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我们 人 教 版 的初 中语 文 教
蟋蟀 声 中更寥 阔 了,溪水 因枯 涸 见石 更清冽 了” 。有 写冬景 的 , 如
材 ,有不少课 文是渗 透环保教 育 的好材料 。 有写 自然 风景的课文 ,
毛泽东 的 《 沁 园春 ・ 雪》 : “ 千里 冰
封……看红装素裹 ” 。 有写 山川 之 景的 ,如吴均 的 《 与朱元 思书 》 : “ 风烟俱净 ,天 山共 色” , “ 水 皆缥 碧……有 时见 日” 。 有 写湖泊之 景 的, 如范 仲 淹的 《 岳 阳楼记 》 : “ 至
后, 水 到渠 成 , 引 出结论 ( 人 为 的 破 坏生态 环境 ,必 将遭到 大 自然 的惩罚 ) , 然后顺 势教育学 生敬畏 自然 , 保护 自然 , 合 理利 用 自然 , 反对破坏 生态环境 。 这样 , 学生将 欣 景 的课 文 , 教 育 学 生 热爱大 自然 , 保护 大 自然 。 写景的
衷, 他们将 激动不 已 , 油然而生 起
对 大 自然 的喜 爱之情 。 有 了爱 , 自
为我们 初 中语文 老师又应 如何对 课 文在教材 里安排 比较多 ,有写
鹊 ……两三点雨 山前” 。 有写秋景
课文 学习自然渗透
的, 如 何其 芳的 《 秋天 》 : “ 草野在
渗 透保护动物 、与动 物和谐共 处
学教 育
的教育 , 却是很好 的文章 。 如冯骥 才 的《 珍珠鸟 》 , 写珍珠 鸟的可爱 ,
你 爱它 , 它爱 你 , 与你 亲 近 , 给 你
容及特点 ,设置相应 的环保 教育
识。 加强 国民的环保教育 , 须从娃
娃抓起 ,因为他们 是 国家 的花朵
内容进行渗 透 ,便可达 到我们 的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1. 引言1.1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更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文教学在传播环境保护知识的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环境保护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结合起来,使环保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环保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重要基础。
1.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明显趋势。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频繁发生,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之做出努力。
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垃圾分类、野生动物保护等环境议题,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环境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激发。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参与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的环保行动者和倡导者。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濿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是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里的人们有着勤劳的双手 , 他们 懂得 去 爱 护 . 只有 也
生 活 在 这 样 的环 境 中才 会 觉 得 很 幸 福 .从 而 明 白 了 美好 的生活环境需要 我们去珍惜 、 创造 、 保护 , 去 去
合渗透环境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 , 首先要吃透教材 , 深 人 理 解 编 者 的 编 排 意 图 , 刻 挖 掘 环 保 教 育 因素 。 深
一
教育 , 们 应 该 从 小抓 起 。 国有 几 千 年 的优 秀 文 化 我 我 遗产 , 论是 古代诗词 , 是现代 的优秀文学 作品 . 无 还 无 不 给人 以美 的 享 受 。 教学 中 。 师 要有 意识 地 让 学 教 生感 受课 文 所描 绘 的优 美 情 境 ,从 中感 悟 到 文 字 的 美、 自然 的 美 、 活 的 美 , 得 这 一 切 美 好 的事 物 , 生 懂 是
这 样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就 可 以有 意 识 地 把 语 文 教
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春雨润物般地在传
授 语 文 知识 的 同 时 对 学 生 进 行 环 保 意 识 的渗 透 , 使 学 生 尽 可 能 地 从 书 本 、课 堂 教 学 的主 渠 道 获 得 环 境
感觉? 你喜 欢 这 个 村 子 吗 ? 怎样 才 能 让 她 的美 貌 永驻 呢 ? 经 过讨 论 , 生 明 白了 这 里 环 境优 美 , 因 为这 学 是
、
深 挖 语 文 学 科 中环 境 教 育 的 因 素 , 向学 生 进
行 环 境教 育
在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中 ,每 一 册 书 都 有 不 少 篇 幅 适
环 境 从 我 做 起
保 护 的 知 识 。如 苏 教 版 《 文 》 一 册 中《 语 拼 音 语 第 汉 5 、汉语 拼 音 1 } 的语 境 图及 相 应 的语 境歌 , 》《 0中 可引 导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图 画练 习说 话 ,使 其 明 白不 捉 小 蝌 蚪 、 护 小 树 苗 是 保 护环 境 的行 为 , 爱 只有 这样 大 自然 中 的 花 草树 木 才 能 茁 壮成 长 , 动植 物 才能 健康 生长 ; 《 护林 军》 教育 学生懂得 鸟是人类 的朋友 , 爱护 鸟 要 类 ;小 池 塘 》 课 , 亮 的 、 澈 的 小 池 塘 倒 映 出一 《 一 明 清 个 五彩 的世 界 , 由 地激 发 学 生 热 爱 大 自然 的情 感 ; 不
2021年语文科中渗透环保教育总结(郑芳)

语文科中渗透环保教育总结(郑芳)城关三小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总结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作为基础教育,在语文科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本期的语文科教学中我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
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二、不断探究目标明确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
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平时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保护环境。
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三、化整为零有机结合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同学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
如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授《清澈的湖水》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问一问学生,小洁为什么向小男孩投去了不满的目光?她为什么紧紧地攥着手里的面包纸等等。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地 渗 透 环 保 教 育 ,做 到 “ 于 其 中 ,寓 于 其 内 ” 渗 ,收 到 了
良好 的 效 果
一
、
深 入 分 析 教 材 。充 分 挖 掘 潜 在 的 环 保 素 材
初 中语 文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不 同 程 度 地 含有 对 环 保 意 识 的 体 验 和 思 考 。 现 行 人 教 版初 中语 文 所 选 编 的 教 材 中 ,有 一 部 分 是 涉 及 环 保 主 题 的 课 文 ,可 以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用 来 进 行 环 保 教
上 钩 ” 有 的 放 矢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环 保 教 育 ,根 本 没 有 画 蛇 .
举 措 ,同 时 ,环 保 教 育 也 是 素质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虽 然 , 目前 的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中 尚 未 设 立 单 门 独 科 的 环 保 课 , 但 《 日制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验 稿 ) 明确 指 出 : 全 实 》 “ 材 应 体 现 时 代 特 点 和 现 代 意 识 ,关 注 人 类 . 关 注 自 教
而 有 些 课 文 是 隐性 的 ,蕴 含 在 其 中 的环 保 内 容 就 像 埋
社 会 、人 文等多种语 言课 程资 源 ,要有强 烈的资 源意识 ,
去 努 力 开 发 ,积 极 利 用 ” 因 此 ,在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中 渗 透 。 环 保 教 育 ,是 新 形 势 新 课 标 的 必 然 要 求 ,也 是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提 高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的 基 本 手 段
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低 年级教材 插 图多 , 色彩 鲜艳 , 逼真形 象, 富有吸 引力 。 小 学生有 强烈 的好奇 心 。教 师可利 用教材 的优势 , 引导学 生
观 察思考 , 透环保 教育 。 渗 如 《 天》 课 , 秋 一 可先 让 同学们观察 课文插 图 : 天那 么高 ,
如 学习 《 清清 的溪 水》 , 时 授课 一开 始 , 教师 播放 出音乐 , 边 在黑板 画画 , 边对 同学们 说 : 大 自然 有许 多非常 值得我 们 “
学 中开展 环保 教育谈 点粗浅 看法 。
一
、
借 图启思 , 透环保 教育 渗
教学 , 生动活泼 , 具体直观 , 形象鲜 明, 印象 深刻 , 染力 强 。 感
它可 以直观形 象地 让学生体 验周 围环境 问题 , 体验 人类在 活 动 中对 自然环 境 的破 坏程度 , 能最大 限度激 发起学 生 的环 保
的情感 。
活 动中若 能适时 、 当地渗 入环保教育 , 收到语文教学 与环 恰 将
保 教育相 得益 彰之效 。本文 结合教 学实践 , 就如何 在语文 教
三 、 用多媒体 教 学, 透环保 教育 运 渗 低年 级学 生抽象 思维 、逻辑 思维并不 发达 ,他们 认识 事 物, 认识 问题需要 从直观 思维 向抽象 思维过 渡 。运 用多媒 体
@锤
@
N
磺鲤
如 何 在低 年 级语 文教 学 中渗 透环 保教 育
张远 学
会 东县 大桥 区发 箐 小学 ,四川 会 东 6 50 120
摘 要 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使他们从 小就树立保护环境 的意识, 小学语 文教学 中必须 面对 的 是
课题之 一。而课 堂教学是教育 的主渠道 , 学生每天都要在课 堂上学习各种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浅析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生态意识并培养环保行动能力。
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感受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语文教学,环境意识,环保行动,教育方法引言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关键途径之一。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公民。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一、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生态问题和环保观念。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问题的危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环保为主题进行写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理解和意识。
二、讨论与演讲讨论和演讲是培养学生环保观念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讨论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环境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三、实践与行动实践和行动是培养学生环保行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环保的展览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环保所取得的成果和困难。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浅探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把美育教育延伸到了“环保教育”,因为只有全民的环境意识增强了,才会有青青的山、清清的水;才会有“草长莺飞”“花红柳绿”;才会有“鸟语花香”“虎啸猿啼”等“大自然的语言”。
现就本人的肤浅认识赘述如下,望有识之士共同探究。
一、寓环保教育的意义渗透于学生之心“渗透环保教育”,就是有机地利用课文中有关环保教育的单元、课文、片段、语句的内容,结合当今环保现状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并向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渗透。
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无意提高意识,在生活中能有意规范行为;在社会活动中能示范影响他人。
逐渐实现所有公民既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又能自觉保护身边环境,鞭笞他人的有损环保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地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因为这可能是环保教育覆盖面最广、预防性强、最能奏效的一种环保措施。
而初中语文学科又具“熏陶感染”和培养学生“价值取向”的作用。
因此,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自然地要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也就要接触到环境知识或观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寓环保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教材中都有不少课文的片段适合渗透环保教育。
如《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喂——出来》《钱塘湖春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这些都不失为好环保教育的好素材,既有优美的古代诗词,又有自然景观的描绘;既有动植物的生长生活的刻画,又有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课程的情况下,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有目的性地先对可以结合渗透环境教育的课文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拓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语文课上做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与加强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此,我们分析和运用现行教材,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一、分析课本,挖掘环保素材
小学语文课文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即使在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不过教材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太阳》、《只有一个地球》、《桂林山水》、《草原》、《鹿和狼的故事》,这些文章具有显性,明眼人一看就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我通过向学生呈现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森林资源枯竭,耕地面积锐减,大量野生动物被捕杀而血流成河,生活垃圾肆意排放而堆积成山……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画面以及惊人的数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鹿和狼的故事》表明了“鹿——狼——森林”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告诉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加倍惩罚。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过去“见蛇不打三分罪”的谚语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失去其正确性,我们要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珍稀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列中。
而有些教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像埋在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挖掘。
但教师只要动脑筋分析,移花接木,同样能使教材间接地为环保教育服务。
比如众所周知的《景阳冈》是从古典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似乎与环保教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但是只要处理得当,同样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教师在处理完这篇教材后,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前不久,某山区兄弟俩打死了一只金钱豹,结果双双被捕入狱。
其父为其鸣不平,上诉说:“历史上武松打虎成了英雄,而我的儿子打死豹子反倒成了‘阶下囚’。
这事太不公平了。
”我们要求学生展开“公平与不公平”的讨论,后来统一了意见:此一时,彼一时,古时候武松打虎为民除害当然是英雄壮举,而现在国家三令五申要求保护珍稀动物,兄弟俩则视法律为儿戏,理当绳之以法,这是罪有应得。
其父亲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个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出现的大是大非问题,通过这篇古典小说的一学一议,就迎刃而解了。
二、利用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上我们要注重语文课的特点,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渗透。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们抓住六个字不放,即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抓住这六个字就是抓准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突出特色。
因为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美不胜收,所以陈毅元帅游览之后发出了“宁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的感慨,可见“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名不虚传!
前不久,我们游过桂林,山水之美确实令人流连往返,但觉得现在漓江的水也并不那么清,山也不那么秀,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一语中的:那准是污染太严重了。
教师接着说:如果不抓紧治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也会毁于一旦,中外游人将会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这样
一来,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这六个字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中,
同时绝非杞人忧天的环保教育也会像春雨一样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在学生心头,挥之不去。
我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文时,始终抓住关键词,渗透环保教育。
美丽可爱的
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
如何理解“过度”?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师生共同联系上下文分析品味:“村子里住着
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
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着重指导理解:
两个“谁”连用表示没有例外,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
随便,这是森林遭到过度砍伐的一个前提——没有人管。
“一棵一棵”,表示的是不确切数目,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砍了很多。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一年年,一代代”,说明砍了很长时间。
两个“不断”说明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
三个“变成”连用构成了排比句,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写人们用树木作柴烧,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轻易的一种破坏方式呀!“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
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
所有的物品。
“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突
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
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
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另外,文中三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它是有用意的。
“锋利
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无情的、残酷的破坏和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
“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切身体会环境破坏给人们
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作为教师要分析和运用好教材,对能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材
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不能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教材也不能牵强附会、节外生枝。
正
确的态度是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这样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
练任务,又进行了生动形象的环保教育,做到了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