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表格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省淳中高二生物深度研课学案【课题】分离特定的微生物并测定其数量2【课标要求】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教学过程】课题研究:分离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相关知识]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思考】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分解纤维素的过程如下: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2 min内转化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体会纤维素酶的作用:实验:在2支20mL的试管中,分别放入1×6cm的滤纸条,再分别加入pH为4.8、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0mL、11mL。
在加入10mL缓冲液的试管中加入1mL 纤维素酶(70~80U/mL)。
将二支试管固定在50mL的锥形瓶中,在摇床上以140r/min的转速振荡反应1h,观察结果。
【思考】实验是如何形成对照的?【思考】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思路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_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一、实验设计【思考】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类型是什么?该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一)土壤取样:1、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采集土样时,可以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表目标本文档旨在为高三生物研究者提供一轮复计划及进度表,帮助他们有序、高效地复生物知识,为应对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计划第一阶段:知识回顾与巩固(两周)第一周:回顾前两年所学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结构、生物分子、遗传与进化等。
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堂笔记,重温记忆并做相关练题进行巩固。
第二周:重点复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如有机物、代谢与能量、生物分类等。
结合题和模拟考试题,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第二阶段:重难点突破与加强(三周)第一周:集中攻克生物学的重要难点,如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
利用教辅资料和研究视频,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关练。
第二周:整理和总结上一周所学的重难点知识,并进行概念讲解和思维导图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周:加强对生物实验与实际应用的理解,重点关注科学研究方法、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做相关实验模拟和解析,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与综合复(两周)第一周:模拟进行一次完整的生物学考试,同时进行错题整理和疑点梳理。
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复。
第二周:全面复和总结生物学的知识点,尤其是综合性的综合题型。
结合往年高考试题,进行考前强化复。
进度表下面是一份生物学一轮复的进度表,供参考。
日期。
| 复内容。
|第1周。
| 细胞结构与功能 |第2周。
| 生物分子。
|第3周。
| 遗传与进化。
|第4周。
| 有机物。
|第5周。
| 代谢与能量。
|第6周。
| 生物分类。
|第7周。
| 免疫系统。
|第8周。
| 神经系统。
|第9周。
| 生殖系统。
|第10周。
| 科学研究方法。
|第11周。
| 生态学。
|第12周。
| 可持续发展。
|第13周。
| 模拟考试。
|第14周。
| 复综合知识。
|第15周。
| 考前强化复。
|注意:以上进度表仅作参考,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复内容和进度。
希望以上计划和进度表能帮助到您,愿您能够有一个顺利的高三生物复习过程!加油!。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一轮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回顾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提供学生进行高中生物考试的有效准备。
教学重点:1. 复习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课:细胞生物学复习活动1:复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活动2:细胞分裂和遗传- 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染色体的变化,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 学生通过解决遗传问题和计算基因型的方式,巩固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生物进化复习活动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学生回顾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原理。
- 学生通过分析不同物种的适应性特征,理解进化的重要性和机制。
活动2:人类进化- 学生回顾人类的进化历程和人类智慧的发展。
-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类化石和基因数据,了解人类进化的证据和推测。
第三课:生态学复习活动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组成要素。
- 学生通过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相互作用,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活动2: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回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原则。
- 学生通过讨论和研究案例,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课:分子遗传学复习活动1:DNA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回顾DNA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模拟DNA复制的实验,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重要性。
活动2:基因表达和调控- 学生回顾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制。
- 学生通过分析基因调控的模型和实验数据,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学评估方法: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程度。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课题】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要求】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3、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5、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基础梳理】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在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着_____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3、植物激素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能从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_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__有机物。
4、19世纪末,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实验提出:胚芽鞘的_______具有______作用。
_____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_______比____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5、1910年,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_________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_传递给下部。
6、1914年,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7、这些实验证明了________产生的成绩可能是一种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__的分布___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8、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 ___________。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9、1934年,郭葛等从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也就是_______________。
10、生长素,又名_____________,是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
进一步研究表明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了生长素(IAA)以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巩固夯实基础一、商业中心1.形成:以公共活动中心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2.特点:商品多、流通快、人口多。
3.作用(1)城市发展的`紧要标志。
(2)是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3)是组织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4.组织形式商业街商业小区:由多种营业点构成,建在住宅区内二、商业网点1.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需前提。
如山区、平起因于自然条件不同、产品品种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显现商业网点。
2.密度:经济发达、人口多、交通便利,则密度大。
山区的商业网点少于平原。
3.效益扩展阅读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第二部分第2单元第二节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巩固夯实基础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含义:一般是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变化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城市人口加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加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城市化进程(1)18世纪中叶以前,低水平缓慢增长。
(2)18世纪中叶财产革命以后,加速发展。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空前发展。
二、国家差别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显现逆城市化现象。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发展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三、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途径1.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4)贫困人口增多及老年人问题;(5)内城衰落。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2巩固夯实基础一、全球变暖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自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绝加添。
二氧化碳能猛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逼。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细胞的衰老、调亡和癌变[5篇范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细胞的衰老、调亡和癌变[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3eb29e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3.png)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细胞的衰老、调亡和癌变[5篇范例]第一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1):细胞的衰老、调亡和癌变第2节细胞的衰老、调亡和癌变课标要求1.能力要求正确分析资料,得出生物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2.内容要求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2.说出细胞凋亡与死亡的区别;3.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知识网络体系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衰老的特征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容易分散、转移;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细胞的癌变重难热点归纳1.细胞的凋亡与细胞死亡细胞死亡有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两类。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而细胞凋亡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细胞癌变的机理及预防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注意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癌症的发生。
随着在细胞和基因水平上对癌症的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新技术正不断涌现,人类终将战胜癌症。
经典例题剖析1.(2005·上海生物·24)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C.都在合成蛋白质B.都有染色单体 D.DNA量都相等[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增殖方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第二节分子生物学技术【课标要求】尝试PCR(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学习目标】1、用某一DNA片段进行PCR扩增。
2、通过尝试PCR(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的基本操作,体验PCR这一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理解PCR的原理,讨论PCR的应用。
【学习过程】[活动1]合作交流,回顾以下有关DNA的基本知识:1、基本组成元素:;2、基本组成单位:(由一分子、一分子、一分子组成)3、脱氧核苷酸链的形成:通过形成构成彼此连接起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
4、DNA的空间结构: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平行的(即一条链为3’-5’,另一条链为5’-3’)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双螺旋结构。
②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结,排列在,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链的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
5、DNA分子的特性: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6、DNA的复制:(1)概念:由一个DNA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的过程;(2)时期:;(3)场所:;(4)条件:模板、原料酶、ATP;(5)复制特点:从过程上看,从结果上看;(6)精确复制的原因:一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二是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的进行(7)复制的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后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一、PCR技术[活动2]自主研习——阅读教材,合作探讨,解决以下问题1、概念:实验技术。
2、原理:(1)与细胞内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都需要、、、四种,都需要解链和链延伸。
(2)与细胞内的DNA复制的区别:体内解链是靠,体外解链是靠;体内的引物是,体外的引物是;体内的DNA聚合酶需在常温下发挥功能,体外的DNA聚合酶耐。
3、结果:使原来的DNA按进行扩增。
4、特点:对DNA的扩增快速、简便、灵敏和专一。
【补充】①DNA复制需要引物的原因: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ˊ端延伸DNA链。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
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
( 一种死亡率
很高的疾病 ) 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 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
合理解释是( )
A. 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 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 链第 63 位组氨酸被酪氨酸( UAU或 UAC)替代后,出现异常血红蛋白( HbM),导致一种贫
血症; ? 链第 63 位组氨酸被精氨酸( CGU或 CGC)所替代而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 HbZ)将
引起另一种贫血症。
( 1 ) 写 出 正 常 血 红 蛋 白 基 因 中 , 决 定 ? 链 第 63 位 组 氨 酸 密 码 子 的 碱 基 对 组
号。假设在密码上插入一个或删除一个碱基, 就会使从这一密码子起的以后的密码
全部发生错误(移码突变) 。
( 2)密码子的简并性。 密码子有 64 个,氨基酸只有 20 个, 因此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
码子,如亮氨酸有 6 个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遗传的稳定性有一定意义,如
UUA变为 UUG时,依然是亮氨酸。
D. 基因突变大多有害,其余都是好的
12 .(多选)据调查统计,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有所增加, 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
A. 基因突变
B. 营养素供给充足
C. 食入生长激素(蛋白质类化合物)较多
D. 染色体变异
13 .(多选)下列哪项不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引起的伴性遗传病(
)
A. 人类的白化病 B. 人类的血友病 C. 人类的多指症 D.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标:通过人体细胞生活与物质交换的例子,说明内环境的概念,进而结合具体的例子说明稳态的概念,联系实际说明稳态的调节机制和生理意义。
在此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区分的能力的到训练并逐步认识到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概念及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稳态及其调节教学难点: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区别,稳态的负反馈调节机理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例子:人和草履虫的区别,提出问题:组成人体的细胞通过什么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环节二获取真知通过回顾人体与物质交换的过程,引出内环境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动画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各组分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课堂小练:说出各种细胞的内环境思路引申:1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哪些器官和组织才进入组织细胞的?2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属于那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3在此过程中,内环境起到了什么作用?4二氧化碳呢?环节三再学真知结合图片通过举例和归纳,学生总结出稳态的感念。
归纳出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状态不变吗?可变又相对稳定2如何维持稳态?(提示糖尿病体温)神经体液调节。
3 稳态有何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酶的最适温度Ph)环节四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细胞内液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内环境)淋巴意义稳态概念特点调节【教学反思】课题: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调节方式教学目标:通过指导自学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能够根据图说出神经系统组成部分;通过观察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图,能说出构成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通过观察分析神经元的主要结构,能概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和相适应的功能,说出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并训练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教学难点: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
2 提问: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主要经过哪种方式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3提问:神经调节是主要依靠人体哪个系统来完成的?4板书: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节二学习新知5 提问:人的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6 出示人的神经系统组成图根据观察的结果来完成学案上相关的题目7 过渡提问:通过观察人的神经系统组成图,可以说,他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结构,复杂性在于哪方面呢?8 请阅读课本第19页第一自然段9 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支持细胞(胶质细胞)构成的。
强调重点神经元10 提问:构成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神经元)板书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11出示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并提问: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12 请对照图阅读课本P19第二段13 提问:神经元的形状像我们身体的哪一部分?14 填写学案相应部分15 过渡提问:我们已经了解了神经元的主要结构,那么,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6 (若答不出引导一下举例手被针扎了)能接受刺激的是什么结构?接受刺激后产生什么?兴奋沿着什么结构传出去?提示:注意图中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17 分析是否正确,请看书P19第三段1—4行。
18 概括神经元的功能19 提问:句子中的兴奋与神经冲动是什么关系?20 神经调节的主要方式是?包括几部分?21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是单向还是多向传导?问题扩展:1.如果某人有感觉但无反应,说明是反射弧的那个部分受损?2.如果某人无反应也无感觉,说明是反射弧的那个部分受损?3.反射弧中负责分析和综合的部位是?环节三总结归纳,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人的神经系统组成1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2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二人的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1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2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教学反思】课题:3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传递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训练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环节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出示图3 由图提问:一个神经元受到刺激后是如何产生兴奋的?产生的兴奋在轴突(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传导到轴突末端的兴奋又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上的?环节二学习新知3 出示科学史资料: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兴奋传导的?4 出示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用蛙的坐骨神经做实验实验过程、结果请看人教版P17最后一段5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回答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6提问: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7指导学生看书(人教版P1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结合思考题,)8课件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静息时和受刺激产生兴奋时)9 提出问题: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兴奋传导的方向如何呢?(板图)10过渡提问:兴奋传到神经纤维末梢是怎样使相邻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即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板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1 指导学生看书(结合思考题)12课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强调传导方向板书:画出突触结构图13提问:上述讲的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形成的,那神经元与肌肉之间能形成突触吗?14 出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5 出示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示意图,找出突触结构,兴奋得结果是肌肉收缩环节三课堂小结16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列表比较)17 课堂小结练习【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兴奋的传导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①静息(未受刺激):膜电位外正内负②兴奋(受刺激):刺激→电位倒转→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教学反思】课题: 4 血糖调节和水分调节教学目标:通过以人为例,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补充相关消化和吸收的知识,学生能说出人体内血糖的平衡,通过认识和理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功能,分析并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机理,表达及分析能力得到训练;结合糖的作用,说出血糖调节的作生理意义,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并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加强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血糖的平衡的过程血糖平衡的调节糖尿病的原因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环节一引入新课根据内环境稳态:血糖的含量要保持在一定水平,人体是怎样调节血糖平衡的呢?进食后血糖的浓度会上升,运动消耗后,血糖的浓度会下降,人体做出了怎样的反应使血糖的浓度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环节二学习新知通过回忆旧知识,初步认识人体能三大营养物质的转换,为理解后面的知识做准备;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血糖的平衡;通过图片认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结合血糖的平衡,描述出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说出血糖平衡的意义,分析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原因,和预防糖尿病的措施(一)观看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课本)讨论体液免疫过程并回答问题1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那种淋巴细胞?它分泌的何种物质有杀灭抗原的作用?2 体液免疫针对的抗原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外还是存在于细胞内?3 体液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何作用?4 抗原能直接刺激B细胞并使B细胞增殖分化吗?5 如果没有T细胞的参与,体液免疫将受何影响?6 记忆细胞有何作用,它的存在对机体有何作用?注:本部分比较抽象,学生识图困难,可以在提问前适当的引导,介绍MHC抗原复合体,抗原的处理与呈递过程,因为本部分课文中介绍的很少。
(二)观看细胞免疫的过程图(课本)讨论细胞免疫过程并回答问题1细胞免疫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那种淋巴细胞?它分泌的何种物质有杀灭抗原的作用?2 细胞免疫针对的抗原主要存在于人体的细胞外还是存在于细胞内?3 细胞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何作用?4 抗原能直接刺激T细胞并使B细胞增殖分化吗?5 记忆细胞有何作用,它的存在对机体有何作用?【板书设计】非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2细胞免疫【教学反思】课题: 6 生长素的功能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分布表格,以及观察相关图片,列举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及生理作用,举例说明植物激素作用的特点,描述各种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通过“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学生活动,进一步阐明生长素的作用,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逐步形成严谨仔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归纳出捕食食物链的概念注意补充寄生食物链和腐生食物链的阅读资料。
3.应用训练: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分析和书写●上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写出一条食物链表明各生物的营养级和成分●食物链条上传递的是营氧,即是能量,那么在食物链上谁是能量的源头?●在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变化是逐步降低还是逐步升高?4.出示科学数据,并指导阅读书中图6-3,分析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变化。
5.由各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不同层次,引出其地位不同,指导阅读91页营养级的图文资料。
2.指导学生完成学案内容3.讲述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对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的利用就越充分,群落的结构越复杂,落内部各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就相对不那么激烈,群落的结构也就相对稳定一些。
板书将本节知识网化环节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捕食关系课堂小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网)(营养结构)板书设计】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归纳以上问题引导学生描述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从而得出物质循环的概念2.简单介绍氮循环,出示氮循环图片物质循环的特点引导学生与能量流动对比,说出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PPT:草原生态系统图,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归纳并补充2.PPT: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区别和联系表格教师要强调物质是循环往复的,但是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