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教案

学前教育史教案
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一章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明确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掌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胎教的国家。

教学内容: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及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教学提示:重点是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难点是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一、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

1、社会公育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在原始社会,由于社会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在一定集团内,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原始人群或氏族部落共同承担。对儿童实施公育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社会公育内容: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的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1)生活和劳动教育。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现代民族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如对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人(解放前仍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和基诺族人(解放前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的调查报告。

(2)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3)审美意识教育。《尚书·舜典》“帝曰:夔kui!命汝典乐,教稺子,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稺,亦作稚,幼儿。稺子,泛指小儿。

(4)军事体育教育:部落战争需要军事体育技术与强健的体能。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

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公元前2700年),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便产生了名为“庠”(xiang)的教育机构。据史籍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如《三礼义宗》中说:“虞氏之学名庠。”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庠”这种机构的形成是经过一定过程的。

“庠”的原意就是养羊的地方。

《礼记·明堂位》“米廪lin,有虞氏之庠也。”这里的“庠”由家畜饲养场所变成了粮食仓库。孟子:“庠者养也。”《说文解字》:“庠,礼官养老。”《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

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人人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教育没有专职人员。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体现了“长者为师”。

3.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实际的示范和模仿而进行教育。

5.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场所,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采取随时随地、分散进行的教育形式。

第二节中国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便开始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慢慢向奴隶社会过渡。夏代开始,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夏代(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奴隶制形成的初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400多年。

商代(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奴隶制发展时期,经历了600年左右。

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是奴隶制全盛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奴隶制走向崩溃的时期,经历了300年左右。

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

一、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

(一)意义和任务

奴隶社会家天下的宗法制和贵族专政决定了培养天子的重要性。

(二)奴隶社会的胎教

胎教:是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或通过孕妇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内胎儿,使其能良好地发育、生长的教育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西周还建立了胎教制度,以加强从外部对孕妇进行的约束。“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青史氏之记》记载:“古者胎教之道,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太师持铜而御户左---”

(三)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西周按儿童年龄大小来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

《礼记·内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pān)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四)保傅之教与乳保之教

为加强对太子的有效教育,在奴隶社会时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和乳保教育制度。

1、保傅教育制度: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

《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昔者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

西周除设“三公”外,还置有副职“三少”即少师、少保、少傅,他们常相伴太子左右,以影响和指导太子。

2、乳保教育制度:是指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据《礼记·内则》中记载,太子、世子出生后不久,即“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他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保母,安其寝处者。”总之,由他们共同负责太子、世子德性的培养与日常起居的料理。

二、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由于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而代之以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

2.由于奴隶主贵族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力,因而儿童的学前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

4.对幼儿实施的学前教育不仅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已经注意到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5.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主张和具体要求。

作业与思考:

1、为什么奴隶社会特别重视天子的学前教育?采取了什么措施?

2、我国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如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明确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学前教育。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演进及经验和局限。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及内容,教学难点是封建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背景知识: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皇家与国家的统一,但聘用皇室以外的人来管理国家(政权)

2、科举成为人们的晋升之阶

3、乡土社会、农业社会(皇权不下县,靠血缘、家长、族长、皇帝)“忠孝”

4、强调伦理道德的力量,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5、家庭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的最早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6、重视学前教育:养正于蒙。

张载《正蒙·中正篇》“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者之功也。”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圣功久矣,大矣,而正之惟其始。蒙者,知之始也。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也。”

罗泽南《小学韵语》“教人之道,首重发蒙;蒙以养正,是曰圣功。…人之初生,至善者性;仁义礼智,天之所命。恻隐辞让,羞恶是非;蔼然四端,扩而充之。幼而不学,遂失天真;性漓情怪,不可为人。父兄之教,当及其时,长其良能,充其良知。”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服务

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建立学校,目的是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

(1)邸第: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和帝的妻子邓皇后,曾征召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与河间王的子女四十余人(年龄在五岁以上)及邓家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在宫廷开办邸第,教这些孩童读经书,其中还为年幼的儿童专设教师和保姆。邓皇后每天早晚亲自到邸第对孩子们抚育教导,监督学业。这是中国最早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因为只局限在一定的大家族内,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前教育机构。邸第的出现,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下的产物。

《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太学: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西汉武帝时建立,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董仲舒“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学而优则仕”

2.齐家治国的基础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孔子:“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家教与治国的逻辑关系:本源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中家与国的密不可分。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论亲疏。父权与君权名异实同。“家之不宁,国难得安。”由此,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国之本在家,欲治其国,须先齐家的观点,并赋予家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育三重功能,使中国传统的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光耀门楣

如果说齐家治国是政治家为古代学者学前教育制定的终极目标,那么光耀门楣则是普通家庭实施学前教育的实质动机与最切近实际的目的。

将个体的光荣与家庭的荣耀联系起来,根源于中国社会的特点。“一人当灾,全家遭殃”“株连九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望子成龙”

二、学前家庭教育内容

儿童生活常规

常规,一般指生活规则和行为规则,用以约束人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常规教育一般包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1)礼仪常规的训练

封建礼教是封建时代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体系。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礼”的核心在于辨名分、定尊卑,使君臣、夫妇、长幼、上下各有等级差别,从而确定各类人际关系的准则及相应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安守本分、循规蹈矩,从而稳定整个社会秩序。

古代关于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基本上都是为封建礼教服务。生活常规总的原则是谦卑、恭谨、稳重。

幼仪教育是对幼儿言行举止必须符合“礼”的规范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符合礼仪的姿态训练,对儿童的坐、立、行、跪、拜、饮食起居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儿童与家中长辈的关系礼节:“应对、进退之节”,包括:长辈召见之礼和求见长辈之礼。《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即事先发出声音以使长辈有所准备,不可突然推门而入。“将入户,视必下”,即进屋时应放低视线,不可四处张望。

《童子礼》规定:“凡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进时当鞠躬低首,疾趋而前。”

(2)养成卫生习惯

南宋教育家朱熹“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指出:“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常令洁净。”

清人朱柏庐也要求子弟“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

(二)初步的道德教育

1、孝悌

孝: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不违背父母的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

悌:要求儿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的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兄弟和睦、家族兴旺《吕氏春秋·孝行》中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孝悌之道成为古代道德的根本。

孝:尊敬长辈

悌:兄弟友爱

“孝”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幼儿从小养成不违父母意志,服从父母绝对权威的习惯。清代学者李秀《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也指出:“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无得专行,必自禀于家长。”均突出了父母的绝对权威。

对幼儿进行“孝”的教育,还要求幼儿自小养成敬奉双亲的习惯。《孝经·纪孝行》中说:“孝子之事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礼记·曲礼》中要求儿子对父母应做到“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即冬天应使父母温暖而不受寒,夏天应使父母凉爽而不受热,晚上要为父母铺好床,早晨要向父母请安。东汉时的黄香是实行这种孝行的典范,《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讲的就是黄香九岁时对父母非常孝顺,寒冬时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因此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辩证地看待古代“孝”的教育,“借正父子之论,以严君臣之分”——本质,即突出父权的“孝”,旨在强化对皇权的“忠”,而且这种“忠”、“孝”是不问是非的“愚忠”、“愚孝”,它完全扼杀了儿童的个性与自由,成为制造奴性和奴才的渊薮,这是我们应当批判的。

对幼儿进行“梯”的教育,主要是要求孩童自幼兄弟友爱,为兄者爱护弟弟,为弟者敬爱兄长。“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封建社会曾广为流传,并在学前家庭教育中作为进行梯的教育的典型事例而屡被引用。

2、崇俭

提倡节俭,切勿奢华,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农业文明古国,农村的稳定决定着朝廷的安危。农业生产艰辛,丰收得之不易,一如唐诗中

所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提倡勤俭并举。“一生之计在于勤”,但只知勤若不能节俭,勤劳所得很快就会化为乌有。明清之际学者孙奇逢在其《孝友堂家训》中告诫弟子说:“居家勤俭,孰为居要?博雅曰:…勤非俭,终年老瘁,不当一日之奢糜。?”他说,勤与俭相比,“似俭尤要”。

3、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无欺。

幼儿的心理特征:明人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幼儿的天性纯洁美好,“绝假纯真”。不正确的影响或幼儿自身因自夸或惧过,有时也会说谎,导致日后欺诈之心生长的萌芽,逐渐丧失“童心”,“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要卫护此诚实无欺的“童心”,使之不失,长辈应从正面进行引导教育。而幼儿年幼无知,难辨是非,长辈又应以自身诚实的行为来引导幼儿,《礼记·曲礼》中说:“幼子常视勿诳。”元人陈澔释为:“常视之以不可欺诳,所以习其诚。”《韩非子·外储上说》中讲到的春秋时期的曾参杀猪的故事为人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另外,《韩诗外传》中也记载了一则孟母教子无欺的故事,都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榜样。

一旦小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说了谎时,父母则应该及时训诫,予以纠正,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再度出现。宋代邵博在《闻见后录》中曾记载史学家司马光儿时剥核桃皮的一件往事,便是很好的例证。

4、为善

善,在封建社会主要是指合乎道义、合乎礼仪的事。由于儿童年幼,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善事,故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幼儿行小善戒小恶,积小善以成大德。

三国刘备遗诏教训后主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清人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西汉的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幼时见到两头蛇的故事。这些都说明了古人重视教育幼儿为善积德,积小善成大德是很可取的。

(三)文化知识教育

由于“万般成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文化知识教育便成为众多家庭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封建社会家庭对幼儿实施的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教他们识字、学书、听解《四书》,以及学习一些名诗、名赋、格言等。

识字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的重点与起步,在有条件的家庭中,幼儿的识字教育一般在3-4岁便已开始,并且有的家庭还很注意研究识字教学的方法。

清代学者蒋士铨4岁时,其母“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即撇)、磔(zhe,即捺)、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以竹丝代笔合成字,不仅能引起儿童兴趣,而且对于儿童清楚字的笔画结构亦有益处,此外,她的教学方法还运用了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

王筠《教童子法》“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ju匆忙,急忙)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识日月字,即以天上日月告之。识上下字,即以在上在下之物告之,乃为切实。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

清代学者崔学古、唐彪等都曾对幼童识字教育进行过研究。

封建社会对于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字书教材的编写颇为重视,秦时李斯著有《仓颉jie篇》,赵高作《爱历篇;汉时司马相如撰《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南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与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简称“三、百、千”,则是古代蒙学字书编写的代表作,它们流传极广,甚至为朝鲜、日本所学习。这些字书虽不是专为家庭幼儿

教育而编,但实际上许多家庭已经将它们作为家教识字课本,原因在于这些教材编得生动活泼,而且均采用韵语,或三言句,或四言句,句短合仄ze,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诵。此外,它们虽都按集中识字编排,但并非字的机械组合,而是把它们巧妙地组成富于思想意义的句子,由此介绍日常生活常规、自然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等。可见,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分散与集中识字相组合的教材,这种编写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诗赋教育??由于诗赋是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故在家庭中亦极为重视对幼儿进行诗赋知识的启蒙。当时在家庭中主要是选择汉赋中的某些名篇、唐宋诗词中的某些名家作品让幼儿背诵。最为常见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等。

着意于使幼儿养成乐学、勤学的学风??? 常常鼓励幼儿要从小立下大志,以此作为勤学苦读的目标和动力。

三国诸葛亮在《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视志向为成才的前提与保障。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历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根据不同孩童的资质进行鼓励向学。“极慧者,必摘其短以抑之,则不骄;极钝者,必举其长以扬之,则不退;倦者,必加以礼貌(如习礼、呼字之类),则不鄙;稍长,必励以蒙工(如理书、默书之类),则不佻。”

(四)幼儿身体保健教育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第二节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胎教学说的发展演进

1、秦汉时期《黄帝内经》

2、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基本理论“外象内感”。

也就是说孕妇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3、孕妇饮食的调理

二、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1、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注重孕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3、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

4、有些非科学的理论

三、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1. 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学前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学前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专为幼儿编写的用于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材;

3. 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学前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

4. 学前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

5. 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作业与思考:

1、请分头收集“三、百、千”,下节课汇报这几本古代儿童读物的特色。

2、请收集古代家庭教子的先辈,让他们讲讲他们的的故事数则。

3、请采访你家里的前辈,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如何进行的?

4、请阅读一位古代或近代名人的传记,看他们的家庭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思想

教学目的:了解贾谊、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明确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内容:贾谊论早期教育;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教学难点是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第一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颜之推简介

颜之推之生平:

颜之推出身士族,深受儒家名教礼法影响,又信仰佛教。但他博识有才辩,处事勤敏,应对闲明,所以在南北胡汉各政权之下,先后都受宠任。他年逾六十的一生中,“三为亡国之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又死在南北统一之后的隋开皇年间,所以经验、阅历都较丰富,非南朝或北朝局促一隅的高门士族所可比拟。他著作《颜氏家训》被后世称为“家教规范”。

一、早教

“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儿童的教育为什么要及早进行?

1. 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

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2. 主张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3.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意较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4. 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威严有慈

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

1. 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慈爱和严教结合。

“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

2. 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

“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

3. 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

4. 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推崇棍棒教育。

“笞chi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

鞭挞体罚犹如以苦药治其疾病,“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三、均爱勿偏

1. 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平等对待子女。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

“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

2. 偏宠孩子,意愿与效果相反,值得家庭教育者深思。

四、应世经务

1.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

2. 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

他抨击了当时教育培养出来的尽是不可理事、脱离实际的人物:一类是玄学空谈家,他们虽然评古今事务,但“及有试用,多无所堪。……保俸禄之资,不知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以应世经务”。另一类是死守章句的腐儒,他们整天“诵短句,构小策”,却完全脱离实际,“施之经务,怠无一可”、“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zhuo竖也(梲:梁上的短柱);……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桼迟也”。这两类人实是废才,于国家毫无用处。

3. 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五、重视风化陶染

1. 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2. 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

“慎择友”,“必慎交游”

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 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要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第二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背景知识:宋代的社会状况

1、唐末五代社会离乱,纲常失调,世风日下

2、中华民族的信仰或文化逐渐建立的过程(儒学哲学化)

3、轻武崇文

一、朱熹的生平及思想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wu)源人,今江西婺源县,南宋时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时代的科举考试有点类似于美国今天的大学入学考试。朱熹认为,通过科举实现进入上层社会对学生来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他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准则:把你学习时间的30%花在考试上,剩下70%的学习时间用于个体的成长,毫无疑问,对于今人而言如果能够将这一准则变成现实,许多文科大学都会为此感到欣慰。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

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朱熹与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理与气、理与欲

理存在于古代圣贤的书籍当中,教育就是学习古代圣贤的书本知识。因此重视环境和书本知识的学习。(外烁、环境和师友的影响)“支离事业”

重视蒙养教育

1、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之于小学”。

把人的受教育阶段划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指8-15岁。强调学“眼前事”即“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三、要求慎择师友(外烁的作用)

1. 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

“乳母之教,所系尤切”

2. 儿童稍长,应开始注意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

家信《与长子受之》“交游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

至于如何决定交游的亲疏,他指出“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益友”应近之,“损友”则应远之。

3. 对太子、皇孙来说,师友的选择就更为重要。(晚年做过帝师)

十分重视太子、皇孙的择师问题,“夫太子,天下之本,其辅翼之不可不谨”

四、提倡正面教育

1. 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曾说“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义之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亦必不胜矣”,又说“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而之而后有持循哉?”

2. 对于儿童教育更为强调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

3. 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在《小学》一书中,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能使儿童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3. 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的规定也主要着眼于进行正面的具体的指导。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缺落”“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务使墨汁污手”等等。

4. 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

“指引者,师之功也”

“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认为“譬如种植之物,人力随分已加。但正当那时节,欲发生未发生之际,却欠了些子雨,忽然得这些子雨来,生意岂可御也”

第三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背景知识:

明代的社会状况

1、宦官专权

2、宋代理学成为正统统治思想

3、宋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心学)得到了大发展。理在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即理,致良知”。强调人的个性的发展与高扬,强调教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王守仁生平介绍: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9月30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教育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

最重要的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1.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2. 顺导儿童性情进行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兴趣在提高儿童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生意萧索,日就枯槁”

3. 尖锐地批评当时流行的无视儿童兴趣,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拒囚”

“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

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是一个“精气日足、筋力日张,聪明日开”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拔苗助长。

三、因材施教,各成其材

考虑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儿童的学习包括:歌诗、习礼、读书。“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教,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作业与思考:

1、你有学前教育思想吗?讲讲你的学前教育思想?

2、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何总体特点?你对其如何评价?我们应借鉴什么,批判什么?

3、我国古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分为几个流派?反映了何种教育规律?

4、请访问你周围的老师和家长,看看他们有何幼儿教育思想?

第四章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把握蒙养院与蒙养园的异同,了解外国教会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掌握康有为的儿童公育思想。

教学内容: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教学难点是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一、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妇女走出家门,从事社会职业。

中国封建社会是封建守法家族制度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大工业的出现,使不少妇女走进了工厂,如纺织厂、缫丝厂,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担已不适应。

二、舆论基础和思想准备:近代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引进和传播。

近代一系列思想家对本方幼儿教育的介绍,提出的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的主张,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制度上容许:清末新政的改革。

1904年“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学前教育的地位,建立了蒙养院制度。标志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开始摆脱家庭教育,逐步向由社会专门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一、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中为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

(一)蒙养院的对象

保育教导3-7之儿童,每日不得过4点钟。

(二)蒙养院的设置

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乳媪、节妇训练而成。由其中识字的充任。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一)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中国女子教育由此取得合法地位。同年在上海开办了第一个私立保姆传习所。

(二)蒙养院的设立

1、官办蒙养院

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光绪29年)武昌创立的武昌蒙养院。并招收15-35岁女子,专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中国幼儿师范教育的萌芽,但不久就停办。2、私立蒙养院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办的很有名的。由清末翰林院编修严修所设,聘请日本人大野铃子为老师,从日本购进教学设备,招收亲友子女和附近邻居子女。

三、特点:

1、过渡性,虽有制度,但实施不充分。是家庭教育的辅助形式。

2、迈出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第一步。

3、蒙养院制度建立是至上而下的。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出现的。

4、抄袭日本。基本依照了日本明治三十二年颁行的《幼稚园课程保育设备规程》,在实施中,较正规的蒙养院教员都由日本人担任,设备也从日本进口。

5、“中西结合”。蒙养院的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第五章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1912年-1949年)

教学目的:了解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情况,包括幼稚园的课程、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概况、幼稚园师资的培养概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教学内容:中华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幼稚园课程;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幼稚园保教人员的培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学前教育。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新学制中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师资培养,教学难点是评价新学

制中幼稚园的课程标准。

第一节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1912年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蒙养院改名为“蒙养园”,附属于各级学校内或单独设立。明确规定蒙养园的师资训练要在女子师范学校中开展。但蒙养园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它的建置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但与晚清相比,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二、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定

1922年《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主导思想是“美式教育”,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此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并把学前教育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前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确定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第二节幼稚园课程

1932年我国颁布了中国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幼稚园课程

标准。

一、幼稚教育的总目标

1、增进幼儿身心健康

2、力谋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二、课程范围

音乐、故事、儿歌、游戏、常识、工作、静息、餐点。

三、教育方法

1、强调照顾儿童的喜好,不必强求一致地活动。教师要进行引导和个别辅导。

2、采用设计教学法。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保教活动用单元活动的形式,打破各科目界限,把教学分成若干单元,每一个单元以一个问题为中心,所有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3、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认为自然界、家庭、村庄、城市、工商业都是儿童最好的活动

场所。

4、引导儿童,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5、教师要做观察、教育记录,对儿童的身体、性情、喜好都要记录下来,作为研究和施教的材料。

6、儿童的玩具用品尽量利用废物、天然物和日用品。

7、教育活动要与家长相结合,也中向家长宣传幼稚教育和家庭教育方法。

四、评价

1932年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因此,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特点。

五、各类幼稚园的建立和发展

1、厦门集美幼稚园

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19年在集美学校内成立,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招收幼儿百余名,请陈淑华为主任。

2、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

1919年开设,均为南京高等师范工作人员子女,这个园注重儿童特点,在探索幼稚园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上,很有特色。

3、北京香山慈幼院

正式成立于1919年,其前身为慈幼局,主要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后由水利督办熊希龄自任院长,收容香山附近孤儿。

4、南京鼓楼幼稚园

是陈鹤琴创办于1923年,该园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开始创办在陈鹤琴家中,后得东南大学教育科赞助,1925年在南京鼓楼购地3亩建园,称南京鼓楼幼稚园。

5、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这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该园办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招收贫苦农村孩子30名,园舍设备皆以节约为原则。

作业与思考:

1、试析学前教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演进。

2、试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3、结合本章所举的一些代表性幼稚园,分析民国时期幼稚园教育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第六章共产党领导下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概况,明确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实施措施、保教人员的培养和提高措施。

教学内容: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老解放区学前儿童保教内容和方法;老解放区保孝队伍的建设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的实施措施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

第七章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的:了解现代是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了解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的生平与教育活动,明确他们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张雪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张宗麟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难点是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陶行知,1891年生,原名文濬,后改知行,又改行知。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系。后留学美国,曾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学习。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

陶行知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后迁居安徽古溪地方,不久又移居古城徽州(歙县)城西黄潭源村。陶行知的父亲名位朝,字槐卿。接管了祖上的一片酱园,后因社会经济萧条而破产倒闭。母曹翠(Lè)。陶行知生活的年代,是祖国的危难之际,多事之秋。自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由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到被帝国主义列强们用枪炮打开国门,被迫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陶行知,亲眼见到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们过着贫穷、愚昧、落后,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出过洋,亲眼见到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先进的东西。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强烈反差,重重地刺激着陶行知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陶行知自小十分聪敏好学。六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十五岁时,其母在歙县一所教会中学"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些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敬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他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他更加自觉而刻苦努力地学习,以便能更好地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读大学期间,在他倡导并主编中文版校刊《金陵光》上,他写了《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

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宣传生活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

命和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出不少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终年55岁。

二、主要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

陶行知通过对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考察,指出当时国内幼稚园有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要办中国的幼稚园、省钱的幼稚园和平民化的幼稚园。

1、中国的幼稚园:吸收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实际,使中国的幼稚教育适合中国的国情。

2、省钱的幼稚园:教师要本国培养,本土选择,教育材料要就地取材,不必事事效法外国。

3、平民化的幼稚园:教育对象面对工农。

(二)解放儿童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但在旧社会儿童往往受到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身心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要解放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去想。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陈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他指出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错误,孩子好动手是他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

3、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孩子自己去看,去观察。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否则世界上的事物将在他面前白白流过。

4、解放儿童的嘴巴:儿童有问题要允许儿童问,不要尊从中国不许说话的旧习惯,小孩子只有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题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5、解放儿童的空间:把孩子从鸟笼式的学校解放出来,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要解放他们的活动空间,扩大认识眼界,以发挥儿童内在的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学校及幼稚园要给儿童自己学习的时间,不要把儿童全部时间占用。

措施:充分的营养;建立良好的习惯;因材施教

(三)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1、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

培养适合于农村幼稚教育的师资,以武术培养体魄,以园艺培养农人的身手,以生物学培养科学的头脑,以戏剧培养艺术的兴趣,以团体自治来培养改造社会的精神。因此,幼稚师范应开设这些课程。

2、采用艺友制的方法培养幼儿教师

艺:技艺、手艺;友:朋友。

做教师必须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跟幼稚园教师结成朋友来学,书本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做教师的途径一是从师,一是访友。

教师用朋友之道去带徒弟就是艺友制。亦师亦友。

陶行知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和为农民办教育的实践。这是五四民主思潮在教育界的反映。

第二节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幼

稚团设备。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鹤琴,1914年(民国3年)8月清华大学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1919年8月回国。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陈鹤琴是边知、边行、边写、边讲,即把研究、实践或发表互相结合在一起的一位学者。他同时研究儿童,同时办幼儿园,同时在自己的家庭里实施幼儿教育,同时宣讲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1922年出版《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1923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一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他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实验中所积累的材料,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出版。其中第一章“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发表他的儿子陈一鸣从一个半月到两岁七个月的生活照片86幅,展示婴儿的发展进程,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这在当年可算是先进的研究方法。儿童心理的测验研究引进我国是比较早的。1927 年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兼任陶行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科科长,建立南京教育实验区制度。与陶行知合力创办樱花村幼稚园,开辟乡村幼稚教育基地。与张宗麟一起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提出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15条意见。又发起成立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专门研究幼儿教育月刊《幼稚教育》。

1928 年至1939 年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处长(1928.9),创办多所小学、幼稚园和中学。1939年任中华儿童教育社主席。1940 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并任校长。抗战开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投身于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工作,任上海市难民教育委员会及国防救济会难民教育股主任,创办救济会中学、儿童保育院、报童学校。次年,创办《活教育》月刊。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1945 年回沪任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接管外国人所办中小学,创立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市立女子师范学校)。1946 年兼任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理事长。并先后担任中共创办的上海省吾中学、华模中学和报童小学校长、校董事会董事长。1948年4月,赴菲律宾,在马尼拉暑假小学教师讲习会讲学。8月,赴捷克参加世界儿童教育会议。解放前夕,两次遭国民党特务逮捕。民国38年(1949)5月曾先后两次遭国民政府当局逮捕,经上海五位大学校长联合营救获释。8月,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9月,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解放初期(1949——1952)陈鹤琴曾任春晖中学校董。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先后当选为全国和江苏省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南京分社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等职。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江苏省一、二、三届副主席。

从50年代初起,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他的活教育思想受到错误批判。而他本人,在1958年也遭到错误批判,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被全盘否定。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1979 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

誉理事长。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

二、论幼稚园教育

(一)幼稚教育的中国化

1927年,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了幼稚园发展的15条主张。

幼稚园要适合中国国情。

陈鹤琴指出:“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要晓得我们的小孩不是美国的小孩,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一样,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具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惟一条件”。

幼稚园要与家庭合作。

“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凡是儿童能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教他们。

三条标准:凡是儿童能够学的东西诮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

4、幼稚园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5、课程设置应该以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6、课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儿童的健康。

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8、幼稚园应特别注意音乐。

9、幼稚园应有充分适宜的设备。

10、幼稚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

11、幼稚生的户外活动要多

12、幼稚园应采用小团体式的教学方法

13、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课程的中心和组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和幼稚生的关系,幼稚园和家庭的关系以及环境设备等。

(二)幼稚园的课程:

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三)幼稚园的教学:整个教学法

三、活教育的理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1、“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教师的责任: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作业与思考:

1、请思考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2、请思考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3、试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教学目的: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十年动乱”对学前教育的破坏结果。

教学内容:建国初的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盲目发展与调整巩固;学前教育遭受全面破坏;学前教育的拔乱反正与恢复振兴。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幼儿园的暂行规程》中“幼儿园的任务和目标”,教学难点是学前教育的拔乱反正与恢复振兴。

第一节1949-1957期间的学前教育事业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方针

1、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妇女参加劳动

2、公办和民办并举

幼儿园向广大工农开放

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

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

学前师资的培养

第二节盲目发展和全面破坏时期(1958-1976 )

1、1958年大跃进中,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大大增加。超出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师资质量低下。

2、学前教育专家和教师遭到批判。

3、文化大革命中,教育方针严重歪曲,管理体制遭到彻底破坏,师资培训全面取消。

第九章当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幼儿教育和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状况。

教学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幼儿教育;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的幼儿教育概况,教学难点是21世纪初我国幼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情况。

一、提高入园率

到2005年,全国学前3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1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3年教育,大面积提高3岁以下和3-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负责的体制

各级政府的职责:

1、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

2、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3、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负责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幼儿园团长、教师的管理等

4、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发展幼儿教育的计划等

5、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幼儿差异,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纳了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的。它的方向是指引儿童快乐地学习,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要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突出对幼儿的情感、兴趣、态度和个性的关注。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总目标是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作业与思考:

1、中华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相比较有哪些异同?

2、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3、请电话采访或实地采访你身边的亲人请他们回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第十章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埃及、印度和希伯来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具有宗教性的特色。

教学内容: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难点是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第十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

教学目的: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发展状况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古代希腊的幼儿教育;古罗马的幼儿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教学提示:教学重点是古代希腊的幼儿教育;教学难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第一节古代希腊的幼儿教育

一、古代希腊的基本情况

大约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

希腊各部族建成了数以百计的独立城邦。由城市和周围农牧地域构成的奴隶制国家。最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

二、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一)概况

斯巴达是一个农业城邦,周围群山环绕,交通闭塞。该城邦是在外族入侵征服当地居民过程中形成的。斯巴达中有三种居民:

简明中外学前教育史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重点: 一、古代学前家庭教育P30---46 1.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1)古代重视早期教育的思想渊源: 古代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原因,总的来说,教育史根据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因此它既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受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古人对早期教育的高度重视,是当时尊教劝学的思想环境的产物,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2)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3)“慈幼”的社会责任观 (4)“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 2.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环境的影响感化(2)反对溺爱子女(3)教以正,守以常(4)信贰勿诳(5)量资循序与培养兴趣 二、.蒙养院的特点:P73 1.中国的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2.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中国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确定的。这是不同于西方很多国家。 3.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 4.严重的抄袭日本。 三、陶行知的教育观点:P162--171 1.“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2.“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3.“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4.“论幼儿师资的培养---艺友制示范教育的实施” 四、张雪门的教育理论:P172---191 有系统组织的实习:P188---190 幼稚园实习三年计划,主张:上一阶段的工作未终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不能开始。所根据的原理“教学做合一”。 1、什么叫“有系统组织的实习”:第一须有步骤,第二须有范围,第三须有相当 时间,第四更须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2、实习可以分作四大阶段: 第一是参观,时间:一个学期;对象:设备、师生的仪表、态度与兴趣、教学过程以及整个设计。 第二是见习,时间:一个学期,从供备材料开始,一直到整个设计活动的参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

学前教育史试题 1 一、填空 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 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 公养' 、' 公育'制度。 4、按照' 壬子癸丑' 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 相结合 ' 。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 之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_______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 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 ,即外国病、 花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幼儿园小班语言说课稿(学前教育)

小班语言说课稿:《小鸡过河》 一、说教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童谣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选了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天性的素材《小鸡过河》,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生动、有趣味性。 《小鸡过河》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了两只有礼貌而又聪明能干的小鸡在郊游过程中如何通过三条河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鸡、长颈鹿、乌龟等都是小班幼儿所熟悉的。听了这个故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拿故事中的角色来同自己对照,运用该故事教育幼儿做一个有礼貌、爱动脑的孩子非常合适。另外通过该故事还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团结友爱,关心同伴的积极情感。 二、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三、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提问法。 1、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两只小鸡出去郊游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请谁帮忙呢?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讲述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鸡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函授作业 教材:《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何晓夏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课教师:孟红艳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外象内感说 2、行为课程 3、整个教学法 4、艺友制 5、五指活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以正、守以常”? 2、“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有哪些? 3、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张雪门提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 1、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简述陶行知的六项教育运动及其在这些运动中的主要活动事迹?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自学重点 第一编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前)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本章重点: 一、古代胎教定义及实施 二、胎教理论的萌芽―外象内感说 三、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四、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五、保傅制度与“备三母”制 六、古代学前教材概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早期教育 本章重点: 一、关于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 二、对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分析 三、古代的神童教育 四、颜之推的早期教育思想 五、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六、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编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第一章清末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 本章重点: 一、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三、蒙养院章程的制定 四、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五、清末蒙养院设立情况 第二章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演进 本章重点: 一、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教育改革

二、蒙养园制度的规定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四、幼稚园制度的确定 五、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规定 六、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第三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本章重点: 一、利用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办学前教育特权 二、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三、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四、任教于中国幼稚园翻译教材出版幼儿读物 五、办理慈善事业摧残中国儿童 六、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 第四章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探索 本章重点: 一、康有为《大同书》中有关幼儿教育的思想 二、康有为有关学龄前教育的主张 三、鲁迅关于幼儿读物及其幼儿教育的思想 四、学前教育的一些实验与探索 第五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本章重点: 一、老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 二、老解放区保教队伍的建设 第六章学前教育家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 本章重点: 一、陶行知: 六项教育运动;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艺友制 二、张雪门: 有关幼稚师范教育的研究;“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幼稚园课程;行为课程 三、陈鹤琴: 有关儿童心里发展的研究;五指活动;“活教育”理论;整个教学法 第三编中国当代的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9年)

《我是中国人》说课稿

《我是中国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 2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人真骄傲》,本次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而设计的。 本次活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活动方法、说活动流程等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首先说教材: 设计意图: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和闭幕,我越来越感觉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同时为了使幼儿了解祖国的广阔和强大,我选择了这个主题来完成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是语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并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表达事物连贯、口语化。由于幼儿参加过园里的升旗活动,对国旗、国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幼儿也去过北京旅游,对景区也并不陌生。因此此次活动,我主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共同交流探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使幼儿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掌握我国国旗的象征意义、会唱国歌以及了解首都的一些重要景点。 2.能力: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 3.情感: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和繁荣富强,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难点是:能够较完整的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爱国之情。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以下准备: 1、空间准备:布置活动区、将椅子摆成半圆形,以便幼儿更好的活动。 2、物质准备:国旗,国歌磁带,颐和园、故宫景区图片。 3、知识准备:国旗国歌的意义,了解颐和园、故宫等景点的历史。 以上我说的是教材,下面我说说活动方法。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第九章《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启示》说课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版) 一、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方向必修课程。该课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学前教育实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童与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掌握扎实宽厚的学前专业基础知识,形成全面有效的学前专业基本能力,以便能适应新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能完成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与管理、教育科研机构幼教研究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儿童工作者的工作。 第九章《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启示》在整体课程目标要求下,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特点思考对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启示。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学前教育理论在各国的实际运用,以及对学前教育理念的反思与研究意义重大。教育学生,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以便能适应新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教材选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第三版。 2、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从学前教育目标、学前教育内容、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学前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以及学前教师的培训等多方面介绍了美国、英国、新加坡和埃及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同特点,同时也分析了对我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3、教学参考 李生兰等著《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李生兰著《儿童的乐园:走进21世纪的美国学前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在了解美国、英国、新加坡和埃及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不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中外学前教育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导学生思考国外学前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借鉴外国学前教育实践科学合理的成分,并应

学前教育史资料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1. [识记]如何理解中国最古老的学校? 1-2. [识记]简述慈幼观念的演变?[201504单选201510单选] 1-3. [识记]简述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1-4. [简单应用]简述古代的慈幼礼俗? 1-5. [领会]简述胎教作用? 1-6. [综合应用]简述胎教的内容? 1-7. [识记]简述家庭学前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8. [领会]简述《礼记?内则》中有关学龄前儿童分年教育的规划内容? 1-9. [综合应用]简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1-10. [领会]简述家庭教育的原则? 1-11. [领会]简述蒙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1-12. [综合应用]简述王筠的生平及其关于儿童识字教学的观点? 1-13. [综合应用]简述崔学古的生平及其有关儿童教育的主张?[201504单选] 1-14. [领会]简述蒙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具有蒙学性质的读物?[201510单选201510名词解释] 1-15.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遵循哪些原则? 1-16. [识记]我国古代的游戏种类有哪些?[201510单选] 1-17. [识记]古代的学前教育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2-1. [识记]认识几位主要的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家?[201504名词解释] 2-2. [领会]简述王充“论身心统一”的儿童教育思想? 2-3. [识记]简述王充“论小儿禀性”的儿童教育思想? 2-4. [识记]简述王充“论优生”、“论在活动中学习”的儿童教育思想?[201510简答] 2-5. [简单应用]简述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 2-6. [简单应用]简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2-7. [领会]简述王守仁“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论的意义以及“循序渐进”的儿童教育主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学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学前声乐课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音乐欣赏、声乐》,配合我院校本教材《幼儿歌曲弹唱》。 学院通过和用人单位的多次教研,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课时的20%) 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课时的20%) 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课时的30%) 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课时的30%) 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

10696 中外学前教育史

1.现代汉语的标准音是() 选择一项: a.北京语音 b.东北语音 c.北方语音 d. 华北语音 正确答案是:北京语音 2.普通话里,“迂”、“衣”、“乌”的不同,主要是()的不同。 选择一项: a.音强 b.音长 c.音高 d.音色 正确答案是:音色 3.普通话里,短语“一朵鲜花儿”的读音包含()个音节。 选择一项: a. 4 b. 2 c. 5 d. 3 正确答案是:4 4.普通话里,“张”的读音包含()个音素。 选择一项: a. 4 b. 5 c. 3 d. 2 正确答案是:3 5.下列汉字中,其读音是由四个音素组成的音节是()。 选择一项: a. 仰

c. 端 d. 圆 正确答案是:端 6.在标音方法上,《汉语拼音方案》采用()。 选择一项: a.音素标音法 b.音节标音法 c.音位标音法 d.声韵调标音法 正确答案是:音位标音法 7.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是()。 选择一项: a.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b.符号形式简明 c.形体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 d.能够用来记录各民族语言的语音 正确答案是: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8.下列汉字中,其读音为零声母音节的是()。 选择一项: a. 吨 b. 森 c. 根 d. 文 正确答案是:文 9.下列辅音中,既能做声母又能做韵尾的是()。 选择一项: a. l b. n c. r

正确答案是:n 10.现代汉语的基础方言是() 选择一项: a.北京话 b.华北方言 c.官话 d.北方话 正确答案是:北方话 11.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是() 选择一项: a.著名现代作家作品 b.现代口语语法 c.北京话语法 d.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正确答案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12.从方言区划分来看,广州话属于() 选择一项: a.赣方言 b.湘方言 c.粤方言 d.官话 正确答案是:粤方言 1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选择一项: a.汉语 b.法语 c.俄语 d.英语 正确答案是:汉语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题(有所有答案)

学前教育史试题1 一、填空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_______ 。 2、《颜氏家训》的作者是_______ 。 3、______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4、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_______ 。 5、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__________ 。 6、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___相 结合'。 7、清末民初,与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相比,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 上。 8、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____ ,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 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9、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_____________ 》。 10、大约19 世纪_____ 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11、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_________ 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 中。 12、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 年2 月颁布《 _____ 》,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 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3、______ 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 钱病和富贵病。 14、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__________________ 的教训是深刻的。 15、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 _____ " 。 16、《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________ 。 17、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______ 》中。 18、____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19、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 年3 月在武汉成立中国________ ;该组织在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资料讲解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基础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本课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观察、沟通等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以及创设环境与设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4.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价课程方案、幼儿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各项工作。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本课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幸军主编的《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前教育学》以3-6岁儿童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任务与功能。 (2)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知晓各种幼儿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3)掌握体、智、德、美各育的概念、目标、任务、内容和实施。 (4)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 (5)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 2.教学资源多样化。本课程教学主要是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主要有: (1)教材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实行。 2.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的基本理论即。 3.我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 4.1903年创立的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5.1932年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分、、三方面内容。 6.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是。 7.1952年颁布试行的《》为我国幼儿教育正规化提供为依据。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 A、家庭教育 B、宫廷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产生在:() A、商代 B、西周 C、汉代 D、唐代 3.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傅、太保的官职,合称() A、三少 B、三公 C、三母 D、三太 4.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壬戌学制》 D、《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5.在《大同书》中康有为为了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构想而设计的教育体系是: A、“公养”、“公育” B、绅士教育 C、平民化教育 D、义务教育 6.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的()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矾幼稚园 C、集美幼稚园 D、北京香山慈幼院 7.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北京香山慈幼院 B、厦门集美幼稚园 C、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8.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用以培养幼教师资的方式是( ) A、小先生制 B、艺友制 C、五指活动 D、行为课程 9.1951年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产生,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称为“()”。 A、蒙养园; B、托儿所; C、幼稚园; D、幼儿园 10.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从此宏观调控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有了法律依据。 A、幼儿园教育纲要;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管理条例; D、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15分) 1、蒙养院 2、设计教学法 3、行为课程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声乐课》说课稿 荆州教育学院艺术系方帆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学院针对歌唱能力的重要性,专门开设了学前声乐课这一课程。 1、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作为学前音乐课的子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幼儿的音乐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 2、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 3、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重要一环,声乐课在相关音乐课程的支撑下,有一定的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课程设计沿着声乐基础、儿歌带词练习、儿歌表演唱、儿歌自弹自唱的顺序,以拓展渐进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我院选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音乐欣赏、声乐》,配合我院校本教材《幼儿歌曲弹唱》。 学院通过和用人单位的多次教研,选取了序列性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 1、声乐基础(课时的20%) 针对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声乐训练的特点,一是要选择适合的艺术歌曲;二是要考虑到专业特点,选择一些中外少儿歌曲。 2、儿歌带词练习(课时的20%) 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把握,又能结合专业特点,一举两得。 3、儿歌表演唱(课时的30%) 与舞蹈课中的韵律活动内容相结合。唱和演的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4、儿歌自弹自唱(课时的30%) 将弹和唱合二为一,融会贯通。针对性适用性强。 声乐课以上内容的安排,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紧贴将来就业的实用性,和其他相关课程结合紧密,学生按照螺旋型阶梯式轨迹循序学习。 三、教学设计 1、教学模式(“创情境、重探究、多合作、获知识、享应用”五步教学模式)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汇总 一、“最”、“初”、“始”、“第一”、“首” (一)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教材第10页) (二)中国古代记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的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教材第40页) (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教材第40页) (四)西周是中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教材第40页) (五)《三字经》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古代童蒙读物。(教材第52页) (六)在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教材第56页) (七)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教材第83页) (八)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为中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教材第88页) 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教材第89页)(九)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来华最早的幼教工作者。(教材第89页)(十)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教材第100页) (十一)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教材第100页) (十二)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中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教材第104页) (十三)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教材第114页) (十四)创刊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教材第115页) (十五)在中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教材第118页)

(十六)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地区是南京、苏州、南通一带,而且以南京高师附小的教师俞子夷提倡最力。(教材第120页) (十七)《幼稚园课程标准》是中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教材第126页) (十八)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教材第135页) (十九)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教材第140页) (二十)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教材第141页) (二十一)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教材第144页) (二十二)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教材第160页) (二十三)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62页) (二十四)1918年,张雪门等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星荫幼稚园。(教材第165页) (二十五)工厂的附近开办幼稚园,是幼稚园的第一新大陆。(教材第185页) (二十六)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倡者。(教材第186页) (二十七)陈鹤琴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材第190页) (二十八)陈鹤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教材第191页)(二十九)陈鹤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教材第191页) (三十)张宗麟是中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教材 第216页) (三十一)张宗麟认为养护儿童为幼稚园教师最重要的责任。(教材第225页) (三十二)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中国首次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园为第一任处长。(教材第228页) (三十三)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教材第229页)

幼师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动物怎样过冬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要求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选择了《动物怎样过冬》来进行教学,并且小动物又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愿意亲近的。让幼儿了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和他们过冬的不同方式。我准备采用以操作法和电教法为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二)目标定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方式。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2、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3、技能目标:让幼儿能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动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以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三)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幼儿根据动物

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若干、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为幼儿播放录像《动物过冬》,让幼儿通过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的形式开展,让幼儿积极投身到活动中。以电教法、直观法为主辅以游戏法和操作法,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培养幼儿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物过冬》录像,先观察、再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还从讨论中体会了学习知识的乐趣。 四、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以儿歌《小动物过冬》导入活动,提升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为以下问题作铺垫:“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冬天的时候我们是怎样过冬的?”“那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通过层层的提问,根据幼儿具有的生活经验导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A卷试卷

职业学院2013 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制12、13 级学前教育专业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课程A卷考试试题 试卷类型:A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本试题共 4 大题,3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 A、三少 B、三公 C、三母 D、三太 2、西周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少保、少傅、少师合称( ) A、三公 B、三少 C、三师 D、三母 3、清末民初,( )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 ) A、日本 B、德国 C、欧美 D、教会 4、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 )的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河北阜平 D、皖南 5、( )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徐特立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江泽民 6、古代东方( )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A、印度 B、巴比伦 C、希伯来 D、埃及 7、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斯主张幼儿教育中( )。 A、基督教人文主义化 B、以基督教教育为重点 C、以人文主义教育为重点 D、废除基督教教育 8、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 )幼儿园。 A、欧文 B、奥伯林 C、福禄倍尔 D、别茨考伊 9、卢梭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是( ) A、自然后果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 10、苏联1989 年制定的( )反对将童年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 A、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 B、学前教育构想 C、幼儿园规程 D、青少年法

“学前教育史考试

()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C.蒙台梭利 ()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B.<托儿所组织条例> ()是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D.张宗麟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儿童的年龄特征来论述游戏的教育家。B.夸美纽斯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影响深远。B.颜氏家训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它流传广泛影响深远。B.颜氏家训 .()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D.卢梭 .()说:只有跑到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D.维果茨基 .()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D.陶行知 .“鞭挞绳缚,若待拘囚。”“视学舍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C.王守仁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B.风化陶染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B.颜之推 .《幼稚教育》是由()创办的。B.陈鹤琴 .1917年,张雪门在浙江鄞县创办了()。C.星荫幼稚园 .1922年,哪国政府制定的《青少年法》强调要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D.德国 .1951年,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B.幼儿园 .1951年,政务院命令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我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B.幼儿园 .1966年英国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发表了一篇呼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报告,即()C.<普洛登报告书> .1972年,英国发表(),提出把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B.<教育白皮书> .1972年,英国发表(),提出把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B.<教育白皮书>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出现大起大落局面。其背景不包括()D.反对修正主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与陈鹤琴并称为“南陈北张”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C.张雪门 .被称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C.陶行知 .被誉为毁家兴学、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是()A.陈嘉庚 .倡导自然教育论,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的我国古代学者是()D.王守仁 .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A.北京香山慈幼院 .多元智力理论的创始人是()C.加德纳 .福禄倍尔幼儿园引进后,法国开始()C.为上层社会创设幼儿园 .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的合格学历为()D.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古代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的是()C.斯巴达人 .古罗马的学前教育普遍由()。B.家庭负责 .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是()C.昆体良 .古希腊教育家()强调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C.昆体良 .古印度哪一种姓的孩子完全被剥夺了受教育权?()D.首陀罗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B.及早施教原则 .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A.<大同书> .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建立于()C.1873年

学前班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学前班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学前班数学说课稿1 设计意图 1、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大班幼儿对生日的具体日期开始感兴趣。 2、生日表能把抽象的日期形象地展现出来。 3、课件中动态的图表能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坐标,探索发现坐标中的点与生日之间的对应关系。 2、尝试进行简单的统计与分析。 3、体验集体过生日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图表中找到自己生日的位置。 难点:是在数字、线条、点与生日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 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课件动态的演示以及老师合理的引导来帮助幼儿化解认知上的难点,从而更加了解生日。 教法学法 1、电教演示法 2、操作探索法 3、情境体验法 4、合作互动法

主要是运用电教演示法,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学课件,生日卡、生日表等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的生日,会认读两位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用几张图片来导出活动的主题。 二、找生日 1、了解生日中数字的含义。我通过引导幼儿对明明、爸爸、妈妈三个生日的观察,使幼儿理解:前面一个数字代表月,后面一个数字代表日。在这一环节中,两位数如何表达可能是一个小难点,于是我着重引导幼儿观察了数字15. 2、认识生日表。我提问来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和下面这排数字对应的竖线代表的是月份,和旁边这些数字对应的横线表示哪一天,然后总结出:原来每一个横线和竖线交叉的点就是一个日子,一年中的每一天都藏在这些点点里。这样小朋友就理解了数字和线条的含义。 3、在生日表中找生日,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部分。怎么样让小朋友来发现图表中数字、线条、点与生日的对应关系呢?我设计的三次不同的找生日。第一次是王老师找生日,重在教师的示范,使幼儿初步了解这种定位方法。第二次为吴老师插蜡烛,是幼儿参与寻找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的过程。第三次是猜包老师的生日,看蜡烛猜生日,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