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风化程度判断

合集下载

风化程度判断

风化程度判断

岩石风化程度的判断岩石受风化作用,改变了物理化学性质,其变化情况随风化程度轻重而不同。

如岩石的裂隙度、孔隙度、透水性、亲水性、胀缩性等都随风化程度加深而增加,抗压、抗剪强度随风化程度加深而降低。

所以岩石风化程度愈深的地区,工程建筑地基承载力愈低,岩石边坡愈不稳定,所以,为达到对其防治的作用,要对岩石的风化程度有所判断,以下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岩石风化程度的判断方法。

(一)颜色的改变岩石的风化程度不同,则其颜色也表现出差异。

从整体来性来看,有的原岩新鲜时为灰绿色,经风化后,其剖面上颜色由上往下为:黄绿、黄褐、棕红、红。

从局部来看,颜色的变化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仅沿岩石裂隙面发生变化,有的仅部分岩体发生变化,有的则全部岩体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随风化程度加深,岩石的颜色光泽与新鲜原岩相比会变得暗淡。

(二)岩石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的变化岩石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的变化,是原岩矿物成分和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

在风化壳剖面上,有上到下的趋势是:①孔隙性和压缩性由大到小②吸水性有强到弱③声波速度由小到大④强度由低到高(三)次生矿物的产生由于不同矿物抗风化能力不同,岩石中中那些不稳定的矿物总是首先风化变异,当风化进一步发生时,那些稍稳定的矿物才会依次发生风化。

此外,化学风化在不同时期主要作用的化学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在风化壳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

一般而言,同一种岩石,越疏松,次生矿物越多,风化程度越深。

(四)节理裂隙的情况当岩石中节理裂隙不发育时,表明岩石较为新鲜。

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时,岩石微风化。

节理裂隙发育时,岩石弱风化。

简而言之,随风化程度加深,节理裂隙越发育,(某些岩石风化后表现为粘土或次生矿物较多,则节理裂隙表现不明显)。

(五)机械破碎程度岩石越破碎,机械风化作用越严重,但构造作用也会造成岩石破碎,但是构造作用与机械分风化作用区别在于:构造成因的,岩石破碎有规律,或附近有地质构造特别是断层,还有构造作用与气候的关系不大,而机械作用恰恰相反。

岩石风化程度判断

岩石风化程度判断

岩石风化程度判断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岩石风化程度判断1.岩石风化岩石风化概念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

岩石风化是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

岩石风化的常用分带标志及其原则常用分带标志主要有:颜色、岩体破碎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水理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钻探掘进及开挖中的技术特性。

具体原则包括:(1)要充分反映各风化带岩石变化的客观规律,反映各带岩石因风化程度不同所具有的不同特性;(2)分带标志视具体条件选择,应既有代表性,又明确,便于掌握,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3)将定性与定量研究、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综合各种标志进行分带;(4)分带数目要考虑工程建筑的实际需要,既不要过于繁琐,分级过多;也不要过于简略,致使同一带内的岩石特性差异过大。

2.岩石风化程度和各种性质变化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特性研究,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建基面的选择以及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确定起着关键性作用,对评价围岩的稳定和边坡工程亦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气候、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一些其他的因素。

岩石的风化往往不是单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控制的。

目前,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多采用工程地质定性评价方法,从岩石颜色、次生矿物的发生、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机械破碎程度、风化深度、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

关于岩石风化程度的定量评价,目前常采用的是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比较敏感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室内或现场测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单项或综合指标进行风化程度分带。

由于岩石类型的千差万别,影响岩石风化因素复杂,各种岩石风化速度和风化后形态的变化也各异。

因此,很难建立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统一、定量的标准。

岩石的三类抗风化指标

岩石的三类抗风化指标

岩石的抗风化能力是指岩石在自然界中抵抗风化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岩石的稳定性、景观形态以及土壤的形成等多方面。

根据风化作用的不同机制,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主要可以从物理抗风化、化学抗风化和生物抗风化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类抗风化指标。

一、物理抗风化指标物理抗风化是指岩石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破坏和分解过程,如温度变化、冰冻融化、盐结晶等。

物理抗风化指标主要包括:1. 岩石硬度:硬度是衡量岩石抗风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硬度越大的岩石其抗风化能力越强。

例如,花岗岩由于其硬度较大,所以其物理抗风化能力较强。

2. 孔隙率和渗透性:孔隙率高的岩石表明其内部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容纳水分和空气,这样的岩石在遇到冰冻融化作用时更容易受损。

而渗透性高的岩石则容易让水分渗透进入,加速风化过程。

3. 裂隙发育程度:岩石中的裂隙是物理风化作用的重要通道,裂隙越发育,风化作用越容易进行。

裂隙的发育状态直接影响岩石的整体稳定性。

二、化学抗风化指标化学抗风化是指岩石在化学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岩石成分的改变或溶解。

化学抗风化指标主要包括:1. 矿物成分: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对其化学抗风化能力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富含石英的岩石因为石英的化学稳定性较好,所以其化学抗风化能力较强;而富含长石的岩石由于长石易于化学风化生成黏土矿物,所以其化学抗风化能力较弱。

2. pH值:岩石表面环境的pH值也影响化学风化的速率。

酸性环境会加速某些矿物的溶解,而碱性环境可能促进某些矿物的沉淀。

因此,岩石所处的环境pH值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抗风化指标。

3. 可溶性:岩石中矿物的可溶性是判断其化学抗风化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易溶于水的矿物(如盐类矿物)使得岩石的化学抗风化能力较弱。

三、生物抗风化指标生物抗风化是指生物活动对岩石造成的物理破坏和化学改变。

生物抗风化指标主要包括:1. 生物活动强度:植物根系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等生物活动可以对岩石造成物理破坏,同时生物体的代谢活动也可以引起化学风化。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及颗粒分类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岩体类别岩石的粒度划分:一、侵入岩(1)结晶程度:显晶质、隐晶质。

(2)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以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为标准)巨粒:>10mm粗粒:10—5mm中粒:5—2mm细粒:2—0.2mm微粒:<0.2mm二、变质岩的粒度和层厚的规定:(1)粒度:粗粒变晶结构:>3mm中粒变晶结构:3—1mm细粒变晶结构:0.1—1mm显微状:<0.1mm(2)厚度:巨层:>100cm巨厚层:100—50cm厚层:50—10cm中厚层:10—5cm薄层:<5cm三、沉积岩砾岩:根据砾石(或角砾)大小分为:细砾岩:2—10mm中砾岩:10—50mm粗砾岩:50—100mm巨砾岩:100—1000mm块石砾石岩:>1000mm砂岩:粗粒:2—0.5mm中粒:0.5—0.25mm细粒:0.25—0.05mm粉砂:0.05—0.005mm粘土岩:<0.005mm沉积岩层理:根据层理的厚度大小,通常以下分类规定,单位厘米:块状:>200cm巨厚层状:100—200cm厚层状:50—100cm中层状:10—50cm薄层状:5—10cm页片(微层)状层理:1—5cm条带:0.5—1cm条纹:0.1—0.5cm纹层:<0.1cm花岗岩: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关于如何正确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等级的探讨

关于如何正确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等级的探讨
强风化 : 风化 裂隙很发育, 岩芯锤 击易碎 , 岩块 用手可扳断 , 凤镐易 挖 掘。 在岩 士工程勘 察或 基桩钻芯法 检测时 , 千钻 不易钻进 , 标 准贯入 试验 实测击 数N’ ≥5 O 击。 如图3 。 全 风化 : 岩芯 呈硬 士块 状 , 用手可捏碎 , 铁 镐易挖 掘 。 在 岩士 工程 勘 察或基 桩钻芯法检 测时, 干 钻可钻进, 标 准贯入试 验实测 击数3 0 击≤
<5 0 击。
( > >上接第 1 5 2 . 页)
减 少铁 磁性 损耗的 方法有 降低 磁场 中钢 铁材料 的 使用最、 增加磁 场屏 蔽、 避 免闭合 回路 的形 成, 改善 载流导 体空间与钢 材料的 炎系等。 具 体措 施包 括 : 导体 金具 尽量使 用非导 磁性 材 料, 研 究设 计 先 进的 型 号、 保证制造厂家提 供 的钢结构 使用空 间范 围、 减少 电抗器周围钢材 料 使用、 在合理的范 围内, 增 大电抗器与钢结构 的距离等。
1 . 4 照 明
残积 士: 具 可迥性 , 锹镐 易挖掘 。 在岩 土工程勘 察或基 桩钻芯法检
测 时, 对钻 取的芯 样 , 首先是 区分是残 积 土还是冲积 土或坡 积土 , 其中 1 ) 采用节能 型灯具 冲积成 因的土层一 般含有腐 木屑或砂粒 , 粘 结性好 ( 粉土除 外) , 且颜 色 随着技 术地 不断 进步, 节 能灯 的价格不 断降 低 , 寿命不 断延长 , 节 多样 , 坡积 成因的土层一 般含有硬 土粒或碎 石粒 , 粒 结性一般 , 颜 色多 能性 的不断提高 。 节能 灯与常 规灯具相 比具有很 强的节能 效果 , 火 力发 呈暗 红或褐红 色, 残 积成 因的土层 , 由于 是母 岩在 原地 风化产物 , 未 经 电厂 中各处均 需要照明以便满足安全生 产的需要 , 在厂用电中占据一定 搬运 , 颜 色单一 , 粘结性 一般 。 后判断 为何 种母 岩风化产 物 , 如 粉砂岩 的比例 , 因此对 于这些 部位的照明, 尽可能 采用节能 灯具 。 风化后 形成的粉 质粘 土, 泥岩风化 后形成的 粘土等。 最 后需进行重 型圆 2 ) 照明电源线路 锥动 力触探试验 , 判定其状 态。 为了减 少 电压损失 , 安 装照明 电源时 , 应尽可能 采用三相 四线 制供 如珠江新城某工地, 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 设计持力层为微风化粉 电, 为了不影响灯泡的效率 , 尽可能要求三相 照明符合对称 。 1 . 5 规范健全 管理制度 砂 岩, 桩已挖至 1 5 . 6 0 m, 工人反 映风镐 挖掘困难 , 且挖上 来的岩碎 块多 火力发 电厂厂用电率 的高低对其 整体收 益有 很大的影 响 , 因此 , 规 呈片状 , 断口 有剖 手感, 说是 到微 风化岩了, 但现场 甲方代表 和监理人 员

岩体风化程度的判断

岩体风化程度的判断

岩体风化程度的判别1.岩体风化的基本特征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岩石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称为岩石风化。

其中影响岩石风化的风化营力主要是太阳热能、水溶液(地表、地下及空气中的水)、空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及生物有机体等。

同时按照风化营力的类型及引起岩石变化的方式,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

与原岩相比,风化使岩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出发,这些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岩体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恶化。

风化后的岩石在工程建筑上的优良性质削弱了,不良性质则增加了,使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

2.岩石风化的判别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特性研究,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建基面的选择以及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确定起着关键性作用,对评价围岩的稳定和边坡工程亦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气候、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一些其他的因素。

岩石的风化往往不是单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控制的。

目前,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多采用工程地质定性评价方法,从岩石颜色、次生矿物的发生、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机械破碎程度、风化深度、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

关于岩石风化程度的定量评价,目前常采用的是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比较敏感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室内或现场测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单项或综合指标进行风化程度分带。

由于岩石类型的千差万别,影响岩石风化因素复杂,各种岩石风化速度和风化后形态的变化也各异。

因此,很难建立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统一、定量的标准。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应当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两者互为印证以积累利用定量指标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的经验。

2.1 岩石颜色风化程度不同的岩石,在外观上首先表现为颜色的差异。

如有的原岩新鲜时为灰绿色,风化后,在风化壳剖面由上往下则变为:黄绿色、黄褐色、棕红色、红色,这是从整体看的。

关于如何正确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等级的见解

关于如何正确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等级的见解

关于如何正确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等级的见解
岩石风化是自然界极具影响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对环境的气候、土壤、保护和地质结
构构成了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人们需要用一套精准的方法来描述和
衡量岩石风化程度等级。

首先,要划分岩石风化程度,需要区分不同程度岩石风化的特征,并准确地确定所表
征特征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根据岩石地貌类型的特点,岩石表面上的细小变化可以作为
可靠的指数,来反映岩石的程度。

其次,要衡量岩石的风化程度等级,必须建立一套系统
而又明确的分级制度,以便科学准确地区分不同程度的风化。

例如通常采用六等级风化系统,用标准色彩标记表示岩石风化程度,并将系统分成六个水平,即:0级(未风化)、1级(轻微风化)、2级(小范围风化)、3级(中等风化)、4级(严重风化)和5级(最严重的风化)。

另外,根据不同指标来划分岩石风化程度,也是有必要的。

例如,直接参考指标就是
影响风化的因素,例如气候、土壤和纪录矿物等;根据石头表面文蚀和强度指标,如表面
状况、强度测试等表征岩石风化程度;还可以使用实验数据,如风化室等基准对比测试,
来准确衡量岩石风化程度。

最后,在用标准方法衡量和划分岩石风化程度之前,应充分加以研究和研判,以确定
岩石的具体程度,并从而断定其应该属于何等级别的风化。

只有完全掌握和明确其程度后,才能实施和支持正确的风化标准。

如何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

如何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

如何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基岩的风化程度是指基岩内部或表面发生的岩石物质或结构的变化程度。

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对地质学家、土木工程师和建筑师都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和岩石资源的利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

1.外观观察基岩的风化程度通常可以从其外观特征中进行初步判断。

新鲜的岩石通常是坚硬、均匀、有光泽的,而风化岩石则可能变得软脆、颜色较浅、失去光泽。

此外,风化岩石可能出现裂隙、颗粒脱落或表面疏松等现象。

外观观察可以提供初步的定性判断,但无法提供具体的定量数据。

2.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利用一些常见的物理测试方法,如硬度测试、密度测试、孔隙率测试等,可以进一步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

硬度测试可以通过比较基岩和标准矿物的摩氏硬度来评估其风化程度,风化岩石的摩氏硬度通常较低。

密度测试可通过测量基岩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并与新鲜岩石的密度进行比较,以判断其风化程度。

孔隙率测试可以测量基岩中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风化岩石通常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3.化学分析基岩风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

通过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基岩的风化程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包括酸浸试验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酸浸试验可以确定基岩中氧化铁等可溶性矿物的含量,从而判断风化程度。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定量测定基岩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并在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之间进行比较。

4.微观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基岩薄片,可以揭示基岩的微观结构和矿物成分的变化。

风化岩石通常会出现一些微观变化,如矿物晶体形状的改变、胶结物的生成、矿物的溶解等。

微观结构观察可以提供重要的定性信息,对于了解基岩的风化程度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确定基岩的风化程度通常是通过综合利用外观观察、岩石物理性质测试、化学分析和微观结构观察等方法来进行的。

不同的方法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相互结合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基岩的风化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风化程度判断1.岩石风化岩石风化概念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

岩石风化是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

岩石风化的常用分带标志及其原则常用分带标志主要有:颜色、岩体破碎程度、矿物成分的变化、水理性质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钻探掘进及开挖中的技术特性。

具体原则包括:(1)要充分反映各风化带岩石变化的客观规律,反映各带岩石因风化程度不同所具有的不同特性;(2)分带标志视具体条件选择,应既有代表性,又明确,便于掌握,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3)将定性与定量研究、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综合各种标志进行分带;(4)分带数目要考虑工程建筑的实际需要,既不要过于繁琐,分级过多;也不要过于简略,致使同一带内的岩石特性差异过大。

2.岩石风化程度和各种性质变化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特性研究,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建基面的选择以及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确定起着关键性作用,对评价围岩的稳定和边坡工程亦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气候、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一些其他的因素。

岩石的风化往往不是单因子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因素所共同控制的。

目前,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多采用工程地质定性评价方法,从岩石颜色、次生矿物的发生、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机械破碎程度、风化深度、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

关于岩石风化程度的定量评价,目前常采用的是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比较敏感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通过室内或现场测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单项或综合指标进行风化程度分带。

由于岩石类型的千差万别,影响岩石风化因素复杂,各种岩石风化速度和风化后形态的变化也各异。

因此,很难建立岩石风化程度划分的统一、定量的标准。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应当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两者互为印证以积累利用定量指标划分岩石风化程度的经验。

颜色的改变风化前岩石断面颜色鲜艳,有光泽。

而经过风化后的岩石。

微风化,仅沿裂隙面颜色略有变色;弱风化,岩体表面及裂隙面大部分变色,但断口颜色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强风化,大部分变色,惟有岩块的中心部分尚保持原有颜色;全风化,原岩颜色已完全改变,光泽消失。

岩石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的变化物理力学性质:微风化,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弱风化,力学性质较原岩低,单轴抗压强度为原岩的1/3—1/2;强风化,变形量小,承载强度低,物理力学性质显着降低,岩块单轴抗压强度小于原岩的1/3;全风化,浸水能崩解,压缩性能增大,手可捏碎。

水理性质:从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未风化的原岩,空隙性由大到小,吸水性由强到弱。

次生矿物的发生微风化,仅沿裂隙面有矿物轻微变异;弱风化,沿裂隙面矿物变异明显,有次生矿物出现;强风化,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均已变异,仅岩块中心变异较轻,次生矿物广泛出现;全风化,除石英外,其于矿物多已变异,形成次生矿物。

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微风化,组织结构未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弱风化,组织结构大部分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强风化,外观具有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全风化,组织结构已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

机械破碎程度微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风化裂隙少见;弱风化,岩体一般完好,原岩结构构造清晰,风化裂隙尚发育,时夹少量岩屑;强风化,岩体强烈破碎,呈岩块,岩屑,时夹粘性土;全风化,呈土状,或粘性土夹碎屑,结构已彻底改变,有时外观保持原岩状态。

风化深度由于岩石风化作用一般是自地表面逐渐向岩体内部进行的,因此愈靠近地表,风化作用就愈强烈,岩石风化程度也愈严重;愈向岩石内部,岩石风化得愈轻微,最后过渡到未经风化的新鲜岩石,在相同的外部自然条件下,同样种类的岩石风化层厚度愈大,其风化程度也就愈严重。

岩性影响分析大多数沉积岩是由前一旋回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在其成岩过程中可能只受到较轻微的变质和改造,它的形成环境比岩浆岩、变质岩更接近地表。

一般说沉积岩的抗风化能力比岩浆岩及变质岩高,最终的化学变化较小。

但是沉积岩的风化问题比较复杂,其主要矿物是前一旋回的风化次生矿物,如粘土矿物、绿泥石、石英及钙-镁碳酸盐。

这些矿物颗粒大都极细,比表面积大,因表面效应较强,易遭水化、水解及淋滤作用,以恢复它们对新环境的平衡关系。

实践证明:沉积岩中的粘土岩,页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等风化厚度虽不大,但风化速度却很快。

组成地壳的岩石是极为复杂的,为工程建筑进行的风化作用的研究,应以岩浆岩、变质岩(深的)、粘土质类岩石为主。

在研究岩石风化速度时,尤应以粘土质类岩石(粘土岩、页岩、粉砂质粘土岩及各种泥质胶结的砂岩)为主。

组成岩石的化学成分对抗风化能力也有很太影响,岩石中含K、Na、Li、Cl等元素较多者,因其化学活动性较强,经化学风化后易脱离母岩随水流失。

岩石中Fe、Al、Si、Ti等元素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经化学风化后易残留原地。

即使同一元素,其所组成的化合物不同时,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也不同,如方解石中的含Ca化合物易风化解体,而斜长石中的含Ca化合物却比较稳定。

岩石的抗风化能力不仅决定于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活泼性,同时也决定于岩石的结构。

单矿岩(如石英岩)的颜色、导热性较均一,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胀缩性基本一致,不易,形成过大的应力而引起岩石的破坏,故其抗风化能力较强;而复矿岩的成分复杂,矿物的导热性、胀缩性各不相同,易形成过大的应力而引起岩石的破坏,故其抗风化能力较弱。

当矿物成分相同时,等粒结构岩石比不等粒结构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强,原因是等粒结构岩石的胀缩性比不等粒结构岩石的胀缩性均一所致。

细粒结晶结构岩石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颗粒比表面积大,连结力较强,晶粒间的空隙较小,水、气等风化营力难以通过,其抗风化能力比成分相近的粗粒结构岩石强。

成分相近的碎屑沉积岩的抗风化能力与胶结物性质有关,泥、钙质胶结者比硅质胶结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弱。

自然界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十分复杂,其抗风化能力各不相同。

当抗风化能力不同的岩石呈相间分布时,就会形成风化深度不等的差异风化3.对岩石风化的预防及处理预防措施大部分岩石经风化后,改变了原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形成巨厚的风化壳。

这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结果,其速度一般较慢,在工程使用期限内不致显着降低岩体的稳定性。

但是有的岩石,如粘土岩及含粘土质的岩石风化速度较快,它们一旦出露,经数日甚至数分钟就开始出现风化裂隙,经数年甚至数月原岩性质就会发生显着变异。

对于施工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但在工程使用期限内因风化而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岩石,甚至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易于风化的岩石,必须采取预防岩石风化的措施。

预防岩石风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通过人工处理后,使风化营力与被保护岩石隔离,以使岩石免遭继续风化;降低风化营力的强度,以减慢岩石的风化速度。

例如为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物理风化,可在被保护岩石表面用粘性土或砂土铺盖,其厚度应超过该地区年温度影响深度5-10cm。

一般说用亚粘土作铺盖材料时效果较好,它既可防止气温变化的影响,又因其渗透性微弱可防止气液的侵入。

若是防止水和空气侵入岩体,可用水泥、沥青、粘土等材料涂抹被保护岩石的表面,或用灌浆充填岩石空隙。

在国外曾采用各种化学材料浸透岩石,使之充填岩石空隙,或在空隙壁形成保护薄膜,以防止风化营力与岩石直接接触。

有的采用化学材料中和风化营力,使其风化能力降低。

这些方法由于费用昂贵,技术又较复杂,目前我国尚未普及推广。

当以风化速度较快的岩石作地基时,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须立即浇注基础,回填闭。

有时基坑开挖未达设计高程前,根据岩石的风化速度,预留一定的岩石厚度,待浇注基础工作准备妥当后,再全段面挖至设计高程,然后迅速回填封闭: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

这些措施均能达到防止岩石风化的目的。

处理措施当风化壳厚度较小(如数米之内),施工条件简单时,可将风化岩石全部挖除,使重型建筑物基础砌置在稳妥可靠的新鲜基岩上。

当风化壳厚度较大,如10余米、几十米以上时,处理措施应视具体条件而定。

对于荷载不大,对地基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如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物,强风化带甚至剧风化带亦能满足要求时,根本不用挖除,必须选择合理的基础砌置深度。

对于重型建筑物,特别是重型水工建筑物,对地基岩体稳定要求较高,其挖除深度应视建筑物类型、规模及风化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而定,需要挖除的只是那些物理力学性质变得足以威胁到建筑物稳定的风化岩石。

如我国三峡水利枢纽,大坝选在强度较高的前震旦系结晶岩上,根据巨型大坝的要求,经多年反复研究,在弱风化带内部以声波纵速为4000m/s为界分为上下两带,弱风化带上带及其以上的剧、强风化带需要挖除,将大坝基础砌置于弱风化带下带的顶部。

当风化壳厚度虽较大,但经处理后在经济上和效果上反比挖除合理时,则不必挖除。

如地基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可用锚杆或水泥灌浆加固,以加强地基岩体的完整性和坚固性。

若为水工建筑物地基防渗重求,则可用水泥、沥青。

粘土等材料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

当地基存在囊状风化,且其深度不大时,在可能条件下可将其挖除。

当囊状风化深度较大时,应视具体条件或用混凝土盖板跨越,或进行加固处理。

开凿于剧强风化带中的边坡和地下洞室,应进行支挡、加固、防排水等措施,以保证施工及应用期间边坡岩体及洞室围岩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