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试题 三角函数,列
2020年高考数学(理)重难点专练0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版)

2020年高考数学(理)重难点03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高考考试趋势】立体几何在高考数学是一个必考知识点,一直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未来的高考中立体几何也会持续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理科高考中立体几何主要考查三视图的相关性质利用,简单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以及外接圆问题.另外选择部分主要考查在点线面位置关系,简单几何体三视图.选择题主要还是以几何体的基本性质为主,解答题部分主要考查平行,垂直关系以及二面角问题.前面的重点专题已经对立体几何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说明,本专题继续加强对高考中立体几何出现的习题以及对应的题目类型进行必要的加强.本专题包含了高考中几乎所有题型,学完本专题以后,对以后所有的立体几何你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知识点分析以及满分技巧】基础知识点考查:一般来说遵循三短一长选最长.要学会抽象问题具体会,将题目中的直线转化成显示中的具体事务,例如立体坐标系可以看做是一个教室的墙角有关外接圆问题:一般图形可以采用补形法,将几何体补成正方体或者是长方体,再利用不在同一个平面的四点确定一个立体平面原理,从而去求.内切圆问题:转化成正方体的内切圆去求.求点到平面的距离问题:采用等体积法.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问题:应注意巧妙选取底面积与高.对于二面角问题应采用建立立体坐标系去求.但是坐标系要注意采用左手系务必要标记准确对应点以及法向量对应的坐标.【常见题型限时检测】(建议用时:35分钟)一、单选题1.(2019·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考模拟(理))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83B.163C.203D.8【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几何体底面积为8,高为2的四棱锥,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1168233V =⨯⨯= 故选B【点睛】:思考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首先应深刻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为正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长是几何体的长;俯视图的长是几何体的长,宽是几何体的宽;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宽是几何体的宽. 2.(2019·天津高考模拟(理))已知四面体ABCD 的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且AB ⊥平面BCD ,2AB BD CD ===,若该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 的表面上,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πB .C .D .12π【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已知中的垂直关系可将四面体放入正方体中,求解正方体的外接球表面积即为所求的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利用正方体外接球半径为其体对角线的一半,求得半径,代入面积公式求得结果. 【详解】2BD CD ==Q 且BCD ∆为直角三角形 BD CD ∴⊥又AB ⊥平面BCD ,CD ⊂平面BCD CD AB ∴⊥CD \^平面ABD由此可将四面体ABCD 放入边长为2的正方体中,如下图所示:∴正方体的外接球即为该四面体的外接球O正方体外接球半径为体对角线的一半,即12R == ∴球O 的表面积:2412S R ππ==本题正确选项:D 【点睛】本题考查多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通过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将所求四面体放入正方体中,通过求解正方体外接球来求得结果.3.(2019·河南高考模拟(理))如图,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面对角线1BC 上运动,则下列四个结论:①三棱锥1A D PC -的体积不变;1//A P ②平面1ACD ; 1DP BC ⊥③;④平面1PDB ⊥平面1ACD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求解. 【详解】对于①,由题意知11//AD BC ,从而1//BC 平面1AD C ,故BC 1上任意一点到平面1AD C 的距离均相等,所以以P 为顶点,平面1AD C 为底面,则三棱锥1A D PC -的体积不变,故①正确; 对于②,连接1A B ,11A C ,111//AC AD 且相等,由于①知:11//AD BC , 所以11//BA C 面1ACD ,从而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得,故②正确; 对于③,由于DC ⊥平面11BCB C ,所以1DC BC ⊥, 若1DP BC ⊥,则1BC ⊥平面DCP ,1BC PC ⊥,则P 为中点,与P 为动点矛盾,故③错误;对于④,连接1DB ,由1DB AC ⊥且11DB AD ⊥,可得1DB ⊥面1ACD ,从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知,故④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解题时要注意三棱锥体积求法中的等体积法、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要注意使用转化的思想.4.(2019·贵州高考模拟(理))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若m α⊂,αβ⊥,则m β⊥; ∴若//a β,m β⊂,则//m α; ∴若m α⊥,//m n ,//αβ,则n β⊥; ∴若//m α,//n β,//m n ,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 B .∴∴C .∴∴D .∴∴【答案】C 【解析】∴两个面垂直,推不出面中任意直线和另一个面垂直,错误;故排除A 、B 选项,对于∴,两个平行平面,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都和另一个平面平行,故正确,所以选C.5.(2019·福建高考模拟(理))在三棱锥P ABC -中,3PA PB ==,BC =8AC =,AB BC ⊥,平面PAB ⊥平面ABC ,若球O 是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则球O 的半径为( ).A B C D .2【答案】A 【解析】 【分析】取AB 中点D ,AC 中点E ,连PD ,ED ,得E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且OE∴平面PAB ,然后求出∴PAB 的外接圆半径r 和球心O 到平面PAB 的距离等于d ,由勾股定理得R .【详解】解:取AB 中点D ,AC 中点E ,连PD ,ED 因为AB BC ⊥,所以E 为∴ABC 外接圆的圆心因为OE∴PD ,OE 不包含于平面PAB ,所以OE∴平面PAB 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 ,3PA PB ==,得PD ⊥AB ,ED ⊥AB 所以PD ⊥平面ABC ,ED ⊥平面PAB且AB ==PD 1=所以球心O 到平面PAB 的距离等于ED d ==在∴PAB 中,3PA PB ==,AB =1sin 3PAB ∠=, 所以∴PAB 得外接圆半径2r 9sin PB PAB ∠==,即9r 2=由勾股定理可得球O 的半径R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棱锥的外接球问题,经常用球中勾股定理R =R 是外接球半径,d 是球心到截面距离,r 是截面外接圆半径.二、解答题6.(2019·山东高考模拟(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C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B AD AB CD ⊥,224AB AD CD ===,4PC =.(1)证明:当点E 在PB 上运动时,始终有平面EAC ⊥平面PBC ; (2)求锐二而角A PB C --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5. 【解析】 【分析】(1)由PC ⊥底面ABCD ,证得AC PC ⊥,又由勾股定理,得AC CB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AC ⊥平面PBC ,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EAC ⊥平面PBC ,即可得到结论;(2)分别以CD ,CF ,C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PBC 和平面PAB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1)由题意,因为PC ⊥底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PC ⊥,又因为224AB AD CD ===,所以4AB =,2AD CD ==,所以AC BC ==,所以222AC BC AB +=,从而得到AC CB ⊥.又BC ⊂Q 平面PBC ,PC ⊂平面PBC ,BC PC C ⋂=,所以AC ⊥平面PBC , 又AC ⊂Q 平面ACE ,所以平面EAC ⊥平面PBC , 所以当点E 在PB 上运动时,始终有平面EAC ⊥平面PBC. (2)由条件知PC ⊥底面ABCD ,且AB AD ⊥, AB C D ∥所以过点C 作CF CD ⊥交AB 于点F ,分别以CD ,CF ,C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所以(0,0,0)C ,(2,2,0)A ,(2,2,0)B -,(0,0,4)P .由(1)知CA u u u r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2,2,0)CA =u u u r,(2,2,4)PA =-u u u r (2,2,4)PB =--u u u r ,设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x y z r,则(,,)(2,2,4)00(,,)(2,2,4)00x y z n PA x y z n PB ⎧⋅-=⎧⋅=⇒⎨⎨⋅--=⋅=⎩⎩u uu v r u u u v r ,即02x y z=⎧⎨=⎩,令1z =,则2y =,所以(0,2,1)n =r,所以|||cos ,|5||||CA n CA n CA n ⋅〈〉===uu r ruu r r uu r r ,故锐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5.【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判定与证明,以及空间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中熟记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通过严密推理是线面位置关系判定的关键,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7(2017·广东高考模拟(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90,60ABC ACD BAC CAD ∠=∠=︒∠=∠=︒, PA ⊥平面ABCD ,2,1PA AB ==.(1)设点E 为PD 的中点,求证: //CE 平面PAB ;(2)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直线CN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5?若存在,试确定点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2019·天津市新华中学高考模拟(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PD 垂直于梯形ABCD所在的平面,,2ADC BAD F π∠=∠=为PA 的中点,112PD AB AD CD ====,四边形PDCE 为矩形,线段PC 交DE 于点N .(1)求证:AC P 平面DEF ; (2)求二面角A PB C --的正弦值;(3)在线段EF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Q 与平面BCP 所成角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F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3)在线段EF 上存在一点Q 满足题意,且FQ =【解析】 【分析】(1)由题意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可得二面角的余弦值,然后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可得二面角的正弦值;(3)假设点Q 存在,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计算可得点Q 的存在性和位置. 【详解】(1)因为四边形PDCE 为矩形,所以N 为PC 的中点.连接FN ,在PAC V 中,,F N 分别为,PA PC 的中点,所以FN AC ∥, 因为FN ⊂平面DEF ,AC ⊄平面DEF , 所以AC P 平面DEF .(2)易知,,DA DC DP 两两垂直,如图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P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0,0),(1,1,0),(0,2,0)P A B C,所以(1,1,,(1,1,0)PB BC ==-u u u r u u u r.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r,则(,,)(1,1,0(,,)(1,1,0)0m PB x y z m BC x y z ⎧⋅=⋅=⎪⎨⋅=⋅-=⎪⎩u u u v r u u u v r即0,0,x y x y ⎧+=⎪⎨-+=⎪⎩解得,,y x z =⎧⎪⎨=⎪⎩令1x =,得1,y z =⎧⎪⎨=⎪⎩所以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为m =r. 设平面ABP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0,1,0)0(,,)(1,1,0n AB x y z n PB x y z ⎧⋅=⋅=⎪⎨⋅=⋅-=⎪⎩u u uv r u u uv r ,据此可得01x y z ⎧=⎪=⎨⎪=⎩, 则平面ABP的一个法向量为)n =r,cos ,3m n <>==u r r,于是sin ,3m n 〈〉=r r. 故二面角A PB C --(3)设存在点Q 满足条件.由1,0,,(0,22F E ⎛⎫ ⎪ ⎪⎝⎭, 设(01)FQ FE λλ=u u u r u u u r &剟,整理得1),2,22Q λλλ⎛⎫-+ ⎪ ⎪⎝⎭,则1,22BQ λλ⎛+=-- ⎝⎭u u u r . 因为直线BQ 与平面BCP 所成角的大小为6π,所以1sin |cos ,|||62||||BQ m BQ m BQ m π⋅====⋅u u u r u ru u u r u r u u ur u r 解得21λ=,由知1λ=,即点Q 与E 重合.故在线段EF 上存在一点Q,且FQ EF ==. 【点睛】本题的核心在考查空间向量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求解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二是利用方程思想进行向量运算,要认真细心,准确计算.(2)设,m n u r r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θ与,m n <>u r r互补或相等.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9.(2019·山东高考模拟(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ABC ∆为等边三角形,22PA AB ==,AC CD ⊥,PD 与平面PAC 所成角的正切值 为5.(∴)证明://BC 平面PAD ;(∴)若M 是BP 的中点,求二面角P CD M --的余弦值.【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先证明DPC ∠为P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于是可得CD =60CAD ∠=︒.又由题意得到60BCA ∠=︒,故得//BC AD ,再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可得所证结论. (∴) 取BC 的中点N ,连接AN ,可证得AN A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平面PCD 和平面CDM 的法向量,根据两个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得到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 所以PA CD ⊥又AC CD ⊥,CA PA A =I , 所以CD ⊥平面PAC ,所以DPC ∠为P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 在Rt PCD V中,PC ==所以CD =所以在Rt PCD V 中,2AD =,60CAD ∠=︒. 又60BCA ∠=︒,所以在底面ABCD 中,//BC AD , 又AD ⊂平面PAD ,BC ⊄平面PAD , 所以//BC 平面PAD .(∴)解:取BC 的中点N ,连接AN ,则AN BC ⊥,由(∴)知//BC AD , 所以AN AD ⊥,分别以AN ,AD ,A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0,0,2)P,1,02C ⎫⎪⎪⎝⎭,(0,2,0)D,1,14M ⎫-⎪⎪⎝⎭所以3,,022CD ⎛⎫=- ⎪ ⎪⎝⎭uu u r ,(0,2,2)PD =-u u ur,9,,144DM ⎛⎫=- ⎪ ⎪⎝⎭uuu u r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1,,n x y z =u r,由1100n CD n PD ⎧⋅=⎪⎨⋅=⎪⎩u u u vu u u v,即111130220y y z ⎧+=⎪⎨-=⎪⎩,得1111x z y ⎧=⎪⎨=⎪⎩,令11y =,则1,1)n =u r.设平面CDM 的一个法向量为()2222,,n x y z =u ur,由2200n CD n MD ⎧⋅=⎪⎨⋅=⎪⎩u u v u u u v u u v u u u u v,即2222230940y y z ⎧+=⎪-+=,得222232x y z ⎧=⎪⎨=⎪⎩, 令21y =,则232n ⎫=⎪⎭u u r .所以121212331cos ,||||n n n n n n ++⋅<>===⋅u r u u ru r u u r u r u u r 由图形可得二面角P CD M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P CD M --【点睛】空间向量是求解空间角的有利工具,根据平面的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可求得线面角、二面角等,解题时把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的问题来求解,体现了转化思想方法的利用,不过解题中要注意向量的夹角和空间角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求二面角时,在求得法向量的夹角后,还要通过图形判断出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然后才能得到结论. 10.(2018·吉林高考模拟(理))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 M , N 分别是棱AB , AD , 11A B , 11A D 的中点,点P , Q 分别在棱1DD , 1BB 上移动,且(02)DP BQ λλ==<<.(1)当1λ=时,证明:直线1//BC 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12λ=±.【解析】以D 为原点,射线DA , DC , 1DD 分别为x , y , 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已知得()2,2,0B , ()10,2,2C ,()2,1,0E ,()1,0,0F , ()0,0,P λ, ()1,0,2N , ()2,1,2M ,则()12,0,2BC =-u u u u r, ()1,0,FP λ=-u u u r , ()1,1,0FE =u u u r , ()1,1,0NM =u u u u r , ()1,0,2NP λ=--u u u r.(1)当1λ=时, ()1,0,1FP =-u u u r ,因为()12,0,2BC =-u u u u r ,所以12BC FP =u u u u r u u u r,即1//BC FP ,又FP ⊂平面EFPQ ,且1BC ⊄平面EFPQ ,故直线1//BC 平面EFPQ . (2)设平面EFP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r,则由0{0FE n FP n ⋅=⋅=u u u r ru u u r r,得0{0.x y x z λ+=-+=,于是可取(),,1n λλ=-r . 设平面MNPQ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r,由0{0NM m NP m ⋅=⋅=u u u u r ru u u r r,得()''0{'2'0x y x z λ+=-+-=,于是可取()2,2,1m λλ=--r. 若存在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2,2,1,,10m n λλλλ⋅=--⋅-=r r,即()()2210λλλλ---+=,解得1λ=±,显然满足02λ<<.故存在1λ=±,使面EFPQ 与面PQMN 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点睛:立体几何的有关证明题,首先要熟悉各种证明的判定定理,然后在进行证明,要多总结题型,对于二面角问题一般直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法向量然后根据向量夹角公式求解二面角,要注意每一个坐标的准确性。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第2课时 直线与平面垂直课件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作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的距离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即时训练
已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A,B,且A,B到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是
平行或相交
.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五、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斜线
一条直线l与一个平面相交,但不与平面垂直,则直线l称为平面的一条斜线,斜线l与平面的交点A
能保证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是( AC )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描述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a⊥α
} ⇒ ∥
b⊥α
应用
①证明或判断两条直线平行.②构造平行线,即作同一个平面的垂线
名师点析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给出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另一种方法.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湖南教育版
证明:(1)∵ 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平面ABD=AB,AD⊥AB,
∴ AD⊥平面ABC,∴ AD⊥BC.
解:(2)取棱AC的中点N,连接MN,ND,如图所示.
∵ M为棱AB的中点,∴ MN∥BC.∴ ∠DMN(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C与MD所成的角.
在Rt△DAM中,AM=1,AD=2 3,∴ DM= 2 + 2 = 13.∵ AD⊥平面ABC,∴ AD⊥AC.
棱AB的中点,AB=2,AD=2 3,∠BAD=90°.
(1)求证:AD⊥BC.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合肥六中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合肥一中、合肥六中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3个黑球(除颜色外无区别),任取3球,记其中黑球数为X ,则()E X 为( )A .98B .78C .12D .62562.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αβ⊥,m α⊂,n β⊂,则m n ⊥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n ⊥,m α⊂,n β⊂,则αβ⊥ D .若m α⊥,//m n ,//n β,则αβ⊥3.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H 分别为棱1AA 、1CC 、11B C 、11A B 的中点,则下列各直线中,不与平面1ACD 平行的是( )A .直线EFB .直线GHC .直线EHD .直线1A B4.已知集合2{|1}A x x =<,2{|log 1}B x x =<,则 A .{|02}A B x x ⋂=<< B .{|2}A B x x ⋂=< C .{|2}A B x x ⋃=<D .{|12}AB x x =-<<5.已知函数()ln xf x x =,()xg x xe -=.若存在()10,x ∈+∞,2x R ∈使得()()()120f x g x k k ==<成立,则221kx e x ⎛⎫ ⎪⎝⎭的最大值为( ) A .2e B .eC .24e D .21e 6.已知复数,则的共轭复数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且()()2f x f x +=-,则 A .()f x 的值域为RB .()f x 为周期函数,且6为其一个周期C .()f x 的图像关于2x =对称D .函数()f x 的零点有无穷多个8.关于函数22tan ()cos 21tan xf x x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B .函数()f x 一个递增区间为3,88ππ⎡⎤-⎢⎥⎣⎦C .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8x π=对称D .将函数2sin 2y x =图像向左平移8π个单位可得函数()y f x =的图像 9.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M 分别是AB 、AD 、1AA 的中点,又P 、Q 分别在线段11A B 、11A D 上,且11(0)A P AQ m m a ==<<,设平面MEF 平面MPQ l =,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l 平面11BDDB B .l MC ⊥C .当2am =时,平面MPQ MEF ⊥ D .当m 变化时,直线l 的位置不变10.已知空间两不同直线m 、n ,两不同平面α,β,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m α且n α,则m nB .若m β⊥且m n ⊥,则n βC .若m α⊥且m β,则αβ⊥D .若m 不垂直于α,且n ⊂α,则m 不垂直于n11.在声学中,声强级L (单位:dB )由公式1210110I L g -⎛⎫=⎪⎝⎭给出,其中I 为声强(单位:2W/m ).160dB L =,275dB L =,那么12I I =( )A .4510B .4510-C .32-D .3210-12.双曲线()221x y m c m-=>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20x y +=,那么它的离心率为( )A .3B .5C .62D .52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试题数:22,总分:1001.(单选题,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2.(单选题,3分)已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则正方体的体积为()A. 48√6B.64C.16D.963.(单选题,3分)已知sinα= 1,则cos2α的值为()8A. −3132B. 3132C. 6364D. −63644.(单选题,3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D和D1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23B. √53C. 2√55D. √555.(单选题,3分)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2sinAcosB=sinC,则△ABC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6.(单选题,3分)如图,△O′A′B′是水平放置的△OAB的直观图,O′A′=O′B′=2,∠A′O′B′=45°,则△OAB的面积是()A.2B.3C.4D.57.(单选题,3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60°,a=1,b=2,则sinA的值为()A. √32B. 14C. √34D. 12的值为()8.(单选题,3分)已知tanα=2,则sinα+cosαsinα−3cosαA.-3B.3C. 13D.- 139.(单选题,3分)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为()A.若m || β,n⊥α,α⊥β,则m⊥nB.若m⊥α,n⊥β,则α || βC.若m || α,n || β,α || β,则m || nD.若α⊥β,α∩β=m,n⊂β,m⊥n,则n⊥α10.(单选题,3分)设锐角ABC的三内角A,B,C所对边的边分别为a,b,c,且a=2,B=2A,则b的取值范围为()A. (2√2,2√3)B. (2√2,4)C. (2,2√3)D.(0,4)11.(单选题,3分)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BC中点,点P是正方形DCC1D1内的动点(含边界),且满足∠APD=∠MPC,则三棱锥P-BCD的体积最大值是()A. 649B. 4√3C. 16√33D. 32√3912.(单选题,3分)点M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内切球O球面上的动点,点N为B1C1上一点,2NB1=NC1,DM⊥BN,则动点M运动路线的长度为()A. 3√15π5B. 6√15π5C. 3√10π5D. 3√3π513.(填空题,3分)如图,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它们的高都与一个球的直径相等,这时圆柱、圆锥、球的体积之比为___ .14.(填空题,3分)线段AB外有一点C,∠ABC=60°,AB=200km,汽车以80km/h的速度由A向B行驶,同时摩托车以50km/h的速度由B向C行驶,则运动开始___ h后,两车的距离最小.15.(填空题,3分)在等腰直角△ABC中,AB=BC=1,M为AC的中点,沿BM把△ABC折,则二面角C-BM-A的大小为___ .成二面角,折后A与C的距离为√6216.(填空题,3分)在锐角△ABC中,若sinA=4sinBsinC,则tanAtanBtanC的最小值是___ .17.(问答题,8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sinB+sinC=msinA(m∈R),且a2-4bc=0.时,求b、c的值;(1)当a=2,m=54(2)若角A为锐角,求m的取值范围.18.(问答题,8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PA=PC,E为PB的中点.(1)求证:PD || 面AEC;(2)求证:平面AEC⊥平面PDB.19.(问答题,8分)如图,某市市区有一条过市中心O的南北走向道路,市政府决定修建两条道路:一条路是从市中心O出发沿北偏西60°向至点B处,另一条是从市中心O的正南方向的道路上选取点A,在A、B之间修建一条道路.,求在点B处看市中心O和点A (1)如果在点A处看市中心O和点B视角α的正弦值为35处视角β的余弦值;km2,点A到市中心O的距离为(2)如果△AOB区域作为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为15√343km,求此时A、B间的距离.20.(问答题,8分)如图1所示,在直角△ABC中,AC=6,BC=3,∠ABC=90°,∠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点E在线段AC上,且CE=4.将△BCD沿CD折起,使得平面BCD⊥平面ACD,连结AB,设点F是AB的中点,如图2所示.(1)求证:DE⊥平面BCD;(2)若EF || 平面BDG,其中G为直线AC与平面BDG的交点,求三棱锥G-BDE的体积..21.(问答题,10分)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osB= 45的值;(1)若c=2a,求sinBsinC,求sinA的值.(2)若C-B= π422.(问答题,10分)通常用a、b、c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R 表示△ABC外接圆半径.(1)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O中,BC和BA是⊙O的弦,其中BC=2,∠ABC=45°,求弦AB的长;(2)在△ABC中,若∠C是钝角,求证:a2+b2<4R2;(3)给定三个正实数a、b、R,其中b≤a,问:a、b、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以a、b为边长,R为外接圆半径的△AB C不存在,存在一个或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在△ABC存在的情况下,用a、b、R表示c.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试题数:22,总分:1001.(单选题,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正确答案】:C【解析】:在A中,不同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在B中,四边形有可能是空间四边形;在C中,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一定是平面图形;在D中,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或三个平面.【解答】:解:在A中,不同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故A错误;在B中,四边形有可能是空间四边形,故四边形不一定是平面图形,故B错误;在C中,∵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线能确定一个平面,∴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故C正确;在D中,共点的三条直线确定一个或三个平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定理等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2.(单选题,3分)已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则正方体的体积为()A. 48√6B.64C.16D.96【正确答案】:B【解析】: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求出正方体的棱长为4,由此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解答】: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正方体的表面积为96,∴S=6a2=96,解得a=4,∴正方体的体积为V=43=6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正方体的体积的求法,考查正方体的结构特征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3.(单选题,3分)已知sinα= 18,则cos2α的值为()A. −3132B. 3132C. 6364D. −6364【正确答案】:B【解析】:由sinα计算二倍角的余弦值即可.【解答】:解:由sinα= 18,则cos2α=1-2sin2α=1-2× (18) 2= 313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倍角的余弦值的计算问题,是基础题.4.(单选题,3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D和D1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23B. √53C. 2√55D. √55【正确答案】:A【解析】: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异面直线CD 和D 1E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答】:解: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棱长为2,则C (0,2,0),D (0,0,0),D 1(0,0,2),E (1,2,0),CD ⃗⃗⃗⃗⃗ =(0,-2,0), D 1E ⃗⃗⃗⃗⃗⃗⃗ =(1,2,-2),设异面直线CD 和D 1E 所成角为θ,则cosθ= |CD ⃗⃗⃗⃗⃗ •D 1E ⃗⃗⃗⃗⃗⃗⃗⃗ ||CD ⃗⃗⃗⃗⃗ |•|D 1E ⃗⃗⃗⃗⃗⃗⃗⃗ | = 4√4•√9 = 23 . ∴异面直线CD 和D 1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5.(单选题,3分)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sinAcosB=sinC ,则△ABC 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正确答案】:B【解析】:由已知等式可得sin(A-B)=0,结合角的范围可得A=B,则答案可求.【解答】:解:由2sinAcosB=sinC,得2sinAcosB=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cosB-cosAsinB=0,∴sin(A-B)=0.∵0<A<π,0<B<π,∴-π<A-B<π,则A-B=0,即A=B.∴△ABC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是基础题.6.(单选题,3分)如图,△O′A′B′是水平放置的△OAB的直观图,O′A′=O′B′=2,∠A′O′B′=45°,则△OAB的面积是()A.2B.3C.4D.5【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设△OAB的面积为S,其直观图面积为S′,分析可得△O′A′B′的面积S′,由直观图的性质S′S = √24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设△OAB的面积为S,其直观图面积为S′,△O′A′B′中,O′A′=O′B′=2,∠A′O′B′=45°,则其面积S′= 12×2×2×sin∠A′O′B′= 12×2×2× √22= √2,又由S′S = √24,则S= S′√24=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涉及由直观图还原原图,属于基础题.7.(单选题,3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60°,a=1,b=2,则sinA的值为()A. √32B. 14C. √34D. 12【正确答案】:C【解析】:直接利用正弦定理求出结果.【解答】:解:已知:B=60°,a=1,b=2,利用正弦定理:asinA =bsinB,解得:sinA= √3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正弦定理的应用及相关的运算问题.8.(单选题,3分)已知tanα=2,则sinα+cosαsinα−3cosα的值为()A.-3B.3C. 13D.- 13【正确答案】:A【解析】:由题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要求式子的值.【解答】:解:∵tanα=2,则sinα+cosαsinα−3cosα = tanα+1tanα−3=-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属于基础题.9.(单选题,3分)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为()A.若m || β,n⊥α,α⊥β,则m⊥nB.若m⊥α,n⊥β,则α || βC.若m || α,n || β,α || β,则m || nD.若α⊥β,α∩β=m,n⊂β,m⊥n,则n⊥α【正确答案】:D【解析】:在A中,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在B中,α与β相交或平行;在C中,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在D中,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n⊥α.【解答】:解:由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得:在A中,若m || β,n⊥α,α⊥β,则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在B中,若m⊥α,n⊥β,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B错误;在C中,若m || α,n || β,α || β,则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故C错误;在D中,若α⊥β,α∩β=m,n⊂β,m⊥n,则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n⊥α,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0.(单选题,3分)设锐角ABC的三内角A,B,C所对边的边分别为a,b,c,且a=2,B=2A,则b的取值范围为()A. (2√2,2√3)B. (2√2,4)C. (2,2√3)D.(0,4)【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锐角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A的范围,结合正弦定理进行转化求解即可.【解答】:解:在锐角三角形中,0<2A<π2,即0<A<π4,且B+A=3A,则π2<3A<π,即π6<A<π3,综上π6<A<π4,则√22<cosA<√32,∵a=2,B=2A,∴由正弦定理得asinA =bsinB=b2sinAcosA,得b=4cosA,∵ √22<cosA<√32,∴2 √2<4cosA<2 √3,即2 √2<b<2 √3,则b的取值范围是(2 √2,2 √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正弦定理进行转化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单选题,3分)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BC中点,点P是正方形DCC1D1内的动点(含边界),且满足∠APD=∠MPC,则三棱锥P-BCD的体积最大值是()A. 649B. 4√3C. 163√3D. 329√3【正确答案】:D【解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可得PD=2PC,研究点P在面ABCD内的轨迹(立体几何平面化),可知当P到底面距离为4√33时三棱锥P-BCD的体积最大,则答案可求.【解答】:解:∵AD⊥底面D1DCC1,∴AD⊥DP,同理BC⊥平面D1DCC1,则BC⊥CP,∠APD=∠MPC,∴△PAD∽△PMC,∵AD=2MC,∴PD=2PC,下面研究点P在面ABCD内的轨迹(立体几何平面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设D(0,0),C(4,0),C1(4,4),设P(x,y),∵PD=2PC,∴ √x2+y2 = 2√(x−4)2+y2,化简得:3x2+3y2-32x+64=0(0≤x≤4).该圆与CC1交点的纵坐标最大,交点坐标为(4,4√33),三棱锥P-BCD的底面BCD的面积为8,则三棱锥P-BCD的体积最大值是13×8×4√33=32√39.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棱锥体积的求法,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是中档题.12.(单选题,3分)点M是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内切球O球面上的动点,点N为B1C1上一点,2NB1=NC1,DM⊥BN,则动点M运动路线的长度为()A. 3√15π5B. 6√15π5C. 3√10π5D. 3√3π5【正确答案】:B【解析】:由题意画出图形,在BB1上取点P,使2BP=PB1,连接CP、DP,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可得M点的轨迹为平面DCP与球O的截面圆周,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球心的平面的距离,然后求解圆的半径得答案.【解答】:解:如图:棱长为6的正方体ABCD-A1B1C1D1,在BB1上取点P,使2BP=PB1,连接CP、DP,BN,∵NC1=2NB1,∴CP⊥BN,又DC⊥平面BCC 1B 1,∴DC⊥BN ,则BN⊥平面DCP ,则M 点的轨迹为平面DCP 与球O 的截面圆周.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D (0,0,0),C (0,6,0),P (6,6,2),O (3,3,3), 设平面DOP 的法向量为 n ⃗ =(x ,y ,z ),由 {n ⃗ •DC ⃗⃗⃗⃗⃗ =0n ⃗ •CP ⃗⃗⃗⃗⃗ =0,即 {6y =06x +2z =0 ,令x=1.y=0,z=-3,所以 n ⃗ =(1,0,-3), O 到平面DOP 的距离为: |DO ⃗⃗⃗⃗⃗⃗ •n ⃗ ||n ⃗ | = |3+0−9|√1+9 = 6√10, 所以截面圆的半径为: √32−(6√10)2 = 3√155 . 所以动点M 运动路线的长度为: 2×3√155×π = 6√155π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了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正确找出M 点的轨迹是关键,属于难题.13.(填空题,3分)如图,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它们的高都与一个球的直径相等,这时圆柱、圆锥、球的体积之比为___ .【正确答案】:[1]3:1:2 【解析】:由已知中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和它们的高都与一个球的直径相等,则我们易根据圆柱、圆锥及球的体积公式,求出圆柱、圆锥及球的体积,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球的半径为R ,则圆柱和圆锥的高均为2R ,则V 圆柱=2π•R 3,V圆锥= 2π•R3,3π•R3,V球= 43故圆柱、圆锥、球的体积之比为:3:1:2故答案为:3:1:2【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柱、圆锥及球的体积公式,其中根据已知,设出球的半径,进而求出圆柱、圆锥及球的体积中解答本题的关键.14.(填空题,3分)线段AB外有一点C,∠ABC=60°,AB=200km,汽车以80km/h的速度由A向B行驶,同时摩托车以50km/h的速度由B向C行驶,则运动开始___ h后,两车的距离最小.【正确答案】:[1] 7043【解析】:设t小时后,汽车由A行驶到D,摩托车由B行驶到E,进而根据时间和速度表示出AD和BE,求得BD=200-80t,题就就抓化为求DE最小时t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函数取最小值时t的值.【解答】:解:如图所示:设th后,汽车由A行驶到D,摩托车由B行驶到E,则AD=80t,BE=50t.因为AB=200,所以BD=200-80t,问题就是求DE最小时t的值.由余弦定理:DE2=BD2+BE2-2BD•BEcos60°=(200-80t)2+2500t2-(200-80t)•50t=12900t2-42000t+40000.时DE最小.当t= 7043故答案为:704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应熟练掌握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公式.15.(填空题,3分)在等腰直角△ABC中,AB=BC=1,M为AC的中点,沿BM把△ABC折成二面角,折后A与C的距离为√62,则二面角C-BM-A的大小为___ .【正确答案】:[1]120°【解析】:推导出MC=AM= √22,且CM⊥BM,AM⊥BM,从而∠CMA是二面角C-BM-A的大小,利用余弦定理能求出二面角C-BM-A的大小.【解答】:解:∵在等腰直角△ABC中,AB=BC=1,∴AC= √12+12 = √2,∵M为AC的中点,沿BM把△ABC折成二面角,折后A与C的距离为√62,∴MC=AM= √22,且CM⊥BM,AM⊥BM,∴∠CMA是二面角C-BM-A的大小,∴cos∠CMA= AM2+CM2−AC22×AM×CM =12+12−322×√22×√22=- 12,∴∠CMA=120°,∴二面角C-BM-A的大小为120°.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考查二面角的大小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6.(填空题,3分)在锐角△ABC中,若sinA=4sinBsinC,则tanAtanBtanC的最小值是___ .【正确答案】:[1]16【解析】:结合三角形关系和式子sinA=4sinBsinC可推出sinBcosC+cosBsinC=4sinBsinC,进而得到tanB+tanC=4tanBtanC,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可求得最小值.【解答】:解:由sinA=sin(π-A)=sin(B+C)=sinBcosC+cosBsinC,sinA=4sinBsinC,可得sinBcosC+cosBsinC=4sinBsinC,①由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则cosB>0,cosC>0,在① 式两侧同时除以cosBcosC,可得:tanB+tanC=4tanBtanC,又tanA=-tan(π-A)=-tan(B+C)=- tanB+tanC1−tanBtanC,② ,则tanAtanBtanC=- tanB+tanC1−tanBtanC•tanBtanC,由tanB+tanC=4tanBtanC,可得tanAtanBtanC=- 4(tanBtanC)21−tanBtanC,令tanBtanC=t,由A,B,C为锐角可得tanA>0,tanB>0,tanC>0,由② 式得1-tanBtanC<0,解得t>1,tanAtanBtanC=- 4t21−t =- 41t2−1t,1t2- 1t=(1t- 12)2- 14,由t>1得,- 14≤ 1t2- 1t<0,因此tanAtanBtanC的最小值为16.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式的变化技巧和函数单调性知识,考查了转化思想,有一定灵活性,属于中档题.17.(问答题,8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sinB+sinC=msinA(m∈R),且a2-4bc=0.(1)当a=2,m=54时,求b、c的值;(2)若角A为锐角,求m的取值范围.【正确答案】:【解析】:(1)sinB+sinC=msinA(m∈R),利用正弦定理可得:b+c=ma,且a2-4bc=0.a=2,m=54时,代入解出即可得出.(2)利用余弦定理、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出.【解答】:解:(1)由题意得b+c=ma,a2-4bc=0.当a=2,m=54时,b+c=52,bc=1.解得 {b =2c =12或{b =12c =2. (2) cosA =b 2+c 2−a 22bc =(b+c )2−2bc−a 22bc =m 2a 2−a 22−a 2a 22=2m 2−3∈(0,1) . ∴ 32<m 2<2 ,又由b+c=ma 可得m >0,所以√62<m <√2 .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8.(问答题,8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PA=PC ,E 为PB 的中点.(1)求证:PD || 面AEC ;(2)求证:平面AEC⊥平面PDB .【正确答案】:【解析】:(1)设AC∩BD=O ,连接EO ,证明PD || EO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PD || 面AEC .(2)连接PO ,证明AC⊥PO ,AC⊥BD ,通过PO∩BD=O ,证明AC⊥面PBD ,然后证明面AEC⊥面PBD【解答】:解:(1)证明:设AC∩BD=O ,连接EO ,因为O ,E 分别是BD ,PB 的中点,所以PD || EO…(4分)而PD⊄面AEC ,EO⊂面AEC ,所以PD || 面AEC…(7分)(2)连接PO,因为PA=PC,所以AC⊥PO,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10分)而PO⊂面PBD,BD⊂面PBD,PO∩BD=O,所以AC⊥面P BD…(13分)又AC⊂面AEC,所以面AEC⊥面PBD…(14分)【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9.(问答题,8分)如图,某市市区有一条过市中心O的南北走向道路,市政府决定修建两条道路:一条路是从市中心O出发沿北偏西60°向至点B处,另一条是从市中心O的正南方向的道路上选取点A,在A、B之间修建一条道路.,求在点B处看市中心O和点A (1)如果在点A处看市中心O和点B视角α的正弦值为35处视角β的余弦值;km2,点A到市中心O的距离为(2)如果△AOB区域作为保护区,保护区的面积为15√343km,求此时A、B间的距离.【正确答案】:【解析】:(1)由题意,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出cosβ的值;(2)由△AOB的面积值求出OB,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得AB的值.【解答】:解:(1)由题可得∠AOB=120°,∠BAO为锐角,且sin∠BAO=sinα= 35,所以cosα= 45,所以cosβ=cosB=cos(60°-α)=cos60°cosα+sin60°sinα= 12 × 45+ √32× 35= 4+3√310;(2)由OA=3,计算△AOB的面积为:S= 12OA×OB×sin∠AOB= 12×3OB×sin120°= 3√34OB= 15√34,解得OB=5;由余弦定理可得AB2=OA2+OB2-2OA•OBcos∠AOB=9+25-2×3×5×(- 12)=49,所以AB=7,即A、B间的距离为7km.【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求值运算问题,也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20.(问答题,8分)如图1所示,在直角△ABC中,AC=6,BC=3,∠ABC=90°,∠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D,点E在线段AC上,且CE=4.将△BCD沿CD折起,使得平面BCD⊥平面ACD,连结AB,设点F是AB的中点,如图2所示.(1)求证:DE⊥平面BCD;(2)若EF || 平面BDG,其中G为直线AC与平面BDG的交点,求三棱锥G-BDE的体积.【正确答案】:【解析】:(1)取AC的中点P,连接DP,证明DP⊥AC,∠EDC=90°,ED⊥DC;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证明DE⊥平面BCD;(2)说明G为EC的中点,求出B到DC的距离h,说明到DC的距离h就是三棱锥B-DEG 的高,求出三角形DEG的面积,再由等体积法即可求得三棱锥G-BDE的体积.【解答】:(1)证明:取AC的中点P,连接DP,∵在Rt△ABC中,AC=6,BC=3,∠ABC=90°,CD为∠ACB的平分线,∴∠A=30°,△ADC是等腰三角形,得DP⊥AC,DP= √3,∠DCP=30°,∠PDC=60°,又点E在线段AC上,CE=4,∴AE=2,EP=1,得∠EDP=30°,∴∠EDC=90°,即ED⊥DC;∵平面BCD⊥平面ACD,平面BDC∩平面EDC=DC,∴DE⊥平面BCD;(2)解:EF || 平面BDG,其中G为直线AC与平面BDG的交点,G为EC的中点,此时AE=EG=GC=2,在Rt△ABC中,∵AC=6,BC=3,∠ABC=90°,CD为∠ACB的平分线,∴BD= √3,DC= √32+(√3)2=2√3,∴B到DC的距离h= BD×BCDC = √3×32√3=32,∵平面BCD⊥平面ACD,平面BDC∩平面EDC=DC,∴B到DC的距离h就是三棱锥B-DEG的高.∵ S△DEG=12×2×√3=√3,∴ V G−BDE=V B−DEG=13S△DEG×ℎ = 13×√3×32=√32.即三棱锥G-BDE的体积为√32.【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训练了利用等体积法求多面体的体积,是中档题.21.(问答题,10分)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cosB= 45.(1)若c=2a,求sinBsinC的值;(2)若C-B= π4,求sinA的值.【正确答案】:【解析】:(1)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可得a 2+c2−b22ac= 45,结合c=2a,可求bc= 3√510,进而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解.(2)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可求cos2B的值,进而可求sinB,sin2B的值,由于A= 3π4-2B,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即可计算得解.【解答】:(本小题满分14分)解:(1)在△ABC中,因为cosB= 45,所以a 2+c2−b22ac= 45.因为c=2a,所以(c2)2+c2−b22c×c2= 45,即b2c2= 920,所以bc = 3√510,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C =bc,所以:sinBsinC =3√510.(2)因为cosB= 45,所以cos2B=2cos2B-1= 725.又0<B<π,所以sinB= √1−cos2B = 35,所以sin2B=2sinBcosB=2× 35×45= 2425.因为C-B= π4,即C=B+ π4,所以A=π-(B+C)= 3π4-2B,所以sinA=sin(3π4 -2B)=sin 3π4cos2B-cos 3π4sin2B= √22×725-(- √22)× 2425= 31√25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两角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22.(问答题,10分)通常用a、b、c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R 表示△ABC外接圆半径.(1)如图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O中,BC和BA是⊙O的弦,其中BC=2,∠ABC=45°,求弦AB的长;(2)在△ABC中,若∠C是钝角,求证:a2+b2<4R2;(3)给定三个正实数a、b、R,其中b≤a,问:a、b、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以a、b为边长,R为外接圆半径的△ABC不存在,存在一个或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在△ABC存在的情况下,用a、b、R表示c.【正确答案】:【解析】:(1)由正弦定理知ABsinC = bsinB= asinA=2R,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不难得出弦AB的长;(2)若∠C是钝角,故其余弦值小于0,由余弦定理得到a2+b2<c2<(2R)2,即可证得结果;(3)根据图形进行分类讨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与两边a,b的关系,以及与直径的大小的比较,分成三类讨论即可.【解答】:解:(1)在△ABC中,BC=2,∠ABC=45°,由ABsinC = bsinB= asinA=2R=4⇒b=2 √2,sinA= 12∵A为锐角∴A=30°,又B=45°∴C=105°,∴AB=2Rsin105°=4sin75°= √6+√2;(2)∠C为钝角,∴cosC<0,且cosC≠1,cosC= a2+b2−c22ab<0,∴a2+b2<c2<(2R)2,即a 2+b 2<4R 2.(3)a >2R 或a=b=2R 时,△ABC 不存在, 当 {a =2R b <a 时,A=90°,△ABC 存在且只有一个,∴c= √a 2−b 2 ,当 {a <2R b =a时,∠A=∠B 且都是锐角即sinA=sinB= a2R 时,△ABC 存在且只有一个,∴c=2RsinC=2Rsin2A=2R×2sinAcosA= a R√4R 2−a 2 , 当 {a <2Rb <a时,∠B 总是锐角,∠A 可以是钝角,可是锐角,∴△ABC 存在两个, ∠A <90°时,c= √a 2+b 2+ab2R 2(√4R 2−a 2√4R 2−b 2−ab) , ∠A >90°时, c= √a 2+b 2+ab2R 2(√4R 2−a 2√4R 2−b 2−ab)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形状的判断,解三角形,三角形的外接圆等知识,综合性很强,尤其是第三问需要根据a ,b 两边以及直径的大小比较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再在这种情况下求第三边的表达式,本解法主观性较强.难度较大.。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全集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全集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一: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三: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四: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进步等方面设置了真实情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真题2022年全国新高考1卷数学答案解析高考数学备考六大复习建议01 函数与导数近几年高考中,函数类试题一般会出现2道选择题、2道填空题、1道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经常考的知识点更偏向反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函数的图象、导数的概念和应用等,这些知识点要着重复习。
而在分值颇高的解答题中,通常会考查考生对于函数与导数、不等式运用等考点的掌握运用情况。
掌握题目背后的知识点,建立自己的答题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考生们注意的是,函数和导数的考查,经常会与其他类型的题目交叉出现,所以需要重视交叉考点问题的训练。
02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三角函数是每年必考题,虽是重点但难度较小。
哪怕是基础一般的同学,经过二轮复习的千锤百炼,都可以掌握这部分内容。
所以,三角函数类题目争取一分都不要丢!从题型来看,会覆盖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大类型。
大题会出现在二卷解答题的第一个,也证明此类型题目的难度比较小。
在三角函数的部分,高三考生需要熟练的知识点有不少。
(1)掌握三角变换的所有公式,理解公式的意义、应用场景、考查形式、使用方法等。
(2)熟悉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化弦法、降幂法、角的变换法等。
应用以上方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
(3)掌握三角变换公式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特点,并能结合三角形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并能用它研究复合函数的性质。
同时,也要掌握这些函数图象的形状、特点。
(5)掌握三角函数不等式口诀:sinα上正下负;cosα右正左负;tanα奇正偶负。
成都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学校选修一第一单元《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 中,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则(AE CF ⋅= ) A .0B .2-C .2D .3-2.设,,,A B C D 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AB AC 0⋅=,AB AD 0⋅=,AC AD 0⋅=,则BCD 是( )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3.如图,平面ABCD ⊥平面ABE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ABEF 是矩形,且AF =12AD =a ,G 是EF 的中点,则GB 与平面AG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6B 3C 6D .234.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动点M 在线段1A C 上,E ,F 分别为1DD ,AD 的中点.若异面直线EF 与BM 所成的角为θ,则θ的取值范围为( ) A .[,]63ππB .[,]43ππC .[,]62ππD .[,]42ππ5.如图,三棱锥S ﹣ABC 中,SA =SB =SC ,∠ABC =90°,AB >BC ,E ,F ,G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记直线SE 与SF 所成的角为α,直线SG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β,平面SEG 与平面S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γ,则( )A .α>γ>βB .α>β>γC .γ>α>βD .γ>β>α6.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是棱1,BC CC 的中点,P 是侧面11BCC B 内一点,若1A P 平行于平面AEF ,则线段1A P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2B .322C .3D .5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6AB AP ==,2AD =,60BAD BAP DAP ∠=∠=∠=︒,E ,F 分别为PB ,PC 上的点,且2PE EB =,PF FC =,EF =( )A .1B 2C .2D 68.设a ,b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b ⊥,a α⊥,b α⊄,则//b α;②若//a α,a β⊥,则αβ⊥;③若a β⊥,αβ⊥,则//a α或a α⊂;④若a b ⊥,a α⊥,b β⊥,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9.已知1e ,2e 是夹角为60的两个单位向量,则12a e e =+与122b e e =-的夹角是( ) A .60B .120C .30D .9010.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0,0,0),(22,0,0),(0,22,0)O E F ,B 为EF 的中点,C 为空间一点且满足||||3CO CB ==,若1cos ,6EF BC <>=,,则OC OF ⋅=( ) A .9 B .7C .5D .311.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2,E 、F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则AE AF ⋅的值为( ) A .-2B .4C .2D .112.点P 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ABCD 上一点,则1PA PC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4--B .11[,]24--C .[1,0]-D .1[,0]2-13.如图,四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排成一个正四棱柱,AB 是一条侧棱,()1,2,,8i P i =是上底面上其余的八个点,则()1,2,,8i AB AP i ⋅=⋅⋅⋅的不同值的个数为( )A .8B .4C .2D .1二、填空题14.已知直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上有A ,B 两个点,AC α⊂,AC l ⊥,BD β⊂,BD l ⊥,若4AB =,3AC =,5BD =,则CD 的长是______.15.已知向量()()0,1,1,4,1,0,29a b a b λ=-=+=,且0λ>,则λ=____________.16.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 αβ=,∈A l ,B l ∈,AC α⊂,BD β⊂,AC l ⊥,BD l ⊥,且4AB =,3AC =,12BD =,则CD =_________________.17.在一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6A -,()3,8B -,现沿x 轴将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则折叠后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18.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1160A AB A AD BAD ∠=∠=∠=︒,且1AB =,2AD =,13AA =,则1AC 等于______.19.如图,在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边长为2,直线1CC 与平面1A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则正四棱柱的高为_____.20.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F 分别是1CC 、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 和1FD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______.21.已知向量()()2,1,3,1,2,1a b =-=-,若()a ab λ⊥-,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 22.在棱长为9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E ,F 分别在棱AB ,DD '上,满足2AE D E DFB F '==,点P 是DD '上一点,且//PB 平面CEF ,则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23.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C CC ⊥,AC BC ⊥,2AC BC ==,160C CB ∠=︒,13CC =,点D ,E 分别在棱1AA 和棱1CC 上,且1AD =,2CE =,则二面角1B B E D --的正切值_______24.设向量()1,2,a λ=,()2,2,1b =-,若4cos ,9a b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 25.已知向量()2,1,3a =-,31,,2b k ⎛⎫=-- ⎪⎝⎭,若向量a 、b 的夹角为钝角,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26.已知三棱锥 A BCD -每条棱长都为1,点E ,G 分别是AB ,DC 的中点,则GE AC ⋅=_____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解析:B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利用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分别用AB AC 、与CA CD 、表示出向量AE 与CF ,利用数量积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 【详解】如图所示,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ABCD 中, 因为,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 所以()()1122AE CF AB AC CA CD ⋅=+⋅+ ()14AB CA AB CD AC CA AC CD =⋅+⋅+⋅+⋅ ()122cos12022cos9022cos18022cos1204=⨯⨯+⨯⨯+⨯⨯+⨯⨯ 2=-,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的运算法则,是基础题.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主要掌握两点:一是数量积的基本公式cos a b a b θ⋅=;二是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22a a =. 2.B解析:B 【分析】由0AB AC ⋅=,0AB AD ⋅=,0AC AD ⋅=,可得()()20BC BD AC AB AD AB AB ⋅=--=>,B ∠是锐角,同理可得D ∠,C ∠都是锐角,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因为0AB AC ⋅=,0AB AD ⋅=,0AC AD ⋅=, 所以()()220BC BD AC AB AD AB AC AD AC AB AB AD AB AB ⋅=--=⋅-⋅-⋅+=>,cos 0BC BD B BC BD⋅∴=>⋅,故B ∠是锐角,同理0CB CD ⋅>,0DC DB ⋅>,可得D ∠,C ∠都是锐角, 故BCD 是锐角三角形,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以及向量运算的三角形法则,属于中档题.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有两种基本的方法:①看三角形的角;②看三角形的边.3.C解析:C 【解析】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0,0),B(0,2a,0),C(0,2a,2a),G(a ,a,0),F(a,0,0),AG =(a ,a,0),AC =(0,2a,2a),BG =(a ,-a ,0),BC =(0,0,2a),设平面AGC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1), 由110{AG n AC n ⋅=⋅=⇒⇒111{1x y ==-⇒n 1=(1,-1,1).sinθ=11BG n BG n ⋅⋅=23a ⨯6. 4.A解析:A 【详解】以D 点为原点,1,,DA DC 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设DA 2=,易得()1,0,1EF=-,设()()()12,2,20122,2,2CM CA BM λλλλλλλλ==-≤≤=--,, 则cos θcos ,?BM EF =, 即())222201122321222823()33cos θλλλλλλ===≤≤-+-+-+.当13λ=时,cos θ31λ=时,cos θ取到最小值12,所以θ的取值范围为,63ππ⎡⎤⎢⎥⎣⎦.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属于难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量法,根据几何体的特殊性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分别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求解;二是传统法,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等方法找出两直线成的角,再利用平面几何性质求解.5.A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G 作SE 的垂线l ,显然l 垂直平面SAB ,故直线SG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β=∠GSE ,同理,平面SEG 与平面S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γ=∠FSG ,利用三角函数结合几何性质,得出结论. 【详解】因为AB ⊥BC ,SA =SB =SC ,所以AB ⊥SE ,所以AB ⊥平面SGE ,AB ⊥SG , 又SG ⊥AC ,所以SG ⊥平面ABC , 过G 作SE 的垂线l ,显然l 垂直平面SAB , 故直线SG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β=∠GSE ,同理,平面SEG 与平面SBC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γ=∠FSG ,由tanγ=tan FG EGSG SGβ>=,得γ>β,γ也是直线SF 与平面SEG 所成的角, 由cosα=cosβ•cosγ<cosγ,则α>γ,所以α>γ>β,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异面直线夹角,线面夹角,二面角,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6.B解析:B 【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线段1A P 长度取最小值. 【详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12,0,0,1,2,0,0,2,1,2,0,2A E F A ,(1,2,0),(2,2,1)AE AF =-=-,设平面AEF 的法向量(),,n x y z =,则20220n AE x y n AF x y z ⎧⋅=-+=⎨⋅=-++=⎩,取1y =,得()2,1,2n =,设(),2,,02,02P a c a c ≤≤≤≤,则()12,2,2A P a c =--, ∵1A P 平行于平面AEF ,∴()()1222220A P n a c ⋅=-++-=,整理得3a c +=, ∴线段1A P 长度1||(A P a ===,当且仅当32a c ==时,线段1A P 长度取最小值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长的最小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7.B解析:B 【分析】把EF 用,,AB AD AP 表示出来,然后平方转化为数量积求模. 【详解】∵2PE EB =,PF FC =,∴1132EF EB BA AP PF BP AB AP PC =+++=--++ 1111()()()()3232AP AB AB AP AB BC AP AP AB AB AP AB AD AP =--+++-=---+++-111626AB AD AP =-++,又62cos606AB AD AP AD ⋅=⋅=⨯⨯︒=,66cos6018AB AP ⋅=⨯⨯︒=, ∴2222111111111EF AB AD AP AB AD AP AB AD AB AP AD AP⎛⎫=-++=++-⋅-⋅+⋅ ⎪=. 故选:B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求向量的模,解题方法是用基底表示出向量,然后平方把模转化为数量积计算,本题在用基底表示向量时直接用向量的加法法则和数乘定义,如果结合减法可以更加容易理解,直接表示为:EF AF AE =-,再结合线性运算的结论分别基底去表示,AE AF .8.D解析:D 【分析】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1,a b ,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11,n m ,将各选项中的题设条件转化为向量的关系后可得相应的结论是否成立. 【详解】对于①,因为a b ⊥,a α⊥,故11a b ⊥,11a n λ=,故11n b ⊥,因b α⊄,故//b α, 故①正确.对于②,因为//a α,a β⊥,故11a n ⊥,11a m λ=,故11n m ⊥即αβ⊥,故②正确. 对于③,因为a β⊥,αβ⊥,故11a m λ=,11n m ⊥,故11n a ⊥即//a α或a α⊂, 故③正确.对于④, 因为a b ⊥,a α⊥,b β⊥,故11a b ⊥,11a n λ=,11b m μ=, 故11n m ⊥即αβ⊥,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中与点、线、面位置关系有关的命题的真假判断,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来考虑,也可以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关系来判断位置关系,本题属于中档题.9.B解析:B 【分析】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先求解a b ⋅,再计算a 与b ,根据数量积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12122a b e e e e ⋅=+⋅-221122132111222e e e e =-⋅-=-⨯⨯-=-,2222121122()21a e e e e e e a ==+=++==⋅2222112122(2)4?41b b e e e e e e ==-=+-=-=设,a b 夹角为312,cos ,018032a b a bθθθ-⋅===-︒≤≤︒⋅,∴120θ=.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向量的夹角问题,难度一般,准确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即可.10.D解析:D 【分析】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点B 的坐标,设(,,)C x y z ,利用||||3CO CB ==,1cos ,6EF BC <>=可解出点C 的纵坐标,最后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得OC OF ⋅的值. 【详解】设(,,)Cx y z ,(2,2,0)B ,(,,)OC x y z =,(2,)BC x y z =--,(EF =-,由(()1cos ,436EF BC x y z EF BC EF BC⋅-⋅-===⋅⋅,整理可得:2x y -=-,由||||3CO CB == 化简得x y +=以上方程组联立得x y =, 则()(,,)3OC OF x y z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解题关键是掌握向量数量积运算的基础知识,考查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1.D解析:D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1()2AE AB AC =+,12AF AD =.代入AE AF ⋅,利用数量积运算性质即可得出. 【详解】 解:如图所示,1()2AE AB AC =+,12AF AD =.∴111()()224AE AF AB AC AD AB AD AC AD =+=+ 221(2cos602cos60)4=︒+︒ 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平行四边形法则,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2.D解析:D 【分析】以点D 为原点,以D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D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以1DD 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同时设点P 的坐标为(,,)x y z ,其中01,01,1x y z ≤≤≤≤=,用坐标运算计算出1PA PC ⋅,配方后可得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得其取值范围. 【详解】以点D 为原点,以DA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DC 所在的直线为y 轴,以1DD 所在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点1(1,0,0),(0,1,1)A C 设点P 的坐标为(,,)x y z ,由题意可得 01,01,1x y z ≤≤≤≤=,1(1,,1),(,1,0)PA x y PC x y ∴=---=--22221111(1)(1)0222PA PC x x y y x x y y x y ⎛⎫⎛⎫∴⋅=----+=-+-=-+-- ⎪ ⎪⎝⎭⎝⎭,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当12x y ==时1PA PC ⋅取得最小值为12-;当0x =或1,且0y =或1时,1PA PC ⋅取得最大值为0,则1PA PC ⋅的取值范围是1,02⎡⎤-⎢⎥⎣⎦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解题方法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坐标后,把向量的数量积用坐标表示出来,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得最大值和最小值.13.D解析:D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运算法则可知2i i AB AP AB AB BP ⋅=+⋅,由线面垂直性质可知0i AB BP ⋅=,从而得到21i AB AP AB ⋅==,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2i i i AB AP AB AB BP AB AB BP ⋅=⋅+=+⋅AB ⊥平面286BP P P i AB BP ∴⊥ 0i AB BP ∴⋅= 21i AB AP AB ∴⋅== 则()1,2,,8i AB AP i ⋅=⋅⋅⋅的不同值的个数为1个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利用平面向量线性运算将所求向量数量积转化为已知模长的向量和有垂直关系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问题,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二、填空题14.【分析】首先然后利用向量数量积表示向量的模计算的长度【详解】由条件可知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中长度的计算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出从而利用数量积表示比较容易计算结果 解析:52【分析】首先CD CA AB BD =++,然后利用向量数量积表示向量的模,计算CD 的长度. 【详解】CD CA AB BD =++, ()()22222CD CA AB BDCA AB BD CA AB CA BD ∴=++=+++⋅+⋅+由条件可知CA AB ⊥,CA BD ⊥,AB BD ⊥,()22229CD CA AB BDCA AB BD ∴=++=++==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中长度的计算,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出CA AB ⊥,CA BD ⊥,ABBD ⊥,从而利用数量积表示CD ,比较容易计算结果.15.3【分析】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得求出根据空间向量模的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因为所以可得因为解得故答案为3解析:3 【分析】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得求出()4,1,a b λλλ+=-,根据空间向量模的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0,1,1,4,1,0,29a b a b λ=-=+=, 所以()4,1,a b λλλ+=-, 可得()2216129λλ+-+=, 因为0λ>,解得3λ=,故答案为3.16.13【分析】根据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进而得再根据向量模的平方求得结果【详解】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利用空间向量求线段长考查基本分析论证与求解能力属中档题解析:13 【分析】根据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进而得AC BD ⊥,再根据向量模的平方求得结果. 【详解】因为平面α⊥平面β,l αβ=,AC α⊂,AC l ⊥,所以AC β⊥,因为BD β⊂,所以AC BD ⊥, CD CA AB BD =++2222222CD CA AB BD CA AB CA BD AB BD ∴=+++⋅+⋅+⋅2222341200013||13CD =+++++=∴=故答案为:13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利用空间向量求线段长,考查基本分析论证与求解能力,属中档题.17.【分析】通过用向量的数量积转化求解距离即可【详解】解: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现沿轴将坐标平面折成的二面角后在平面上的射影为作轴交轴于点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考 解析:217【分析】通过用向量的数量积转化求解距离即可 【详解】解: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1,6A -,()3,8B -,现沿x 轴将坐标平面折成60︒的二面角后,()1,6A -在平面xOy 上的射影为C ,作BD x ⊥轴,交x 轴于点D , 所以AB AC CD DB =++,所以2222222AB AC CD DB AC CD CD DB AC DB =+++⋅+⋅+⋅2221648268682=++-⨯⨯⨯=, 所以217AB =, 故答案为:217【点睛】此题考查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属于中档题.18.5【分析】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向量则有利用向量的平方以及数量积化简求解由此能求出线段的长度【详解】平行六面体中即向量两两的夹角均为则因此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和模在求解距离中的应用考查解析:5 【分析】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向量则有11AC AB BC CC →→→→=++,利用向量的平方以及数量积化简求解,由此能求出线段1AC 的长度. 【详解】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160A AB A AD BAD ∠=∠=∠=︒,即向量1,,AB AD AA→→→两两的夹角均为1601,2,3AB AD AA →→→︒===,,则11AC AB BC CC →→→→=++ 22221111222149212cos60213cos60223cos6025AC AB BC CC AB BC BC CC CC AB →→→→→→→→→→︒︒︒=+++⋅+⋅+⋅=+++⨯⨯⨯+⨯⨯⨯+⨯⨯⨯=因此15AC →=.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和模在求解距离中的应用,考查学生转化与划归的能力,难度一般.19.4【分析】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则可以得到答案【详解】解: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分别为轴轴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则故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则解析:4 【分析】以D 为坐标原点,1,,DA DC 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1DD a =,求出平面1ACD 的一个法向量n ,则11cos ,3n CC <>=,则可以得到答案. 【详解】解:以D 为坐标原点,1,,DA DC DD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DD a =,则(2,0,0)A ,(0,2,0)C ,1(0,0,)D a ,故(2,2,0)=-AC ,1(2,0,)AD a =-,1(0,0, )CC a =,设平面1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122020n AC x y n AD x az ⎧⋅=-+=⎨⋅=-+=⎩,可取21,1,n a ⎛⎫= ⎪⎝⎭,故1121222cos,||||4242n CCn CCn CC aaa⋅<>===+⋅+,又直线1CC与平面1A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221324a∴=+,解得4a=.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线面角,利用向量法求柱体的高,属于中档题.20.【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的坐标写出向量的坐标用两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余弦值【详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所以异面直线和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属于基础题解析:155【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1,,,D F O E的坐标,写出向量1,FD OE的坐标,用两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余弦值.【详解】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10,0,2,1,0,0,1,1,0,0,2,1D F O E ,()()111,0,2,1,1,1,5,3FD OE FD OE ∴=-=-==,111cos ,53OE FD OE FDOE FD ∴〈〉===, 所以异面直线OE 和1FD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5. . 【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属于基础题.21.2【分析】由题意知向量所以由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知向量所以又由解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其中解答中熟记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准确运算解析:2 【分析】由题意知,向量()a a b λ⊥-,所以()0a a b λ⋅-=,由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知,向量()a ab λ⊥-,所以()0a a b λ⋅-=, 又由()()()()22222132112311470a a b a a b λλλλ⎛⎡⎤⋅-=-⋅=-++--⨯-+⨯+⨯=-=⎪⎣⎦⎝⎭,解得2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其中解答中熟记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公式,准确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22.【分析】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由平面可得P 点的坐标根据四棱锥的特点可得外接球的直径可得答案【详解】以为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则设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不妨令则得因为平面所以即解 解析:178π【分析】以D 为原点,DA ,DC ,DD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0,0,)P t ,由//PB 平面CEF 可得P 点的坐标,根据四棱锥P ABCD -的特点可得外接球的直径可得答案. 【详解】以D 为原点,DA ,DC ,DD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0,0,0)D ,由2AE D E DFB F '==, 则(9,6,0),(0,9,0)E C ,(0,0,3)F ,(9,9,0)B ,设(0,0,)P t , ∴()9,3,0EC =-, ()0,9,3CF =-,()9,9,PB t =-设平面F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n EC n CF ⎧=⎨=⎩,即930930x y y z -+=⎧⎨-+=⎩,不妨令3z =,则11,3y x ==,得1,1,33n ⎛⎫= ⎪⎝⎭,因为//PB 平面CEF ,所以0PB n ⋅=,即1919303t ⨯+⨯-=,解得4t =,所以(0,0,4)P ,由PD ⊥平面ABCD ,且底面是正方形, 所以四棱锥P ABCD -外接球的直径就是PB , 由()9,9,4PB =-,得229916178PB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241782PB S ππ⎛⎫⎪== ⎪⎝⎭. 故答案为:178π.【点睛】本题考查了四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求法,关键点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确定球的半径,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23.【分析】根据题意先得到平面所以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以为轴轴以垂直于平面过点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根据向量夹角公式求出二面角的夹角余弦值进而可求出结果【详解】【分析】根据题意,先得到AC ⊥平面11BCC B ,所以向量AC 为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以CA ,CB 为x 轴,y 轴,以垂直于平面ABC 过点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根据题意求出平面1B ED 的一个法向量,根据向量夹角公式求出二面角的夹角余弦值,进而可求出结果.【详解】因为AC BC ⊥,1AC CC ⊥,1BC CC C =,且1,BC CC ⊂平面11BCC B , 所以AC ⊥平面11BCC B ,所以向量AC 为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以CA ,CB 为x 轴,y 轴,以垂直于平面ABC 过点C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因为2AC BC ==,160C CB ∠=︒,13CC =,所以()2,0,0A ,()0,0,0C ,()2,0,0B ,则12,2D ⎛ ⎝⎭,(E,170,2B ⎛ ⎝⎭,所以12,,2ED ⎛=- ⎝⎭,150,2EB ⎛= ⎝⎭,()2,0,0AC =- 设平面1B E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则 1m ED m EB ⎧⊥⎪⎨⊥⎪⎩,即11202502m ED x y z m EB y z ⎧⋅=-=⎪⎪⎨⎪⋅=+=⎪⎩,解35x z y z ⎧=⎪⎪⎨⎪=⎪⎩,令5z=,则()3,m =,所以cos ,4AC mAC m AC m ⋅<>===, 由图像可得,二面角1B B E D --为锐角,记为θ,所以co cos s ,AC m θ>=<=, 因此sin θ==所以sin 28221tan cos 3θθθ===.22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求二面角的正切值,根据向量的方法求解即可,属于常考题型.24.或【分析】由公式结合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律得出关于实数的方程解出该方程可得出实数的值【详解】则解得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列 解析:2或1227-. 【分析】 由公式4cos ,9a ba b a b ⋅==⋅结合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律得出关于实数λ的方程,解出该方程可得出实数λ的值. 【详解】()1,2,a λ=,()2,2,1b =-,246a b λλ⋅=+-=-,25a λ=+,3b =, 24cos ,953a ba b a b λ⋅===+⨯⋅,则606λλ->⇒<,解得2λ=或1227-. 故答案为2或1227-.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列出方程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25.【分析】根据向量夹角为钝角可知且解不等式可求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可知:且解得:且即本题正确结果:【点睛】本题考查向量夹角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易错点是忽略夹角为的情况造成出现增根 解析:1311,,222⎛⎫⎛⎫-+∞ ⎪ ⎪⎝⎭⎝⎭【分析】 根据向量夹角为钝角,可知cos ,0a b <><且cos ,1a b <>≠-,解不等式可求得结果.【详解】由题意可知:132cos ,014k a b a b a b --⋅<>==<⋅且13cos ,1k a b --<>=≠- 解得:132k >-且12k ≠,即1311,,222k ⎛⎫⎛⎫∈-+∞ ⎪ ⎪⎝⎭⎝⎭本题正确结果:1311,,222⎛⎫⎛⎫-+∞ ⎪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夹角的相关问题的求解,易错点是忽略夹角为π的情况,造成出现增根. 26.【分析】构造一个正方体三棱锥放入正方体中建立坐标系利用数量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将三棱锥放入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中且棱长为分别以为轴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属于中档题解析:12- 【分析】构造一个正方体,三棱锥A BCD -放入正方体中,建立坐标系利用数量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将三棱锥A BCD -分别以,,OCOD OB 为,,xy z轴(,(,0,0),(,(,222244442A C G E (0,022,),(20,,2GE AC ==--1222)2(=2GE AC ∴⋅=--⨯ 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属于中档题.。
高考数学必考题型整理

高考数学必考题型整理高考数学必考题型整理一1、三角函数、向量、解三角形(1)三角函数画图、性质、三角恒等变换、和与差公式。
(2)向量的工具性(平面向量背景)。
(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背景。
(4)综合题、三角题一般用平面向量进行“包装”,讲究知识的交汇性,或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有机融合,重视三角恒等变换下的性质探究,重视考查图形图像的变换。
2、概率与统计(1)古典概型。
(2)茎叶图。
(3)直方图。
(4)回归方程(2x2列联表)。
(5)(理)概率分布、期望、方差、排列组合。
概率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考查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难度不算很大3、立体几何(1)平行。
(2)垂直。
(3)角a:异面直线角 b:(理)二面角、线面角。
(4)利用三视图计算面积与体积。
(5)文理有一定的差别,理科相关题目既可以用传统的几何法,也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等。
文科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是空间中平行、垂直关系的判断与证明,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
理科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是空间中平行、垂直关系的判断与证明,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各类角的计算。
4、数列(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是考查的热点,数列通项、数列前n项的和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文理科的区别较大,理科多出现在压轴题位置的卷型,理科注重数学归纳法。
(3)错位相减法、裂项求和法。
(4)应用题。
5、圆锥曲线(椭圆)与圆(1)椭圆为主线,强调圆锥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突出韦达定理或差值法。
(2)圆的方程,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注重椭圆与圆、椭圆与抛物线等的组合题。
6、函数、导数与不等式(1)函数是该题型的主体:三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其复合函数。
(2)函数是考查的核心内容,与导数结合,基本题型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极值),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对参数取值范围、根的分布的探求,对参数的分类讨论以及代数推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PA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连结PB,PC,PD,AC,BD,则下列垂直关系正确的是( ) ①面PAB⊥面PBC ②面PAB⊥面PAD ③面PAB⊥面PCD ④面PAB⊥面PA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设a、b、c表示三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 A.c⊥α,若c⊥β,则α∥β B.b⊂α,c⊄α,若c∥α,则b∥c C.b⊂β,若b⊥α,则β⊥α D.b⊂β,c是a在β内的射影,若b⊥c,则b⊥a 3.若l、m、n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α∥β,l⊂α,n⊂β,则l∥n B.若α⊥β,l⊂α,则l⊥β C.若l⊥n,m⊥n,则l∥m D.若l⊥α,l∥β,则α⊥β
4.已知a、b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有________. ①若a⊥α,a⊥β,则α∥β; ②若α⊥γ,β⊥γ,则α∥β; ③若α∥β,a⊂α,b⊂β,则a∥b; ④若α∥β,α∩γ=a,β∩γ=b,则a∥b. 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 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 6.(江苏卷)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点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1)直线EF∥平面ACD;(2)平面EFC⊥平面BCD.
1.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若m⊂β,α⊥β,则m⊥α B.若α∩γ=m,β∩γ=n,m∥n,则α∥β C.若α⊥γ,α⊥β,则β∥γ D.若m⊥β,m∥α,则α⊥β 2.设a、b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a⊥b,a⊥α,则b∥α B.若a∥α,α⊥β,则a⊥β C.若a⊥β,α⊥β,则a∥α D.若a⊥b,a⊥α,b⊥β,则α⊥β 3.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 ) A.直线AB上 B.直线BC上 C.直线AC上 D.△ABC内部 4.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其中∠ACB=90°,M为AB中点,PM垂直于△ABC所在平面,那么( ) A.PA=PB>PC B.PA=PBC.PA=PB=PC D.PA≠PB≠PC 5.在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α,β内,分别有直线a,b,它们与棱l都不垂直,则( ) A.当该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时,可能a∥b,也可能a⊥b B.当该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时,可能a∥b,但不可能a⊥b C.当该二面角不是直二面角时,可能a∥b,但不可能a⊥b D.当该二面角不是直二面角时,不可能a∥b,也不可能a⊥b 6.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A.BC∥平面PDF B.DF⊥平面PAE C.平面PDF⊥平面ABC D.平面PAE⊥平面ABC 7.已知m,n是直线,α、β、γ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α⊥γ,β⊥γ,则α∥β; ②若n⊥α,n⊥β,则α∥β; ③若n⊄α,m⊄α且n∥β,m∥β,则α∥β; ④若m,n为异面直线,n⊂α,n∥β,m⊂β,m∥α,则α∥β. 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序号都填上) 8.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32AB,M是BC的中点,G是△PAD的重心,则在平面PAD中经过G点且与直线PM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条. 9.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是1,过A点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为点H,有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①点H是△A1BD的中心;②AH垂直于平面CB1D1;③AC1与B1C所成的角是90°.
10.(南京模拟)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AB=10,BC=6,沿矩形的 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A移到A1点,且A1在平面BCD上的射影 O恰好在CD上.求证:(1)BC⊥A1D; (2)平面A1BC⊥平面A1BD.
11.如图所示,△ABC是正三角形,AE和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AE=AB=2a,CD=a,F是BE的中点.(1)求证:DF∥平面ABC;(2)求证:AF⊥BD.
12.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DB=BC,DB⊥AC,点M是棱BB1上一点. (1)求证:B1D1∥面A1BD;(2)求证:MD⊥AC; (3)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得面DMC1⊥面CC1D1D.
13.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 中,AC =BC =1,∠ACB =90°,AA1 =2,D 是A1B1 中点. (1)求证C1D ⊥平面A1B ;(2)当点F 在BB1 上什么位置时,会使得AB1 ⊥平面C1DF ?并证明你的结论。
1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侧面SAB与侧面SAC均为等边三角形,90BAC°,O为BC中点. 求证:SO平面ABC; 1.已知向量1(cos,),(3sin,cos2),2xxxxabR, 设函数()·fxab. (Ⅰ) 求f (x)的最小正周期. (Ⅱ) 求f (x) 在0,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已知A、B、C为三个锐角,且A+B+C=π.若向量→p=(2sinA-2,cosA+sinA)与向量→q=(cosA-sinA,1+sinA)是共线向量. (Ⅰ)求角A;(Ⅱ)求函数y=2sin2B+cosC-3B2的最大值. 3 已知向量→a=(3sinα,cosα),→b=(2sinα,5sinα-4cosα),α∈(32,2π),且→a⊥→b. (Ⅰ)求tanα的值; (Ⅱ)求cos(α2+3)的值. 4.已知向量→a=(cosα,sinα),→b=(cosβ,sinβ),|→a-→b|=255. (Ⅰ)求cos(α-β)的值; (Ⅱ)若-2<β<0<α<2,且sinβ=-513,求sinα的值. 5.已知角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其对边分别为a、b、c,若→m=(-cosA2,sinA2),→n=(cosA2,sinA2),a=23,且→m·→n=12.(Ⅰ)若△ABC的面积S=3,求b+c的值.(Ⅱ)求b+c的取值范围. 6.设函数f(x)=→a·→b.其中向量→a=(m,cosx),→b=(1+sinx,1),x∈R,且f(2)=2. (Ⅰ)求实数m的值;(Ⅱ)求函数f(x)的最小值.(3)求f(x)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 7.(山东)已知向量(sin,1),(3cos,cos2)(0)3AmxnAxxA,函数()fxmn的最大值为6.
(Ⅰ)求A;(Ⅱ)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平移12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1)求()gx在5[0,]24上的值域. (2)五点法做出()gx在一个周期上的图像。 8.(湖北)已知向量(cossin,sin)xxxa,(cossin,23cos)xxxb,设函数()fxab()xR的图象关于直线πx对称,其中,为常数,且1(,1)2. (Ⅰ)求函数()fx
的最小正周期; (Ⅱ)若()yfx的图象经过点π(,0)4,求函数()fx在区间3π[0,]5上的取值范围. 9.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AC=→BA·→BC=k(k∈R). (Ⅰ)判断△ABC的形状;(Ⅱ)若c=2,求k的值. 10.已知向量→m=(sinA,cosA),→n=(3,-1),→m·→n=1,且A为锐角.(Ⅰ)求角A的大小;(Ⅱ)求函数f(x)=cos2x+4cosAsinx(x∈R)的值域.
11.在△ABC中,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已知向量→m=(1,2sinA),→n=(sinA,1+cosA),满足→m∥→n,b+c=3a.(Ⅰ)求A的大小;(Ⅱ)求sin(B+6)的值. 12.已知A、B、C的坐标分别为A(4,0),B(0,4),C(3cosα,3sinα). (Ⅰ)若α∈(-π,0),且|→AC|=|→BC|,求角α的大小; (Ⅱ)若→AC⊥→BC,求2sin2α+sin2α1+tanα的值. 13.△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m=(2b-c,a),→n=(cosA,-cosC),且→m⊥→n. (Ⅰ)求角A的大小; (Ⅱ)当y=2sin2B+sin(2B+6)取最大值时,求角B的大小. 14.已知→a=(cosx+sinx,sinx),→b=(cosx-sinx,2cosx),(Ⅰ)求证:向量→a与向量→b不可能平行; (Ⅱ)若f(x)=→a·→b,且x∈[-4,4]时,求函数f(x)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1、(湖北文)已知等差数列na前三项的和为3,前三项的积为8. (1) 求等差数列na的通项公式;(2)若231,,aaa成等比数列,求数列na的前n项和. 2.(广东文)(数列)设数列na的前n项和为nS,数列nS的前n项和为nT,满足22nnTSn,n*N. (Ⅰ)求1a的值;(Ⅱ)求数列na的通项公式. 3.(福建文)在等差数列na和等比数列nb中,1141,8,nabba的前10项和1055S. (Ⅰ)求na和nb;(Ⅱ)现分别从na和nb的前3项中各随机抽取一项,写出相应的基本事件,并求这两项的值相等的概率. 4.(大纲文)已知数列na中,11a,前n项和23nnnSa.(Ⅰ)求23,aa;(Ⅱ)求na的通项公式. 5.(安徽文)设函数()sin2xfxx的所有正的极小值点从小到大排成的数列为{}nx. (Ⅰ)求数列{}nx;(Ⅱ)设{}nx的前n项和为nS,求nSsin. 6.(辽宁理)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角A,B,C成等差数列. (Ⅰ)求cosB的值;(Ⅱ)边a,b,c成等比数列,求sinsinAC的值. 7.(山东文)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tantan)tantanBACAC.
(Ⅰ)求证:,,abc成等比数列;(Ⅱ)若1,2ac,求△ABC的面积S. 8.(辽宁文)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角A,B,C成等差数列. (Ⅰ)求cosB的值;(Ⅱ)边a,b,c成等比数列,求sinsinAC的值. 9.(天津理)已知{na}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nS,{nb}是等比数列,且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