三、纽约的著名博物馆与文化机构难点解析:了解这些博物馆和机构的特点和重要藏品,以及它们对纽约文化艺术的贡献。
四、纽约的教育资源难点解析:解析这些知名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对纽约乃至全美教育体系的影响。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时代,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
纽约无疑集中了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显著特点,是一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城市,异国的风情与文化对中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但面对物质文明的挑战如何固守传统又要调整脚步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思考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内容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建议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赏析上。
教学理念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
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片段。
教学实施导入建议1.方法一: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2.方法二: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3.方法三: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互动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建筑。
师:不错。
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走进纽约》教案2

《走进纽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特色景点、美食、购物等实用信息。
(3)通过学习,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纽约概况1. 纽约的位置、地理特点2. 纽约的历史发展3. 纽约的文化底蕴第二课时:纽约的特色景点1. 自由女神像2. 中央公园3. 时代广场第三课时:纽约的美食与购物1. 纽约的特色美食2. 纽约的著名购物区3. 购物时的实用英语表达第四课时:纽约的建筑与艺术1. 纽约的著名建筑2. 纽约的艺术氛围3. 艺术相关的英语词汇第五课时:纽约的节日与活动1. 纽约的著名节日2. 纽约的文化活动3. 节日活动中的英语交流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测试或项目展示,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进纽约》教材及相关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相关纽约的图片、视频、新闻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纽约的相关景点,增强实感。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一些著名景点和建筑物,如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
(3)让学生了解纽约的经济、金融、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描述和介绍纽约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文化底蕴。
2. 纽约的著名景点: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帝国大厦等。
3. 纽约的经济和金融: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等。
4. 纽约的艺术: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5. 纽约的生活:美食、购物、娱乐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纽约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纽约的基本概况,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3. 引导学生学习纽约的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帝国大厦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
4. 教学纽约的经济和金融,介绍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让学生了解纽约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
5. 教学纽约的艺术,如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纽约的介绍海报。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深入了解纽约的相关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等。
掌握纽约的主要旅游景点和建筑物的名称及特点。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介绍。
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纽约简介a. 纽约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b. 纽约的城市特色和文化氛围2. 第二课时:纽约的旅游景点a. 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岛b. 中央公园和时代广场c.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百老汇3. 第三课时:纽约的建筑与地标a. 帝国大厦和洛克菲勒中心b. 联合国总部和世贸中心遗址c. 布鲁克林大桥和卡内基音乐厅4. 第四课时:纽约的美食与文化a. 纽约的特色美食介绍b. 纽约的文化活动与节日庆典5. 第五课时:纽约的体育与娱乐a. 纽约的体育场馆和赛事b. 纽约的娱乐产业和著名景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纽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纽约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英语水平测试: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测试,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走进纽约》教案配套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网络资源:纽约的相关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
4.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书籍、文章、旅游指南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纽约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走进纽约》。
(2)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纽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走进纽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走进纽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6.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辩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2.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历史、地理、文化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对纽约的认识。
2. 讲解课文《走进纽约》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纽约的社会、文化和历史。
5.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纽约》教学案课题:《走进纽约》课型:讲读课时:2课时备课组:七年级语文主备人:段焱艳审核人:古红梅教学目标读课文,初步认识纽约学习写景时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品味语言的急促节奏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分析其修辞手法的作用揣摩文章所反映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牛刀小试1、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这真是一座险峻的高山,走进它,我看到了深深的沟壑.(hâ),我看到了巉.(chán)岩的怪石、我看到了山泉飞瀑、苍松翠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我惊叹不已!(2)登上珠穆朗玛峰,这里白雪ái ái (皑皑),凛冽的寒风划过你的脸颊,寒气砭.(biān)骨,你会忍不住哆嗦起来!(3)汽车、人流、擎.(qíng)天大厦,xuān xiāo(喧嚣)的街道,繁华的灯火……快速行走在城市中,为生计而奔波,也许你已经厌倦,那是否可以卸一卸肩上的担子了呢?(4)虽是同门师兄弟,但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他俩都存在着重大分歧,没办法,最后只能fēn dào yáng biāo(分道扬镳),各自钻研!2、读词语,并将它们正确的填入下列括号内。
超尘脱凡首屈一指横空出世砭骨喧嚣柳暗花明大步流星分道扬镳倏地杂沓(柳暗花明)(1)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后多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倏地)(2)极快地。
(喧嚣)(3)声音大而杂乱。
(砭骨)(4)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
(首屈一指)(5)弯下手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横空出世)(6)形容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间。
(分道扬镳)(7)各走各的道路。
(大步流星)(8)形容步子迈得大,走得快。
(杂沓)(9)杂乱。
(超尘胶凡)(10)超出尘世,脱离凡俗。
3、你了解纽约吗?读了下面的文字,你会用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千米,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有许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所集中地。
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
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千米,高速公路约7万千米。
70%的公路网集中在北部。
汽车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
汽车在客运中占84%。
大显身手1、作者按时空变化为游览顺序,或平视,或仰视,或俯视。
读下面句子,你能判断出作者的观察角度吗?(1)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天显得那么窄,那么狭,常常成了纵横的蓝线。
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显得那么渺小和孤独。
(仰视)(2)左看是沟壑,或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平视)(3)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而眼前是身在庐山中吗?横向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无法超尘脱凡地领略它的全部壮丽和风采。
(俯视)(4)俯首望去,周围那些一下变得谦卑起来的摩天大楼都是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
(俯视)(5)环顾四周,目力所及,茫茫苍苍以至于元,而一切皆与我等距,纽约的疆界如被圆规画成,活脱脱是一个大圆。
(平视)2、描写景物,可以用静态描写,也可以用动态描写,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课文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前两种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
请说说,下面句子,作者运用的是哪种方法呢?(1)可是有窗,窗有千千万万,镶遍每一寸山崖。
可是有人,人如蚁,隐于窗中静无声。
可是也有云,云就飘在那些重峦叠嶂似的高楼大厦的扇扇窗前。
(静态描写)(2)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动态描写)(3)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降落下来立即坠入喧嚣。
顾客的嘈杂。
黑人的鼓声。
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澜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动态描写)(4)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苍茫迷蒙,并逐渐浓重起来。
……(静态描写)3、读下列句子,说说它们的特点。
(1)顾客的嘈杂。
黑人的鼓声。
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各种声音滚滚滔滔,波澜起伏,令你又是蛙泳又是仰泳又是蝶泳又是侧泳又是自由泳,招数使尽,也游不出去。
答:短句,节奏急促,表现纽约的喧嚣嘈杂。
(2)路。
直线。
交叉线。
弧线。
拱起的线。
隐没的线。
圆圈。
还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答:短句,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
两个短句,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3)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左看是沟壑,或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答:两个排比句,加强了气势和力量,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
(4)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答:比喻句,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5)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答: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4、品味句子,你能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吗?(1)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
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
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
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2)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答: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于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它能早日繁荣富强,面对纽约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决定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向上。
课堂小结:本文作者采用多向观察法,或平视、或仰视、或俯视来描写纽约。
文章所反映的是,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而另一方面,纽约的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生活在这里,也只有街上的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
温故知新1、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描绘纽约的人多、车多、房子多。
人多:络绎不绝车多:车水马龙房子多:鳞次栉比2、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B)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3、口语交际。
在下面这段文字中,莱特哥哥说的一句话是(B)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
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A、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学舌是被人看不起的。
B、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C、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面鹦鹉是永远不会变成人的。
D、据我所知,鸟中最会学人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说不出人话来的。
4、名著阅读。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这个故事叫武松打虎,它发生在景阳冈(地点)武松的外号叫什么?你能再说出两个他的故事吗?答:行者。
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杀西门庆5、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雨中登泰山(节选)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天是灰的,心是沉的。
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
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
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
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
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
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铁拐李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
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
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
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1)第一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何作用?答:第一,这两处引文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第1自然段的段意——登泰山的缘由。
第二,登泰山是作者的宿愿,几十年多次过而不能登,使他遗憾,如今有幸攀登,自然就不管下雨与否,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篇雨中登泰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