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答案不全)(新版)冀教版.doc

合集下载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尝试制作酸奶。

(三)情感目标: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具展示:香甜可口的面包、做饭调料:酱油、醋、宴客必备白酒、营养佳品酸奶。

这些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知道这些食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吗?我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用一项共同的技术,就有简单的小麦和鲜奶变成了现在可口的食物。

根据大家的常识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二)学习新课一、酸奶的制作拿出提前做好的酸奶,请学生品尝。

(品尝自制的酸奶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品尝前一定要仔细观察酸奶的色泽和形态,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品尝)。

你们刚才品尝的酸奶是什么味?其它同学想不想也自制一份可口的酸奶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品尝呢?要求学生阅读教材114页活动:酸奶的简易制作。

请同学将酸奶制作的步骤讲给大家听。

投影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

向学生出示如下问题: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2、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3、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4、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5、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6、为什么酸奶和牛奶的口味、形态不同?7、你能举出一种利用相同原理制用的食品或饲料吗?(教师要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的指导)。

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加入原料(牛奶和糖)→加热消毒→放入冷水中冷却(42度)→接种(加入酸奶少量一袋分为五份)→密封发酵(30°左右的环境)→低温保存讨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五分钟之后派代表发言。

1.为什么要在牛奶里加糖?(为了改变酸奶的口味,而且为了避免引入杂菌在第一步添加)2.加热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杂菌)3.为什么加热后要冷却?(为了给新引入的菌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4.密封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无氧的环境,使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新版)冀教版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2.说出发酵的原理.3.说出酸奶的制作步骤.4.准确说出酸奶制作的注意事项及原理.5.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尝试制作牛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教学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教学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同学们感到生物的气息了吗?如果你觉得生物技术离你很遥远,那么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东西,你就不会觉得他跟你没有关系了.展示:香甜可口的面包、做饭调料:酱油、醋、宴客必备白酒、营养佳品酸奶.这些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这些食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吗?我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用一项共同的技术,就有简单的小麦和鲜奶变成了现在可口的食物.根据大家的常识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二、新课学习1.发酵的历史和发展[过渡]我们现在学的这项技术,实际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了.发展到现在我们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看看他的发展史吧!①几千年前:酿酒、制酱、制奶酪.②现在:泡菜、面包、蒸馒头、制酱油、醋、酿制啤酒、各种面酱、沼气.现在发酵技术的产品有些已经投入到工业生产如:河北省的珍极米醋公司、华北制药厂生产的双歧杆菌酸奶、三鹿公司的酸奶.活动一:1.各抒己见,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或产物利用了发酵技术?2.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大家知道吗?我们酸甜可口的酸奶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鲜奶经过发酵技术简单制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一同见证一下牛奶变酸奶的神奇时刻.活动二:见证奇迹下面我来演示一下,牛奶制酸奶的过程大家不要闭眼睛哦!(演示课本上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加入原料(牛奶和糖)→加热消毒→放入冷水中冷却(42度)→接种(加入酸奶少量一袋分为五份)→密封发酵(30°左右的环境)→低温保存活动三:讨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五分钟之后派代表发言.1.为什么要在牛奶里加糖?(为了改变酸奶的口味,而且为了避免引入杂菌在第一步添加) 2.加热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杂菌)3.为什么加热后要冷却?(为了给新引入的菌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4.密封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无氧的环境,使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由最后一问题引出发酵的原理.根据酸奶的制作步骤,我们来归纳一般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及各步的原理: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温度30°左右)试一试:你学会制酸奶了吗?课后自己动手试一试吧!发酵原理过渡:实际上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发酵的原理,为什么非得在无氧条件下呢?发酵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物的过程.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在有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和酒精.所以一定要保证是无氧环境.【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一、制作酸奶材料步骤结论二、发酵原理的应用。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生产各种发酵产品的技术。发酵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食品制作、药品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发酵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比如,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得牛奶变得更易于消化,同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文章:为学生提供关于微生物和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的科普文章,如《微生物的秘密: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探秘发酵:微生物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等。
(2)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发酵食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显微镜观察视频等。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如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时,准备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和辅助教材,以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参考。
2.辅助材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发酵过程和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准备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视频、微生物的显微图片等。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者缺乏自信,没有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不感兴趣或者感到困难,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1.蒸馒头和酿造啤酒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A. 乳酸菌B. 酵母菌C. 青霉菌D. 醋酸菌2.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制作泡菜的叙述,可见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就有制作泡菜的历史。

制作泡菜要用到一下哪种菌类( )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D.醋酸菌3.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利用微生物错误的是A.利用酵母菌制作醪糟B.利用霉菌制作豆瓣酱C.利用大肠杆菌制作陈醋D.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4.“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地摊经济一经推出,红遍全国。

霉豆腐、冰凉粉等小吃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其中霉豆腐的制作与下列哪种微生物有关 ( )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D.大肠杆菌5.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要将煮好的糯米冷却后,加入酒曲(内含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酒曲中主要含有乳酸菌等微生物B.迅速将酒曲撒在微热的糯米饭上,并均匀地搅拌,相当于培养真菌的接种步骤C.将与酒曲搅拌均匀的糯米饭盛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凹坑的目的是淹死杂菌,防止发霉D.酿酒过程中,要经常打开容器观察米酒发酵程度6.下列对发酵食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酵母菌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B. 利用醋酸菌制作酸奶和米醋C. 豆豉、腐乳等食品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发酵D.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有可能是相同的7.人们在苹果汁中加入酵母菌,可以酿成甜美的苹果酒,再继续加入醋酸杆菌,可以酿成可口的苹果醋。

如图是酿制苹果醋过程中酒精和醋酸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酵母菌相比,醋酸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酿制苹果酒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环境C.由曲线可知,醋酸杆菌可以将酒精转化为醋酸D.酿制过程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数目越来越多8.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控制细菌繁殖B.阻止灰尘、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防止气体对流,利用醋酸菌无氧呼吸D.制造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发酵9.米醋的酿造过程中发生了如下的物质变化:−−→−−→−−→①②③淀粉葡萄糖酒精醋酸。

2020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20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3.1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学习目标: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有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过程的控制。

【自主学习】(独学、对学、群学)1.人们把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水果放久了有酒味的现象称为。

2.直到近代人们才认识到发酵现象是由引起的。

3.发酵技术是指利用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4.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

5.酒酿是发酵的产物,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发酵的结果。

6.发酵技术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进入到利用的微生物新品种来生产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7.酿制酒酿时,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其目的是。

8.发酵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有:产品、产品和等。

【合作探究】1.下面是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30℃,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菌种,与米饭混匀后装入瓷坛内,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12h即成。

请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过程作简单分析:(1)先将米煮熟的目的是。

(2)为什么要冷却到30℃才可以加入菌种?。

(3)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

(4)如果发酵坛不密封,可能造成什么结果?。

【合作探究】1.下列不属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是()A.酒精生产B.抗生素生产C.塑料生产D.酱制品生产2.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A.隔绝空气,防止杂菌进入并繁殖B.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C.防止灰尘污染D.使多种细菌在坛内快速增多3.我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酸牛奶是用乳酸菌经发酵制成的,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酸牛奶具有的优点是()A.具有丰富且易于消化的营养物质B.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提高人体免疫力C.维护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D.上述全是4.下列生活用品的生产,与发酵工程无关的是()A.加酶洗衣粉B.沼气C.味精D.啤酒5.下列属于现代发酵技术应用的是()A.制酱B.制醋C.制腐乳D.制青霉素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发酵技术,并且知道发酵的原理B.发酵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能够人为地改造微生物,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的新阶段C.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是乳酸菌发酵的结果D.发酵技术与人类关系密切,但是其发展的历史还很短。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导学案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导学案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生物冀少版八年级(下册)唐山市第中学主备人【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尝试制作酸奶。

【学习过程】导-学-展-练导:由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导入学:一.自主学习提前两天对学生进行指导,课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1.酸奶的制作过程:鲜奶加糖→灭菌→降温→接种→装瓶→封口→恒温发酵→冷却→检样→成品。

2.注意事项:①玻璃瓶最好选择耐高温的;②温度计要消毒的;③发酵时要密封;④消毒后的玻璃瓶要冷却。

向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1.制作酸奶为什么要加糖?2.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形成无氧环境?展:二.合作交流1.总结: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菌或酒精的过程。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灭菌、接种、密封、发酵等步骤。

2.说说自己了解的发酵食品方面的情况3.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还有哪些?4.哪些已经用于工业化生产?练:三.评价反馈1.早在九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用发酵技术生产自己喜爱的食品,如从事、、等的生产。

2.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是利用或进行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产生、等的过程。

3.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等步骤。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沼气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

5.下列不属于发酵食品的是( )A.酸奶B.醋C.鸡蛋D.面包6.制作发酵食品时,发酵的温度一般控制在左右( ) A.20℃B.25℃C.30℃D.40℃7.判断题o(对的打“√”错的打“×”)(1)发酵食品常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或酵母菌。

( )(2)发酵食品时微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

( )(3)发酵技术是逗年来发明利用的。

( )(4)发酵食品过程中要灭菌是指要消除杂菌。

( )【学习反思】我的收获新名词:新观点:新体验:新感受:我将改变我的:★课后反思:(1)本节课我收了什么?(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冀教初中生物八上《5.3第1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word教案

冀教初中生物八上《5.3第1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word教案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酸奶为纯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儿童、老年人尤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

因此,在学生学习了有关微生物和“细胞呼吸”中关于发酵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了以酸奶为代表学习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及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后进行实际操作,自制酸奶,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及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2.说出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说出每一步的操作依据3.能够动手制作酸奶,分析评价产品质量好坏及原因情感目标1.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培养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2.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三、重点难点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PPT展示酸奶图片,简要介绍酸奶的优点,问:那么,大家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的吗?看PPT,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酸奶制作原理及材料器具展示PPT,讲解:原理:酸奶是利用无氧呼吸原理,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

用于酸奶发酵的乳酸菌主要是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rnophilus)。

引导学生回顾无氧呼吸和细菌相关知识,并加以总结概括。

材料器具:牛奶、原味酸奶、杯子、勺子、保鲜膜、电饭锅、微波炉看PPT,思考,回顾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酸奶制作过程展示制作方法,并请学生仔细阅读,思考以下每一步原理或原因: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培养学煮开10分钟;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模杯壁不烫手为度。

冀少版八上生物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设计(1)

冀少版八上生物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设计(1)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发酵食品的制作》是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中的第一节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是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第九个一级主题“生物技术”部分中的“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来编写的。

发酵食品的制作是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一个方面。

发酵食品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应用非常普遍,日常生活中的发酵食品也很多,以哪种为典型代表学习好呢?这就需要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既常吃、又好制作的发酵食品来研究。

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选择了馒头,酸奶制作周期较长,所以把课本选择的制作酸奶安排到课外做。

二、学生分析1.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是学生天天都能够看到吃到的食物,对于八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当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会制作馒头,“如何更快更好地蒸馒头”学生对这个话题既熟悉又感兴趣,因此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中来。

2.对于探究的过程,在七年级学习伊始已经涉及到,探究的步骤学生也是非常熟悉的;如何设计对照试验,控制变量学生也掌握住了要点。

三、设计理念:发酵食品的种类很多,制作的方法、过程也各不相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即“利用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发酵食品,我选择了馒头这一常吃常见的食品,蒸馒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馒头制作过程简单,主要包括和面、发面、蒸制三个环节,其中发面这一环节与本节内容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酵母菌的作用,因此把发面这一环节作为本节课的立脚点和出发点。

在这一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我提出了“在发酵的过程中,加入新材料能否缩短发酵的时间?”这一问题。

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四、设计依据:本实验是《生物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个探究实验。

我之所以选取这个实验作为本次探究实验课的评比,是基于以下几点:1. “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导学案(答案不
全)(新版)冀教版
【学习目标】
1.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案和过程.
2.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预习导航】
自主学习
1.在牛奶中加入酸奶的目的是什么?
2.煮沸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能加入酸奶?
3.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
4.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的步骤有哪些?
合作探究
1.制作发酵食品的原理是什么?
2.举例说明制作发酵食品所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
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用工序中的序号表示).
(2)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什么?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什么?
(4)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气体造成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______.
【达标检测】
1.【题目】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2.酸奶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发酵技术 B.克隆技术
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3.微生物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
A.作为分解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B.在食品加工、制药、农业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有些微生物也会使人或动物致病
D.以上三项都是
4.制作泡菜、酸奶常用的生物是( )
A.酵母菌 B.曲霉
C.青霉 D.乳酸菌
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品,其中哪些是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 )
①面包②纯净水③腐乳④鲜果汁⑤酱油⑥酸奶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6.发酵后的酸奶营养价值比纯牛奶高,是因为牛奶在发酵过程中转变为人体容易吸收的成分,用于该发酵过程的细菌是(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霉菌 D.酵母菌
学后反思
【答案】达标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