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公司swot分析上汽案例

公司现状
上汽集团在国内外市场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上汽集团的产品线涵盖了多个细分市场,包括轿车、SUV、MPV等,并拥有多个自 主品牌。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 力汽车。
02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品牌影响力
上汽作为中国汽车行业 的领军企业,具有强大 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汽车零部 件供应链的波动和成本增加。
竞争对手的崛起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新兴竞争对手的崛起 可能对上汽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环保法规的趋严
环保法规的趋严可能对汽车行业产生更高的 环保成本和生产压力。
03
上汽案例分析
优势分析
品牌优势
技术研发实力
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为 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发投入不足
虽然上汽集团注重技术研发,但与国际先 进水平相比,研发投入仍有不足,影响了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机会分析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上汽集团有望获得更多的 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的发展。
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上汽集团可以抓住消 费升级的机遇,推出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争优势。
高成本压力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工 成本的增加,上汽面临着较大 的成本压力。
品牌形象老化
上汽的部分品牌形象相对老化 ,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 注和认可。
管理体制僵化
上汽的管理体制存在僵化现象 ,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响应
上汽集团swot分析案例

通过利用迈克· 通过利用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对房地产行业的五种力 量进行分析后,可知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 量进行分析后,可知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 供应商和买方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能力,替代品的竞争很 供应商和买方没有什么讨价还价能力, 弱,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中等。 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程度中等。 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 所以房地产业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行业,这也是房地 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产业成为热点原因所在。
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 14.25
Page 16
续
排
1 2 3 4 5 6 7 8 9
LOGO
企业 序 丰田 通用 大众 现代-起 亚 福特
PSA
销量(万辆)
356.4 355.2 310. 215.3 214.5 158.7 158.6 154.6 121 115.2
Page 17
本田 日产 上汽集 团 铃木
LOGO
Page 1
LOGO
Page 2
LOGO
Page 3
LOGO
Page 4
Let’s go …
LOGO
Page 5
LOGO
目录
汽车行业国际环境分析 汽车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案例分析(上汽集团) 案例分析(上汽集团)
LOGO
Page 7
汽车行业的国际环境分析
体系竞争战略
EFE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关键外部因素
1.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权重 求增加,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提高。 求增加,客观上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有提高。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

上汽集团战略SWOT分析一.上汽集团的优势(S)1.上海国资委控股的汽车企业.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特别是汽车这样受政策导向明显的产业来说。
上汽集团可以第一时间捕捉到政策动向,摸透政策导向,及时调整公司战略,把握市场先机。
2.完全继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衣钵,技术积累较为深厚。
追溯上汽历史,堪称辉煌,曾连续二十多年领导国内轿车市场.从一个汽车修理和零配件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汽车全系列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在内,产业链完整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技术储备丰厚。
3.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且后续投资巨大。
早在2005年,上汽集团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与高校及其他同类型企业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
截止2012年,上汽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方面已投入20亿元,后续还将投入60亿元,以保证新能源投入的持续性。
二.上汽集团的劣势(W)1.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上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截止到2013年11月,上汽集团才推出3款新能源汽车,分别为荣威旗下的750,E50,550 Plug in。
2.品牌美誉度不够,受累自主品牌低端定位的思维定式.因为国内汽车起步较晚,且发展受限,国有自主品牌美誉度在消费者中普遍偏低。
三.上汽集团的机遇(O)1.受惠政策倾斜。
随着“863”计划的深入开展,中国政府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的资金投入巨大,上汽集团等汽车企业都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扶持。
这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是重大机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拥有长三角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市场。
上汽集团位于中国经济中心,倚靠长三角经济圈,辐射长江流域,市场巨大,潜力无限.且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需求活跃. 四.上汽集团面临的威胁(T)1.来自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优秀代表的巨大挑战。
比亚迪从发展初期开始迅速控制了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并拥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和条件.而上汽集团目前只推出了3款新能源汽车,与比亚迪差距巨大。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

一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管理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国内汽车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国际市场,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代表之一,一汽集团也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本文将对一汽集团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分析,从战略制定、组织管理、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探讨一汽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战略制定1.1 多品牌战略一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丰富的品牌资源,包括丰田、马自达、奥迪、一汽奔腾、一汽红旗等知名汽车品牌。
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应充分利用这些品牌资源,采取多品牌战略,将各品牌定位清晰,开拓不同的国际市场。
一汽丰田在美国市场打造高端品质形象,而一汽奔腾则可以在新兴市场寻求增长空间。
1.2 投资并购与跨国合作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一汽集团可以通过投资并购或跨国合作的方式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资源和渠道。
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作进行技术转让和共同研发,寻求在国际市场的增长。
一汽集团也可以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制造商或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加速国际化进程,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二、组织管理2.1 人才培养和管理国际化战略需要一汽集团拥有一支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
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应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2 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产品、服务和营销策略,以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提升国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三、市场开拓3.1 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国际化过程中,一汽集团需要充分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既要保持自身品牌特色,又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提供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拓展新兴市场一汽集团应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抓住国际化的机遇,寻求增长空间。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公司金融课程论文11705班祁琪1107534110摘要:本文基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2012年的年度报告,对上海汽车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其中也选取了同行业比较有竞争力的东风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同业比较,力求更好的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及发展潜力。
关键词:上海汽车;年报;财务分析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04。
2006年经过重组,上海汽车成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整车上市公司,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65.5亿股,合并总资产1381.6亿元,在岗职工总数超过65000人,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而公司主要业务主要包括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
而此文就基于上海汽车2009—2012年的年报主要运用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风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对其进行财务指标分析,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了解公司的发展情况。
一、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是企业能否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
其中主要的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冻比率和现金比率。
表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2012年的偿债能力比率表2012 2011 2010 2009财务指标流动比率 1.21 1.18 1.10 0.93速动比率0.84 0.86 0.81 0.74现金比率0.39 0.45 0.47 0.38数据来源:根据上海汽车2009—2012年的年度报告计算得出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DOC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全球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从国内经营走向国际化经营。
上海汽车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成功将对其他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上海汽车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实力逐渐壮大,积极的开展国际化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国际化经营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其国际化之路依然存在缺乏海外营销渠道、经销商选择不合理、品牌定位不清晰、本土化优势难以发挥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分析上汽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宏观、微观环境、经营优势和不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期对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上汽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自主品牌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bstract:As the degre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s, more and more foreign companies set up in various forms of organiz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configuration elements, from domestic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China's largest auto groups, success of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ther companies will play a very good role in guiding operations,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it is very necessary.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trength gradually grow, and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sales,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international road still exists a lack of overseas marketing channels, select dealers unreasonable, brand positioning is not clear, 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localization, which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pace.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nalysis of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 busines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SAIC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o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Keywords: SAIC, Internationalization, Business strategy, Independent brand目录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报告行业分析一、现有竞争者的威胁从最近新车上市的价格集中度来看,8—15万元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最为惨烈的阶段。
由于汽车行业对技术要求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遭受降价的损失。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这两方面都会导致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主要趋势:产品开发、全球化、水平整合为策略方向: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竞相开发新型、新款式、新技术的汽车以争夺新的市场,渗透现有市场,并且都以速度、低成本、高附加值为基础。
以速度和低成本竞争基础:各厂商都因为固定成本高,要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量和规模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使汽车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以合并与联盟为最重要的方式:各大厂商为追求规模经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共享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竞相寻求合并与联盟。
三、替代品的威胁全球汽车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环保型汽车。
中国人口密集,道路日趋拥挤,城市速度加快,大部分城市力建轻轨和地铁,并不断扩宽其路线。
面对日益增长的购车、保险、停车等费用,再加上轻轨和地铁方便快捷的特点,部分人会选择使用轻轨和地铁样的公共交通工具。
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汽车产业而言,供应商的产品对买方来说是很重要的生产投入元素,这种投和对买方的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这样使得供应商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汽车行业对技术要求很高,供应商的产品是有差别的,购买者具有较高的转化成本,这样供应商就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五、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五大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价格、品牌、燃油经济、外观造型、售后服务。
在消费者的购买中,安全、技术、品质、售后服务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品牌的忠诚度将决定未来的购买。
上汽集团国际化战略

(一)公司简介
3.旗下品牌(整车)国际国内分布
Company Logo
(一)公司简介
Company Logo
(一)公司简介
4.公司利润率
Company Logo
(一)公司简介
公司宗旨:
为了用户满意,
为了股东利益,
为了社会和谐,
上汽要建设成为品牌卓越、 员工优秀、具有核心竞争能力 和国际经营能力的汽车集团
Company Logo
(二)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因素
宏观环境与产业竞争环境
国际化需求 企业家的经营取向 国际化 战略 国际化愿望
Company Logo
二.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要素分析(凭什么?)
1.企业自身优势(内部因素 分析): (1)资源分析。 A.提升竞争力,加强自 身实力 B.在新领域开拓、产品 开发和自主研发能力方面 (2)上汽集团核心能力分析
公司宗旨: 为了用户满意, 为了股东利益,
Company Logo
(一)公司简介
1.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 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是一家 地方国有企业。 2.业务: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 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 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分析 (为什么?)
1.区位经济性
上汽集团在国外成立分公司、建立海外 基地都是为了在海外直接利用当地的资 源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而降低产 品成本 。 上汽集团对外出口、与国外企业合资,向整车出 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发展,无论在资本 还是产品上都扩大了集团的整体规模,降低了产 品的单位成本,提升了集团的竞争力 汽集团的零部件、整车制造和服务体系形成 产业纵向一体化整合。在本国形成一定的竞 争优势后,上汽集团开始向国外发展。在零 部件方面,上汽集团以低成本优势主要以 OEM形式向发达国家出口。在整车制造方面, 随着上汽集团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其技 术和品牌能力的不断提高 ,也将目光移向一 些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新兴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写作与实践》课程论文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贸易2011-2 学生姓名佚名学号 ************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佚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已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上海汽车集团的国际化经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上汽集团实际情况,并根据跨国经营战略的理论,描述了上汽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并根据PEST分析方法和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论证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可行性。
最后,我们总结了上海汽车集团在国际化经营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上海汽车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规模经济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analysisHou DianluAbstract:In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een in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auto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A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AIC, and based on the trans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theory,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AIC, and according to the of are feasibility of the five force model and PEST analysis method and Michael Porter's demons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inally, we sum.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Shanghai automobile group faced in internationalized business practice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Keywords:Shanghai automotive group;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ration strategy; Economies of scale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汽车工业是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最早开始全球化战略的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正调整发展战略并出台相应政策,我国汽车业也应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战略。
在外国企业拓展我国市场的同时,我国汽车行业也积极实施“走出去”,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
上汽集团的国际化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在发展初期,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基础都较弱,为提高企业的竞争,以市场换技术被动国际化,然后在合作中不断扩大管理权的过程。
1985 年,上汽集团(时称“上海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正式成立。
1997 年,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上海通用。
此后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开展了大规模的国产化运动,由此建立了相对完整、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也为中国发展轿车工业奠定了基础。
但在这一过程中,上汽集团对合资整车企业的管理控制力一直较弱,直到 2003 年上半年才实现了上海大众与德国大众的对等管理权,到 2009年 12 月实现对上海通用的控股权。
第二个阶段是以 2000 年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标志,上汽集团开始走向主动全球化,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由于在被动国际化中虽然与国际汽车集团合作,但是技术研发方面受到很大控制,所以自主研发能力一直较弱。
为了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主动国际化期初上汽主要是采用收购的方式,以期获取核心技术。
在大量收购之后,上汽集团的技术研发得到了很大提高,开始发展自主品牌。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只有全方位、深层次的参与国际资源竞争,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不足问题,这是关系国家经济长远的大事。
技术革命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从而出生了规模经济,技术革命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生产处大批量产品。
这种产业革命发展的结果,使得一个国家原有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生产力必须去国外寻找出路。
约翰.邓宁在1981年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对外投资额越大。
其核心思想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倾向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投资净额等于对外投资金额减去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是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而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参数。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是折衷理论的动态发展,邓宁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400美元的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几乎为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负值;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之间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较少,但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资,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负值,且绝对值有增大的趋势;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外资输入的规模同时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依然表现为负值,但绝对值有缩小的趋势;第四阶段,人均GDP 超过4750美元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明显表现为正值,并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三、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分析(一)区位经济性上汽集团在国外成立分公司、建立海外基地都是为了在海外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二)经验曲线(规模优势)上汽集团对外出口、与国外企业合资,向整车出口批量化、零部件出口规模化发展,无论在资本还是产品上都扩大了集团的整体规模,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提升了集团的竞争力(三)独特竞争力的转移汽集团的零部件、整车制造和服务体系形成产业纵向一体化整合。
在本国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后,上汽集团开始向国外发展。
在零部件方面,上汽集团以低成本优势主要以OEM形式向发达国家出口。
在整车制造方面,随着上汽集团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合作,其技术和品牌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将目光移向一些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新兴市场。
(四)利用全球子公司的技能上汽集团通过利用国家或地区的区位优势将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转移到需求大的市场,使其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和利润。
同时全球子公司的互动又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
这些符合了传统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四、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要素分析(一)企业自身优势(内部因素分析):1、资源分析。
提升竞争力,加强自身实力在新领域开拓、产品开发和自主研发能力方面2、上汽集团核心能力分析。
上汽集团在路线选择上实施海外收购战略,这在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应该算是一个创新之举,为其品牌的成功进行了较好的宣传。
在定位选择上,上海汽车集团直接选择了高端品牌,成功绕过了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二)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分析)1、政治环境汽车行业属于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
国外汽车行业是成熟行业,已形成垄断竞争格局。
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成长期。
近年来,汽车行业一直被国家列入发展过热行业,政府从三年前便开始推进汽车企业联合重组。
2006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表示将“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
2007年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到,中国汽车产业三年后要形成两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同时要有一批骨干汽车生产企业。
此外,国家政策一直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和支持。
2、经济环境在过去的6年中之中,由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明显比前30年的平均水平高,新兴的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强劲。
根据主要因素变动趋势的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国内外环境仍然比较有利。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状态依然持续。
从21世纪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呈现两大新特征:一个是持续时间长,在中国以往经济周期中,上升阶段普通只有一两年时间,而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到2008年底已持续了大概9年时间,经济增速保持在9.7%左右。
二是高位平稳运行,中国的经济在2003年GDP达到10%,而之后的5年中,始终在10%以上运行。
虽然,受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影响,2008年GDP增长率仍然达到9.0%。
这表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上升阶段比以往要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较快增长,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同期波动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
而且,目前国内消费需求更加旺盛。
3、社会文化环境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不理想,其主要表现为汽车税费不合理(多、杂、重),各地的市场保护和限制政策、城市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滞后、汽车保险市场混乱、汽车售后和维修服务与市场经济要求相差悬殊,造成汽车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中国目前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迈向汽车消费大国的行列,但如何引导这种潮流,却显得那么无助,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汽车文化导向来指引人们与车直接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带来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自2008年起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消费的信心。
同时,油价等汽车消费成本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汽车工业爆发性的增长和尚未形成的汽车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在买车的时候更多选择从众,而非适合。
因此最受牵连的便是那些个性突出而又缺乏共性的车型,几乎每一款个性化汽车都难免遭遇磨难。
从最有代表性的上海大众GOL由最初的出位到不得不妥协地归位,充分体现了国内汽车文化的空洞导致的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即缺乏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任何车型在中国市场都必须谨慎行动,如果拿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车型就以为占领中国汽车市场易如反掌,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当心了,因为中国汽车文化的长期缺位导致的消费心理无规律性,直接导致了在车型选择上的无规律可循,这可以称为现时中国车市的特色,也是最让企业无奈也最难把握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