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评价与监测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面临着退化和丧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应运而生。
那么,如何评价湿地生态修复的效果呢?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修复工作的成败,也为未来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一、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湿地生态修复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应涵盖湿地的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等多个方面。
1、生态结构指标植被覆盖度:反映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分布情况,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物种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样性越高,表明生态系统越健康。
土壤质地和肥力: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质地和肥力的改善有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
2、生态功能指标水质净化能力:通过监测湿地进出水的水质参数,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评估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蓄水能力:测量湿地的蓄水容量和水位变化,判断其在调节水资源方面的作用。
碳汇功能:测定湿地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评估其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3、生态过程指标物质循环:监测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代谢情况。
能量流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的转化和利用效率,以及食物网的能量传递规律。
二、评价方法1、实地监测通过在湿地设置监测样点,定期采集样本和数据,包括植被、土壤、水质、动物等方面的信息。
实地监测能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模型模拟利用生态模型,如水文模型、水质模型、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等,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进行模拟和预测。
模型模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地监测的不足,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输入数据的质量和模型的参数设置。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70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潘淼 魏静宇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建设数量,许多大型湿地公园也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且低位逐渐增强。
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属“杭州三西”之一。
无论是湿地规模还是公园建设水平都是在城市次生湿地中罕见的。
本文主要对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主题、布局、要素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来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西溪;评价;分析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越发强烈。
湿地公园称为建设的热点,湿地公园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直至今日,西溪还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两栖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数百种。
是国内建设较为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
该园内景观优美,主要景点统称为“三堤十景”,并有多个核心景点。
本在最初建造的立意过程中就不单单是为了建造一个简单的公园,在布局和要素组织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也为其成为湿地公园的代表典型奠定了基础。
一、立意立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总体意图以及设计思想观念。
(一)意在笔先园林建设中自古便有“意在笔先”一说。
立意要在开始进行设计前便有所构思,人的在设计的同时让要设计产物与人的思想意识相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不然就成了单纯的机械设计,便是没有灵魂的设计。
(二)神韵和意趣在构思园林中的各个要素的配置以及与场地相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寓情于景的神韵。
让山水在整个场景中有机融合。
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集文化,功能和环境于一身。
说到文化,西溪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百年前便有无数的名人诗人到此留下千古名诗,例如《梅竹山庄图》《西溪秋雪庵 》等。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公园的所能满足的所有基本需求,在保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
环境方面则是极力原保留始环境发展,按照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
在进行设计中立意在所有准备之前,立意便是一个设计成果的灵魂所在,西溪湿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理念。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分析

湿地生态质量评价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其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
祁连山地湿地位于青海省,其作为西北内陆腹地较为重要的湿地系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促进作用,因此通过开展祁连山地湿地资源调查和湿地生态质量评价能够全面的分析当前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湿地的保护与治理,从而不断提高祁连山地湿地的生态质量。
【关键词】祁连山;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资本环境之一,在其整个环境中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产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安全。
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能够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是用来评价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特定时间以及特定空间的环境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以此来反映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能够为湿地保护与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的湿地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2研究概况祁连山位于青海省海北州,海省东北部、青藏高原边缘,海拔2388~5254米。
祁连山地由内陆河祁连山水系和黄河区大通河流域组成,是伸向荒漠干旱区的绿岛,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地位。
2.1研究内容。
在调查研究区内所有面积为8.0hm2(含8.0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0米以上、长度5000.0米以上的河流湿地以及其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湿地资源类型、分布范围等内容的基础上,开展湿地生态质量评价。
2.2研究方法。
以中巴卫星资源CBERS-CCD为主要数据源,中巴环境卫星影像为辅助数据源,在数据获取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3S技术”,即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遥感的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并获得较为准确的湿地面积、类型分布等信息。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内陆滩涂湿地是指位于内陆地区的滩涂湿地,其特点是受河流泛滥、潮水汇集和降雨侵袭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它们是珍贵的生态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功能,还在生态保护、水资源调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内陆滩涂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评估内陆滩涂湿地的现状和健康状况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些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湿地的生态、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
通过评估内陆滩涂湿地的健康状况,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包括数据采集、指标选择和评估模型的建立。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要点,并提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改进这一评估方法,以促进内陆滩涂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本文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其次,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
其中,2.1节将详细阐述第一个要点,并介绍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评估指标;2.2节将进一步探讨第二个要点,并提供实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应用技巧。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
黑龙江省湿地监测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We l t a n d Mo n i t o r i n g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Ge o g r a p h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He i i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L i D a n (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H a r b i n 1 5 0 0 4 0 , P .R .C h i n a ) ;L i a n g Z h i q i a n g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F o r e s t y r S u r v e y i n g a n d P l a n n i n g I n s t i — t u t e ) ; A n R u i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We t l a n d C o n s e va r t i o n Ma n a g e m e n t C e n t e r ) /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 一 2 0 1 3 , 4 1 ( 6 ) . 一 1 6 1 ~1 6 3
第4 1 卷 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Vo 1 . 41 No. 6
J O URNAL OF NOR T HEAS T F ORE S T RY UNI VE RS I T Y
关于乌海市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及其与保护利用的深层次思考

关于乌海市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及其与保护利用的深层次思考一、全面评价乌海市域内湿地资源赋存状况1、终年流速快的河乌海市有黄河自南向北穿过,流经境内105km,总流域面积3005.36m2。
黄河是乌海市的命根子,维系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如果乌海没有这条黄河,也不会有乌海这个城市。
它是自然的肾脏无可质疑,最重要的是乌海市生存、发展、进步的生命之水。
黄河水有机质含量高、水温高是农用的主要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也有一定的生物资源量,境内黄河段采集到的鱼类30种、虾类2种。
水生经济野生动物有黄河鲶鱼、黄河鲤鱼、黄河虾、中华北鳖、水獭;野生鱼类有餐条、麦穗、棒花、泥鳅、中华旁皮;还有蛙类、水生昆虫、底栖动物、水鸟。
2、终年流速慢的溪乌海市地表径流全部属黄河水系.多年来平均径流量662.8×104m3,由降水产生的地表水,除部分被植物吸收外,大部分被洪沟排入黄河.池洪沟流域面积175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54.35×104m3.最长的沟65km.大部分泄洪沟只有夏季终年流速慢的溪全部分布在山沟,主要有千里沟、一线天、亚斯图、三条小溪,为地下渗出水和煤矿排出水。
水流缓慢,流量很小,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于1g/l,多为碳酸型水。
面积781.42hm2。
这三条小溪对于漠中的乌海来说尤其重要,一直是牧民牲畜的饮水的水源,千里沟小溪一直是千里山钢铁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虽然小溪水量不大,但是调节了这三条沟的微气候。
每当炎热的夏天,走进山沟,有凉爽的舒感,而别的沟里则不然。
与这流淌的小溪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野生动物的逐水发地。
3、河口、三角洲、小型岛屿乌海市黄河由南向北流径全市105km,河面宽200-1500m,河曲较发育,河面狭窄处水流湍急,河水较深;河面增宽处水势较缓,河水变浅,河心滩滩(夹心滩)增多,域内大大小小河心岛(夹心滩)有十几个,面积860hm2,四面环水,海拨高度在1065-1075m之间,地下水位高。
湿地的评价与监测

(二)湿地评价分类
1.湿地项目影响评价
湿地项目影响评价是对工程项目对湿地 产生的影响进行的评价。
2.湿地利用方向评价
当湿地资源利用转向和再分配以及利用 方式发生改变的时候, 应当以湿地效益的选 择机会成本为依据, 这时所用的是湿地利用 方向评价。
3.湿地全局评价
全局评价就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全部经 济贡献或其净效益予以评价, 全局评价的一 个目标是尽可能多地评价湿地净生产和净 环境效益; 另一个目标是确定湿地是否有必 要成为一种限制或控制利用的保护性区域。
湿地评价就是评价者对湿地生态系统的 属性与人类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的活 动。不同的人类需要或不同的评价者,甚 至同一评价者满足同一需要,但站在不同 的学科角度、利益角度、都会给出不同的 湿地评价。湿地评价涉及地理、生物、水 文、气候、地质等许多学科,因而多种多 样。
(一)湿地评价研究进展
1.国外湿地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湿地管理与 研究方法[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崔丽娟,张明祥.湿地评价研究概述[J].世界林 业 汤孟平.我国湿地监测发展现状与展 望[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270-274.
(二)湿地监测指标
1.湿地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1)符合《湿地公约》原则 (2)湿地功能性和导向性原则 (3)生态学原则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5)简明性和可行性原则
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2.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必须指出, 上述指标体系中的特殊监测指 标是针对不同的湿地监测地点或不同的监测 要求所设计的特殊监测项目。它主要反映一 个湿地与其他湿地之间的特殊性或监测目的 的特殊性。
湿地评价路线
湿地水生态评价关键技术与示范

1. 背景介绍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能够起到保持水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治洪涝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的加速发展,湿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压力。
对湿地的水生态评价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湿地水生态评价的意义湿地水生态评价是指对湿地水环境特征、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和分析过程,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湿地水生态环境的现状,发现水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合理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通过水生态评价,可以为湿地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湿地水生态评价的关键技术(1)水环境特征评价技术通过对湿地水库、湿地潮汐河段等水体的水位、水深、水位坡度等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了解水体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后续的水质评价和生物多样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2)水质评价技术水质评价是湿地水生态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全面了解湿地水质的现状与变化趋势,从而为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3)生物多样性评价技术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是对湿地生物裙落结构、分布规律、入侵物种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样方调查、电鱼调查、生物标志物等方法,全面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生物裙落健康状况。
4. 技术示范为了推动湿地水生态评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必要开展相关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
在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地,可以建立水生态评价示范点,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监测与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与恢复措施。
通过示范点工作,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湿地水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撑。
5. 结语湿地水生态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结合生态学、水文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业 旅游业 交通 非法活动 污染物排放 水利工程设施 湿地排水 湿地恢复和管理
湿地的价值
• • • • •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 遗产价值
定义:湿地生态评价是指评
价者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 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对湿地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
我国湿地评价
• 湿地定性评价 • 湿地定量评价 • 湿地健康系统评价 •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 湿地生态价值评价 • 湿地生态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二、价值量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主要评估方法可分为三类:① 直接市场法,包括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 法、机会成本法、减轻损害费用支出法、 影子工程法、替代费用法、人力资本法等; ②替代市场法,包括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 格法等;③模拟市场价值法
定义:湿地监测是指对湿地在一定时
期内生态特征变化进行测度的过程。 生态特征则是指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 化学和物理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的 总和,维持着湿地及其产品、功能和 特性。湿地监测的主要对象为湿地生 态特征的变化,即维持湿地及其产品、 属性和价值的生态过程和功能遭到损 害或失去平衡的状况。
评价方法
2.物质量评价方法 物质量评价方法是指从物质量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的 各项服务进行定量评价。 优点:评价结果比较客观、恒定,不会随生态系统所提供的 服务的稀缺性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对于空间尺度较大的区 域生态系统或关键生态系统更是如此;比较客观地评价不 同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同一项服务能力的大小,和系统间 的差异。 缺点:运用物质量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不能引起人们对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 的持续利用;得出的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的量纲不同,无 法进行加和,很难评价某一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
湿地的监测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指标和方法
指标类型 监测因子 监测指标 技术方法
湿地状态监测 指标
湿地类型
湿地面积 气象要素
湿地类型表
湿地类型面积 空气温度、地表温度 相对湿度、空气湿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湿地调查
3S技术 温度计 干湿球温度计
降水量
蒸发量 水文要素 水位、潜水埋深
雨量器或雨量计
蒸发器 自记水位计
地表水深(湖波、河流、 测深杆、测深锤 沼泽湿地) 盐度 水温 盐度计 水温计
网捕、电捕 或调捕 样带法、样 方法 样方法 捕捞法 采泥器
外来物种
种类、分布及危害
直接调查
影响湿地状 态因子的检 测指标
渔业和水产业
渔民数量、渔船、捕获 量、网眼大小 牧民数量,牛、羊的数 量 客流量、峰值期、日游 客量 交通运输对湿地及其生 有关直接调查法 物的影响 或从相关部门获 围垦、采挖、非法捕猎 取数据,如环保、 水产、水利等部 污染源排放口、污染物 门 种类、浓度和排放量 水利工程对湿地水文情 势的影响 对湿地水温的影响 有效性和合理性
氨氮
重量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滴定法
纳氏试纸比色法 或酚盐法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4—氨基安替比林 分光光度法 高锰酸钾指数 碱性高锰酸钾氧 化法
湿地状态监 测指标
土壤
土壤温度 含水量 pH值
地温表 烘干法和中子法 目视比色法或电位法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全盐量 重金属 植物及其 植被类型、面积与分布 群落 高度、多样性(物种多 度、丰度)、生物量; 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 漂浮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指示种;藻类的种类及 生物量
评价方法
一、湿地服务的定量评价方法
1.能值分析方法 能值分析法是指用太阳能值计量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 服务或产品。 优点:能值分析方法使不同类别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同一客观 标准,从而可以进行定量的比较;能值分析方法把生态系 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统一起来,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 经济发展的关系。 缺点:产品的能值转换率计算,需对生产该产品的系统做能 值分析,用系统消耗的太阳能值总量除以产品的能量而求 得,这种分析非常复杂,并且难度很大;不能反应人类对 生态体统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性,即支付意愿(WTP), 也不能反应生态系统服务的稀缺性。
评价方法
3.价值量评价方法 价值量评价方法是指从货币价值量的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提供 的服务进行定量评价。 优点:运用价值量评价方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所得的结 果都是货币值,因此,既能进行不同生态系统同一项生态 系统服务的比较,也能将某一生态系统的各单项服务综合 起来;人们对货币值有明显的感知,因此,运用价值量评 价方法得出的结果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足够的 重视,促进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量评价研究能促进环境核算,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最终实现绿色GDP。 缺点:价值量反应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这无 疑使其结果存在主观性。
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 法
杜氏法或开氏法 硫酸—高氯酸消蒸法 氢氟酸—高氯酸消蒸法 质量法或电导法 不同的元素采用不同的 方法 3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 野外调查
湿地状体监测指 标
野生动物
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
直接计数法
鱼类的种类、数量、分布 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 数量及生物量 兽类的种类、数量、分布 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及生 物量 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 数量、分布
湿地状态监测 指标
地表水质
pH值、溶解氧、五日化 生需氧量、高锰酸盐指 数、氨氮、总硬度、挥 发酚、总砷、总磷、总 氮、叶绿素a、透明度
玻璃电极发、碘 量法、水杨酸分 光光度法、EDTA 滴定法、冷原子 荧光法、钼酸铵 分光光度法、塞 氏盘法 pH电位计法
地下水水质
pH值
矿化度(M) 总硬度(CaCO3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