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3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专项技能—理化鉴定技术

中药鉴定专项技能—理化鉴定技术

中药理化鉴定
目录
CONTENTS
01
02
含义 理化鉴定方法
一、含义
含义: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 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统称为理化鉴定。
二、理化鉴定方法
方法:
(1)物理常数测定法 (5)化学定量分析法
(2)化学反应鉴定法 (6)色谱鉴பைடு நூலகம்法
(3)常规检查法
(7)光谱鉴定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6)色谱鉴定法
1.薄层色谱法 2.薄层色谱扫描法 3.气相色谱法 4.高效液相色谱 5.蛋白电泳色谱 6.柱色谱法 7.纸色谱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7)光谱鉴定法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度 或发光强度,对中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方法: 1. 紫外光谱法 2. 可见分光光度法 3. 红外光谱法 4. 质谱鉴定法 5. 磁共振光谱鉴定法
(4)有害物质的检查 (8)中药鉴定新技术
二、理化鉴定方法
(1)物理常数测定法: 1)膨胀度测定法 2)相对密度测定法 3)熔点测定法 4)旋光度测定法 5)折光率测定法 6)凝点测定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1)物理常数测定法: 1)膨胀度测定法 2)相对密度测定法 3)熔点测定法 4)旋光度测定法 5)折光率测定法 6)凝点测定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1)物理常数测定法: 1)膨胀度测定法 2)相对密度测定法 3)熔点测定法 4)旋光度测定法 5)折光率测定法 6)凝点测定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2)化学反应鉴别法: 利用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颜色变化或沉
淀反应等现象来检识中药真实性的方法。
二、理化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
❖ 硝酸和铬酸均为强氧化剂,解离速度较快,如解离柔软较嫩的材料, 应注意掌握时间。经硝酸、铬酸解离的材料,草酸钙、碳酸钙结晶及淀 粉粒、脂肪油等均已消失。
氯酸钾法:本法适用于坚硬的材料,如木类及某些坚硬的 果皮、种皮等,将材料置坩埚或小烧杯中,加50%硝酸试 液约5ml及氯酸钾粉少量,缓缓加热至沸,当气泡渐少时, 再及时加入少量的硫酸钾,以维持气泡稳定产生(约15~ 20分钟),至材料能分离开时,倾去试液,加水洗涤数次, 即可制片观察。采用此解离法制片需在通风处进行,以防 氯气中毒。
使用显微镜注意点
① 取拿显微镜时,必须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轻 取轻放,防止因撞击使镜头内各组透镜脱胶而影响观察的 清晰度。
② 每次观察标本片时,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看清物象后, 再换高倍镜。
③ 要注意保持显微镜的干燥和清洁,使用前后,均需将显 微镜擦干净,注意镜头要用擦镜纸或绸巾单向擦拂,切勿 用手、手帕或纸片等去擦,观察临时制片时,要防止水分 或药液外溢以致沾污镜头及其他部分。
总论
❖ 一、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 ❖ 二、药材鉴定取样法 ❖ 三、药材来源鉴定法 ❖ 四、药材性状鉴定法 ❖ 五、药材显微鉴定法 ❖ 六、药材理化鉴定法
各论
实验一 组织制片技术
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的方法。 (2)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转至高倍镜下观察时,通常视野转暗,可调节聚光器和 光栅以增加亮度。
高低倍镜视野中心的校正:由于显微镜使用过久或使用 不当,有时出现高低倍 镜视野中心不重合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使用前应事先校对高低倍镜视野中 心。方法是先在高倍镜中寻找一物,移至视野中心,转过低倍物镜,观察此物在低 倍镜视野中所在的部位,记下座标位置,以后凡在低倍镜视野中找到的物体就移动 至所记录的座标位置,转过高倍镜,正置视野中心。

中药鉴定的标准依据

中药鉴定的标准依据

中药判定的标准依照第一节中药判定的依照一、国家药品标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国药典》是国家监察管理药质量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药品的根源、质量要乞降查验方法,是全国药品生产、供给、使用和查验等单位都一定依照履行的法定依照。

《中国药典》一经宣布实行,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药典》先后共宣布了九版: 1953 年版一部;1963 年版、 1977 年版、 1985 年版、 1990 年版、 1995 年版和 2000 年版,均分一部和二部; 2005 年版、 2010 年版均分为一部、二部和三部(中、化、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标准也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第一版,是增补在同期间该版药典中未收载的品种或内容,与《中国药典》同属国家药品标准,也是全国各有关单位一定依照履行的法定药品标准。

与药材有关的有:1.中药材部颁标准2.入口药材部颁标准二、地方药品标准(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对其余省区没法定拘束力,但可作为参照履行的标准。

其所载品种和内容若与《中国药典》或部颁药品标准有重复或矛盾时,第一应按《中国药典》履行。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炮制规范第二节中药查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一、中药查验的分类中药查验按其查验目的可分为抽查查验、拜托查验、复核查验、仲裁查验、入口查验和自检。

二、中药查验的一般程序(一)检品受理与取样(二)查验包含三方面:中药的真切性判定、安全性检查及质量好坏判定。

(三)查验记录及查验报告书(四)异议与仲裁第三节《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中与药材、饮片判定有关的内容一、凡例《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质量量检定的基根源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一致规定。

二、附录(一)药材和饮片取样法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是指按《中国药典》的规定选用供查验用药材或饮片的方法。

《江西省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版与《中国药典》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

《江西省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版与《中国药典》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

、《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学习指导,要求,1、熟悉《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对中药饮片控制的新方法。

2、熟悉《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对中药饮片抽样的具体要求。

3、熟悉《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中药饮片控制的新方法。

4、熟记常用的炮制方法和常用的辅料,如净制、切制、酒炙、蜜炙,制霜,酒、醋、食盐水等。

了解“樟、建帮”特色炮制方法和特色炮制辅料,如炆法,复制法,蜜麸等。

,目的,介绍《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以及《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在炮制通则和炮制辅料上的具体内容,使广大药事工作者熟悉和了解中药炮制在《药典》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意义,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药炮制的效果可直接影响到中药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和临床疗效。

因此,熟悉和掌握重要炮制的有关内容和规定,将有利于中药在临床上的使用,增加药物的疗效,从而有利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

炮制方法和炮制辅料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内容。

(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简称《规范》)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简称《药典》)两部新法规是成立药监局以来,编制的具有划时代的药品法定依据,对规范药品市场,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中药饮片控制及新方法《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对中药饮片控制,体现三个字:齐、高、全,主要是收载品种齐、实用;质量标准控制方法和要求高;项目全面、内容紧跟时代发展。

目的就是确保我省饮片质量,杜绝掺假混杂现象,使临床用药和科学管理能够达到新的水平。

现从品种、标准和项目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

1、《规范》收载品种齐、实用。

《规范》经过广泛调研遴选,共收载中药饮片品种及规格738种,较1991年版700种,新增品种130种(43%),修订525种(71%),删除了83种,主要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版中药材第一册、《江西省中药材标准》1996年版和《江西省中药炮制规范》1991年版上,我省中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实际应用的品种,具体修订情况如下:(1)根及根茎类收载183种,新增土黄连、山姜、千斤拔、木板蓝根、水半夏、丝瓜根、参薯、枫荷梨、蛇葡萄和樟树根等41种,白茄根更改为茄根,土牛膝更改为红牛膝,彭泽贝母更改为江西贝母,删除三叶青、广防己、墓头回、算盘子根等11种。

药材质量检测项目

药材质量检测项目

药材质量检测项目
药材质量检测项目包括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 外观检验:包括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杂质、虫蛀等情况。

2. 水分检测:测定药材中的水分含量,以判断其干燥程度和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3. 总灰分检测:测定药材燃烧后残留的矿物质和无机盐的含量,以评估药材的纯净程度。

4. 酸不溶性灰分检测:测定药材中不能被酸溶解的残留物的含量,以鉴别药材中泥土、沙子等杂质的含量。

5. 浸出物检测:通过一定溶剂浸泡药材,测定其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以评估药材的有效成分。

6. 挥发油检测:测定药材中挥发性油类的含量,以判断药材的气味和品质。

7. 重金属检测:检查药材中重金属的含量,以确保药材的安全性。

8. 农药残留检测:检查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含量,以确保药材无农药污染。

9. 黄曲霉素检测:检查某些药材中黄曲霉素的含量,以预防霉变和毒素的产生。

10. 无机成分检测:测定药材中无机成分的含量,以了解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这些检测项目涵盖了药材的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材质量标准通则

中药材质量标准通则

一、目的:建立中药材质量检验及标准通则。

二、适用范围:适应于中药材质量标准检测。

三、责任者:化验员。

四、正文:内容1、“性状”系指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包括折断面或切断面)特征及气味等特征。

(1)形状是指干燥药材的形态。

观察时一般不需预处理,如观察很皱缩的全草、叶或花类,可先浸湿使软,展平,观察。

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时,如有必要可浸软后,取下果皮或种皮,以观察内部特征。

(2)大小是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一般应测量较多的供试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

测量时应用毫米刻度尺。

对细小的种子或果实类,可将每10粒种子紧密排成一行,以毫米刻度尺测量后求平均值。

(3)药材的色泽是指在日光下观察的药材颜色及光泽度。

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颜色时,以后一种色调为主。

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4)观察表面特征、质地和断面特征时,供试品一般不作预处理。

如折断面不易观察到纹理,可削平后进行观察。

(5)检查气味时,可直接嗅闻,或在折断、破碎或搓揉时进行。

必要时可用热水湿润后检查。

(6)检查味感时,可取少量直接口尝,或加开水浸泡尝浸出液。

有毒的药材如需尝味时,应注意防止中毒。

2、(1)“鉴别”系指检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

经验鉴别系指用简便易行的传统方法观察供试品的颜色变化、浮沉情况以及爆鸣、色焰等特征。

显微鉴别系指用显微镜观察药材切片、粉末或表面等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

照显微鉴别法(附录ⅡC)项下的方法制片观察。

理化鉴别系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药材中所含某些化学成分进行的鉴别试验。

3、“检查”系指对药材的纯净程度、有害或有毒物质进行的限量检查,包括水分、灰分、杂质、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等。

4、“浸出物测定”系指用水或其他适宜的溶剂对药材中可溶性物质进行的测定。

5、“含量测定”系指用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方法,对药材含有的有效成分、指标成分或类别成分进行的测定,包括挥发油及驻成分的含量、生物效价测定等。

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

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

[ ywo d ] oyo u hf rm; iued tr n t n A hdtr i a o ; xrc eemiain Ke rs P lgn m mu io lu Mos r eemiai ; s eem nt n E t t tr n t t o i a d o
何 首乌 是 常用 中药 , 蓼科 植 物 何 首 乌 P l o u l 为 oy n m mu— g
表 1 1 6批 不 同产 地 何首 乌 水分 、 总灰 分 、 酸不 溶 性灰 分 、 出物 检查 结 果 浸
Ta 1 The t s e ul f 1 fe e r u s o r g n fe c - o r b. e tr s t o 6 di r ntg o p fo i i e e f we s l l
c p e n2 0 dt n o n a p n i I eemi a o f ae h rt to , p e d x I s sa n — o o i i 0 5 e i o f p e dx X H d tr n t n o tr n te f s me d a p n i K ah a sy a dAp a i a i w i i h X
d fe e o c sby H PLC i r nts ur e
Q N 鲫,WU Me ga , I n ln WANG K y ea
(ae rgC nrl nteS uh at f uzo , ih uP oic, ae 5 6 0 , hn) C ryD u o t o te s o i u Guzo rvn e C ry 5 0 0 C ia oi h G h
mo e t a 0 7 % h r s o mo e t a 0 % t t la h c d i s l b e a h n tmo e t a . % , l o o — ou l x r c f r h n 1 . 7 e b ,n r h n 6.4 o a s ,a i n o u l s o r h n 0 71 a c h l s l b e e ta to t e c l o k meh d t e a u to o e s t a 0 0 % .Co l i n h od s a t o h mo n fn tl s h n 2 . 3 ncuso :Re i e t n a d o e c — o r r t h r s c n v s d S a d r ff e e f we o e b a l l p o i e t e e p rme t l a a r v d h x e i n a t .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水分测定法
2.掌握中药灰分测定法
3.熟悉中药浸出物测定方法
4.熟悉中药挥发油测定方法
【仪器、试剂、材料】
1.仪器水分测定仪,坩埚、马福炉、挥发油测定仪,粉碎机,电热套、玻璃冷凝器、硬质圆底烧瓶、干燥器、电子天平、扁型称量瓶、二号筛、锥形瓶、沸石或玻璃珠等。

2.试剂甲苯、蒸馏水、乙醇、五氧化二磷干燥剂、稀盐酸、乙醚。

3.药材样品牛膝、薄荷、石斛、
4.药材粉末大黄、肉桂、山药、黄芪、金银花、红花、洋金花、半夏、桔梗、木香、穿心莲
【实验内容】
一、中药品质常规检测技术介绍
1.水分测定法
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通过二号筛。

第一法(烘干法) 本法适用干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

疏松供试品不超过l0mm ,精密称定。

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h,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min,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h.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二法(甲苯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仪器装置,如图。

A为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cm。

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

并置烘箱中烘干。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l~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沸石或玻璃珠数粒。

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人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

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

使每秒钟馏出2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

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

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

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附注]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摇后放置。

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减压干燥器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人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lcm的厚度,放人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中。

测定法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约0.5~1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

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无水氧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五氧化二磷和无水氧化钙为干燥剂,干燥剂应保持有效状态。

第四法(气相色潜法) 详见《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ⅨH。

2.灰分测定
(1)总灰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取供试品2~3g(如须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试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炭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 600'C',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总灰分的含量(%)。

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小心加人稀盐酸约l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min,表面皿用热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

滤渣连同滤纸移置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

3.浸出物含量测定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需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冷浸法取供试品约4g,精密称定,置250~300m]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 ,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热浸法取供试品约2~4g,精密称定,置100~25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10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

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
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2)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

以各品种项下规定浓度的乙醇代替水为溶剂。

(3)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取供试品(过四号筛)2~5g,精密称定,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2小时。

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除另有规定外,加热回流8小时,取乙醚液,置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放置,挥去乙醚,残渣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18小时,精密称定,缓缓加热至姆105℃,并于105℃干燥至恒熏。

其减失重量即为挥发性醚浸出物的重量。

4.挥发油测定
测定用的供试品。

除另有规定外,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井混合均匀。

仪器装置如图。

A为1000ml(或500m1,2000ml)的硬质圆底烧瓶。

上接挥发油测定器B,B的上端连接回流冷凝管C,以上各部均用玻璃磨口连接,测定器B应具有0.1ml的刻度。

全部仪器应充分洗净,并检查接合部分是否严密、以防挥发油逸出。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器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

测定法甲法适用于测定相时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 1.0ml),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人烧瓶时为止。

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

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乙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以上的挥发油,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

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人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

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
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供试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含量(%)。

二、丁香水分测定
1.选择哪种水分测定法适宜丁香的水分测定
2.设计实验流程与步骤
3.准备实验仪器,安装水分测试装置
4.称量丁香样品30g,按实验步骤进行水分测定
5.计算丁香样品含水量,判断含水量是否合格。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二法)测定,不得过12.0%)
6.写出实验报告。

三、大黄灰分测定
1.选择哪种灰分测定法适宜大黄的灰分测定,是否要测定酸不溶性灰分。

2.设计实验流程与步骤
3.准备实验仪器,安装灰分测试装置
4.称量大黄样品5g,按实验步骤进行灰分测定
5.计算大黄样品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判断灰分含量是否合格。

(总灰分不得过l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
6.写出实验报告。

四、大黄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1.为什么要选择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大黄的浸出物。

2.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流程与步骤
3.准备实验仪器,安装浸出物测试装置
4.取大黄样品4g,精密称定,按实验步骤进行浸出物测定
5.计算大黄样品的浸出物含量,判断是否合格。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6.写出实验报告。

【作业】
1.写出丁香水分测定的实验报告
2.写出大黄灰分测定的实验报告
3.写出大黄浸出物测定的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