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第一章:力、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 力的效果- 力的计量单位第二章:机械能和功率- 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第三章:力与压强-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原理和应用第四章:浮力和浮力平衡- 物体浸没和漂浮的条件- 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浮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第五章: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 - 光的反射规律第六章: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 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 - 光的折射规律第七章:透镜和光学仪器-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 - 聚焦距离和放大率的计算- 光学仪器的结构和原理第八章:电流与电压-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电压的概念和计算- 电阻和导体的关系第九章:串联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和电压在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分布 - 电阻和总电阻的计算第十章:电能与电功- 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和计算- 电能转换和利用- 电功率的计算和应用第十一章:静电场- 静电现象和静电场的产生- 静电场的特性和表示方法- 静电力和库仑定律的应用第十二章:磁场与磁力-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 磁感线和磁力线的表示方法- 磁力的概念和计算第十三章: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感应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感应电磁场的产生和应用第十四章:机械波-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区别- 机械波的传播和性质- 机械波的种类和传播介质第十五章: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和频率-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扰第十六章:光的传播- 光的产生和传播-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这些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主要知识点,按照各章节分为小节对应不同的主题。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沪科版)

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s ,速 t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 米/秒=3.6 千米/小时 1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
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 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 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
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 上一 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美打印word版(中考必背)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运动和力1. 物体的状态:静止和运动2.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 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合成:合力和分力5. 弹力:弹性力的特点和计算6.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7. 重力:地球的吸引力、物体重力和重力的计算二、声光电1. 声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2.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散射3. 光的颜色:白色光的分光、彩色光的混合和分离4. 光的反射:平面镜和弧面镜的反射特点5.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6. 电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和电流7. 开关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三、热学和能量1. 物体的温度: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 热的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3. 物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和应用4. 功和能:功的定义和计算、能量的转化四、电学和磁学1. 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伏特定律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作用和计算、电功率的计算3. 磁学基础:磁铁的特性、磁力线和磁场4.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五、力学和简单机械1. 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2. 力矩和杠杆: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组:滑轮组的力输出和力传递4. 斜面:倾斜面的力和力的分解5. 力的做功:功的概念和计算六、流体静力学1. 压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大气压和水压的概念2. 浮力:浮力的概念和计算、物体浮沉的条件3. 管道和流体:管道中的流体、伯努利定律4. 行星和卫星: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字数:xxx。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初中物理的一些常量1.空气( 15℃)中的声速为: 340m/s.2.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20000HZ.3.人耳区分回声:≥ 0. 1s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够高出 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够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够高出 50dB。
5.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 C=3×108m/s=3×105Km/s真空(或空气)中的电磁波速度:C=3×108m/s=3×105Km/s6.1 光年 =9.46 ×1015m.(长度单位或距离单位)7.人体的正常体温: 37℃;室内的常温为: 23℃. 体温计的量程: 35℃~42℃分度值为 0.1 ℃8.一标准大气压下:①水的凝固点: 0℃;②冰的熔点: 0℃;③水的沸点: 100℃(气压高升,水的沸点会高升);④4℃时,水的密度最大。
9.电压:①一节干电池电压:;②一节蓄电池电压: 2V;③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④家庭电路电压: 220V(家庭电路为交流电,频率为 50Hz,周期为 0.02s ,即1s 内 50 个周期,电流方向改变 100 次)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V;⑤手机电池电压: 3.6V 。
10.元电荷: e=1.6×10-19C11.重力加速度: g= 9. 8N/kg≈10N/kg12.中学生的质量约: 50Kg;一只鸡的质量约: 1.5Kg.13.纯水的密度ρ =1.0 × 103Kg/m3=1g/cm3;人体的密度ρ =1.0 ×103Kg/m3=1g/cm314.人步行的速度υ;自行车速度υ =4m/s15.课桌的高度约:;一层楼房的高度约: 3m;铅笔长: 17.5cm.; 中学生身高约: 160-170cm16.两个鸡蛋重量约: 1N;一本教科书的重量约: 2.5N.17.人双脚站立是对地面的压强约: 1×104Pa.18.1 标准大气压 P0=76cm水银柱 =760mm水银柱 =1.013 ×105Pa≈水柱 .19.水的比热容 C 水=4.2 ×103J/ ( Kg·℃) .20.用 3 颗同步通讯卫星能够实现全球通讯。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弹力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动量与冲量质量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与机械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与动能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人体劳动功率与机械效率三、力的作用与效果静力平衡条件条件反射动力学平衡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的应用牛顿摆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斜面轮轴系统四、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噪声与声音污染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吸收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的波长与颜色镜子与光的反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折射实验与现象棱镜与光的分散与合成六、电路与电流电流的概念与计算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电流的测量与电表的使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组合电源与电池七、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与绝缘静电的产生与消失电荷的基本属性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带电方式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八、磁场与电磁感应元件与复现有源元件与电压源无源元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电基础与电容和电感串并联电动势的表达电动势与电势差速域偏转仪真实图象和实在图象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涉和衍射位相差和干涉色光栅和分光光度计九、电磁感应与电能变换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磁场产生的原理电磁感应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与电动势发电机与电磁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十、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史及其影响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中学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部分:声学部分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发生的条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也就停止。
2.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播。
3.传播的速度: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υ = 340 m/s (υ固 > υ液 > υ气 )4.声音的反射——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才可分开.二、乐音的三个特征(三要素)(乐音:和谐悦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
三、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等级及危害:等级用分贝(dB)来划分3.减弱噪声的途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四、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用听诊器、回声定位(测距)、医用“B超”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眼镜;用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第二部分:光学部分一、光的传播规律:光直、光反、光折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2.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物理研究方法:模型法);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3×105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5.应用:激光引直挖掘隧道;“三点一线”射击瞄准;把队伍站直等。
三、光的反射:1.条件: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表面光滑,反射后想同一方向。
(2)漫反射:表面粗糙,反射后向各个方向。
5.应用:平面镜成像(1)原理:利用光的反射定律(2)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等距、虚像、垂直(3)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路(4)应用:潜望镜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如筷子在水中变弯;疑水浅等)。
2.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中的角大于其它介质中的角。
3.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透镜(透镜是光的折射的利用)1.种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如远视镜片)有实焦点、焦距(2个)、主光轴;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如近视镜片)有虚焦点(2个)。
2.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物距u 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像与物的位置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照相机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异侧u>v投影仪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 异侧u<v放大镜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六、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第三部分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4)内能的利用:A利用内能来加热B利用内能来做功——热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5)环境保护:3、比热容:(1)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异。
(2)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 c表示)(3)单位是焦/(千克﹒℃)——J / (kg﹒℃)(4)特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5)水的比热容较大—4.2 × 103 J / (kg﹒℃),解释有关的现象。
(6)有关吸热、放热公式:Q吸=cm(t-t o) ,Q放=cm ( t o-t ) ;或Q = c m △t4、燃料的热值:(1)概念: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2)单位:焦/千克(J/kg)(3)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同。
同种燃料的热值是相同的,与燃料的质量、燃烧情况无关。
(4)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所以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第四部分电学部分一、电路1.电荷:(1)摩擦起电——带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2.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2)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3)持续提供电流的装置——电源(作用、能量转化)3.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金属、大地、人体、酸碱盐的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橡胶、朔料、玻璃、等)4.电路:(1)组成: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通断电流)、导线(传导电流)。
(2)三种电路:通路、断路(开路)、短路。
(3)两种连接方式:串联(电流路径只有一条,特点:用电器互相干扰);并联(电流路径有多条,特点:各用电器互不干扰)。
(4)电路图及各元件符号(见教材)1.概念: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欧姆(欧)—(Ω)、千欧—(kΩ )、兆欧— (MΩ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在其它条件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的电阻越小;)4.定值电阻R: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5.滑动变阻器:(1)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2)符号:是()(3)作用:分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中的元件(电源、电表等) (4)连接方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使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5)铭牌“2A 10欧”:2A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0欧表示最大电阻值。
6.电阻箱:(1)原理:同上(2)作用:可明确连入电路中电阻的值。
(3)使用方法:调节方法;读数方法。
(4)测量范围:0——99999欧。
四、欧姆定律:1.实验基础:(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成正比);当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成反比)。
2.欧姆定律:(1)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3)适用条件: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阻。
3.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1)原理:欧姆定律(2)电路图()(3)实验仪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被测电阻。
(4)要测的物理量:电流、电压。
(5)实验步骤:A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先断开开关);B检查电路——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是否正确以及各元件的接线柱是否松动;C开关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求电阻R=U/I:D重复C步再测量2次数据求电阻。
(6)注意事项: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闭合;B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应该选一上一下,并使滑片滑到阻值最大处;C电流表的连接要正确;D电压表的连接要正确。
4. 欧姆定律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规律:(1)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R总 = R1 + R2(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的电阻都要大);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1 /R总=1 /R1 + 1 /R2(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的电阻都要小)。
(2)两个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时:A.电流的比是1:1;B.电压的比是U1:U2 = R1:R2(U与R成正比);C.电功率的比是P1:P2=U1:U2=R1:R2(P与R也成正比);D.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的比是W1:W2=P1:P2=R1:R2(W与R也成正比);E.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是Q1:Q2=R1:R2(根据Q=I2Rt,Q与R也成正比) 。
(3)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时:A. 电压的比是U1:U2=1: 1;B.电流的比是 I1:I2=1/R1:1/R2=R2:R1(U与R成反比);C.电功率的比是P1:P2=I1:I2= R2:R1(P与R也成反比);D.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的比是W1:W2=P1:P2= R2:R1(W与R也成反比);E.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是Q1:Q2= R2:R1(根据Q=I2Rt=U2t/R,Q与R成反比)。
五、电能和电功率:(一)、电能w: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
2.单位:(1)国际制:焦耳(焦)——J;(2)日常:度,学名千瓦时(kwh)(3)换算:1kwh=3.6 ×106J。
3.公式:w=Pt=UIt4. 测量工具电能表(或电度表),读法: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
(二)、电功率: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或做功)快慢的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