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简介
若干国家 国际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机构简介

国外研究机构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增刊若干国家和国际组织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机构简介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刘育锋,郑坚,郭晨国际社会基本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网络。
这一网络主要包括全球性机构(如联合国教科文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国际中心)、地区性机构(如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及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机构。
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有国家级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韩国国家能力开发院、瑞士联邦职业教育及培训研究所、法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和印度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
以上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对本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发展起到智力支撑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通过如下方面得以保证:第一,通过法律或通过总统任命,确定国家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地位;第二,国家保证研究机构的运行及研究经费,使其能够履职;第三,组织结构清晰,研究队伍有较大规模并专业复合;第四,具有长线产品与研究主题,研究具有持续性。
本文选取8个国家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机构及4个国际组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机构,分别介绍其职责、组织机构、运行方式,以及科研成果等内容。
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UKCES )是由英国政府部门批准的,非政府、雇主导向的独立咨询机构,为英国在2020年成为技能、工作和增长的世界前8位国家而提供就业和技能的战略性专家咨询服务,其成员由来自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工会及行政当局的代表组成。
一、UKCES 使命其使命是提高英国技能水平、促进投入的增加,进而促进企业、工作和经济的发展。
它的战略目标是:①提供世界级的劳动力市场的智力支持,使商务和人们能作最佳的选择;②与行业和企业界的领导者们共同工作,开发并且传播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雇主对技能能够提供更大投资;③使就业和技能政策和雇主行动影响最大化,促—111—韩国能力开发院又称韩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KRIVET),是一个政府出资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成立于1997年。
6 国 务 院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简 介

国务院发研究中心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直属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主要职责是研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要内设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农村经济研究部、产业经济研究部、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外经济研究部、社会发展研究部、国际合作局;信息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企业研究所、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时报社等。
<<中国经济时报>>简介(China Economic Times)
创刊于1994年,是一份以经济为主的综合性日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本报自创刊以来,一直遵循“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办报方针,努力为中国和世界读者提供前瞻性的权威信息,在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阶层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总计发行近42万份,日读者近百万人次。
覆盖了全国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
每期有3万余份报纸投放在国际航空(北京)、东方航空(上海)、南方航空(广州)等9家公司的数百条国内国际航线,年读者人次逾2000万,读者对象为国际国内政务和商务人士,有较强的消费影响力。
中国经济新闻网简介
中国经济新闻网是依托中国经济时报社的人才和信息资源组建的一个经济综合类新闻网站。
中国经济新闻网目前开通了“要闻”、“政经”、“财经”、“区域经济”、“财经新闻界”等频道。
本网主要刊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经济新闻事件;见解独到、思想健康新颖、语言犀利、行文清新的经济评论(理论)文章;报道股票、期货、外汇、银行、传媒、IT、汽车、房产等信息。
国际政治专业必读书目

(一)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专业经典书目: 《冲突与合作:演进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大国政治悲剧》《大外交》《大国的兴衰》《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国际关系经典选读》《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与财富》 《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国际政治理论》《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权力与相互依存》《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新中国外交50年》《国家主权论》《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奥本海国际法》《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理解国际冲突》《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集体行动的逻辑》《科学革命的结构》《政治学方法论 》Counterfactual Thoughts Experiments in World Politics: Logical, Methodological, a n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Diplomacy: New Approaches in History, Theory, and PolicyGuide to Methods for Students of Political Science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 : the Contemporary Debate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二)国际安全研究方向必读书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外国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教程》《西方战略经典》(上、下)《从战争到和平》《国际战略学》《国家安全新论》《国际裁军与军备控制》《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战略》 《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中国国家安全地理》(三)国别与地区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美国外交》《美国政府简介》《美日关系(1791-2001)》《欧洲共同体——体制·政策·趋势》 《欧洲一体化与世界》《亚太安全战略论》《亚太安全合作研究》《国际关系与东亚安全》《跨世纪的日本》《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中国与亚太安全》《中国国家利益分析》《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评估》《俄国熊看中国龙》《中苏关系史纲》(四)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方向必读书目: 《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寻求权力与财富的斗争》 《全球政治经济学:观点、问题与政策》 《国际经济学》《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国家利益》《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五)主要中外文期刊:Current HistoryDisarmament DiplomacyForeign AffairsForeign PolicyInternational Affair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ecurity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The EconomistThe National InterestWorld Politics《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太平洋学报》,中国太平洋学会《美国研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国际观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当代亚太》,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政治学参考书目: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计划(转载)以下文字转自《求是》,还有一些今年的数据是我们文科考研网增补进去的,希望考此专业的同学们好好看下,(外交学以及国政的也可以借鉴)!加油!前言对于考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的同学,专业课一为理论,包括政治学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专业课二为国际关系史,指定的参考书是3本,分别为唐晓、杨帆主编的《政治科学基础》、秦亚青老师编写《权力·制度·文化》以及肖月、朱立群主编的《简明国际关系史》。
总的来说,参考书不多,而且考试的内容基本不会超出这基本参考书的内容,但是因为部分考试题目涉及的内容很细致,所以在看书的时候要关注细节,并且阅读其他的书作为辅助。
第一遍的时候把握整体结构,第二遍以后开始仔细整理,是结构充实。
最重要的一点:自信。
外交学院的考试中规中矩,好好复习就一定有好的结果。
一、专业信息介绍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学校简介外交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
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现任院长是中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进军。
外交学院现有职工4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余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4.6%,讲师约占45.2%。
此外还聘请了40多位资深高级外交官和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同时聘请20余位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和教师。
外交学院的学生素质一直居于全国一流,其高考招生门槛之高在很多省份超过北大清华。
男女生比例大约为一比一,且招生并不设所谓的身高或政治背景的限制。
学院培养出的学生以儒雅风度,深刻活跃为特点。
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很好,而且就业方向广泛,进入外交部只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学校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是汲取知识和做学问的良好场所。
具体专业国际关系专业属于国际关系研究所。
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当代国际问题。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简介 -回复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简介-回复什么是“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MS)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旨在研究中国企业和领导力的特点、中国管理实践的发展和变革以及中国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
CMS涉及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商业研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以探索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CMS的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加快,对中国管理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早期的管理研究主要以西方企业为研究对象,忽视了中国企业的特殊性和独特发展路径。
然而,中国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环境都对管理实践和组织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使得研究中国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CMS的研究内容1.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CMS研究了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中竞争,并探讨了他们在国际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范围可以包括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合资企业、战略联盟和直接投资等方面。
2. 中国领导力和组织行为:研究中国领导力的特点和中国文化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是CMS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内容可以包括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中国式领导力的特征和中国员工对领导者的期望等方面。
3. 中国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在中国管理研究中,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CMS研究了中国企业的文化特点、企业家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
4.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和最佳实践是CMS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主题可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评估和员工福利等方面。
5. 政府与企业关系:在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成功至关重要。
CMS的研究内容包括企业与政府的合作、监管环境、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
CMS的价值和意义研究中国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帮助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商业领域的竞争力。
国际关系学院介绍(中文版)

国际关系学院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简介●学院介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下设外交学系、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论坛》杂志编辑部、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社会性别与全球问题研究中心、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等教学和研究机构、中国外交外事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和对外政策咨询的特色智库。
●师资力量国际关系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长期聘用外国专家2人。
95%以上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一年以上出国留学或学术交流经历。
名誉院长为前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
李永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学院优势☆拥有本科、双学士、硕士、博士四个层次的学历教育。
☆拥有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可招收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公共外交五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拥有国内唯一自主设置的公共外交硕士二级学科学位点。
☆外交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国内相同专业中的首个。
☆科研方面,在中国问题研究、大国关系与大国外交、国别与地区外交、公共外交、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等研究方向上具有优势。
☆教学方面,在打造多层次跨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复语”双复型外交外事人才方面优势突出。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专业本科留学生项目介绍●专业概况外交学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最早建立的复合型学科专业之一。
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第一届硕士留学生。
为北京市第一个非语言专业硕士点。
2009年本专业挂靠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贸促总会”基地被评为北京市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一、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研究与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国际关系学院学科结构完整。
现有四系(国际政治学系、外交学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三所(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以及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等近20个研究机构;拥有国内国际政治学科最齐全的专业设置:本科专业有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暂不招生);硕士专业有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科社与国际共运、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博士点包括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科社与国际共运、中外政治制度。
其中国际政治、科社与国际共运自第一批起便入选全国国际政治类重点学科并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科社与国际共运专业还与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立了“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研究基地”。
国际政治经济学则是我院在全国各高校国际关系院系中率先设立的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交叉学科。
国际关系学院师资队伍强大。
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56人,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20名,讲师5名。
此外,学院还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教师现承担国家科研项目、教育部项目和国际合作或海外基金资助课题共100多项。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联系广泛。
在国际化、开放型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学院现已同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合作关系。
其中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个世界知名的大学或教育机构。
每年接待数十名海外学者来院讲学、访问或进修;同时,每年也选派若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赴海外访问、进修或学习。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科目考研复试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科目考研复试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一、人大国际关系学院简介-启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
基于60多年的学术传统和历史积淀,历经几代学者的持续努力和学术创新,国际关系学院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重大国际影响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科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国际关系学院是全国首批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欧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政治专业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的2008年及2012年两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政治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并列第一。
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8人,讲师19人。
全部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占教师总数的93%。
获得海外高校博士学位者18人,占教师总数的25%。
另有教辅行政人员16人。
学院学术队伍的总体规模在全国高校国际关系学院中位居前列。
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的著名学者担任学院的名誉教授、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中,学院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欧盟让·莫内终身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中央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系列教材首席专家3名。
60多年来,国际关系学院培养了近万名各层次的全日制毕业生,其中中国学生有8000多名,(本科生近5000人,硕士生3000多人,博士生700多人)。
他们广泛分布在各级政府部门、涉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外交外事、政策研究、教学科研、新闻传播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简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IIS)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外交和国际问题研究的机构,也是唯一直属中国外交部的专门研究机构。
CIIS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基础理论扎实,国际知识广博,外交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拥有丰富的国际问题资料和中外文专业书刊。
CIIS研究人员每年发表大量学术论著。
CIIS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库,密切跟踪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的发展演变,对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中长期战略研究,并及时向国家权威部门提交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CIIS承担着大量国际交流任务,建立了广泛的交流网络。
作为中国外交部直属的专业研究机构,CIIS与不少国家的类似研究机构和主要智库有固定的交流机制。
CIIS又是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
CIIS的研究人员活跃于中外媒体,为公众解读国际问题的前因后果,介绍政府外交决策背景,增加国内公众对外交的理解和支持。
向世界介绍中国,增加外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
欢迎您走进国研所,共享CIIS研究人员对国际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对国际形势的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