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朴素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朴素唯物主义1.引言1.1 概述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朴素唯物主义都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流派。
它们在探讨世界本质、人类认识和存在等问题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解释方式。
客观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意识、思维或神灵来决定的。
客观唯心主义将意识或思维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决定世界的力量。
根据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能够直接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对于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认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则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对于认识和存在的决定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体的意识经验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个体主观意识的活动来决定的。
主观唯心主义关注个体对于现实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认为个体的主观意识活动是真正能够确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因素。
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超越经验现象的学科,强调考察现实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形而上学关注存在的本源和本质,试图通过超越经验现象的思考揭示事物的真正实质。
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唯物主义者在形而上学的框架下思考问题,探讨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规律。
朴素唯物主义强调对实际经验的直接信任和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物质的结果,通过对现实经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真实性质和规律。
朴素唯物主义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强调对事实的客观认识和理性思考。
总体而言,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朴素唯物主义都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流派。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和认识方式,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思想流派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哲学领域和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逻辑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类的思维是有目的的,我们总是说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需要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把这些问题推到我们面前。
朴素唯物主义是对唯物主义最简单的概括。
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属于儒家学派的范畴,而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主张“仁政”“修己达人”“民胞物与”等,儒家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认为自然界和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万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有机联系,有其存在形式和内在关系。
如果把这种联系总结为“人学”或“人理”,那么朴素唯物主义便是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朴素唯物主义既是古代哲学基本范畴之一,又是中国哲学中一种基本范畴,因此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普遍运用或探讨最多的基本范畴之一。
一、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诞生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天”的概念,这一概念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天所生,圣人为天之道。
”“天所生”是指天地之间自然生成的万物之理。
而圣人就是指自然万物中具有永恒意识的人。
他们要运用自然的规律去认识事物,他们要去改变世界,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产生,就说明了这个过程。
在这之前我们提到过,先秦时期有两个经典人物:一个是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所记载的大禹的形象——治水的“大禹”以及一本叫《周易》或者《易经》的书——大禹和他的老师契、契的后代——契;另一个就是殷商周公旦所著《周易》中所记载的另一位大禹,而这两位大禹在后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二、朴素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和哲学基础朴素唯物主义最早的雏形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其经典著作《理想国》中就提出了一个关于自然和人关系的基本命题,即人与自然、人与万物是一种统一的整体。
此外《论衡》、《论天》等著作也都充分阐述了这种理念。
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哲学家又提出了关于“人性”和“善”的观念。
而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则更强调人自身对自然、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作用。
其中,在《论衡》和《论衡二》中所提出的“善”和“恶”等概念都不为后人所重视甚至抛弃了。
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观点,它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提供了不同的角度。
探讨这两种唯物主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可以引发对于世界本源的深刻思考。
1. 古典唯物主义的特点古典唯物主义是由伟大的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提出的,它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产物。
古典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永恒的,意识和精神的存在是源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在古典唯物主义的观点中,物质是永恒不灭的,它是世界的根本因素,而意识和精神只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古代哲学家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解释。
它强调世界上的现象都是由物质运动所产生的,而意识和精神只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根源在于物质,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世界的本原,而意识和精神只是物质运动的产物。
们都强调了物质对世界的重要性。
在古典唯物主义中,物质被看作是世界的根源,而意识和精神只是物质的产物,而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被强调为世界的本原,而意识和精神也只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总结回顾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都对世界的本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在我看来,古典唯物主义更着重于物质对世界的决定性作用,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更强调物质运动的原因和结果。
这两种唯物主义观点,都值得我们深度思考和探讨。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可以分别用不同的子标题进行阐述。
文章整体结构可以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展开,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唯物主义观点。
需要在文章内容中多次提及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以加强对主题的阐述。
文章在总结回顾部分,可以回顾古典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并分享个人对这两种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观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的。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下列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指导B.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道”的观念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A、B、C的说法不符合事实,说法错误,均应排除;老子的“道”和“气”与“场”的概念类似,都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说明了老子的观念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客观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客观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客观唯物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区别如下:
客观唯物主义:把客观精神(如“理”、“理念”、绝对观念、神、上帝等)当作第一性,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组成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是: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自然观的最高形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大自然客观具体事物的现象和某些表象作为事物普遍性的客观规律的根本属性和特征,比如把“气”、“水”、刚柔、软弱、明暗这些具体自然事物表面现象作为宇宙万物背后或深层的普遍客观规律的本质或实在本身。
朴素唯物主义又称“素朴唯物主义”,也称自发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三个阶段的最初形版态。
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虽然在实质上是正确的,它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是带有感性的,直观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还是唯心主义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物质(如水,火等)或某几种物质(如金、木、水、火、土等)或某种抽象的东西(如气、道、端、理等);物质与精神不可分离,灵魂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是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统一。
(2)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来自于其物质内部的矛盾运动;“在宇宙中,阴与阳两种基本力量处在永恒的矛盾中”;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自然界形成“天人合一”的关系;人类能够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界。
2、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徳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箱子或者长方盒子)的、有限的(从原始混沌的洪水中生成和演变而来的);它是运动的(或围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或围绕太阳转动——“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
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又称自发的唯物主义。
产生发展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其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看作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
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猜测的成分,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
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阶层的世界观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他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古代希腊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
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社会状况文明程度在古希腊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斯巴达和雅典最强大,也最有名。
因而,通常在谈到古希腊教育时,总是以它们的教育为代表。
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国家,实行的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
在公元前8世纪,9000户左右的斯巴达人统治着25万以上的奴隶和平民。
为保卫政权的稳定,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把奴隶主贵族子弟培养、训练成为体格强壮,受过严酷军事体育锻炼的武士。
斯巴达把教育看成是国家的事情,教育全部由国家组织、管理和控制。
儿童属国家所有,7岁前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
从7岁起被送入国家的教育机构,直到18岁,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顺从、爱国等品质。
教育的主要内容为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五项竞技,此外还包括肉搏术、骑马、游泳、音乐与舞蹈等等。
18岁的青年被送到士官团接受专门的军事训练直到20岁,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女孩同样要接受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的教育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有很大的不同。
雅典的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共和政体。
雅典的教育目的不仅是要把奴隶主贵族子弟训练成身强力壮的武士,还希望他们成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商人和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因此,雅典的教育除重视体育、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之外,还注意到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制度,既有公共教育,又有私人教育。
儿童7岁以前接受家庭教育,7岁以后,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读、写、算等知识和音乐、唱歌和朗诵等。
13岁以后,在文化学校和弦琴学校继续学习的同时,还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
大部分青年在学习2~3年后即可结束,少数显贵者的子弟升入国立体育馆继续学习。
他们在年满18岁,从体育馆毕业后可升入士官团深深造,被培养成军事领导人。
到20岁被授予公民称号,成为国家正式官吏。
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各依其不同特点影响了以后西方教育的发展。
人的思想状况古典希腊哲学是由古希腊哲人对生活的智慧的总结与思考,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同一个范畴。
主要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是哲学的重要内容。
古典希腊哲学对西方的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
这不是为了否认其他在古埃及、闪族以及巴比伦文化里出现的早期哲学家而作的谣传。
诚然,每个文化中都存在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而我们有证据证明一些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可能至少接触过某些埃及和巴比伦思想的作品。
然而,早期希腊思想家与他们的前人相比至少增加了一种元素,使他们与前人的思想区分开来。
在历史上,我们首次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他们对于世界规律并不是教条式的主张,而包括了他们对这些理论的各种论点。
事实证明了,几乎所有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宇宙论是极度和明确的谬误,但这并不会降低它们的重要性。
因为即使以后的哲学家立刻抛弃了前人假设的答案,但他们不能逃避前人所提出的问题:一切事物从哪来?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而希腊哲学家所追随的形式和传达他们的答案方法,变得与他们所问的问题一样重要。
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拒绝传统的神话对他们周遭所见现象的解释,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
换言之,他们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使用合理的论点突出他们的观点来告诉他人。
尽管哲学家对关于理性和观察相关重要性尺度有所争论,但2500年来他们基本上一致使用由前苏格拉底学派最早发明的方法。
争议常出现在确定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思想,以及确定他们用以支持自己独特观点的论据的方式。
这个问题并非来自他们自身或思想上的一些缺陷,纯粹是由于他们的历史与我们相隔太远的缘故。
虽然多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创作出标志性的著作,但我们并没有任何一本著作的完整版本。
我们只有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对其作品的引用,与偶尔发现的原文片段。
泰勒斯(希腊语:Θάλης;英语:Thales)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是这样评述泰勒斯的:他是希腊最古老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几何学家,是古希腊第一名享有世界声誉,有“科学之父”和“希腊数学的鼻祖”的美称伟大学者。
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一书里,尼采称泰勒斯为古希腊“哲学之父”,是最早的希腊哲学家。
作为西方世界第一位“专职”哲学家,泰勒斯没有敌人,就连后来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对他崇敬有加,尽管这两个人都以喜欢压制同行而闻名天下。
泰勒斯(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47年?)出生在古希腊米利都城。
这个城市是位于小亚细亚的古希腊爱奥尼亚省的省会,是地中海东岸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城邦,位于门德雷斯河口,地居东西方往来的交通要冲,是手工业、航海业和文化的中心。
它比希腊其他地区更容易吸收巴比伦、埃及等东方古国累积下来的经验和文化。
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级,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本以为泰勒斯会做官出人头地,或经商发家。
可是他却把金钱、时间与精力全部倾注于哲学与科学的学习与研究上。
他曾到过不少东方国家,学习了古巴比仑观测日食月食和测算海上船只距离等知识,知道了埃及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规则等。
他还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那里学习了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以后,他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并研究数学和天文学,晚年转向哲学,他几乎涉猎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获得崇高的声誉,被尊为“希腊七贤之首”,实际上七贤之中,只有他够得上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其余的都是政治家。
他招收学生,建立了学园,创立了米利都学派。
他不仅是当时自发唯物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较早的科学启蒙者。
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整个社会还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是理解不了的。
但是,泰勒斯却总想着探讨自然中的真理。
因为他懂得天文和数学,又是人类历史上比较早的科学家,所以,又有人称他为“科学之祖”。
泰勒斯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
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
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
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
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被称为西方最早的的哲学命题,由此他名正言顺地成为西方第一个哲学家。
在天文学方面,泰勒斯作了很多研究,他对太阳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他宣布太阳的直径约为日道的七百二十分之一。
这个数字与现在所测得的太阳直径相差很小。
他在计算后得知,按照小熊星航行比按大熊星航行要准确得多,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那些航海的人。
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研究,他确定了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在当时没有任何天文观察设备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发现是很了不起的。
阿那克西曼德(希腊语:Αναξιμανδρος;英语:Anaximander)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学生、亲戚和继承者,是继泰勒斯之后米利都出现的另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他是米利都人普拉克西陀的儿子,其鼎盛年约与萨莫斯的僭主波利克拉底的执政期相近,在第58届奥林匹亚运动会的第二年(公元前547年/公元前546年)阿那克西曼德64岁,但是在不久之后,他就去世了。
据记载,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个对自然做出书面论述的希腊人,按尼采的说法,他是:“古代第一个哲学著作家”(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他著有许多著作,如《论自然》《论地球的旋转》《论恒星》《论天球》以及其他一些著作,虽然,这些著作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部分都佚失了,现在只留下一些残篇和后人对他所作的零星记录,但是,通过书名我们至少可以设想阿那克西曼德对自然有所研究,并且有自己的观点并试图把些观点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这种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哲学家。
这种以文字记录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思想境界中强调偏重于“不立文字”有着极大的差别,与佛教(特别是中国的禅宗)神秘的“以心传心”的领悟方式差别更大。
在阿那克西曼德这里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以另一种方式被表现出来了。
此外,“最初的哲学家都是自然哲学家”(恩格斯语),这种说法仅仅是相对于西方最初的哲学家而言的,如我们从上文对泰勒斯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泰勒斯既是一个哲学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阿那克西曼德也是如此:他第一个发明日晷的指针并把它安装在斯巴达的日晷上来测定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
此外,他还制造了一个计时器以及第一个天球仪。
甚至于,令人惊奇的是,他第一个在板上画了一张我们居住着的世界(包括希腊、埃及和巴比伦)的图画,这之后,周游四方的米利都人赫卡坦奥把它画得更精确。
由上可见,阿那克西曼德同泰勒斯一样,不仅仅是哲学家而且还是科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首要的却是来源于在科学研究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以及对一些自然现象所作的大胆的猜测。
但是,同样是在哲学思考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却并非是从科学中得出哲学思考的结论,反而,他们采取的方式恰恰是远离科学研究,仅仅在政治、伦理等人文领域思考中如何以及为何,他们的哲学思想是在对政治、伦理的提出对策以及阐发道理之中得出的,如古代的百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Πυθαγάρας;英语:Pythagoras以弗所的赫拉克利特(希腊语:Ηράκλειτος της Εφέσσου;英语:Heraclitus of Ephesus色诺芬尼(希腊语:Ξενοφών;英语:Xenophanes巴门尼德(希腊语:Παρμενίδης;英语:Parmenides)与其他爱利亚学派(Eleatic)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