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合集下载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正確的刮痧手法與順序刮痧操作之順序依身體狀況而定,先刮後頸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肢,此為一般的原則。

基本刮痧方向,依經絡循行「陰升陽降」之原則,至於刮痧手法,分別敘述於各部位刮痧內。

(一)後頸與背部之刮痧:其實際操作分述如下:1. 刮背頸椎:自頸椎刮起,經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兩段刮完。

2. 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後右。

3. 刮膀胱經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脈左、右各一寸五分處。

4. 以膀胱經為中心,由裡向外斜刮,從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約刮五至....七條斜線,間距以肋骨為準。

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前胸部刮痧:1. 先刮任脈:自天突穴(胸骨體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為胸骨體,第二段為心窩至肚臍,第三段為肚臍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臍處可輕刮。

2. 以任脈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兩側做斜線之刮痧,約三....至五條,其中乳房不刮。

(三)四肢的刮痧:上肢與下肢,內側與外側各有不同。

1. 上肢外側: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進行。

2. 上肢內側:由肩向叉與指尖方向刮。

3. 下肢外側及後側:由大腿向膝,向腳刮。

4. 下肢內側:由內踝尖向膝,向上刮。

(四)刮痧板重直於皮膚成九十度角,自上下左右刮拭永保同一角度。

(五)刮痧力道應做單方向用力,刮板回程不刮。

(六)刮拭力量要均勻,不可過速、過重、過快,以免患者畏懼不安與疼痛,......影響刮痧之效果。

(七)刮痧拔罐整體的操作程序如下圖:1. 視病體刮痧相應經絡、穴道與部位。

2. 視出痧情況及病理,選擇一至三處,以皮膚針輕叩皮膚。

3. 在皮膚針輕叩處,即速拔罐。

4. 拔罐約三至五分鐘後起罐。

5. 起罐後,以艾條溫灸患處三至五分鐘。

刮痧拔罐使用之器材(一)刮痧使用之器材: 1. 刮痧板 2.潤滑劑主要功能為潤滑之用。

依據古籍記載,最早僅用「水」為潤滑劑,後來加上「油」,以及各式油類,如麻油等。

民間亦有於油料中加紅花、川芎等通經活血的藥物,以促進氣血順暢,如中華民國科學氣功學會研製的「刮痧油」、「刮痧膏」,即是油料中加入川芎、獨活等十二種中藥,有促進氣血活絡的功能。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

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刮痧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二、操作方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

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

刮痧板一定要消毒。

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

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三、主治病症: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遗尿症、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眩晕、糖尿病、胆囊炎、肝炎、水肿,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胆绞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除慎用症和禁忌症以外的各种病症,包括一些疑难杂症均可用全息经络刮痧法治疗。

外科病症: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外科如痔疮、皮肤搔痒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五官科病症: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耳聋、耳鸣等病症。

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美容等。

四、注意事项: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

刮痧脸部的正确操作方法

刮痧脸部的正确操作方法

刮痧脸部的正确操作方法
刮痧脸部需要正确操作方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以下是刮痧脸部的正确操作方法:
1. 准备工具:选择适合脸部刮痧的工具,可以是刮痧板、牛角刮痧器或者刮痧石。

2. 预热皮肤:先用温水或热毛巾热敷脸部,使皮肤毛孔扩张,为刮痧做准备。

3. 使用刮痧工具:将刮痧工具倾斜45度角,以一定的力度从脸部中央向外刮,可轻柔地以直线、抹圆形或抹S形的方式进行刮痧。

4. 刮痧的顺序:从额头开始刮痧,然后是眉骨、眼周、鼻梁、下巴和颈部(注意避开颈动脉),最后刮耳后和耳朵周围。

5. 刮痧的力度: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过轻。

刮痧时应以舒适感为主,如果感觉疼痛,应减轻力度。

6. 刮痧的时间:每个部位刮痧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根据个人需求可适当延长或缩短。

7. 完成后护理:刮痧后用温水清洁面部,再用化妆水或保湿霜进行补水和舒缓肌肤。

注意事项:
- 有皮肤疾病、伤口或痤疮的人不适合刮痧。

- 不要在日晒后的皮肤上进行刮痧。

- 刮痧时要避开眼睛和嘴巴周围的敏感区域。

- 如果刮痧出现持续红斑、疼痛、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刮痧,咨询医生。

面部刮痧的顺序方法

面部刮痧的顺序方法

面部刮痧的顺序方法面部刮痧是近些年比较风靡的一种瘦脸手法,所以很多爱美的朋友都会选择这种疗法来达到瘦脸的效果,那么自己如何进行面部刮痧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面部刮痧的顺序方法。

面部刮痧的顺序方法1、均匀上面部精油。

2、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承浆、两地仓、两迎香、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

3、用刮痧板点按面部穴位: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

4、开始刮痧,刮痧路线起止点及顺序如下:1)承浆——听会;2)地仓——听会;3)人中——听会;4)迎香——听会;5)鼻通——耳门;6)晴明——耳门;7)攒竹以下——太阳穴;8)额头分三段——太阳穴。

5、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6、按4所述刮痧路线,再由额头刮至下颌,即由8线至1线。

提拉左边脸颊,提拉右边脸颊。

7、用刮痧板轻轻按抚全脸。

8、颈部路线:由神经沿着淋巴走向,从耳后至锁骨轻刮,向下排颈部淋巴液。

面部刮痧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面部刮痧之前,对于面部刮痧的注意事项也应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面部刮痧的重点在于对经络穴位,以及补泻手法的掌握。

面部有六条经络通过,穴位密布,没有经过中医培训的人很难掌握这些。

另外,面部刮痧的手法也很重要。

手法太重了,面部会出现和背部刮痧一样的痧点,甚至破损,影响美容;手法太轻了,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都是做面部刮痧要注意的。

还有,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有的人需要补,有些人不受补,这些都决定着面部刮痧用什么样的手法。

面部属暴露之肤,与身体各部位肌肤有所不同,因此面部刮痧不必追求刮出‘痧斑’,以刮至有热效应刮出痧气为宜。

面部刮痧的好处1、促进和恢复细胞自身功能面部刮痧有刺激表皮神经末梢,增强其传导功能的作用,可以激活受损的枯,弱细胞,促进和恢复细胞自身的分泌,再生和清洁功能,加速代谢产物从皮肤汗孔排出,舒畅,清洁毛孔。

正确的刮痧的顺序和方向是什么

正确的刮痧的顺序和方向是什么

正确的刮痧的顺序和方向是什么
刮痧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者弄过,但是还是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刮痧的顺序和方向是什么。

顺序:先上后下,先背腰后胸腹,先躯干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

为减少穿脱衣服的次数,也可以先刮暴露部位,再刮躯干部、下肢,最后刮足部。

刮拭方向:背部、腹部、四肢从上向下刮(如肢体浮肿、静脉曲张、内脏下垂则从下向上刮),面部、肩部、胸部从内向外刮。

刮痧全程三步走
以空气新鲜、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室温过高时应避免空调或风扇的冷气直吹,室温以不低于18℃为宜。

第一步:选择既便于刮痧者操作,又能充分暴露所刮部位,被刮者感到肌肉放松,可持久配合的体位。

坐位适宜刮拭头、颈、肩、四肢、胸、背、腰等部位。

被刮者面向椅背骑坐,双臂放在椅背上,使其身体有所依靠。

仰卧适宜刮拭前头、头顶、侧头、面、胸、腹等部位。

俯卧适宜刮拭侧头、背、腰、髋、下肢侧面等部位。

取俯卧位时腹部下还可垫一软枕,托起腹部,避免腰部下陷,肌肉紧张。

侧卧适宜刮拭后头、背、腰、下肢后侧等部位。

第二步:选定治疗的部位、穴位,涂刮痧油或美容刮痧乳,实施刮痧操作。

根据体质、病症和治疗的目的,选定并充分暴露治疗的部位、穴位。

用纸巾保护好刮拭部位下面的衣服。

在刮拭的全息穴区和经络穴位处涂上刮痧油,面部则先涂美容刮痧乳,再开始刮痧操作。

第三步:擦净残留刮痧油渍,穿衣保暖,饮温开水。

背部刮痧方法步骤

背部刮痧方法步骤

背部刮痧方法步骤
可能我们很多人最近都在进行一些刮痧养生方法,但是一定要对于背部刮痧的方法引起特别的重视,注意力度千万不能过大,一定要在我们每个人的生理承受范围之内,否则可能会对于我们自身产生很大的疼痛感,详细的为大家普及一下背部刮痧方法步骤吧。

背部刮痧步骤(1)刮痧:先刮督脉: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
板身与皮肤倾斜45度,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脉,每个
动作重复5~8次,直至出痧。

背部刮痧步骤(2) 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横刮双侧的肩颈
背部刮痧步骤(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双侧肩胛缝
背部刮痧步骤(4)刮膀胱经:先刮外膀胱经,后刮内膀胱经(内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1。

5寸的位置,外膀胱经在脊椎两侧各旁开3寸的位置)
背部刮痧步骤(5)向下斜刮肋骨缝:刮五条至六条肋缝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以督脉为刮拭起点,刮至肋骨下为止。

背部刮痧步骤(6)化痧斑:用艾灸棒艾灸背部痧斑,目的是活血化淤、代谢体毒。

调节内分泌,补肾、增强肌体抗病能力,增强肌体抗过敏能力。

舒缓内分泌或妊娠而产生的色斑,解除疲劳、使整个肌肤细腻白嫩。

可平衡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整气息将体内的风寒、湿热、邪毒排出体外。

以达到外病内治。

内病外治的效果。

大家都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背部刮痧方法进行刮痧,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非常不错的效果,同时进行一些背部刮痧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摆脱自身出现肩周炎等疾病的几率,还可以帮助我们将毒素排出体外,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

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人体各部位的刮拭方法及顺序一、头部的刮法头部有头发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板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

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

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发皮发热为宜。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部,以保持头部稳定。

循行路线:(1)刮拭头部两侧,从头部两侧太阳穴开始至风池穴,经过穴位为头维穴、颔厌穴等。

(2)刮拭前头部,从百会穴经囟会穴、前顶穴、通天穴、上星穴至头临泣穴。

(3)刮拭后头部,从百会穴经后顶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

(4)刮拭全头部,以百会穴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全头发际处刮拭。

经过全头穴位和运动区、语言区、感觉区等。

适应症: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疏通全身阳气之作用。

可预防和治疗中风及中风后遗症、头痛、脱发、失眠、感冒等病证。

二、面部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

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

可每天一次。

循行路线:(1)刮拭前额部,从前额正中线分开,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朝两侧刮拭。

(2)刮拭两颧部,由内侧经承泣穴、四白穴、下关穴、听宫穴、耳门穴等。

(3)刮拭下颌部,以承浆穴为中心,经地仓穴、大迎穴、颊车穴等。

适应症:有养颜祛斑美容的功效。

主治颜面五官的病证。

如眼病、鼻病、耳病、面瘫、雀斑、痤疮等。

三、颈部刮法颈后高骨为大椎穴,用力要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

以出痧为度。

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些,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髃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

一般用平补平泻手法。

循行路线:(1)刮督脉颈项部分,从哑门穴刮到大椎穴。

(2)刮拭颈部两侧到肩,从风池穴开始经肩井穴、巨骨穴至肩髃穴。

适应症:人体颈部有六条阳经通过,其中精髓直接通过督脉灌输于脑,颈部是必经之路,所以经常刮拭颈部,具有育阴潜阳,补益人体正气,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主治颈、项病变,如颈椎病、感冒、头痛、近视、咽炎等证。

刮痧手法与禁忌

刮痧手法与禁忌

刮痧手法与禁忌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病人身体上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称刮痧疗法。

刮痧是我国民间深受群众偏爱的一种治疗方法。

刮痧之后,病人常感到局部或周身轻松、舒适,胸腹开畅,症状消失。

方法是: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

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

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

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

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

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施术。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

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下列情况不宜刮痧:1.身体过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2.心脏病患者。

3.水肿病人。

4.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5.小儿及老年体弱者。

九种症状禁止刮痧全国首届保健刮痧师职业培训会上了解到,我国目前只有职业刮痧师5万名,大多数美容院、洗浴中心里的刮痧师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中国中医研究院杨金生教授说,刮痧的方向、手法、强度、时间和适应症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况。

杨教授介绍,古代刮痧多应用于治疗夏季和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消化道疾病。

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

而在当今,刮痧的功能多半是用来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简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针对疾病早期预防、病后康复、功能性病症以及亚健康症候、减肥美容、消除疲劳、提高机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的刮痧手法与顺序
刮痧操作之顺序依身体状况而定,先刮后颈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末刮四肢,此为一般的原则。

基本刮痧方向,依经络循行「阴升阳降之原则,至于刮痧手法,分别叙述于各部位刮痧内。

(一)后颈与背部之刮痧:其实际操作分述如下:
1刮背颈椎:自颈椎刮起,经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两段刮完。

2. 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后右。

3. 刮膀胱经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脉左、右各一寸五分处。

4. 以膀胱经为中心,由里向外斜刮,从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约刮五至七条斜线,间距以肋骨为准。

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前胸部刮痧:
1. 先刮任脉:自天突穴(胸骨体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胸骨体,第二段为心窝至肚脐,第三段为肚脐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脐处可轻刮。

2. 以任脉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两侧做斜线之刮痧,约三....至五条,其中乳房刮。

(三)四肢的刮痧:上肢与下肢,内侧与外侧各有不同。

1. 上肢外侧: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进行。

2. 上肢内侧:由肩向叉与指尖方向刮。

3. 下肢外侧及后侧:由大腿向膝,向脚刮。

4. 下肢内侧:由内踝尖向膝,向上刮。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