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省高考作文:忧与爱_高中作文

2012江苏省高考作文:忧与爱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2012江苏省高考作文:忧与爱,感谢您的阅读!你常扪心自问: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儒生,到底要怎样才能力挽狂澜,揽将倾之大厦,护将亡之王朝?我们的问题如一颗抛入长河中的石子,激不起半点波澜,可千百年来,你的身影踏着滚滚的历史长河凛凛而来,携着无数的滔天巨浪,豪情万丈。
人们都习惯将你与李白相提并论,他们喜欢尊称你和他为“李杜”,可在我看来,你的早已远不止此。
李白处于盛唐时期,昂着头走,看到的是碧蓝的天和洁白的云,处处好风光,写出来的诗自然浪漫与旷达兼而有之,可你不同,你经历了最苦难的时代,亲眼见证了千里繁华的盛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沉沦,如何跌入不见底的深渊。
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这世间的绝唱。
你的诗便如你一般,记载了这个朝代的兴盛与覆亡,也记载了你对李唐王朝的忧虑,对天下百姓的爱护。
书生少年,自有几分狂气。
凌云壮志,自在胸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大显身手,好令这个国家更加兴旺繁荣。
没有谁比你更迫切的希望为自己的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哪怕只是绵薄之力。
可现实终究是残酷,好景不长,唐王朝不顾现状,肆意扩张,大举征兵,民不聊生,你一次次看到家中男丁被强行带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情景,对百姓的同情,对国家的热爱反反复复折磨着你的心,你既盼望着国家出兵,又不忍见百姓生活颠沛流离,你只能无奈地呐喊:“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你的忧是你最大的爱。
你忧虑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安史之乱后,你站在高高的城墙上,春天依旧,草木凄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连供人赏玩的花鸟也止不住你内心的哀戚与彷徨,你忧,你虑,你急,你伤,却依旧挡不住命运的脚步。
在那忧虑之泪的浇灌下,在那顾惜雨露的眷怜下,竟开出了最美的一朵花:从那往后,天下儒生精忠报国皆有准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12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忧与爱》范文大全

2012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忧与爱》范文大全第一篇:2012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忧与爱》忧与爱我常常想,为什么中华文化总是被总结为饱含忧伤的,却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伤感破碎的悲剧?思考过后,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共同表达。
因为爱,所以忧。
首先便是屈原。
屈原走出了《诗经》温润的共同声音,表达了一种强大而脆弱的自我。
这其中,包含了他对祖国的深爱。
正因为这份爱,他不得不比别人多出那些忧虑。
他担心国君的昏聩,担心国家的灭亡,担心自己香草美人的抱负落空……最后,他在深深的忧与爱中,留下了属于内心的文学和诗,塑造了我们最初的性格。
接下来走出了一个司马迁,他几乎为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一种母本。
因为内心对历史,对人物,对家国的深爱,他的文字同样包含着忧虑。
每一句“太史公曰”,都是他在史书上留下的自己的思考,担忧和祝福。
因为爱,所以忧,所以他不仅牵动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也牵动了我们的眼泪。
如果说,屈原更多的是忧国,那么杜甫,这位伟大的大唐诗人,则是用深深的忧民来完整了我们的民族性格。
杜甫的忧并不完全来自他伟大的个人情怀,还来自整个大唐磅礴文化的的氤氲。
那样的环境下,杜甫对国家的深爱,化作了一个文人能有的全部的悲悯情怀,字里行间流露着心痛和不舍。
穷也兼济天下,是对杜甫忧民之情的最好概括。
这份牵连他一生的忧民之情,也许只是源自他对普通百姓的爱,对诗歌创作的爱,对整个民族的爱。
在近代,这种情感又一次地被鲁迅先生所诠释。
在那个动荡而慌乱的年代,先生用愤懑犀利的文字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国民性格的忧虑,对民族未来的忧虑;而这一切看似残酷的文字批判和讥讽背后,饱含了先生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难以言说的深爱。
也正是这份爱,让他至死没有放弃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用笔战斗。
······这样的文人墨客太多太多。
席慕容曾在诗中写过,“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生命的狂喜与刺痛,都在这顷刻,宛若烟火。
2012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学生作文范文

2012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学生作文范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解】试题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题目的形式,但有一些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
而这三则材料又有明显的提示、引导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前两则材料考生都很熟悉,一是出自孟郊的《游子吟》,一是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第三则来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传》。
这3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忧与爱”可以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入手,第一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第二则讲的是对祖国对大地的忧戚与深爱;第三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爱。
忧,指担忧、发愁。
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
当被某事物所感动,或者被深深地感动时,这种心理取向体现得更为强烈。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
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
【写作】1. 本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写作一般的议论文,也可以写作叙议结合的散文、杂文。
有人认为这一类带“与”字的题目,不适宜写记叙文,我不这样认为,“忧与爱”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如果考生能从《游子吟》联想开去,完全可以写出有深厚的情感内涵的记叙文来。
2012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 满分作文

1、忧与爱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
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
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
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
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
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
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
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
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
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
授人以乐,谓之悲。
“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
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
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
【佳作欣赏】(2012江苏)《忧与爱(一如既往地)》

【佳作欣赏】(2012江苏)《忧与爱(一如既往地)》【佳作欣赏】(2012江苏)《忧与爱(一如既往地)》【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满分例文(记叙文)】《忧与爱》2012年江苏一考生满分作文一如既往地,母亲一头扎进厨房中,弓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
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
我分明看到,在今天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
那疲倦的眼神,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前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景。
那散落在耳边零乱的秀发,也似乎在拨动着我的心弦。
也许是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母亲往日里十分熟练的动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么?我竟不知,一向从容平和的母亲也会有这般丢三落四、手足无措的时候。
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
这时的母亲,更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
今日的交通,也如母亲的心情,急迫又无可奈何。
我拿起书看着,眼神却不时飘向母亲的脸庞。
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阵地。
母亲的眉头又皱起来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才肯作罢。
“今儿的车有点堵,不过没事儿,来得及。
”母亲转过头对我说。
此时,我与母亲的眼神交汇了。
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地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母亲那浅浅的微笑。
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地抢道,母亲看了看时间,双手则不停地拍打着方向盘。
红灯亮起,车辆全部停止。
我刚想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推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司机的车旁,用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到母亲的怒吼声“你这人怎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吗……”直到绿灯亮起,母亲才回到了车上。
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忧与爱》!

2012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江苏卷:命题作文《忧与爱》《忧与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深刻地诠释了忧与爱之间的紧密联系。
忧与爱,是人类情感的两极,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它们共同编织出生活中最动人的画卷。
在亲情的领域,忧与爱就像孪生姐妹,相伴而生。
母亲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而其中蕴含的忧思,却似那潺潺水流下的石子,虽不显眼,却时刻存在。
小时候,每次上学前,母亲总会仔细检查我的书包,唠叨着叮嘱我注意安全,好好学习。
那担忧的眼神里,满是对我的爱。
冬日里,父亲会早起为我热车,只为我上学途中不会受寒。
他望着车窗上冰花的眼神中,有担忧,更有爱。
这种爱,是一种本能,是不求回报的奉献;这种忧,是一种牵挂,是源于爱的小心翼翼。
友情之中,忧与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
真正的朋友,在你春风得意时,会为你高兴;在你遭遇挫折时,会为你担忧。
当朋友生病时,我们心急如焚,四处打听良方,送去温暖的慰藉,这是爱。
我们担心朋友的病情恶化,担心朋友在病痛中孤独无助,这是忧。
记得曾经有一位好友参加比赛失利,他独自躲在角落里哭泣。
我找到他,陪他一起难过,为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重新振作。
那一刻,我的担忧与我的关爱交融在一起,化作一股力量,让我们的友谊更加坚固。
从社会层面来看,忧与爱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心怀天下之忧,胸藏苍生之爱。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忧虑百姓的困苦,热爱天下的黎民,这种忧与爱让他在仕途上不顾个人得失,一心为百姓谋福祉。
在现代社会,那些深入贫困山区支教的老师,他们担忧山区孩子的未来,热爱这些孩子的纯真与渴望知识的眼神,于是远离城市的繁华,在简陋的教室里播撒知识的种子。
还有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担忧民众被病毒侵袭,怀着对生命的热爱,不顾自身安危,日夜奋战。
然而,忧与爱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结合。
有时候,过度的忧会让爱变得沉重,而盲目的爱可能会忽视应有的忧。
2012高考江苏卷作文“忧与爱”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12高考江苏卷作文“忧与爱”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再现】(2012江苏,18,7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试题是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题。
三则材料分别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爱怜,赤子对祖国大地的忧戚与深爱,伟人心灵中博大的忧患与至爱。
三则材料对写作内容有明显的提示、引导作用,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写作时,在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要把握“忧”与“爱”的关系:忧源于爱,爱之深,忧之切。
这道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写成一般议论文,也可以写成叙议结合的散文、杂文,更可以写成记叙文。
写记叙文要想出彩,可从平凡生活中的小事落笔,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例文]忧与爱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忧郁的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又因为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
我感到,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
书中的小王子开始并不理解爱的真正含义,当他来到地球听了狐狸的话,明白所谓爱其实是一种“驯服”,这种驯服使他的玫瑰花与地球上的5 000朵玫瑰花不同后,他懂得了爱。
他的玫瑰花只有四根刺保护自己,会寂寞吗?忧心忡忡的小王子最终回到了玫瑰花身边。
这个略带忧伤的温暖童话不知打动了多少人,而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印象中伟大的文学家都是皱着眉头的,他们忧心着土地、农民以及悲惨的孤儿和妇女,他们的笔尖沾染着无尽的温柔和爱,因此那些作品才是韵味悠长的,是与大地同呼吸的,是不会被时光淡去的。
2012年江苏卷最动人、最深刻的优秀作文《忧与爱》考优秀作文范文

2012年江苏卷最动人、最深刻的优秀作文《忧与爱》考优秀作文范文江苏考生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里,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的公寓后面,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
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
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唉,可以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的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了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儿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扔,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寂寞如同无人打理的荒草一样疯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
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如藤条般缚住了老王的笑容。
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担忧那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但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忧与爱像利箭刺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抚慰自己的是,还好,家里还有一把锄头呢。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请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也就答应了。
因为只有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田也如久旱逢甘霖般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自己的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他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疯狂点击】这是一篇堪称惊警的小小说。
考生通篇以平缓的音调向我们讲述了老王的故事:因为拆迁,身为农民的老王住进了高楼,却也抛弃了过往,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只好通过教老头儿老太太们“锄头健身操”聊以自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忧与爱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
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
手中的细线牵制着另一头高高飞翔的风筝,风儿擦着耳朵而过,伴随着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哈哈,慢点儿,脚下……”关切声。
八岁时过马路时,你悄悄松开了小时候一直渴望的妈妈温柔的大手。
不高兴地撅着小嘴。
“哎呀,过马路怎么还牵着我的手,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你怎么还叫我的乳名啊,同学都在呢,丢死人了……”十三岁时漆黑的夜空,泛白的灯光下,书桌旁,你埋头于一道很难攻克的习题,一只手抓挠着头发,一只手握着笔在草稿纸上涂、画。
心里像那看不懂的函数一样,烦、乱。
这时,母亲轻轻地推开了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声音虽小,却也让你更烦。
怒气冲冲地回头,吼道:“你烦不烦,不见我在写作业么?!”看到母亲手中冒着热气的牛奶,“我不喝!你拿走!真烦!”母亲无视你的怒吼,将那杯牛奶放在你书桌上,又安静地退出。
“吱呀”一声……十八岁时“妈,我紧张。
”你紧锁着眉头。
“有什么好紧张的,没出息。
像平时一样,放松。
你就是考了专科也一定不给你复读!”妈妈将一条巧克力放进你的书包,轻快地说。
“自信一些,我在家中备好你爱吃的橙子!”三十岁时“你瞧你那样,还像个三十岁的大男人么?怎么,这么点小挫折你就受不了了?不就是被炒了,咋了,再找个工作不就完事了?!你瞧瞧你那样儿……”父亲坐在对面的沙发,吐着烟圈,为你干着急。
这算什么呢?四十五岁时“妈,我在这边儿好着呢,嗯,不用担心。
哦,对了,上次给您带去的水果啊,你和爸要想着吃。
还有那盒西洋人参,不要舍不得吃,反正是花了钱的东西,不能退。
对,不能退,搁的时间长了会坏的……”电话这头你焦虑地叮咛,电话那头母亲安静地听着。
五十五岁时丁零零……“哎呀,妈,不是让你不要忙着接电话嘛,你和爸都这把年纪了,要是摔着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我下次拨两遍,第一遍您慢慢走,第二遍您再接。
还有,让我爸不要忘记下星期的高血糖的复查;那药要按时吃,不要心疼钱,您身体不好,儿子我心疼呐!”爱就像一件破大衣,担忧就是大衣上的补丁。
虽然它样式旧了,也褪了色,但它却越穿越舒适,越穿越暖和。
忧与爱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了。
半瞎卸下驴车,喝尽丑儿递过的凉茶,没套驴就拉上板车下地摘瓜了。
车刚满,刚才还是试探性的月夜,现在已妥妥帖帖的是夜了。
半瞎埋头拉车,心里却一阵担忧:该不该叫儿子明天一起去卖瓜呢?自己又不善言语,儿子会不会生气?丑儿在后面推着车,忧虑着:应不应该陪爹卖瓜?可自己是个学生,爹却又瞎又丑又老又穷,丢不丢人呢?“明儿个跟爹去城里卖瓜不?”半瞎还是怯怯地问了句。
“唉。
”丑儿不觉竟应了。
可他心里又矛盾了。
第二天凌晨,鞭子撕开夜幕,驴车“吱呀”上路了。
半瞎心里兴奋极了,一路上和着驴蹄敲击地面的声音哼着小曲;丑儿盯了一路脚趾,像是赴刑。
摆好摊子后,半瞎蹲在旁边用仅剩的左眼温柔地迎着三三两两的行人。
丑儿却躲在驴影里,仿佛驴影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这时的他,简直就似害病的眼怕光,破碎的皮怕汗。
驴子嘶叫了一通,甩走了叮在尾巴上的苍蝇。
这时一个早起买菜的妇人绕过一辆装满瓜的机动三轮车走向驴车。
“老乡哪里的瓜啊?”“汴塘瓜,不甜不要钱!”半瞎起身应道,每个字像下了保证金似的,他身为农人确是从不吹牛。
“哟,你儿子帮忙卖瓜啊,看你多幸福啊!”妇人道。
丑儿脸像红透的番茄,他的担忧还是应验了。
日头渐渐高了,毒辣辣地审视世间百态。
半瞎又是称瓜又是找零,忙得一身汗。
丑儿看父亲泛着盐渍的黄衬衫贴在背上,衬出根根骨头,像极了干瘪的茄子。
丑儿看到驴子瞪着自己,滚圆的驴眼里自己扭曲了。
买瓜的人愈来愈多,驴子烦躁不堪。
日头越来越烈。
丑儿终于走向父亲,“爹,我来找零吧!”半瞎愣了一下,那瞎了的像蒙灰的劣质珠宝的右眼却泛起了光。
果然今天快多了,没到一点就剩俩瓜了。
这时一汉子赶过来,包圆了,说买个汴塘瓜不易,又去驴车找。
果然又抱出个大西瓜。
突然半瞎一把夺下,宝贝似的搂着说此瓜不卖。
汉子无奈地走了。
半瞎坐下,用力掐开瓜递给丑儿说:“多好的瓜,留着咱爷俩吃!”丑儿眼湿了,他知道父亲今天是真高兴。
日头突然温情起来。
小城里,大街上,驴车边,依偎着的父子,还有那驴,啃着瓜。
丑儿不再感觉丢人,不再感觉父亲令人生畏;半瞎不再担忧儿子不接受自己,转而觉得心里满满的。
驴子开心地又唱起了戏,天上太阳幸福地洒下温暖的光。
忧与爱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
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
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
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是,他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他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他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
几年的时间里,他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
他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
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
因为那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
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
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他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
他用他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看得比我们更远更深,他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他深谙人心的叵测,他知道“这是一条最遥远的路。
”他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
因此,他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他,他永远不会倒下——那就是他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忧与爱独处斗室,掩卷遐思,倏尔一阵栀子花的幽香送入鼻中。
临窗而望,夕阳的余晖含笑笼在一片栀子花丛上,笼得清风微醺似醉,不自觉,已庭院深深了。
一只逗号般大小的虫子带着花香歇在我已合上的发黄的扉页上,生命如它,那样渺小而又脆弱,让人在担忧之际多了一丝玩弄的念头。
被工作恼得焦头烂额的我颇有兴致地拨弄笔尖,一次次挡住它想要前行的路,它便随我转变着方向,反复至精疲力竭,迷失了南北东西,静静地呆在书上。
如此,咱便失去了兴致。
不过是被捉弄一下罢了,却如此放弃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生存状态真令人担忧。
恍然大悟般,是啊,人不也是一样吗?宇宙之大,观人亦如观虫,渺小而可卑。
人们面对着宇宙的捉弄、灾难,灰心丧气,坐以待毙,自缚牢笼,与虫子又有何不同?如此丧失了理想与方向,在灾难面前一次次地迷失,这种生存状态岂不更令人担忧?再看小虫,突然有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同样置身于茫茫天地间,竟有着同样的可悲之处,陡然心生怜爱之情,将它用笔尖挑起,轻轻放在栀子花叶上。
幽幽的香气仿佛给它重注了活力,小家伙很快藏到浓绿万枝中。
一阵微风吹过,将一朵栀子花吹到我的鼻下,白色的蝶儿在花上歇了片刻,歇到我的肩膀上。
此刻,花、蝶、我融为一体,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怀之美!仿佛是为了感谢我对虫子的爱,“平等”在心空放彩,是我此刻最大荣光。
人生天地间,有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过分相信个人与思想的力量,生命的天平竟然慢慢倾斜。
人类只有学会对万事万物抱以爱的哲学,平等相待,才会对精神的藩篱成功突围,获得一种最真实的感动。
拔人于苦,谓之慈。
授人以乐,谓之悲。
“慈悲”一词,便是人间至道。
同样,设身处地去担忧别人的生存状态,并毫不吝啬地施以平等之爱,获得的将是生命的尊重与敬仰;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则是将亲人对自己的忧心转化为对亲人的挚爱与回报。
感谢一只意外爬上我书页的小虫,竟帮我理清了忧与爱的哲学!望着窗外的栀子花丛,以及头顶上最玄学的星空,不禁感慨万千。
若不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小心着花开花落的浪漫,将“关忧”置于“关爱”之中,如此浩渺神秘的宇宙,人类又将怎样生活得诗意惬意?忧与爱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
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
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
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
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
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
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
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
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
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
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