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有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有感网上收看了《我的父亲母亲》电视连续剧,几乎一气呵成。
与其说是收看,不如说是收听。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边收听,一边写感言,一边分享。
有的情节会反复看,有的情节会忽略,有时候剧中角色的姓名到最后才搞清楚。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正能量的情感剧。
中心思想是,婚姻中永远都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那就是:不要跟你不爱的人结婚。
剧情由两个家庭,四个主要角色演绎和诠释。
陈志,马庆生,叶秀萝是大学的同学。
张翠花是陈志下乡的村子支书的千金,因为老师的指责怄气弃学,汉字都不识几个。
这样四个人的悲欢离合,演绎了一幕幕震撼灵魂的人间真情和爱情纠葛。
特别是陈志与翠花的恩爱沉浮,撕心裂肺的忠告人们,婚姻不是交易,必须以爱为基础。
否则,即使牺牲了自己,最后也会伤害了对方。
大学校园里,叶秀萝跟陈志经常一起望着星空,谈论理想,交流文字。
她是陈志小说的第一个读者和审阅,而且代他投稿。
陈志的小说发表了,她由衷的高兴。
她一次次拒绝了马庆生的求爱,却被陈志的忍痛割爱浇灭了那份痴情。
马庆生因此迁怒与陈志,这是他与陈志伴随一生的心里纠结的开始。
陈志感恩张翠花一家对逆境中的自己一家的关爱,在母亲的撮合下娶了自己并不爱,却被全心全意依赖的翠花。
叶秀萝在颠沛流离的逆境中,为爱牺牲自己,为了陈志家庭的安定,把爱深埋心底,嫁给了一直在期待,在追求,在利用自己的马庆生。
大学毕业,陈志拒绝了留在省城的挽留,坚持回乡,把名额让给了本就在省城的叶秀萝。
马庆生十分想留在省城,但他只是一个出身贫农的热血青年,还不具备这个资格。
因此他痛恨文化大革命还不够深入,没有把那些走资派彻底打倒。
他一心想出人头地,根本无法像陈志那样沉到底。
他毛遂自荐,留在了滨河市做了王副市长的秘书。
从此,他便开始了一路梦寐以求升官的幻灭人生。
而陈志坚持想做一名乡村学校的老师,倒让王副市长刮目相看。
他被戴帽安排在公社党委办公室,做了一名科员。
这是他误打误闯人生浮沉的开始,也是婚姻接受考验的开始。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精选多篇)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精选多篇)第一篇: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是一部以爱情和亲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但从主人公的经历来看,我读到的不只是这些,更触动我的是一个青年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如何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剧中令我感动和思考的有这样两处,首先作为知青的陈志在是否和农村姑娘张翠花结婚时就面临了人生当中一项艰难的抉择,特别是在上大学时遇到了另外一个心仪的女孩后,但面对翠花炽热的感情和照顾病重父亲的那份恩情,他犹豫不定,痛苦不堪。
最后还是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爱情是很重要的,但比爱情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良心。
在这样的善意劝说下,年轻的知识分子陈志选择了和农村姑娘翠花结婚,并一直践诺着对翠花不离不弃的誓言。
也许有人可能会说在婚姻自由还没有真正完全进入人们意识的时候,这样的婚姻也是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但是,在那样的年代知青跟农村姑娘结婚,返城后抛妻弃子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所以不能用人们对婚姻自由的理解程度来解释知识青年对农村姑娘不离不弃的原因,而更多的应该是从感情是可以培养的,维系这种感情的更多的是一个人的良心和责任心这方面来加以理解,正如陈母所说“爱情是很重要的,但比爱情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良心“。
而陈志恰是凭着一个人的良心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来维持和经营着这样一份开始不是很尽如人意的婚姻。
《我的父亲母亲》另外一处的情节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主人公的做法也许能为我和大多数年轻人现在所面临的困惑找到一个正确的解法。
陈志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农村中学教书,他喜欢清静,而且平时可以写写作,这是他的理想,但作为第一个回到农村的大学生,公社书记坚决不同意他的选择,一定要他在公社中当干部,走仕途。
迫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最后不得不选择在公社中当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虽然偶尔也会写点小章,但更多的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就这么踏踏实实地干,由于做事认真负责,工作能力突出,一直被领导看,级级攀升,即使是这样他依然觉得他的理想是当老师和写作。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精选13篇)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精选13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篇1连着几天,终于看完了这部剧,38集连续剧《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这是一部很朴实的爱情故事,一部很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
习惯性的,写点东西,趁着总有一些想法萦绕在心,记录下这词句。
故事讲述了知识分子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两个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志趣完全不一样的人阴差阳错地走在了一起。
30年间,二人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在儿子的劝说下,最终坦然面对感情,选择了和平分手。
陈志那份淡定的隐忍,特定历史年代的无奈,如春风细雨,无声无息,浸润、积淀,展现了“鸟儿飞过风唱歌”的浪漫情怀。
剧情不多写了,辛柏青版的陈志,温文尔雅,低调做人,对于翠花的无理取闹,总是隐忍着,有修养,有时明明是翠花的不对,他总是说“是我的错”。
陈志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太窝囊了,不过这样的男人挺难得,也太压抑了。
所以我支持他们分手。
电视剧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个分手不是陈志提出来的,而是翠花提出来的;这表示翠花的觉醒和文明程度的增长,是她的进步。
电视剧的结尾部分,在儿女的说服下,翠花主动提出离婚,她找到了自己爱的人,可以一块儿做买卖的人,她跟陈志说,咱们得为自己活着。
此时的翠花已经不是陈志的累赘了,她不靠陈志养活,她自己开饭店当老板了,有尊严了,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
她还感谢陈志让她知道人怎么活着,嘱咐陈志也去找自己爱的人去。
翠花还提出,咱们不是因为恨离的婚,而是因为爱离的婚,咱们要大操大办,举办仪式,宣告婚姻的结束。
因此他们请来了至爱亲朋,公开宣布将带着记忆留恋,告别过去,寻找新的幸福。
陈志和翠花,一直在为自己的家庭努力,他们之间也有值得留恋的好日子;因为特殊年代特殊的结合,他们之间有许多不和谐,终于解脱了,好事!他们两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祝福他们未来各自的日子都幸福!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爱情不是靠感恩或一厢情愿,而是要靠二人心心相通,靠感情联系,没有共同的语言很难走到一起,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说不到一块。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现实社会太现实,成就爱情路漫漫。
古往今来,实现爱情的梦想,都是人类内心的永远追求。
真爱无价,真爱唯美,真情相悦,令人向往。
因此,追求唯美爱情,永远是人类社会的主题。
由赵冬岑编辑,刘惠宁导演,冯远征、陈小艺、辛柏青、曾黎联袂主演的38集电视连续剧《我的父亲母亲》对爱情这个主题进行了倾情演绎。
该剧再一次告诉了人们,什么才是爱情,怎样追求爱情,怎样坚守爱情,怎样成就爱情的问题。
编剧与导演对该剧结局的处理是比较大胆的,在大胆中追求了相对的完美,最大限度地贴近了爱情的唯美,倡导了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的真理。
故事梗概: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北方某农村,村支书的女儿张翠花热情泼辣、勤劳能干。
她在一次村报告会上邂逅了斯文儒雅的知青陈志,并对他一见倾心。
大批知识青年返城,陈志因种种原因滞留于农村,张翠花借机大胆示爱,陈志终于接受了她的爱情。
工农兵大学招生,陈志在岳父帮助下回城上大学,张翠花来到陈家,极尽儿媳孝道。
陈志在大学里认识了女同学叶秀萝,两人互生好感,相见怦然心动。
由于责任与承诺在心,陈志对张翠花忠贞不渝。
张翠花对于陈志与叶秀萝的交往心存疑虑,坚决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
为了阻止他们的交往,给他们的交往造成心理压力。
张翠花甚至在大街上当众口污叶秀萝为“狐狸精”。
这给陈志非常难看,因此两个人矛盾不断升级,发展到分居,最后因爱离婚。
因爱离婚,成就真爱,这是本剧结尾的最高明之处。
经过岁月的打磨,漫漫的感悟,张翠花这位没有上过学,不识几个字的农村进城妇女,终于领悟到了,陈志与她生活在一起根本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责任与承诺。
在陈志的心里,翠花离开他的照顾在城里根本生存不下去。
另外,父亲、母亲去世前反复叮咛,一定不要抛弃翠花。
随着自力能力的增强,翠花的思维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再加上已经上了大学,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情感成熟了的儿子劝说母亲与自己的父亲和平分手,彼此给爱情一条生路。
我的父亲母亲观看心得体会(通用5篇)

我的父亲母亲观看心得体会(通用5篇)我的父亲母亲观看篇1爱情,是种奇妙的东西。
它可以像太阳一样的热烈,也可以像月亮一样的宁静。
无论拥有哪种爱情,只要是能细水长流,我想就是幸运的吧!都说爱情最美好的是暧昧的时候。
那是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美!那时候情犊初开,会因为爱情红了脸!那时候没有太多奢望,只要远远看着对方就会心满意足!那时候明知彼此心中都只有对方,却还是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当前的关系!这或许就是那种像月亮似的爱情吧!前不久看过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这里面则把这种月亮似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的母亲在看到父亲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她清楚的知道这辈子就是父亲的人。
父亲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母亲,而母亲为了父亲,每天用同一个碗装不一样的好吃的东西去送饭,只为父亲能吃上一口她亲手做的饭;为了父亲她还不惜绕远路去挑水,只为能经过学校听听父亲的教书声;更是为了多看父亲一眼,一直在父亲送学生回家的路上远远观望着父亲。
而父亲是明白母亲的,自己心里也是爱母亲的,所以教室里的红布他一直没舍得换,只因为那是母亲亲手织的......故事的情节很平凡,但却能感受到主人公深深的爱恋。
在我看来,母亲的形象是有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的影子的,她们都是单纯的倔强的,对待爱情都是痴情的,始终如一的,她们是远离城市喧嚣的,有着一种乡下人的纯朴气质的,那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是急于早点戳穿那层窗户纸的',或许这是因为受现代快生活的影响,心中总是不免容易急躁,所以不喜欢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也或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现在是很难再遇到这样的爱情了。
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电影中的爱情才更能让人向往,勾起人们对纯朴的真情的怀念!这或许也正是这部电影重要的现代意义吧!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再热烈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变得平凡,生活本就是在平凡的过日子。
我想能和相爱的人厮守一生便是爱情最美好的结局吧!记得影片中有句话是说:自从父亲再次回来后,他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母亲!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能诠释爱情的一句话!而每一段爱情都有主人公的专属记忆,也都有终结的时候,但那不是爱情的终结,而仅仅是生命的终结。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招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招《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招一》嘿,朋友们!最近我看了《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片子,心里那叫一个感动哟!一开始,就被那乡村的美丽景色吸引住啦。
那金黄的麦田,弯弯的小路,还有那朴实的土房子,感觉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家一样亲切。
再说说父亲和母亲的爱情,那可真是纯纯的,没有一点杂质。
母亲看上父亲那一眼,哇塞,整个世界都亮了。
她为了能多见父亲几面,天天去学校送吃的,那股子热情和执着,真让人佩服。
父亲呢,也是个有文化有魅力的人,他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句话,都能让母亲心里甜滋滋的。
他们之间那种默默的关心和牵挂,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眼神就懂。
还有啊,母亲为了留住父亲教过的那间教室,跑前跑后的样子,真让人心疼又感动。
她的坚持,不就是因为爱嘛!看到我都忍不住掉眼泪了。
这片子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爸妈,他们也是这样一路相互扶持走过来的。
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就像父亲母亲那样,简简单单,却爱得深沉。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招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哈。
一开头啊,我就被那画面美到了。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简直就是一幅画嘛。
然后呢,母亲一出场,那股子活泼劲,真招人喜欢。
她喜欢上父亲的时候,那表现简直太可爱啦。
为了见父亲,故意在路边等着,还假装偶遇,哈哈,像不像咱们年轻时候偷偷喜欢一个人的样子?父亲也是个大好人,教孩子们读书,那认真的模样,真帅!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虽然话不多,但是眼神里满满的都是爱。
我记得有个场景,母亲大老远跑去给父亲送饺子,结果摔了碗,饺子都撒了,可她一点都不在乎,心里想的全是父亲。
这种付出,真的太让人感动啦。
还有后来父亲走了,母亲天天盼着他回来,那望眼欲穿的样子,我都跟着着急。
看完这部电影,我就觉得,爱情这东西啊,不需要多轰轰烈烈,平平淡淡里的真心才最珍贵。
咱们也得学学父亲母亲,认认真真去爱,去珍惜。
咋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去看看啦?。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激有这样一对伟大的父母,他们为我们全家带来了无尽的爱与关怀。
然而,直到最近,我才真正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以及他们对我的成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和与他们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耐心和深爱。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父母视为家庭的中心,他们无私地为我付出了一切。
无论是我的学业、兴趣爱好还是人生决策,他们总是耐心倾听我的想法,并给予我支持和建议。
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并鼓励我坚持追求梦想。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坚韧、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品质。
母亲是我生活中最亲近的人之一,她总是像一个守护天使一样保护着我。
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照顾我,在我需要帮助时总是伸出援手。
她的坚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母亲的爱让我感到无限温暖和安全,她始终鼓励我去探索世界,追求自己的梦想。
父亲则是一个慈爱而严谨的人。
他对工作和生活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激励着我时刻保持良好的自律和努力的态度。
父亲的坚守和责任感是他对家庭的无私奉献的真实体现。
他是我生命中的榜样,他的智慧和经验使我受益匪浅。
在和父母的每次交流中,我渐渐领悟到他们的智慧与人生哲学。
他们不仅教会我如何面对困难,还告诉我要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教我要有耐心、自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中披荆斩棘。
通过观察和与父母的交流,我还意识到了他们对家庭和孩子的无私奉献。
他们经常将我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确保我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生活。
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和成长有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因为他们相信我们是未来的希望。
他们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使我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
通过反思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意识到父母的智慧与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爱意味着我有责任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激。
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带来自豪和喜悦。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原因有三:1、被演员辛柏青的笑容给吸引:是一种朴素诚实、温文尔雅的笑。
2、被片尾曲《爱你就让你快乐》给吸引:“就这样开始我们的故事,没有浪漫的传说”“如果时光能够回转到从前,你会不会选择我”。
3、被这个故事情节给吸引:涉及六七十年代,却又不局限于那个时候;关系面很复杂,却安排给每个人鲜明的角色;思想发生转变,却又时刻紧扣传统。
我还是想着写下这一段自己现在的感受,就是刚刚看完结局的感觉。
借用翠花母亲的一句话“既是稀罕,也有恨”。
因为我喜欢这剧是被一个迷之微笑给吸引的,可是剧中的陈志却是让我在最后恨的牙根痒痒,这不怪他,要怪就怪那个造化弄人的年代。
我恨他大奥最后为什么不会争取一下翠花,也许只要他说软话,低头,甚至对翠花有稍微一点儿的关心,这个家就不至于是这个样子。
一句“翠花,我怎么感觉我突然喜欢上你了”,说得那么淡然却又不负责任,你的这句话也许会成为某个人一辈子的负担。
当剧中旁白的儿子“我没想到还有一个美丽的结局”我竟天真的以为,也许这会按照我的心意走,最后陈志去挽回翠花,他们接受了彼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可是,在最后陈志那得意与激动的样子,让我感到厌恶。
聪明的导演在最后加了这么一句“反正这是我想要的结局”,因为他可能意识到了,这样子是很难让大家接受的,可是却以一种“来咬我啊”的姿势存在,他很机智。
我不想去过多的梳理陈志的不好,因为他的思想追求符合一个现代人的想法,为了自己的自由和所谓的理想,可以随时因心情放弃组织的精心培养;为了自己的爱情和所谓家庭的责任,可以不抛弃但是请保持距离;为了别人的成全与良心的安慰,可以毫不掩饰跟随本心去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
生活本应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他却是生活到了一种极品的洒脱。
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曾爱过,或者是因为自己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或者是他们的情境下,我有些难以接受。
我不禁感觉也许“陈世美”在剧中的提及有其更深远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很少看电视剧,在繁琐及工作压力重重中,找回自己压力的释放点,发现这部电视剧,反复看了两遍,感觉这个故事情节很真诚也很感人,现在社会的发展,农村人走向城市化越来越多,相互间问题也越来越多,彼此间的锐变、感恩、信任都不和谐。
记住了里面的几句台词,如果人可以分为abcd四种,因为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作崇,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历久弥新,所以也就造成了一般的婚配概率是a男配b女,b男配c女,c男配d女。
至于d男和a女的事咱就不说了,因为它跟我想说的这部电视剧里没有一点关系。
如果照以上的分配规律,每个人的婚姻也许都还算完美,差距不算太多,肯定有什么事还能说到一起。
父母剧里陈志和翠花却好比是a男娶了d女,当然决不是说陈志就是十全十美,世界上的好男人,而翠花就是一泡臭狗屎,处处惹人烦,讨人厌的最差的女人,就是他们两个相比较而言,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把他们两个各自放在自己一类人的群体里,那肯定都是好样的,无可指谪的,但强行放到了一起就像水和空气永远也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融合在一起。
陈志是一个知识分子,国家干部,虽然后来成了一个大
学讲师,但仍然不改其斯文做事,规矩做人的本色,陈志也算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了,大学毕业后,仕途一帆风顺,可就在事业有成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辞去了马上就要提拔的副市长职务,到一所大学里做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历史老师。
单就这一点,就是值得人佩服的,恐怕好多人都做不到的,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想过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但就是知道了,又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放弃本来优越的生活去走另一条希望很渺茫的路。
而且每个人都不是只为了自己而活着的,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顾及到,如果有一个支持自己,处处和自己想在一起的伴侣,那当然是幸运的,选择了什么样的伴侣,也就注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还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婚姻分为三种,如果和你爱的,并且他也爱你的人结合,会是最幸福的种婚姻,如果和爱你的但你并不爱他的人结合,也算是幸福的,这是第二种婚姻,如果是和你爱的但对方并不爱你的人结合就是最糟的婚姻了。
对于这句话,我还想补充一下,不管是哪种婚姻,要是两个人都处在一个层面上,还会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当然就如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一样,更是恩爱美满,难能可贵。
陈志和翠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所以根本无法用上述的哪一种婚姻来诠释他们的结合。
从表面上看陈志虽然不爱翠花,但他得到了一个爱自己的人,也算是幸福的第二种婚姻吧,但非也,陈志非但没有感受到翠花的爱
带给自己多大的好处,反而成了一种负累,一种束缚,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连一个普通朋友都不能分担,初恋是美好的,陈志因为自己的良知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合,最终连话都不能说,好好的朋友关系被妻子逼得,渐行渐远,形同陌路。
起初,陈志知道翠花和自己的差距,他也做过努力,改变翠花,也想和翠花好好过日子,可翠花的不自信加上家人的怂恿,终于葬送了他们本就濒临绝境的婚姻。
一个美满幸福的婚姻,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亲戚朋友也是一个关键,如果看到两个人之间的不满,都去劝解帮助,和推波助澜肯定就会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效果,在父亲母亲剧里,翠花的家人不止一次的提到他们家对陈志的恩情,让陈志一再的诚慌诚恳,违心的干了一件又一件事情,让他更是对错误的人生道路充满厌恶。
陈志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讲原则,这样的人你不用跟他他提过去的事情,他也会铭记于心并且时刻以自己的方式去回报恩人,常跟他提,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他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就是跟他说了也没有用。
翠花这个人不能说不好,相反她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她具备了一个妇女所有的美德,伺候公婆,任劳任怨。
照顾丈夫,无微不至。
抚育孩子,细心体贴。
无论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
如果说翠花跟了陈志是翠花的福气,又错了,试问翠花找了这么个丈夫,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家里的大事小情
都没有插过手,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也有思想,也需要人和她交流,可陈志也永远不会懂得她的内心世界,她究竟想要什么,也根本不会支持她去干什么,而是理所当然的认为翠花就该是以他为中心的,他认为和翠花没有共同语言,有些事情懒得跟她说,翠花一心一意经营的家庭,对他来说就是报恩,得过且过,毫无意义,缺乏用心经营家庭。
两个人就这样将就的过着自己认为就该如此的婚姻,直到丈母娘来临,一次又一次让陈志陷入尴尬的境地,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进一步把这个将就的婚姻变成了名存实亡的婚姻。
说起这个丈母娘的扮演者许娣可是老演员了,光丈母娘角色就演了好几个了,在这部剧里,她的戏份不多,可就这不多的戏份就被她把一个啥也不懂,蛮不讲理,光帮倒忙的老年妇女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我对她印象最深的不是在这部戏里,而是在离婚协议那部戏里,在那部剧里的丈母娘戏份多,本人表现也好的多,真心的疼闺女,总是为闺女着想,虽然也干过一两件荒唐事,但站在她的立场想就会很容易原谅她,这两个丈母娘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萨日娜在圈里有一个外号叫“母亲专业户”,我看许娣在圈里也配称得上“丈母娘专业户”了。
翠花和陈志的婚姻走过了三十年,将就了十五年,分居了十五年,最后由儿子总结,他们的结合从一开始就是一个
错误,并劝父母都不要再苦自己,为了对方着想,分手。
大志,竟然会劝父母分开,开始我很震惊,让人多么不可思议,典型的90后思想,这么多年就这么过来了,他们已经习惯了,甚至都适应了这种关系,即使没有爱情,亲情也已经把他们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了。
他们想不开,各自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挣扎着,一场大病终于使翠花醒悟,爱他,就放开他,为了他,也为了自己,自己也应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别人都是因为恨离婚,只有他们是为了爱而离婚,还举行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离婚仪式。
让所有的亲朋好友见证了他们因为爱而分手,作为自己美好新生活的开始。
这部剧里的其他配角也演绎的很好,每个婚姻都是一个典型,秀萝和庆生的婚姻也值得我们深思,庆生这个人,都是大家认同的品行不端的一个人,但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我相信在一开始他确实是深深的爱着秀萝的,是因为秀萝的麻木不仁才把他变得歇斯底里,更加的没有人性,后来为了达到他飞黄腾达的目的,利用秀萝,终于达成了心中所愿,却在升官的例行体检时查出了不治之症,命运就爱捉弄人,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这个生性要强的人不能再强。
他的生命终结了,可我们会想究竟是谁把他变成了这样,怪秀萝吗,当然不能,一切还只能说归结为命运吧!
电视剧看完了,我们的生活还照样在继续,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电视剧里看到闪光的部分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