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的分类

合集下载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分类方剂的分类,历代不一。

有以病证分类,有以组成分类,有以脏腑分类,有以治法分类。

这些分类,各有取义,但以治法分类较为科学。

而且实用。

一、按病证分类按病证分类方剂的文献首推《五十二病方》。

该书记载了52类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目,医方共283首。

汉代《伤寒杂病论》、唐代《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清代《张氏医通》等。

都是按病证分类方剂的代表作。

这种分类,便于临床以病索方。

二、按组成分类这种分类最早来于《黄帝内经》。

它是按“组成”药物指多寡、用量之轻重、病势之缓急、病体指强弱作为分类依据,将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重七类。

“七方”分类由于没有很大的实质性意义,现已不用。

三、按治法分类这种分类始于北齐徐之才《药材》。

该书原始对中药进行分类的。

他根据中药的功用,归纳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到了清朝,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分类方法,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利湿、消导等22剂。

这种按治法(或功效)分类的办法,概念比较明确,并能概括众多方剂的功效,切合临床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方剂分类法,一是按治法(或功效)分类,其次是按疾病分类。

剂型所谓“剂型”,是指药物经加工而制成的形态。

如汤剂、片剂、丸剂等。

现将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及其主要特点简介如下。

1.汤剂: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适量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滓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主要内服、含漱、外洗、熏蒸之用。

优点是吸收快,能较快地发挥药效。

其次是制作容易,不需特殊设备。

而最大的优点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最能显示中医治病的灵活性,因此,疗效比较理想,病家所采用。

汤剂的不足之处是药材用量大,同时非水溶性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挥发性成份易挥发散失。

此外,汤剂还不适于大规模生产,不便于携带。

2.散剂:是将物粉碎、过筛、制成粉状的一种剂型。

分为内服与外用两类。

中药方剂分类编码

中药方剂分类编码

中药方剂分类编码
中药方剂的分类编码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五味分类法、四气分类法、功效分类法和归经分类法。

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中药方剂的不同特性进行的分类。

例如,五味分类法是根据中药方剂的五味(酸、甜、苦、辣、咸)进行分类;四气分类法则是根据中药方剂的四气(寒、热、温、凉)进行分类;功效分类法则是根据方剂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归经分类法则是根据中药方剂主要作用的经络进行分类。

在中药方剂的编码方面,可以采用一些通用的编码系统,如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的药品编码规则。

这些编码系统通常会根据中药方剂的成分、功效、用法等特性进行编码,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中药方剂的分类和编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药方剂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中药方剂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中药方剂分类编码的信息,可以查阅中医药相关书籍文献,或者咨询中医药专家获取专业解答。

方剂的分类与常用的方剂

方剂的分类与常用的方剂

方剂的分类与常用的方剂
以下是 7 条关于方剂的分类与常用方剂的内容:
1. 解表方剂啊,那可是太重要啦!就像给身体打开一扇窗,把邪气赶出去。

比如说麻黄汤,你感受风寒后浑身发冷、头痛,这时候来一碗麻黄汤,哇,那效果真是立竿见影!就好像在冬天给你送来了温暖的阳光,让你一下子就舒服多啦!
2. 泻下方剂呢,就像是给体内来一次大清理!比如大承气汤,当你肠胃积滞,肚子胀得难受的时候,用上它,就像给堵塞的管道通了一通,顺畅极了!这多神奇呀!
3. 和解方剂呀,那是在帮身体调和矛盾呢!像小柴胡汤,当你寒热往来,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心情也烦躁的时候,小柴胡汤就像一个和事佬,让身体的各种状况都平静下来,难道你不觉得很厉害吗?
4. 清热方剂哦,那简直是身体里的消防员!比如黄连解毒汤,当你体内燥热得不行,口舌生疮的时候,它能快速地灭火降温,你说神奇不神奇?
5. 温里方剂啊,那可是给身体带来温暖的宝贝!像理中丸,当你脾胃虚寒,总是腹痛腹泻,理中丸就像一个小火炉,让你的肚子暖乎乎的,多贴心呀!
6. 补益方剂呢,就像是给身体补充能量!比如四物汤,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喝了四物汤,就好像给身体注入了活力源泉,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这效果能不让人惊叹吗?
7. 安神方剂呀,那是让心灵平静的妙方!像酸枣仁汤,当你心烦失眠,辗转反侧的时候,来一碗酸枣仁汤,让你能安然入睡,就好像给你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多么神奇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方剂真是太神奇啦,不同的分类有着不同的功效,大家一定要好好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方剂呀!。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方剂的分类一、七方说人们过去常说《内经》有七方说,把它叫做七方分类法。

所谓七方是指的大、小、缓、急、奇、偶、重,后来又改为大、小、缓、急、奇、偶、复,复方,这个实际上是《内经》里较早的一种,也可以看作一种方剂归类、一种设想,也反映出当时方剂学在发展当中不是很成熟的一种提法。

《内经》有这个七方提法,作为一个常识了解。

二、病证分类法病证分类法是在历史上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如果向前推应该说《五十二病方》就是一种病证分类,按病证分类,当然很粗糙。

《伤寒论》它还是个病证分类法,包括《千金方》,以及宋元时代很多医家的方书,都是属于病证分类,用得比较多的。

三、主方分类法祖方(主方),有不少医家也挺推崇,施沛的《祖剂》,是很典型的一个,《祖剂》这本书,它是一个以基础方为首统帅系列的,包括当代和后代的变化方,以基础方为主。

这实际上也是学习方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按治法,以法统方,从方剂角度是以功用,每一个方的功用,实际上针对了什么,方剂针对病机体现治法的就是治法。

宋徽宗主持的那本《圣济经》里最早提出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

到后来很多方剂它都有这个,比如说张景岳的《新方八略》,那它的功效,按功效分类,当然以后到《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等等都是以功效分类。

讨论到具体方剂,辨证立法结束了,到达遣药组方阶段,这个时候有两个环节,一个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这个结构法体现在君臣佐使的组织结构上,它目的是主次分明,全面兼顾,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第二个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熟练的配伍技巧,配伍应当是我们方剂学的,方剂复方是配伍,应该是方剂学教学、研究讨论的重要任务之一。

配伍这两个字,配,它有组织和搭配的意思,把药物组织、搭配成一个方剂。

伍,有队伍、序列的意思。

那作为配伍来说,我们是利用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因为药物既是作功效的,彼此之间功效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它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以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合理的配伍,能够调整它药性的一种偏性,制约它的毒性,减缓它的毒性,增强它的原有功能,或者改变它的原有功能,消除、缓解它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它的作用有相辅相成的,有相反相成的,这种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群体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以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一、选择题型】【A11.以病证分类的最早方书是:A.《伤寒杂病论》B.《太平圣惠方》C.《普济方》D.《小品方》E.《五十二病方》2.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家是:A.张仲景B.孙思邈C.成无己 D.张景岳 E.汪昂3.明确提出“十剂”之名的医家是:A.王焘B.徐之才C.张景岳D.刘完素E.成无己4.下列哪项为最早的方剂分类法:A.病证分类B.病因分类C.脏腑分类D.组成分类E.治法分类5.“七方”的名称首见于哪本方书:A.《伤寒论》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五十二病方》D.《集验方》E.《普济方》6.“十剂”的概念首见于哪本方书:A.《五十二病方》B.《本草纲目》C.《药对》D.《伤寒明理论·药方论》E.《成方切用》7.“七方”中的急方是指:A.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疗邪气方盛的方剂B.药性峻猛,以治疗病势急重意欲快速取效的方剂C.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邪微病浅或病位在上的方剂D.两方或数方合成的方剂E.组成药物合乎单数的方剂8.“十二剂”是在“十剂”的基础再加下列何项而成:A.寒.热B.升、降C.调、和D.解、利E.淡、清【B型】A.病证B.病因C.脏腑D.组成E.综合9.《伤寒杂病论》方剂分类的依据是:10.《医学纲目》方剂分类的依据是:11.《医方集解》方剂分类的依据是:A.《五十二病方》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普济方》D.《医方集解》E.《成方切用》12.以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13.明确提出“七方”名称的医书是:14.率先提出“十剂”之名的医书是:【X型】115.以病证分类方剂的医书包括:A.《五十二病方》B.《伤寒杂病论》C.《外台秘要》D.《太平圣惠方》E.《医方集解》16.《黄帝内经》提出的“七方”包括:A.大、小B.缓、急C.寒、热D.奇、偶E.重17.《伤寒明理论·药方论》率先提出:A.七方B.十剂C.十二剂D.十四剂E.古方八阵二、名词解释18.病证分类法19.大方20.急方21.复方三、填空题22.方剂分类法中的病因分类和脏腑分类,均隶属于的范畴。

方剂剂型分类出处

方剂剂型分类出处

方剂剂型分类出处
方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方剂的剂型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方剂的制备、配方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方剂剂型分类的理论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

1. 固体剂型分类法
固体剂型分类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剂型分类方法。

它将固体剂型分为十二类,包括煎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贴剂、酒剂、膏剂、砂剂、灸剂、泡剂和水蜜丸剂。

这种分类方法比较清晰明了,对于不同剂型的方剂进行区分非常方便。

2. 液体剂型分类法
液体剂型分类法是将液体剂型分为七类,包括汤剂、浸剂、酒剂、油剂、水剂、糖浆剂和膏剂。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中药的浸泡、煎煮和提取等制剂过程中,对不同液体剂型的要求和应用进行分类。

3. 其他分类方法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剂剂型分类方法,如粉末剂型分类法、注射剂型分类法、穴位贴剂型分类法等。

这些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特定的方剂剂型和应用场合,对于细分方剂剂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方剂剂型分类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方剂剂型和应用场合。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

中药方剂学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通过对中草药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探讨以中草药为主要药材制成的复方制剂,即中药方剂,其形式包括汤剂、丸剂、散剂等。

中药方剂学旨在总结丰富的中医药传统经验,提高中药治疗效果,确保使用中药安全有效。

中药方剂的基本概念方剂的定义中药方剂是指按照一定的配方规律,将若干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煎煮或制成剂型,用以治疗疾病的药物组合。

方剂通常包含主药、佐使药、调和药以及药引等组成部分,各药性味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治疗作用。

方剂的分类方剂按类型可分为汤剂、丸剂、散剂、片剂等;按作用可分为解表剂、清热剂、和解剂、化气剂等多种类型;按使用目的可分为治标方、治本方、方解、方草、便民方、辨变方等不同类别。

中药方剂的基本原则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中药方剂使用中,通常根据君臣佐使相配的原则进行配伍。

君药在方剂中起主导作用,臣药则在辅助君药的同时有特定的作用,佐药则有助于调和君臣药的作用,使整个方剂更加有效。

用药考量原则在选择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确保选用药物不仅疗效确切,而且用量适中,药性温和。

疾病辨证原则中药方剂的使用需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确保选用适合的方剂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方剂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方剂学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未来,中药方剂学将更加注重对方剂的药效成分研究,探索中药方剂的作用机制,致力于提高方剂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实现中药的规范化、现代化应用。

总的来说,中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了中医药精髓,通过对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和配伍规律的深入研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愿中药方剂学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光发热,造福人类健康。

药膳方剂的分类

药膳方剂的分类

药膳方剂的分类一、背景介绍药膳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医理论和食物药用性质相结合的一种食物调理方法。

药膳方剂的分类对于学习和应用药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药膳方剂的分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药膳方剂。

二、按中医理论分类2.1 五味药膳方剂五味药膳方剂是根据中医“五味归经”理论分类的。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

不同味道的食物对于身体有不同的作用,药膳方剂的设计也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味道来达到调理目的。

比如,酸味能收敛肝气,苦味能清热解毒,甘味能益气养阴,辛味能发散风寒,咸味能软坚散结。

具体药膳的配方将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病症来进行调整。

2.2 归经药膳方剂归经药膳方剂是根据中医“归经”理论分类的。

中医认为食物对应于人体的不同经络和脏腑,通过选择合适的食材,可以达到调理相应脏腑和经络的目的。

比如,肝经对应的食物有柠檬、苦瓜等;心经对应的食物有红枣、玫瑰花等;肺经对应的食物有百合、莲子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归经药膳方剂,可以达到针对性的调理作用。

2.3 五行药膳方剂五行药膳方剂是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分类的。

中医认为食物有五种属性,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每种属性的食物对应不同的脏腑和经络,通过选择相应的食材可以达到调理相应脏腑和经络的目的。

比如,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

根据体质和病症来选择相应的五行药膳方剂,可以起到平衡五行,调理身体的作用。

三、按功效分类3.1 益气药膳方剂益气药膳方剂主要是通过选择能补益气血的食材来达到调养作用。

比如,人参、黄芪、枸杞等食材都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乏力等情况的人群。

常见的益气药膳方剂有党参鸽子汤、枸杞炖乌骨鸡等。

3.2 养阴药膳方剂养阴药膳方剂主要是通过选择具有滋阴养血作用的食材来达到调理作用。

比如,百合、生地、鸽蛋等具有滋阴养血作用的食材适用于体质阴虚、血虚、口干舌燥等情况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一、填空题
1.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中说:“制方之用,__、__、__、__、__、__、__、七方是也。


2.《本草纲目·序列》中说:“徐之才曰,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十种。


3.明代张景岳将诸多方剂“类为八阵,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以病证分类方剂的首推( )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祖剂》
E.《医方集解》
2.确切以组成分类方剂的当首推( )
A.《祖剂》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外台秘要》
E.《医方集解》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医籍中属以病证分类方剂的有( )
A.《张氏医通》
B.《兰台轨范》
C.《医方集解》
D.《外台秘要》
E.《普济方》
F.《太平圣惠方》
2.下列属“十剂”范畴的有( )
A.补泻
B.宣通
C.寒热
D.轻重
E.燥湿
F.滑涩
3.下列属景岳“新方八阵”的有()
A.攻
B.热
C.散
D.燥
E.寒
F.因
G.补 H.固 I.和 J.湿 K.泄 L.通
四、简答题
1.何谓“十剂”,简答各剂功用。

2.简述“七方”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