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100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100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5篇

一年级《100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5篇教案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案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感谢您的欣赏。

一年级《100内的加减法》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一)拨一拨。

(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2.45和403.82和2(二)口算。

“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90-70= 80-40= 70+5=34+4= 5+32=4+( )=66 60+( )=68【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提出问题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5-2= 35-20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5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教学目标(一)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题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三)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难点: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谈话师: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二)复习口算1.加法.(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2)观察以上6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归纳如下:以上6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有①、②两题.第二种情况,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③~⑥.其中③,④两题是不进位加法,⑤,⑥两题是进位加法.(3)虽然各题的线路不同,但想法一致,以上6道题在计算方法上,你发现什么规律,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它们的规律是: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2)观察以上4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以上4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两位数减整十数,有①题.第二种情况,两位数减一位数,有②,③,④题.其中②题是不退位减法,③,④题是退位减法.(3)在计算方法上你能总结出规律吗?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要把被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也就是十几),先做减法,再用所得的差与整十数相加.3.练习.(1)用已经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口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①5+43=48 把43分成40和3,5加3得8,40加8得48.②80+17=97 把17分成10和7,80加10得90,90加7得97.③25+8=33 把25分成20和5,5加8得13,20加13得33.④6+89=95 把89分成80和9,6加9得15,80加15得95.⑤79-6=73 把79分成70和9,9减6是3,70加3得73.⑥75-40=35 把75分成70和5,70减40得30,30加5得35.⑦30-6=24 把30分成20和10,10减6得4,20加4得24.⑧85-9=76 把85分成70和15,15减9得6,70加6得76.师:当我们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计算过程省略,迅速准确地说出得数.(2)口算.81-70 30+28 38-4 91-862-2 42+3 52+20 6+35(三)复习笔算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并指定6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每人写一道题.)13+54= 48+27= 57+23=87-42= 62-35= 70-52=做完后用投影片订正.讨论: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同桌的同学讨论)相同处:(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不同处: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两位数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 10再减.3.巩固练习.(1)给小马虎治病.一号病例:诊断:个位4加9得13,横线下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5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9,小马虎忘记把进上来的1加上,所以错了.处方:把进上来的1,写在十位下面二号病例:诊断:个位2加7得9,十位2加4得6,这道题是不进位加法,小马虎当成进位加法做的,所以错了.处方:认真细致地做题.三号病例:诊断:个位2减5不够减,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2减5得7,小马虎只用退下来的10减5,忘记了个位上的2,所以错了.处方: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2减5.四号病例:诊断:个位0减8不够,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0减8得2,十位上退1剩3,3减1得2.小马虎计算十位时,仍然用4减1得3,造成错误.处方:从十位4退1剩3,3减1得2在十位写2.(2)在□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课堂教学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把旧知识系统整理出来,概括出计算规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明白算理后又鼓励学生采用直接加或直接减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时巩固练习,分析错题原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第33页。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四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教案四篇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

2、能运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笔算的对位方法,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对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我们之前就学过的一个知识,就是十以内的加法。

教师随机说出十以内的加法,同学快速说出答案。

这样经过大约五分钟的反复练习,使同学对之前学的十以内的加法进行很好的复习和巩固,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师:大家翻到课本的第11页,看这幅图。

通过观察图画,组织学生讨论从图画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师:大家再翻到课本的第12页,看例题1。

在学生看题的同时,板书:“例1、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有用的数据。

师: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题怎么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35+2=。

师: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列出了算式,怎么计算呢,哪位聪明的同学能告诉我?同学们积极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不同的算法。

师:很好,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列竖式计算,大家看黑板。

师:我们首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看书上的图,大家讨论一下怎么用数小棒的方法来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重点突出在数小棒的方法中,将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开计算。

师:现在我们学习怎样写竖式,其实就是把数小棒的方法用数字表示出来。

大家看黑板。

教师板书竖式:3 5+ 2师:大家看黑板,看看这个竖式有什么特点。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归纳出加法竖式的几个特点:一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二是加号和横线缺一不可,加号表示加法,而横线是把加数与和分隔开来。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6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6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复习迁移课件出示:60-24-16= 18+27+39=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

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通用10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

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

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

(出示游泳池情境图)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学生自由说)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

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整理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回顾中形成体系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82-4041-714+5038+2730-1636+1959-46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类方法的预设:方法一:加法:72+614+5038+2736+19减法:82-4041-730-1659-46方法二:(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11、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同学掌控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同学参加学习活动,经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究过程。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培育同学参加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沟通研讨教学预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环节同学活动老师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1、口头完成老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同学动手操作摆小棒复习: 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老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日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

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像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设计同学喜爱的活动,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培育同学学习的爱好。

探究与体验1、认真观测,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

左边摆了30根小棒,右边摆了5根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列式是30+5=352、同学按老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同学按图进行操作、沟通、表达,然后汇报沟通。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老师提问:依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老师引导同学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老师讲解加数、加数、和。

让同学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老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同学争论。

要求同学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

方法同上。

老师放手同学自学,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操作、争论、汇报。

在相信同学技能的前提下,激发同学喜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同学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同学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纳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同学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篇一」一、课题: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四、教学难点:熟练地口算,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六、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买东西的游戏。

好吗?生:(齐答)好!师:1枝钢笔8元钱,1枝圆珠笔2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生:10元钱。

师:1本书6元钱,1个笔记本4元钱,你打算带多少钱去买这些东西?生:10元钱。

评析: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设计要合理。

“带多少钱”与“花多少钱”是不同的概念,课前教师准备一点儿零钱,游戏时让学生独立计算买两样物品“花多少钱”。

二、新授1.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再取买两样东西,请看大屏幕。

(电脑显示:书包36元,彩笔8元)师:要把这两样东西都买回去,你大约得带多少钱?生:我认为应带39元钱。

生:我认为应带44元钱。

师:那么我们应付给营业员多少钱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

生:我认为应付给营业员44元钱。

师:你能把不能列一个算式?生:36+8=44(师同时板书:36+8=44)师:那么这个44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倾听,并对学习困难者给与指导,然后组织全班讨论。

)生:我是用个位数加个位数,十位数加十位数计算的。

个位:6+8=14,十位:3+1=4,结果是44。

师:还有没有其它算法?生:我是用竖式算的。

(师请生把竖式写在黑板上)生:我把36看成40,加上8等于48,然后再减去4就等于44。

师:把36看成40,这样多加了4,所以最后要在减去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题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难点: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
(二)复习口算
1.加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6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归纳如下:
以上6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有①、②两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③~⑥.其中③,④两题是不进位加法,
⑤,⑥两题是进位加法.
(3)虽然各题的线路不同,但想法一致,以上6道题在计算方法上,你发现什么规律。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它们的规律是: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4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以上4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减整十数,有①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减一位数,有②,③,④题.其中②题是不退位减法,③,
④题是退位减法.
(3)在计算方法上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要把被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
或两位数(也就是十几),先做减法,再用所得的差与整十数相加.
3.练习.
(1)用已经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口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
①6+43=48 把43分成40和3,6加3得9,40加9得49.
②80+14=94 把14分成10和4,80加10得90,90加4得94.
③25+9=34 把25分成20和5,5加9得14,20加14得34.
④6+89=95 把89分成80和9,6加9得15,80加15得95.
⑤79-6=73 把79分成70和9,9减6是3,70加3得73.
⑥75-40=35 把75分成70和5,70减40得30,30加5得35.
⑦30-6=24 把30分成20和10,10减6得4,20加4得24.
⑧85-9=76 把85分成70和15,15减9得6,70加6得76.师:当我们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计算过程省略,迅速准确地说出得数.
(2)口算.
81-70 20+41 38-14 4+56
91-8 40—5 42+30 52+12
(三)复习笔算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并指定6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每人写一道题.)
14+54= 48+25= 14+23=
87-25= 62-40= 70-12=
讨论: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同桌的同学讨
论)
相同处: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不同处: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两位数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 10再减.
3.巩固练习.
(1)
错误:个位4加9得13,横线下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5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9,小马虎忘记把进上来的1加上,所以错了.
改正:
把进上来的1,写在十位下面
(2)
错误:个位2加7得9,十位2加4得6,这道题是不进位加法,小马虎当成进位加法做的,所以错了.
改正:
认真细致地做题.
(3)
错误:个位2减5不够减,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2减5得7,小马虎只用退下来的10减5,忘记了个位上的2,所以错了.
改正:
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2减5.
四号病例:
错误:个位0减8不够,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0减8得2,十位上退1剩3,3减1得2.小马虎计算十位时,仍然用4减1得3,造成错误.
改正:
从十位4退1剩3,3减1得2在十位写2
2.
在□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