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混合结构设计与施工

合集下载

超高层混合结构设计

超高层混合结构设计
10/F 6/F
1/F
B3/F
南塔楼 South Tower
46.6 m
水平桁架 ,悬臂梁 , 转换桁架
水平桁架, 悬臂梁
水平桁架
54 m
南塔楼施工进展 South Tower Construction Progress
31/F 30/F 29/F 28/F 27/F 26/F 25/F 23/F 22/F
6、楼盖防火计算问题
普通混凝土结构是根据结构构件的耐火时限确定 相应的保护层厚度即可以保证结构的防火问题。 但混合结构中楼盖一般是钢-混凝土组合楼盖,防 火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型钢混凝土柱因为有外包混凝土,防火要求与普 通混凝土一致。钢框架柱与钢梁需喷涂防火漆, 保证防火安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需根据《建筑 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补充防火计算,确定是否 需要额外增加防火钢筋;
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侧向刚度大于纯 钢结构,层间位移小; 2、结构造价介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之间; 3、施工速度比混凝土结构快; 4、结构面积小于混凝土结构,经济效益明显 5、基础造价大幅降低;
四、混合结构形式
1、钢框架-核心筒结构; 2、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3、巨型钢支撑框架-核心筒结构;
7、斜柱处理问题
由于超高层结构建筑外型多变,导致很多外框架 柱均需做成斜柱。
PKPM中是将斜柱当斜支撑输入,但无法调整其 局部坐标,计算外框架柱承担地震剪力和倾覆弯 矩时也不能统计(2008版本不知道有无此问题)
陆家嘴项目解决方案:
补充一个完全直立的柱的PKPM模型,计算外框 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根据此模型结 果计算0.2q0调整系数;
补充按斜柱处理的etabs模型,取出中震不屈服 内力,手算柱配筋与PKPM计算结果对比取大值;

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术手段 、 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 响 , 常会 出现 体而形成。高层建筑 物连体结构的跨度因建筑 经 1 结构 的简单 性 . 1 应将 复杂 的变成 简单 。 将结构 的受力与传 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 的现象 。混凝 的实际需要及 用途的差异而略有不同 。在 国内 力途径设计 成越 简单、 直接 和明确就越好 。 尽可 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 现阶段 应用 的高 层建筑 物连体 结构 施工技 术 能避免出现 以抗扭为主 导的关 键性传力构 件。 件 、 天气状况的不同 , 混凝土的结构 自 然也会有 中,连 接体与主体结构 的连接—般采用刚性或 传 力途径越 复杂就越易形成 内力与变形 的不协 所差异 ,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 同的控制 柔 性连 接两种形式 。由于高层建筑物连体 结构 标准。 前 , 目 国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 工技术对 得 竖向刚度容易发生突变 ,结构扭转效应也相 调和难以预料 的薄 弱环节 。 且竖 向与水平地震组合作用对连 接体 同理 , 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时, 该运 用最 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 以施工期间的 对较大 , 对 应 及其 附近主体结构有不利影响 , 受力 复杂。因 简单 、 直接 、 念很清楚 地计算方 法; 忌使 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 最 概 切 用概念含糊不清, 的甚至连概念都看不 出来, 有 2 . 高层建筑 整体强度 的控制 。 .2 1 在高层建 此,在连体机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一定要 强化 筑混凝土施工中 , 建筑整体强度 的控制是至关 建筑物 的整体抗震性能 ,全面保障建筑 物的使 系数套系数 的繁琐计算方法 。 重要的 。也是建筑 工程质量达到 国家相关检验 用安全 与整体性能 。 另外 , 节点剐度对高层建 筑 1 结构 的规则性和均匀性 . 2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 工中, 技术 物整体 刚度 的影 响也很大 ,屈曲是 在施工 中必 1 .建筑平 面规则, 内结 构布置宜规 标准的根本保障。 .I 2 平面 则、 对称 、 均匀、 减少偏心, 使建筑 物分布质 量产 人员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 区相关工程质量标准 须 引起重视 的重要技术问题 之一。 生 的地震 惯性 力能 以 比较 短 和直接 的途径 传 的要求 , 调配出不同强度等级 的混凝土样品 , 并 2 . 结构整体冈度要求。 .2 3 Ⅱ 在高层建筑物连 递, 并使质量分 布与结构刚度 分布协调, 限制质 要将其 送到指 定 的质检 机构进 行级 配强度 试 体结构施工过程 中, 通常在设置连体后 , 塔楼在 量 与刚度之 间的偏心 。 建筑平面规则 、 结构布置 验 ,混凝土施工 中要严格按照级配报告的标准 连接楼层处的刚度容易发生 巨大变化 ,当连体 均匀 , 利于防止薄弱层 的子结构过早破坏 、 有 倒 进行大批量 的混凝土调配 。在混凝土现场施 工 刚度较大时 , 此处刚度的突变明显 , 受力较为复 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 杂 。美 国新泽西州的著名建筑技术研究机构通 塌, 使地震作用 能在各子结构之 间重分布, 加 环节 , 增 结构 的超静 定的数量, 发挥整个结构耗散地震 强度检验 , 一旦 发现水泥 、 、 砂 石的配级难 以达 过长期研究与实验表明 : 在施工过程 中, 当高层 能量 的作用 。 到标 准的情况 , 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 , 取 建筑物连体结构的相对 刚度较小时 ,可 以把双 采 1 . 沿建筑物竖向的结 构布置宜 规则 、 .2 2 均 相应 的补救措施 ,以确保对于高层建 筑整体 强 塔连体结构简化为双塔 结构计算 ,计算 内力误 匀, 避免刚度、 承载能力和传力 途径的突变, 避免 度 的 控 制 。 差不是很大 ; 当连体相对 刚度较大时 , 把塔楼连 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以限制结构在竖 向某一 , 22转换层施工技术 . 接楼层连同连体一起 当作一刚性楼层 ,计算误 在非对称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 中, 工 楼层 或少数几个 楼层 出现敏感 的薄弱部 位, 以 2 . 控制 网的布置。 .1 2 高层建筑转换 层的结 差也很小。 致在这些部位因产 生过大的应力集 中和过大的 构 分为顶层 、 转换层 以上标准层 、 转换 层 、 转换 程技术 管理人 员应尽量通过技术手段与方法减 变形而使结构不安 全。 层 以下等 四个层面 。 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 中, 小连接 体刚度 , 并使高塔 的位移回应 减小 , 塔 低 13结构 的刚度 和抗震能力 . 由于受施工范围的限制 ,为了全面保证施工 的 的位移 回应增 大 , 最终满足连体结构的整体 刚 1 .水 平地 震作用是双 向的。 构布置应 整体进度和质量 ,以及施工过程 中各个控制点 度要求 。 .1 3 结 使结构能抵抗任何方 向的地震作用 。 一般情况, 不遭受破坏 ,主楼 的垂直度和施工测量数据都 3 结论 可使 结构沿平 面在 两个主轴方 向均具有足够的 必须得到有效地控制,各项数据存在某些误差 高 层建筑 结构概念 设计是 运用人 的思 维 刚度 和抗震能力, 同时还应具有抗扭转 剐度 和 是不可避免的 , 但是只有充分应用现代施工技 和判断 能力 。从宏观上决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抵抗 扭转振动的能力, 现在抗震设计计算 中不 术和测量仪器,是完全可 以吧误差控制在科学 中的基本 问题 。 具体说来, 就是要有效地选择结 考虑 地震地面运动 的扭转分量, 在概念设计 中 范围之内的。 高层建 筑转换层施工 中, 控制网的 构体系。 与高层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互协调。 采 应该 注意提高结构 的抗扭刚度和抵抗扭 转振动 布置就是要 将施工 内容显现在图表中 ,以实现 用 由大 到小 、 自顶向下的原则选定 结构型式, 使 的能力 。结构 的抗震能力则是结 构承载力及延 施 工各项 内容 的有序进行 。 所选结构型式在适当条 件下能使建筑具有形体 性 的综合反映 。 2 .钢筋制作和绑扎工艺。 .2 2 高层建筑转换 美和环境美, 并且满 足地形 、 质、 地 材料、 施工等 1 . 结构刚度 选择时, 可考虑场地特征, 层施工 中, .2 3 虽 钢筋作为最主要的建 筑材料 , 于其 条件, 对 综合处理好 功能、 技术 、 艺术 、 济等方面 经 选择结 构刚度, 以减少地 震作用效应, 但也要注 应 用的施工技术形 式为钢筋制作和绑 扎工艺 。 的矛盾。而结构工程师应研究建筑师提 出的构 意控制结构 变形的增大, 过大的变形将会 因 P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 , 一 首先要在钢 筋沿 思方案, 努力保证构思方案具有必要 的安全可 △效应过大而导致 结构破 坏。 体周 围 固定 的距 离安置 一定数量 的 u形 钢支 行性. 并及时反馈信息, 使结构方案更趋 于合理 , 2 高层建筑 的施工技术分析 架 ,这样不但可以有 效保证钢筋 的整体垂直度 从而才能创造 出更加适用 、 安全 、 济 、 经 美观 的 2 混凝土施工技术 . 1 和外部保护层的厚度 ,而且对于转换梁钢筋 的 高层建筑。 在国内高层 建筑混凝土施工 中, 混凝土施 绑扎具有一定的稳固和定位作用 。转换梁钢筋 参考 文 献 工技术 的应用范 围极为广泛 ,混凝土施工技术 的绑扎必须严格按 照施工技术要求 ,及相关规 … 马 洪涛.国内高层建筑施 工的控制 与管理 1 的发展与创新 是保 证高层建筑物 质量 的根本 , 范来开展和进行 , 钢筋捆绑 的科学顺序为 : 架设 『 . M1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0 4 20. 也是促进 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 的关 u形支 架 , 放置外围 开 口底箍 、 扎牢 固, 绑 放置 『】 2孙冬 梅. 世界 高层建筑 工程项 目施工技术创 键部分 。高层建筑 中混凝土施工技 术的应用 过 内开 1箍 , 2 从中间向两边分层放置水平主筋 、 1 绑 新 的探 析 『 . 汉 : 北机 械 工业 出版 社 ,07 M1 武 湖 20 . 程 中,既要坚持与高层项 目建设实 际需要相结 扎牢固 , 从两侧插入水平开 口箍 。 只有严格遵守 【 赵越 双. 高层建筑施 工 中技 术管理工作 3 ] 浅谈 合 的原则 , 还要严格把握施工技术应用 的要点 。 钢筋 制作和绑扎工艺 ,才能保证高层建 筑施工 的要点和难点叨. 山西建筑科技 ,05 ( ) 20 ,9 .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的要点 ,主要 的基本质量要求 。 f] 4蒋宏远 . 高层 建筑工程转换层 施工技 术的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1.1 本规程适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

1.2 本规程的编制目的是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

1.3 本规程的内容包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原则、施工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2.1 结构类型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类型应根据建筑的功能、使用要求、地震烈度、建筑布局等因素而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整体性能,选择最经济、安全的结构体系。

2.2 结构荷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包括建筑物自重、使用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应考虑荷载的作用时间、作用方式等条件,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2.3 设计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同时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

2.4 施工容许偏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考虑施工的容许偏差和变形,应合理设置预应力和加劲构件,减小结构的变形和裂缝。

三、施工要求3.1 施工前的准备3.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测和设计校核,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1.2 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配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3.1.3 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储存和保管。

3.2 施工过程中的要求3.2.1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2.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材料的保护和储存,并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等工作。

3.2.3 施工过程中应对预应力、钢筋等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2.4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3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3.3.1 施工后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混凝土强度、结构尺寸、平整度、垂直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要点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要点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在现代都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极其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一、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是确保建筑物稳固的重要环节。

首先,地质勘测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以确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根据勘测结果,合理设计地基结构,采用适当的基础工程技术,如桩基、地下连续墙等。

此外,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也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二、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核心要素。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荷载、抗震性能、风荷载等因素。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高度,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并进行细致的计算和分析。

此外,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和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三、材料选择高层建筑的材料选择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结构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耐久性、抗腐蚀性等因素。

例如,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因其高强度和较小的自重。

此外,混凝土的配合比也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施工质量。

四、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是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关键。

首先,施工组织设计要合理,包括施工队伍的组织、施工工序的安排等。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采用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因此需要合理的机械设备配置和操作。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施工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全网、安全带等。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不可忽视的,包括对焊接、混凝土浇筑等工艺的检测和验收。

五、环境保护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等污染物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是指对高层建筑中使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进行设计的一套规范和准则。

其目的是确保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评估和探讨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相关内容。

1.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背景和重要性1.1 高层建筑的定义和发展趋势1.2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和优势1.3 设计规程的作用和意义2. 设计规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1 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要求2.2 结构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要求2.3 结构设计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2.4 结构设计的施工性和经济性要求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3.1 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3.2 结构设计的负载计算和分析方法3.3 结构设计的构件尺寸和配筋设计方法4.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和考虑因素4.1 剪力墙和框架的结合设计4.2 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4.3 楼层平台和连接节点的设计要点4.4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设计和分析5.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5.1 规程的优点和可行性5.2 规程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5.3 国内外设计规范的比较和借鉴总结:本文对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根据深度和广度标准对其内容进行了评估。

通过了解高层建筑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设计规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设计规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还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和因素。

文章总结了设计规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在我的观点和理解方面,我认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是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文件。

通过遵循规程中的原则和要求,可以有效地进行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然而,目前的设计规程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车辆工程技术104工程技术 高层建筑是目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高层建筑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因此高层建筑作为生活中的必要设施,其安全性必须得到保障。

为保证其稳定性,在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必须得到关注。

1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况 建筑工程建设影响着城市长远发展,因此建筑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城市一定会出现不稳定的社会问题。

为确保城市建筑工程的良好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大建筑工程建设的修建监督力度,施工企业要科学有效的利用好混凝土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运用会影响到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如何良好应用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仍旧是一个技术难题。

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错误应用会导致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问题,水和水泥混合过程中产生化合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混凝土的结构密实,产生的热量无法挥发,大体积混凝土内的热量不断堆积、内部温度持续上升,因此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越来越大,墙体出现裂缝。

或者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配比不合理,造成混凝土体积变小,混凝土的收缩导致墙体裂缝的形成。

除此之外其浇筑效果会由于环境温度产生影响。

当外部温度过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会急剧扩大,对混凝土造成负面影响 [1]。

2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2.1 质量控制技术 许多施工单位在水泥使用时对这些差别未予以充分的注意,导致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水泥品种选择过程中,选择的水泥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水泥采购时仅要求同牌号的水泥,对水泥其他信息不清楚。

由于水泥企业厂商往往同一品牌的产货地的原料和成品品质都不一样,尤其是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差别很大,施工单位要注意这种区别,以免造成混凝土的功能失效、变质等情况。

在选购以及使用过程中,要重点检查水泥的生产单位、品种、强度等级、随车“质量合格证”。

并在施工中注意观察不同阶段的水泥颜色。

目前在砂的选购过程中,对于细骨料砂的选择,要检查颗粒级配、泥块以及石粉的含量、有害物质等,尤其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首先,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定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地理条件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

设计应满足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应考虑防火、抗震、抗风等特殊要求。

设计人员还应进行结构力学分析和计算,确定所需的材料尺寸、钢筋配筋方案等。

其次,施工规定要求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操作,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浇筑、养护等工艺。

同时,要加强现场监督和质量控制,保证施工质量。

特别是在梁柱、框架节点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连接件的质量和焊接的技术要求。

另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还要求建筑物需要经过结构验收。

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将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检查和测试,并对相应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过程进行审核。

只有经过验收合格,建筑物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此外,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抗震设计:针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满足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

2.火灾安全:高层建筑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需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防火措施,如设置防火墙、火灾报警系统等。

3.强度等级:根据高层建筑的使用要求,需要根据设计规定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

4.钢筋配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配筋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施工质量和结构的强度。

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的完善和遵守,对于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以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

关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探讨摘要: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类型与功能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的更加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也越来越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本文笔者围绕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论述,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累积,总结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

但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设计基本要求1.1结构的规则性。

(1)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2)宜具有多道抗震防线;3)结构在两个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1.2.规则结构的主要特征: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抗扭刚度和整体性。

抗震设防的建筑结构竖向布置应使体型规则、均匀,避免有较大的内敛和外挑,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突变。

1.3.规则结构布置需满足的要求:结构布置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和竖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力争均匀对称,减少扭转的影响。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平面要力求简单规则,仅在风荷载作用下则可适当放宽。

抗震设计的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其布置更应简单、规则,减少偏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部分试验研究:
●龚炳年等:23层混合结构模型动力特性试验。 ●李国强等:25层沪东造船厂综合技术中心大楼
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吕西林等:60层上海世茂国际广场大厦、31层
北京LG大厦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 ●徐培福等:30层型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拟静
力试验。 ●我们:层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13层框支框
•外框筒第9层破坏情
•外框筒转换层破坏情 况
•第5、13层位移时程曲线试验与计算对比 •第5、13层位移时程曲线试验与计算对比
•层间位移角 、顶点最大相对位移 计算与试验比较
工况 加速度峰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 试验值
1 0.22g 1/481
2 0.40g 1/328
3 0.62g 1/172
4 1.00g 1/106

250

200

三、高层混合结构的工程应用
国外:
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工程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代表性建筑有:
●美国芝加哥 Gateway Ⅲ Building,36层,137m。 ●法国巴黎 Main Mantparnasse 大楼,64层。 ●英国伦敦 The National West Minster Bank Building . ●捷克 Guezla大楼,36层。 ●日本神奈县海老名塔楼,25层。 ●新加坡 Overseas Union Building ,64层。
•不分缝墙型钢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分缝墙型钢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不分缝墙劲性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分缝墙劲性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试验结果表明: (1)所有试件的延性都比较好,滞回曲线比
较丰满。框架柱为型钢柱和型钢混凝土 柱时的延性比钢筋混凝土柱时好。 (2)结构破坏时,墙、柱、梁的强度都能较 充分的利用。 (3)剪力墙分缝对结构的延性有明显的改 善。
高层混合结构设计与施 工
2020年8月1日星期六
一、高层混合结构的定义
高层混合结构是指由钢框架或型钢 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或剪 力墙)所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二、高层混合结构的特点
抗侧刚度比钢结构大,变形比钢结构小; 用钢量比钢结构省,造价比钢结构低; 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比钢结构好; 延性比混凝土结构好,自重比混凝土结构轻; 施工速度比混凝土结构快; 结构所占面积比混凝土结构少。
法国 Anaconda Tower,40层。
美国芝加哥拟建的米格林-拜特勒大厦,483m。
国内:
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工程应用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代表性建筑有:
●北京香格里拉饭店,82.75m ●上海希尔顿酒店,143.6m ●大连远洋大厦,200.8m ●深圳赛格广场,291.6m ●上海金茂大厦,418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492m
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方案比较[3]:
43层, 143.6m高。 钢筋混凝土 核心筒,外 钢框架结构。
•上海静安希尔顿酒店三种结构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指标
结构 自重 施工 工期 建筑使 用空间
用钢量
施工 技术
项目
总重量/t 每平方米结构重量/(t/m2) 百分率(%)
上部结构工期/d 比率
结构面积/m2 结构面积/总面积量(%) 总用钢量/(kg/m2) 型钢用量/(kg/m2) 钢筋用量/(kg/m2)
2、由于荷载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 素影响产生的竖向变形差问题
•钢 梁
•钢 柱
•钢筋 混凝土 筒
•结构变 形
•钢 •钢柱 柱
•钢 梁
•钢筋 混凝土 筒
•结构因竖向变形产生的内 力
•3、钢框架与核心筒的协同工作问题
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质量、 刚度差别很大,自振周期不同,协同 工作是一个问题。
五、高层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
•上海环球金融中 心
•上海金茂大厦
上海金茂大厦平面图和剖面图
•新型高层混合结构 :
•塔顶高450m, 天线顶高610m。
•地上103层 ,高432m, 外筒为钢网筒 结构,内筒为 混凝土结构。 总用钢量约4 万吨。
四、高层混合结构设计时需要 重视的问题
1、抗震性能问题
高层混合结构在意大利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在美国和日 本的大地震中有损伤和破坏的纪录,如: 1994年3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8.3-8.6级)中 ,多栋6-14层房屋出现混凝土局部压碎,个别柱箍筋拉 断,主筋和型钢屈曲,型钢外鼓等现象。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地震(7.2级)中,多栋611层的混合结构房屋的格构式型钢混凝土柱的型钢骨架 发生变形和外鼓等现象。 因此,他们认为高层混合结构房屋的高度不宜超过150m。
2、外框支框筒-内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 模型的拟动力试验
•5~13层层 高300mm
•1~4层 层 高450m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体结构为 13层组合筒中 筒结构模型, 模型的缩比为 1/10(平面尺 寸1800×1800 ,高4750)
•现场模型照片
•试件加载图
•模型裂缝图
•楼面裂缝图
•底层核心筒破坏情况 •第4层核心筒破坏情况
节点焊接量(%) 高强螺栓量(%)
高层混 合结构
66434 1.28 100
322 1
1730 3.3 133 69 64
100 100
钢结构 钢筋混凝 土结构
54626 1.05 82
94111 1.80 1.42
242 0.75
434 1.47
1320 2.5
4700 9.0
165

141

24
最大层间位移角 计算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计算误差(%) 最大顶点相对位移 试验值 最大顶点相对位移 计算值
最大顶点相对位移计算误差 (%)
1/511 -5.9 1/847 1/920
-7.9
1/309 6.1
1/462 1/430
1/194 -9.4 1/294 1/261
1/101 5.0
1/177 1/156
架-核心筒模型拟动力试验。
1、高层混合结构层平面模型低 周反复荷载试验
•墙为钢筋混凝 土墙;柱分钢筋 混凝土柱、型钢 柱和型钢混凝土 柱三种类型,每 种类型2个试件, 共6个试件。
• 层模型加载装置
•层模型实验室加载情况
•层模型不分缝剪力墙破坏情况
•层模型分缝剪力墙破坏情况
•不分缝墙钢筋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分缝墙钢筋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