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燃遍全球讲义的战火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同步练习北师大版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一、谁点燃了“火药桶”1. 导火线: 1914年6月, 普林西普刺杀了斐迪南夫妇, 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 1914年。
3. 交战双方: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
4. 原属于同盟国成员的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先后倒向了协约国一方。
二、“凡尔登绞肉机”1. 主要战场: 欧洲。
2.主要战线: 形成东、西、南三条战线, 其中西线是主要战线。
3. 主要交战国:协约国的英、法、俄与同盟国的德国、奥匈帝国。
4. 凡尔登战役:(1)概况: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 历史上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
(2)影响:凡尔登战役之后, 德军的进攻被遏止, 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问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3)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问题2】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 有人认为, 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而有人认为, 它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在战争中, 塞尔维亚人是为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 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 觊觎全球, 争霸世界,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维护了民族独立,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有正义性的力量, 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正义与非正义在一场战争中总是并存的。
因此, 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说, 人们应该学会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 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维护正义事业的目的。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1. 1914年6月28日, 一个叫普林西普的塞尔维亚青年在萨拉热窝制造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 3.20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素材 北师大版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 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
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
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地利 6年前才吞并的,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
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普林西波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了偶然因素。
开枪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费格里•普林西逋的波斯尼亚青年,当时他只有19岁,还是个中学生。
普林西波其实并不机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为刺杀斐迪南的塞尔维亚民族英雄。
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
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
因此,奥匈加紧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而主持制定侵略塞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正是斐迪南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冯•赫特岑多夫。
当时,在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
1908年成立了“国防会”,1911年成立了“黑手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
这两个组织受到欧洲以巴古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防会”主张进行游击战来阻止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并招募和训练志愿军。
“黑手会”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它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
黑手会的活动方式是,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勇于牺牲。
领导这个组织的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多次发生暗杀事件,许多青年爱国者都以献身精神去进行这些恐怖活动。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仲鹏

姓名仲鹏年级及科目九年级历史工作单位腰站子学校课题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及意义。
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影响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地图概括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
通过观看小电影认识到凡尔登战役的残酷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普林西普的的刺杀行为能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恐怖行为的危害性。
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起学生珍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
教法选择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课型新授课前准备一战资料、课件、形式挂图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1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一、谁点燃了“火药桶”1、“萨拉热窝刺杀事件”:①时间:1914年6月28日②人物:普林西普、斐迪南夫妇③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设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造成了怎样的后果?1、放映《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2、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你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3、指导学生识读p105《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找出各参战国,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并且指出,大战爆发后主要战场在欧洲,主要战役在西线。
下面就以凡尔登战役为例来感受一下。
1、阅读教材资料,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1、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
2、学生分组讨论。
代表发言表达意见,达成共识。
出发点是好的,但却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3、学生看图,了解参战国家的情况,理解世界大战的含义。
并回答问题。
二、凡尔登“绞肉机”1、凡尔登战役:①时间:1916年12月21日②结果: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了欧洲影响到世界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了欧洲影响到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1914 ~1918 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历时4年3个月,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
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
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
战场主要在欧洲。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当时的主要矛盾有:(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
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
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
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上册 3.20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素材 北师大版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 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地利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
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
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地利 6年前才吞并的,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
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普林西波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了偶然因素。
开枪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费格里•普林西逋的波斯尼亚青年,当时他只有19岁,还是个中学生。
普林西波其实并不机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为刺杀斐迪南的塞尔维亚民族英雄。
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
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
因此,奥匈加紧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而主持制定侵略塞尔维亚战争计划的正是斐迪南和奥匈帝国总参谋长冯•赫特岑多夫。
当时,在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
1908年成立了“国防会”,1911年成立了“黑手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
这两个组织受到欧洲以巴古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国防会”主张进行游击战来阻止奥匈帝国吞并塞尔维亚,并招募和训练志愿军。
“黑手会”主张采取恐怖行动,它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的思想,统一所有塞尔维亚民族”。
黑手会的活动方式是,单线联系,秘密活动,绝对服从,勇于牺牲。
领导这个组织的是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奇上校。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多次发生暗杀事件,许多青年爱国者都以献身精神去进行这些恐怖活动。
九年级政治《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仲鹏

课题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及意义。
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影响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地图概括出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等。
通过观看小电影认识到凡尔登战役的残酷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普林西普的的刺杀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恐怖行为的危害性。
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树立起学生珍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教法选择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课型新授课前准备一战资料、课件、形式挂图。
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时数第 1 课时备课总数第 1 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一、谁点燃了“火药桶”1、“萨拉热窝刺杀事件”:①时间:1914年6月28日②人物:普林西普、斐迪南夫妇③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提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怎么形成的?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造成了怎样的后果?由此导入新课。
1、放映《萨拉热窝事件》资料片断,引导学生对萨拉热窝事件给世界带来的震动产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2、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引燃了一战的战火,那你如何评价这一事件中的普林西普呢?你是否赞同普林西普的这种行为?3、这类带有恐怖性质的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确实是个威胁,也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这次由萨拉热窝事件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4、指导学生识读p105《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找出各参战国,并且结合形势图来介绍各战场的分布情况,并且指出,大战爆发后主要战场在欧1、阅读教材资料,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后果:疯狂的扩军备战导致一场大战一触既发。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 亚宣战~!
英
宣 战 宣 战
俄
全 力 支 持
德
宣 战
法
转 向
推 动
意大利
奥匈帝国 宣 战 塞尔维亚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79.1 0 45 79 335 500 400
600
战前 扩充后 120 97.5 16 英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法国
俄国
单位(万人)
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英 国 士 兵 戴 上 防 毒 面 具
俄
东线 德、奥匈
西线 英法 德
南线 塞尔维亚 奥匈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
作战时间: 1916年2月21日—12月18日。
作战双方: 法国——德国。 作战结果: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由
范围广——
损失惨重— 双方共有840万人阵亡,有2100万
战 争 造 成 巨 大 损 害
启示: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3、珍惜生命,关爱人类的命运, 反对恐怖主义。
摧毁的四大帝国
德意志帝国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最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具体原因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C.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加以瓜分 D.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为 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战争
结束的标志: 1918年11月,交战双方签
定停战协定。
战争结果: 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除塞尔维亚等极少数国家具有民 战争性质:族解放和自卫战争的性质以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 进行的战争。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是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学法指导: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一、谁点燃了“火药桶”师: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哪里?生:(回答)师:巴尔干半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这里点燃的。
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就像一个充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以引起整个欧洲的大爆炸。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生:(回答)师: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生1:做的对,对侵略者就要这样给他点颜色看看。
生2:普林西普的行为太冲动,刺杀不会解决民族矛盾,只会导致大战的迅速爆发,加重民族的灾难。
师:刺杀行动不是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做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师: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事件刚一发生,德皇威廉二世就兴奋地叫嚷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是个什么机会?生:回答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大战爆发师:(概述大战爆发经过)经过与德国策划,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碟,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炮击贝尔格莱德市,塞尔维亚被迫应战。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德、俄、法、英四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大战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