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牧场之国》课后习题及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
傍晚的喧嚣与夜晚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动一静,把牧场之国的不同景象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作者的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奶牛的天堂,骏马的世界,猪、羊、鸡各种小动物的乐园,也是一个宁静的世界。
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既是为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荷兰作为牧场之国,不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强烈的热爱。
3.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
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再把它们抄下来。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唉,太令人失望了!从中体会到孩子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
如改为“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场景: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有模有样地吹着自己编的小曲,虽不成调但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
从中体会到孩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
三、小练笔根据诗歌內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稚子弄冰冬天的早晨,凉飕飕的空气迎面扑来,稚子跑到昨晚放铜盆的地方。
一夜之间,铜盆里的水已经变成厚厚的冰了。
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
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面前。
小孩子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
部编版(统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后习题姓名:_______1.古诗三首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钲。
(3)那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1.默读课文。
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里不但动植物齐全,而且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我感受到了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有梦幻般的色彩,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2)黄瓜是有灵性的,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
3.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自由的,是让人难以忘怀的,长大后即使再回到故地,因为没有了祖父,所以也没有了童年时的快乐。
作者怀念童年的生活,同时也怀念祖父。
5.草船借箭1.默读课文。
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2)诸葛亮在鲁肃的帮助下,用妙计向曹操“借”到了箭。
(3)诸葛亮按时交箭,周瑜自愧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 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一是从大局着想,不愿破坏联吴抗曹的大局;二是已识破周瑜的奸计,并夜观天象知道两天后的晚上大雾弥江,草船借箭之计已然胸有成竹。
周瑜认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诸葛亮又立下了军令状,这样,周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诸葛亮的罪。
鲁肃答应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第一课时一、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骄()楼()涓()其()梳()衰()稠()眷()流()哀()绸()着()二、选字填空。
竟竞境(1)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智力()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人人有责。
三、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答案】一、辨字组词。
侨(华侨)缕(一缕)绢(手绢)甚(甚至)骄(骄傲)楼(高楼)涓(涓涓细流)其(其中)梳(梳理)衰(衰老)稠(稠密)眷(眷恋)流(流水)哀(悲哀)绸(丝绸)着(看着)二、(1)竟(2)竞(3)境(4)竟(5)境三、1.( C ) 2.( D ) 3.(G ) 4.( F ) 5.( A )第二课时一、给加粗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二、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 ) 颇副盛名( ) 蜡月天气( )眷峦祖国( ) 好好宝存( ) 顶天力地(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9.古诗三首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华山有千rèn()高。
山中有许多古代的mó()崖石刻,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yí()产。
二、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íjì)北,初闻.(①听说。
②闻到)涕.(tì dì)(①鼻涕②眼泪)泪满衣裳。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仰()聘()楷()抑()骋()谐()遵()堆()尊()锥()四、根据句子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却:A.后退; B.推辞,拒绝; C.再。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2.漫:A.到处都是,遍; B.广阔,长; C.不受约束,随便。
(1)漫卷诗书喜欲狂。
()答案解析于尾页(2)漫.山遍野开放着映山红。
()(3)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
()五、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用拟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下列爱国诗不属于陆游的诗的一项是()A.《春望》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C.《示儿》七、“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指的是()A.妻子B.妻子和儿子C.妻子和女儿D.妻子和儿女八、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刷子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刷子李》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参考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豆浆包袱水桶屏障神圣难堪欺诈发怔侵犯师父二、比一比,再组词。
捏(捏造)怔(发怔)炸(煎炸)障(屏障)堪(难堪)扬(飞扬)证(证书)诈(诈骗)潭(水潭)甚(甚至)三、多音字组词。
hánɡ行业tiáo 调整xínɡ实行diào 调查四、近义词。
规矩—(规则)搜索—(搜寻)侵犯—(侵扰)半信半疑—(将信将疑)五、反义词。
清脆—(沙哑)雪白—(漆黑)明白—(糊涂)天衣无缝—(漏洞百出)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雪白)的屏障(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发怔发傻)的模样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规则规矩1.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2.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是我们家的(规矩)。
集中收集3.老师把大家的建议(集中)起来,打算选出最合适的班长。
4.春天是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天衣无缝)2.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暴露出来。
(露馅儿)3.发呆。
(发怔)4.仔细寻找。
(搜索)5.悠闲的样子。
(悠然)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把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曹小三看不出来。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什么?属于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反映了刷子李高超的技艺。
3.画出上文中的比喻句。
4.把“居然”换成“果然”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果然”表示在情理之中,“居然”表示在意料之外。
曹小三一直对师傅的绝活半信半疑,所以,每刷完一面墙,他都会搜索一遍,但是一个白点都没发现,用“居然”写出了曹小三的惊讶,也写出了“刷子李”的名不虚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比一比,组词语。
黯()原()殊()以()暗()愿()株()拟()赴()练()西()著()扑()炼()牺()躇()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8分)一()电报一()香烟一()枕巾一()战斗一()卧室一()飞机一()分离一()父亲一()烈士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按照文中的叙述顺序把下列各环节排列起来。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请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1自然段的描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主席的外貌进行描写。
B.对主席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C.对主席的神态进行描写。
D.对主席的动作进行描写。
5.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思维创新大拓展六、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自古以来有无数像毛岸英一样的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请写一两句自己积累的描写或赞美革命烈士的名言或诗句。
参考答案:一、黯然原来特殊以后奔赴练习东西著名黑暗志愿一株拟定扑灭锻炼牺牲踌躇二、封支条次间架次位位三、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军神》课后习题及答案
1.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沃克医生从刘伯承的伤势及他的从容镇定中看出他绝对不是一位邮局职员,一是因为只有军人,才能承受这么重的伤势。
二是这么重的伤势,刘伯承仍然镇定自若,拒绝使用麻醉剂时态度坚决。
三是手术中忍着剧烈的疼痛,却数出了医生的刀数。
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即使是军人,也未必都具备,所以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2.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
①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
从“微微一笑”和刘伯承说的话中,可以体会到他内心的淡定。
②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常青筋基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刘伯承虽然在忍受着剧痛,但此时却在想:“这点疼痛算什么,中国的军人、共产党人是没有什么疼痛能打倒的!”
3.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
动作描写:“头也不抬”“双手却有些颤抖”“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等。
神态描写:“冷冷地”“愣住了”“惊疑”“目光柔和下来”“生气”“惊呆了”“慈祥”等。
语言描写:“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等。
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由最初的冷漠,到看到伤情后的惊疑,听说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后很生气,手术中看到病人强忍疼痛时的关心、钦佩,到最后知道是刘伯承后的肃然起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1 《古诗三首》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钲。
(3)那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
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声腔。
选做: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稚子弄冰》改写冬天变冷了,小孩子马上用家里的铜碗盛了一碗水,把铜碗放在窗台上。
转天一大早小孩子就早早的起了床,穿上厚厚的衣服,来到窗台,把铜碗从窗台上拿了下来。
一看昨天盛的一大碗水已经冻成了厚厚的、结实的冰,马上把那快厚厚的、结实的冰给取了出来。
还在冰上仔细弄了一个小小的洞,把一条彩丝仔细从洞里窜出来,系成一个圈,拿在手里当银钲敲。
敲出来的声音特别美,和玉磬敲出来的声音一样好听。
动听的声音穿过了树林,特别响。
人们随着声音到了那个有响声的地方一看,有好几了孩子手里拿着冰,还有几个孩子手里的冰破碎掉在了地上,人们这才知道刚才响声不是玻璃破碎,而是这几个小孩子的冰破碎的响声,全回家干自己的事去了。
2 《祖父的园子》1.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有樱桃、榆树等树木。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我感受到了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有梦幻般的色彩,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2)黄瓜是有灵性的,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2)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3)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3.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自由的,难忘的。
长大后即使再回到故地,因为没有了祖父,所以也没有了童年时的快乐。
可以说,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祖父给予的。
作者怀念童年生活,同时也怀念祖父。
5 《草船借箭》1.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却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一是从大局着想,不愿破坏联吴抗曹的大局;二是夜观天象,知道两天后的晚上大雾弥江,草船借箭之计已然胸有成竹。
而周瑜认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诸葛亮又立下了军令状,这样,周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诸葛亮的罪。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读课文前,我知道诸葛亮和周瑜都是足智多谋、不可多得的人才;阅读课文后,我发现周瑜虽然聪明,足智多谋,但是心胸狭窄,不顾大局,而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而且心胸宽广,大局观强。
我还想了解“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仅供参考)4.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
对应的是课文最后的三个自然段,链接中的语言更加凝练,一气呵成,故事的结构变得紧凑。
6 《景阳冈》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梢棒、筛酒”,可以猜一猜意思。
梢棒:古代防狼的器具,一头是空心的,可以吹,发出像虎叫的声音,另一头是棒子。
筛酒:斟酒。
本文指从壶里往杯子或者碗里倒酒。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武松路过景阳冈,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过冈,遇到老虎后,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然后下冈的故事。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武松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
刚要入睡,忽然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
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
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瞬间,举起梢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
只听“咔嚓”一声,梢棒打在树枝上断了。
老虎兽性大发,向武松扑过去,武松扔掉半截梢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
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梢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
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4.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
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是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
文中刻画了武松临危不惊、镇定自若的气魄和为民除害的壮举。
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增强自己面对恶势力时的勇气和胆量。
9 《古诗三首》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2)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3)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1.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后心情悲痛。
第二部分:虽然很想看看儿子的遗骨,但毛主席最终还是决定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2)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3.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有很多,比如岳父、屈原、黄继光、邱少云、赵一曼等等。
世界很大,处处都埋葬着忠义之士的遗体。
这些英勇的义士,生前把身心都献给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死后躯体是否回到家乡并不重要,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场又何妨呢?11 《军神》2.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沃克医生曾经当过军医,根据伤口就能判断出来;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从容,这是一名军人具备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
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刘伯承未用一点麻药,疼痛使他把身下的新床单都抓破了,但他却一声没吭。
他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沃克医生,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3.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
(1)我的军人身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顺利做手术,能够恢复身体继续为国家效劳就是万幸。
(2)这种痛苦真的是难以忍受啊,但是为了大局,我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倒下。
这点困难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
“冷冷……惊疑……柔和……怔住……慈祥……肃然起敬”,课文中有多处描写沃克医生的地方。
这些描写体现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从轻视到认可再到赞叹的心理变化。
讲故事:一天,我的诊所来了一位病人。
每天来我这看病的人很多,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只是冷冷地对待他。
这是一个眼睛受了伤的人,根据伤口来看,应该是枪伤。
他伤得很重,但是依然很镇定,我知道他应该是一个军人,而他的回答也证实了我的猜测。
我准备给他做手术了,但是他却提出了不用麻醉的要求。
要知道,这么大的手术,不用麻药风险太大,于是我教训了他,认为他这是在胡闹。
但是,当我听了他的理由后,我不得不给他做这个手术。
手术过程非常烦琐,要知道,眼睛不比别的地方,而他的伤势又是这样的重。
看到他因过度疼痛而失去色彩的嘴唇,用力揪住床单而青筋暴起的双手,我真的担心他能否承受住这样的痛苦。
奇迹的是,他坚强地挺住了,并且一刀一刀地数着手术的刀数。
这绝对是我见过有着最坚强意志的人!我知道他的身份一定不简单,当我得知他就是川东支队将领刘伯承的时候,不禁感叹有这样的将领,何愁战争不取得胜利。
13 《人物描写一组》1.默读课文,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嘎子:顽皮、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的孩子。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骆驼祥子: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严监生:爱财如命、十分吝啬的人。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
写嘎子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例如: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
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
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写祥子时,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
例如“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写严监生时,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
如“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4 《刷子李》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从中可以看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