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2018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请浏览后下载,资料供参考,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doc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参考答案】: C2.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参考答案】: C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参考答案】: B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参考答案】: D5.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参考答案】: C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参考答案】: C7.哲学的党性是指( )。
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 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 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参考答案】: A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参考答案】: C9.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参考答案】: B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参考答案】: D1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2018版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部分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革命的无产阶级。
它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答案为B(P绪论39)2.【解析】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为C(P48)3.【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答案为A(P63)4.【解析】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强调的是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答案为A(P68)5.【解析】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之间的关系。
答案为D(P74)6.【解析】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答案为B(P94)7.【解析】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答案为A(P101)8.【解析】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认识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答案为D(P103)9.【解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为A(P119)10.【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对矛盾,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
答案为C(P133)11.【解析】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于是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
答案为A(P151)12.【解析】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1.doc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参考答案】: C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参考答案】: C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参考答案】: A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参考答案】: D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参考答案】: A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参考答案】: B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参考答案】: D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参考答案】: B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
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参考答案】: C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参考答案】: D11.假象是指( )。
川大 2018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3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 3答案松作业总分霰:ioo,on奉次作业悔最爭可収做三次”作业的毘后换哄三次中最局那姑転 目前是挣第]次做事作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2.5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B.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 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6.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 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2. 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 践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D.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A. B.具体化 理论基础C. 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 理论形式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 历史性的优点B.绝对性的优点C.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 相对性的优点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去理解。
这是()°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求知欲望B. 好奇心理C. 科学兴趣D. 社会实践,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3. 4. 5.9.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B.唯物主义的观点实践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普通联系的观点11.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们可能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12.认识的客体是()。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
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8.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C.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社会规律是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9.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1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全面性D.真理的具体性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7秋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4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1-11. (单选题)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
(满分:)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2. (单选题)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
(满分:)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3. (单选题)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满分:)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正确答案 :[hide] —— B—— [/hide]4. (单选题)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种观点是 () 。
(满分:)A辩证法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可知论5. (单选题)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满分:)A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语)B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语)C理在事先(朱熹语)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语)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6. (单选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满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 :[hide] —— C—— [/hide]7. (单选题)哲学的党性是指() 。
(满分:)A凡是哲学或属于唯物主义或属于唯心主义B凡是哲学都为一定阶级服务C凡是哲学或属于形而上学或属于辩证法D凡是哲学或者是反动的或者是进步的正确答案 :[hide] —— A—— [/hide]8. (单选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有三个局限性,即 () 。
(满分:)A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9. (单选题)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页- 我的作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 3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是不可知论
B.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C. 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坚
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 唯物主义认识论承认认识来源于实践,唯心主义认识论不承认认识来源于实
践
2.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
A. 具体化
B. 理论基础
C. 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 理论形式
3.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 历史性的优点
B. 绝对性的优点
C.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D. 相对性的优点
4.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
去理解。
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求知欲望
B. 好奇心理
C. 科学兴趣
D. 社会实践
6. 认识过程中意义更大的飞跃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 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的飞跃
D. 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7.感觉是()。
A.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B.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C.对许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D.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其主要依据是()。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9.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11.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们可能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
C.把科学的实践引入认识论
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
12.认识的客体是()。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13.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只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14.承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A. 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 同一个意思的问题
C.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5.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 相对真理不断积累相加的过程
B. 主观真理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C. 真理和谬误相调合的过程
D. 真理和谬误相斗争的过程
16.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 唯物主义真理论
B. 主观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面上学真理论
17. 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观点是()。
A.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C. 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D. 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18.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
B. 绝对主义
C. 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19.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 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重属性
B.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C. 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D.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20.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是因为
()。
A. 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 它是有主观性的活动
D. 它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40.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
B.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主观要求
C.理论科学不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D.所有科学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E.所有科学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2.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
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句话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
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一切理论都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D.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E.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
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E.理性认识是抽象的、不可靠的,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
4.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论要指导实践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E.在实践中使理性认识得到检验
5.“公有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句话在真理观上的错误是()。
A.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C.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否认真理的有用性
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相互关系是()。
A.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B.思想路线是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应用
C.政治路线决定思想路线
D.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E.认识论是政治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7.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
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
D.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并从而形成人类社会
E.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
8.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国家政权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阶级构成
E.生产方式
9.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因为地理环境()。
A.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
B.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
D.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E.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
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表现是()。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10.0 分。
1.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
实践是指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实践。
4.
认识的主体是指所有的人。
5.
概念、判断、推理是所有认识的三种形式。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7.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8.
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9.
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0.
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opyright200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