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规划设计调整实践研究——以幕张滨城住区为例
城市综合体案例研究-日本横滨未来21区

先进的设施设备
从高档写字楼到国际会议中心,都采用了最先进的设备,该规划还特 地建设了具有抗震性能的两个5000吨级的救灾码头,包括在节能,环 保制冷等方面也采用了最为先进的设施设备。
便利的交通网络
外部不仅拥有较发达的铁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临港的航运系统 ,而且有着较发达的内部交通系统,包括高架行人通道、长距离的步 行传送带及游艇等,为21区带来强有力交通支持。
横滨港未来21区总共有68个街区,分属在5个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聚于中央地区;目前21区主要 有5种业态分布,其中以商业办公、文化休闲为主的国际区和商务区占到了整个业态比例的近2/3。
未来21区街区分布
街区
区位分布
1-17街区(B)
新港地区
18-67街区(A)
中央地区
26-31街区(E)
樱木町站
50-67街区(C)
Pukari码头有直接抵达横滨国际会议中心的游艇。
重点案例分析——横滨港未来21区
(9)横滨港未来21区的商务功能
横滨港未来21区是在大规模高水平规划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新的中央商务区,其中贸易商住的面积占 到了一半左右,其商务功能主要通过高档的写字楼、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国际展览中心得以体现。
里程碑大厦
先进的办公设施及高 档国际会议中心、展 示中心
包括特色购物中心和 一些商业街,如横滨 水手商业大厦
五星级高档酒店,如 横滨格兰国际饭店
46%
整个地区就业人口规 划为19万人,常住居 民只有3000户,相 对居住功能较小
重点案例分析——横滨港未来21区
(10)横滨港未来21区的交通枢纽功能
不仅拥有较发达的外部交通系统,包括铁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以及临港的航运系统,而且有着较 发达的内部交通系统,包括高架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道、长距离的步行传送带及游艇等,为21区带来强有力交通 支持。
日本规划设计调整实践研究——以幕张滨城住区为例

日本规划设计调整实践研究—以幕张滨城住区为例■ 吴 伟1 张 琢1,2 ■ Wu Wei Zhang Zhuo作者单位: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 200092)2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 200232)收稿日期:2010-09-23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Planning Design Coordination in Japan:A Case Study on Makuhari Baytown[摘 要] 为实现营造舒适和谐的城市空间的目标,协调建筑群体风貌比单体建筑设计更为重要。
本文以位于日本千叶县的幕张滨城住区为例,对日本规划设计调整的实践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设计调整的推广提出建议。
[关键词] 设计调整 幕张滨城住区[Abstract] To create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urban space, harmony of ordinary buildings is more signi fi cant than single masterpieces. In this paper, we have researched on the design coordination process in Makuhari Baytown in Japan and proposed some advice in the promotion of design coordination.[Key words] Design coordination, Makuhari Baytown一、前言目前,城市正面临着建筑群不能较为理想地促进街区风貌形成的现实。
在城市规划体制下,由于建筑设计的过度自由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之间联系不足等原因,城市风貌往往呈现杂乱的局面。
因而,城市建设需要能够促进与城市空间一体化的建筑。
日本的城市规划探究分析报告

地区规划制度
有点多……-________-''
1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制度
!城市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行政区域的关系一直是这一制度中的中心问题。
行政区域:国家为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并设立相应国家机关的区域。 与中国行政划分的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类似,日本的行政划分是都道府县。
全国分为:“一都一道二沿革 城市规划法
1938年新法
城市规划内容
法制体系
其他法规体系
1. 历史沿革 7~10世纪 1919年 日本京城依照了中国都城的方格网和里 坊制。 日本颁布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引入了 规划范围、分区制度、土地调整等规划 措施,在中央政府的地方政府中设置了 城市规划机构。 关东大地震,东京和横滨遭到严重破坏 ,颁布了震后重建的特别规划法。 初步形成了日本的城市规划 体制。
更 高 层 面 的 法 律
相 关 法
城市规划法内容、专项法
日本城市规划体系
中央政府的职能
规划决定的主体
行政体系
地方政府的职能 城市规划行政程序
审议会议流程程序
日本的政府行政机构: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和区市町村三级政府 中央政府
规划主管部门
规划的主体
建设省
城 市 局
设 城 城 城道区 公 总 市 市 市路划 园 务 政 规 改 整 绿 策 划 建 理 地 与 减 个 灾 直 属 科 7
制定政策 组织法规的修订 对法规界 定解释 (颁布法 令) 设置了公共开 发公司直接参 于基础设施建 设和城市开发 计划 规划的主体
建设省
采用补助金推 动建设活动
中央政府基本上不具有具体规划的决定权
中央政府所做事务举例:
规划的主体
地方政府提供的规划方案需要中央的建设大臣审批内容: (l) 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化促进地域和城市化控制地域的划分; (2)指定地区(大部分25 万或25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的土地使用区划; (3)大型公共设施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计划。
日本首都圈规划及中国区域规划对其的借鉴_智瑞芝

日本首都圈规划及中国区域规划对其的借鉴智瑞芝* 杜德斌** 郝莹莹***【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都市圈的形成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空间格局演化的必然,大都市圈规划因而成为新一轮区域规划的热点问题。
本文概括了日本首都圈形成背景,介绍了首都圈规划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日本首都圈规划的特点,并提出了其对中国区域规划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日本首都圈 区域规划大都市带的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空间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在国家内部,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逐步成为代表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体现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津京唐等三大都市圈逐渐浮现;同时,其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也形成了依托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群发展的态势,在发挥区域整体效应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形成了大都市圈的雏形。
在这一客观形势下,以2002年江苏省政府批准《苏锡常都市圈规划》为开端,各地纷纷效仿,制定大都市圈规划,都市圈规划因而成为新一轮区域规划的热点问题。
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都市圈规划是协调引导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日本早海道大都市圈,为日本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国际都市圈实践的成功典范 。
研究日本首都圈规划的形成、发展及特点无疑对指导我国的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日本首都圈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后的城市化准备阶段和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初始城市化阶段,基本形成了东西日本两极为特征的国土结构。
二战结束后,参见王学锋:《都市圈规划的实践与思考》,载《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经过战后复兴事业的推进,日本步入经济高速发展期,由于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和太平洋沿岸便利的交通,使得大量的投资、产业、人口向太平洋沿岸集中。
20世纪后半期,日本政府将大都市概念的核心思想引入到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并开始着手都市圈的规划建设,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为中心的东海道大都市带得以形成,其中首都圈地位尤其重要,是日本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极核。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43页)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医疗中心平面配置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医疗中心
配备常驻的英文工作人员, 让外国客人可以享受到日 本最先进的医疗服务。门 诊部提供普通医疗保险诊 疗、体检、短期综合体检、 美容诊疗服务。同时设有 牙科和营养保健中心。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绿色&庭院平面配置
其他(大厅&会议厅、美术馆)
约20401㎡
占 4%
明星设计团队
总设计 总体规划 设计两翼 庭院部分
美术馆/商业楼 住宅楼/地下通道的 内部装修、出入口 花园住宅装饰 景观设计 拱廊街(商业空间) 东京丽思卡尔顿室内 公寓酒店室内
日建设计 SOM 安藤忠雄
隈研吾 坂仓竹之助
青木淳 EDAW Inc Communication Arts Frank Nicholson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地理位置
东京中城位于东京都港 区六本木的中心——六 本木交叉路口。其名 “中城”的由来是得名 于建造初衷。江户时代 曾为名门毛利家府邸, 明治后为陆军驻地,二 战后改作美军高级军官 宿舍,后来又成为了日 本国防中心——防卫厅 的所在,直到2000年防 卫厅搬迁后,空出了10 公顷的开发用地。 2005 年,以三井不动产为首 的6家公司联合中标,斥 资3700亿日圆兴建。以 充满活力又优雅闲适的 “纽约中城”为蓝本, 该区域被命名为“东京 中城”,拟建造成一个 多种城市功能在内的城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绿地 21-21Design Sight
三得利 美术馆
桧町 公园
中城 大厦
公寓 酒店
服务型 中城
公寓
西区
中城 东区
幕张、尔湾案例

• 多个大型企业总部以及研发机构在幕张陆续设立办公机构,大量 产业人口进入幕张
• 依托快捷交通设施的高标准的幕张会展中心以及相关配套吸引大 型会展会议活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区域商业与大型特色休闲设施,构建了体验式购物环境,成为东 京都市圈周边著名的商业购物中心
西宁北山市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 CONCEPTAL PLANNING & DESIGN OF XINING BEISHAN DISRICT
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日本东京海滨幕张新都心
西宁北山市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 CONCEPTAL PLANNING & DESIGN OF XINING BEISHAN DISTRICT
案例研究 案例概况
•
案例分析
日本东京海滨幕张新都心
发展背景:幕张以分散东京办公职能、推动产业升级为目的,形成
城市新都心
保留一些工业元素遗迹,形成浓厚的历史氛围,使人更容易体验到原有历史文 脉的延续。
西宁北山市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 CONCEPTAL PLANNING & DESIGN OF XINING BEISHAN DISTRICT
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
Granville Island
规划理念总结
规划 交通 注重规划的合理性,合理利用土地以及其他资源 新城与中心城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系统相连接 新城内部的交通要充分考虑公交系统、步行系统和主要干道的合理性 与便捷性 产业结构非单一性,二三产业都应齐备
市镇中心
西宁北山市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 CONCEPTAL PLANNING & DESIGN OF XINING BEISHAN DISRICT
案例研究
居住区案例分析日本幕张新城

● 内城
・由城市中心大街(美浜散步道、富士見大街) 形成的中心街区 ・规划设计连续的沿街型多层住宅单体,形成 宜人尺度的、热闹的街道 ・建筑下层部布置商业办公设施,通过联拱廊设置 等,形成热闹的、舒适的步行环境
● 城边
・发挥近车站的立地条件,形成 高层高密度街区 ・形成能够创造出天际线变化的 沿街景观
■土地利用规划(H13(2001).3改訂)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 面積(ha)
宅 住宅用地 38.83
地 公益施設 用地
8.13
リザーブ 用地
7.28
小計
54.24
公 道路
17.62
共 公園
8.42
緑地
3.45
小計
29.49
合計
83.73
比率 46.4%
9.7%
8.7%
64.8% 21.0% 10.1%
将幕张海滨划分为11个项目地区,在各个项目地区的 规划设计调整师中,选出干事调整师,作为干事规划 调整师,负责项目地区的都市造型调整工作。并且,对 外围部的超高层・高层街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行 进规划调整。
造型调整
2号街区
6号街区
11号街区
高层街区
谢谢
后面附件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建筑线
对沿街型单体面向道路一侧的建筑线(不包括阳台等最突出部分), 原则上规定在道路红线后退2m的位置。
另外,建筑线的面宽的三分之一以下部分(不包括通廊),不受次 限制。
■沿街型单体的外轮廓
对美浜散步道与富士见大道等主要区间上的沿街住宅,原则上要把 连续的单体分开、确保从地面一直到天空之间的缝。
另外,上述以外的沿街型单体分开布置时,为了确保街景的连续感, 对多层单体原则上在12m以下,尽可能适当分开布置。
居住区日式景观的营造手法调研论文(共5篇)

居住区日式景观的营造手法调研论文(共5篇)第一篇:居住区日式景观的营造手法调研论文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日式风格的营造特点是景观与建筑的色调高度统一,稳重而不让人厌倦,在细节上追求质感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地形、水景、石景、植物、道路、小品和景观细节的营造上。
1空间布局居住区的形态基本是圈层的模式,居住区以居住小区为基础、居住小区以组团为基础、组团又以住宅建筑为基础建立起来。
住户活动的频率也从内至外呈现递减的状态。
日式风格居住区景观营造的是一种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空间布局上以自然式的绿地楔入居住区中。
在功能上注重以组团为中心向外发展,不同的空间采用不同的造景手法,形成多层次的景观。
日式景观因其造景手法以及自然式构图,比较适合营造于较小规模的住宅区以及低层或多层住宅的居住区。
2中心景观居住区中心景观是居住区绿地中面积最大、最完整的空间。
通常将其设于所有住户能够方便进入的核心位置。
中心景观应该保持视线通透,不仅要满足美观更重要的是能满足休憩、娱乐、交往等功能。
中心景观日式风格的营造手法,从构图上遵循不规则的自然式构图。
适宜将中心景观营造成居住区的中心花园。
中心花园应该从功能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块。
同时满足住户静态和动态的需求。
静态区域重点在于营造秀美的自然景色。
在地形上适宜模仿山峦的形状营造成微起伏的地形(见图1)。
在种植上对大的空间的处理空旷、视野开阔,植物配置的手法简练,基本采用地被、灌木、乔木三个层次。
在花坛和沿道路边缘应该配有鲜艳的花卉和小品加以点缀(见图2)。
日式景观中扁平的岩石堆置成为其特色之处,造景中喜欢用植物来突出石景,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也能用卵石塑造于居住区中增添趣味性(见图3)。
用石景的堆置来营造静态区域会给中心景观带来更多的日式景观的风情。
水景是中心景观营造的重点。
日式景观中的水景分为三类即:流水(见图4)、瀑布和池。
流水是大自然中溪流的剪影,由于流水的面积较小、水深较浅,铺上鹅卵石的流水会激发人的亲水性,成为孩子玩耍的最佳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规划设计调整实践研究—以幕张滨城住区为例■ 吴 伟1 张 琢1,2 ■ Wu Wei Zhang Zhuo作者单位: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 200092)2 上海原构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 200232)收稿日期:2010-09-23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Planning Design Coordination in Japan:A Case Study on Makuhari Baytown[摘 要] 为实现营造舒适和谐的城市空间的目标,协调建筑群体风貌比单体建筑设计更为重要。
本文以位于日本千叶县的幕张滨城住区为例,对日本规划设计调整的实践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设计调整的推广提出建议。
[关键词] 设计调整 幕张滨城住区[Abstract] To create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urban space, harmony of ordinary buildings is more signi fi cant than single masterpieces. In this paper, we have researched on the design coordination process in Makuhari Baytown in Japan and proposed some advice in the promotion of design coordination.[Key words] Design coordination, Makuhari Baytown一、前言目前,城市正面临着建筑群不能较为理想地促进街区风貌形成的现实。
在城市规划体制下,由于建筑设计的过度自由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之间联系不足等原因,城市风貌往往呈现杂乱的局面。
因而,城市建设需要能够促进与城市空间一体化的建筑。
幕张滨城住区位于东京以东25km、千叶以西10km 的东京湾填海地区,这里是千叶县企业厅建设的幕张新都心住宅区域,计划在84hm 2的地域中容纳2.6万人口,约8 900户。
二、设计调整的必要性和形成条件幕张滨城住区规划的设计调整是在千叶县企业厅的主导和住宅开发商的协同下共同构建的,主要针对由中层、高层和超高层的沿街围合型住宅而形成的高密度城市空间,研究侧重于项目的实施,同时编制了一个长期的动态规划体系。
1.企业厅主导下的官民联合项目架构 幕张滨城住区项目的基本架构是由企业厅的基础整备以及宅地分割、住宅都市整备公共团体(以下简称“公团”)、千叶县住宅供给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加上6个民间团体,合计8个住宅开发商共同进行住宅的建设和供给。
在这种基础建设由官民共同承担的住宅开发项目中,能够形成以企业厅为主导的设计协调,前提有四点:一是选择能够协助企业厅进行住宅计划项目的住宅开发商;二是对住宅开发商所开发的街区进行混合配置,以同时保证住宅供给和建筑构思的多样性和协调性;三是对建筑设计的审查和对住宅项目开发的许可均作为设计调整的确保途径;四是除部分住宅外,对街区进行转贷借权的分割,使得基础整备后企业厅仍对街区具有拥有权,开发商的土地负担减轻了,同时能确保企业厅对相关地权的保留。
通过以上几点,企业厅在对住宅开发商的选择和分配、住宅项目的审批、住宅街区的借贷等各个过程都掌握了主导权,从而形成了从官方立场介入建筑设计调整的基础框架。
2.沿街围合型的城市空间构成幕张滨城住区的分区是以街区为建筑单位,中央为中层街区、周边为超高层或高层街区环绕的格局(图1)。
中层街区由宽度为16m ~18m 的格网状道路将区域分割成100m 间隔的分区,在70 m ~80m 边径、0.5hm 2~0.6hm 2的房型街区中配置约120户的6层沿街围合型住宅(图2~6)。
在超高层/高层街区中,在0.7hm 2~1.9hm 2的面积中配置有250~350户/ hm 2的沿街围合型住宅(图7,图8)。
为了对应各住宅开发商对大型街区的分割使用和阶段性供给,并缓和与中层街区之间规模差异的外观分层等方面,对项目规划和空间规划制定适当的规范。
3.从住宅地规划到住宅项目规划的动态性企业厅1989年的幕张新都心住宅的基础规划和1990年同项目规划中所制定的幕张滨城住区总体规划,不仅继承了之间规划的规划框架,还包含了两年内的道路规划和建筑形式等空间结构内容。
在总体规划中,企业厅对所期望的城市空间形象下的基础设施到住宅配置都给予了明确的说明。
由于住宅建筑是由各个住宅开发商分别实施的,总体规划并不充分,因而在幕张滨城住区项目规划的第二年(1990年)编制了幕张新都心住宅城市设计导则,主要明确了中层沿街围合型住宅的基本形态、外观构思、主要构成要素等设计方针,同时还规定了住宅开发商的义务。
1991~1992年间,住宅开发商在与企业厅商讨下编制了住宅项目实施规划,同时基于总体规划和导则,确定了所开发街区的项目方针和先行建设街区的住宅项目规划。
三、设计调整的确保1.住宅预定开发商的募集住宅开发商是由企业厅通过提案竞选的方式进行募集的。
幕张滨城住区项目规划制定后,从1990年11月开始的筹集公告中得到了9个组织的应募,次年1月选拔了民间社团、公团公社等共8个组织作为项目预定开发商。
募集要点中,附上了上个月所指定的滨城住区项目规划,同时也明确说明了导则需采用沿街围合型住宅的设计方针、设置由企业厅主导进行设计调整的专项规划设计调整方案、楼宇设计需由多名设计者承担等内容。
选定委员会中包城市建筑|学者论坛|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SCHOLARS'FORUM3.项目的审批在各街区的项目审批中,需要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关的事项角度制定《城市设计方针》,并在企业厅的主导下进行审议和审批。
城市设计方针需记载于《城市设计说明书》中,企业厅以此为根据对住宅开发商和《街区协定》的缔结及项目实施进行审批。
千叶市将街区协定作为建筑审批申请的受理条件。
原则上,以上所述在项目地区同时进行,设计调整在城市设计方针的制定和审议过程中进行。
城市设计方针需体现建筑基本设计确定后的实效性,因此还附加了比例尺为1:200的平立断面图。
通常的基本设计中不必确定特定的素材和色彩,只需确定沿街立面和立面退后距离等对街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部分的设计方针。
因此这样的建筑基本设计如果使用城市设计方针作为项目依据,那么不必通过审议过程,就能得到设计调整的审批。
四、设计调整的体制滨城住区的设计调整是滨城住区项目规划所确定的项目推进体制中,作为规划设计会议推进住宅地的空间形成过程中的一环,是对各街区的城市设计方针进行审议的过程。
含了滨城住区基础规划和项目规划的策划调查正、副委员长,并在上述提案竞选募集过程中,对以总体规划、导则、设计调整作为住宅项目方案的条件做出了提示。
2.负责街区和项目街区住宅预定开发商确定后,就会被告知其负责的街区和项目街区。
项目街区是指在原则上同时负责设计和施工的工区,以及邻接街区群和相关道路、公园等设施施工方所覆盖地区的城市空间。
设计调整是在项目地区所属的街区内、街区间、基础建筑中进行的。
中层围合型街区的项目地区是由3~6个住宅街区合并而成的,生活道路从中分割,周围由分散的道路围合而成的区域。
超高层/高层街区由于是大型街区,一般由1~2个街区组成一个项目街区。
如果只由1个街区组成项目地区,一般街区内的新设道路将会把地区分割成2或4块小基地。
在一个项目地区的多个街区中,不会全由同一个住宅开发商进行开发,相邻街区都配置不同的住宅开发商,从而促进街区间的竞争和联系。
在这样的项目地区设定之后,将建设工期作为前提,在工程和公共空间的共有街区区域内,将各住宅开发商和建筑设计者同时参与的措施渗透进设计调整中。
1.项目推进体制项目推进体制是由企业厅组织运营,由负责空间形成的规划设计会议,以及负责项目运营的项目推进协议会,通过项目规划调整委员会沟通而形成的构架。
空间形成及项目运营的负责范围分化值得关注。
两者在同一协议上所持的观点模糊不清,并且容易陷入两难的对立立场和非建设性的讨论中。
滨城住区在经过各方讨论后,企业厅引入了由项目规划调整委员会对双方进行协助和指导的反馈体制。
设计调整过程中,与规划设计会议相对,项目推进协议会中的企业厅、千叶市、项目规划调整委员会、住宅开发商需要在住宅地项目的灵活点上,即对住宅的供给程序和建设工期等进行调整。
项目推进协议会自1993年12月设置以来每年召开3次会议,并设有商业业务及宣传等各专项部门。
2.规划设计会议规划设计会议目的是在总体规划和导则的基础上,针对街区项目的审批而对其城市设计方针进行审议和批准。
构成人员包括项目规划调整委员、规划设计调整者、企业厅及千叶市的负责人员。
规划设计会议的设计调整第一个特征是协议的形式作为其第一点特征。
2名项目规划调整委员1 幕张滨城住区平面图3 中层街区街景2 中层街区街景5 中层街区中庭景观4 中层街区街景和7名规划设计调整者在共同讨论之下,对各街区的城市设计方针进行审议。
这7人团体由3名城市设计领域资深的城市规划咨询师以及4名建筑师共同组成。
与单一建筑师所做的主体建筑方式相比,讨论形成的方案更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能够适合于项目长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第二个特征是会议的专业组成人员从设立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
在3~6号街区的5个中层项目地区中,以及2~4号各街区的7个超高层/高层项目地区的阶段性设计调整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能够作为成果反映在设计调整技巧的提高上。
第三个特征是规划设计会议在对城市设计方针的审批过程中的裁量幅度。
负责规划设计的调整者具有以下责任:在已确定的设计会议组成人员的审批范围内,对于导则以外的创造性设计提供拓展审批,并同时对其追加设计方针条款。
五、设计调整的推广建议笔者对幕张滨城住区设计调整的机能要素进行整理,针对设计调整的推广提出以下建议。
1.机能的阶段性确保设计调整在项目各阶段由企业厅提供不同的机参考文献1 千叶县企业厅. D e s i g n e d T o w n.M a k u h a r i Baytown,20082 千叶县企业厅. Makuhari New City 2007,20073 李锦霞.日本幕张滨城住区的研究与启示:〔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4 葛海英等.用住宅塑形城市—日本幕张海湾新镇的设计策略.理想空间, 2008(27):122~128能确保。
基本措施是和总规一同确立的,并在住宅项目开发商筹集条件中进行了说明。
随着住宅项目实施计划的进行,住宅预定开发商被确定为住宅开发商,之后城市设计方针成为了住宅项目的审批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