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合集下载

奥尔夫音乐期末总结

奥尔夫音乐期末总结

奥尔夫音乐期末总结1. 引子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基于儿童音乐游戏的音乐教育方法,旨在通过集体合作、体验式学习和创造性表达来培养儿童的音乐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

在我这个学期的奥尔夫音乐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这些知识和技巧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将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接下来,我将就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2.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与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音乐的感知体验和实践性。

通过音乐游戏和集体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并亲身体验音乐,从而形成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

其次,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奥尔夫音乐课上,学生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社交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自主性。

在奥尔夫音乐课上,学生是主体,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方式学习音乐。

这种参与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更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最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注重个性的发展。

奥尔夫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来设置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因此,在奥尔夫音乐课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参与的音乐活动,这使得音乐教育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3.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内容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内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器乐、合唱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唱、说、听、看、动、做等多种方式,全面开发和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

奥尔夫音乐的特点[修改版]

奥尔夫音乐的特点[修改版]

第一篇: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1、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

•2、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

•3、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奥尔夫音乐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第二篇:奥尔夫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视频/610313602/blog/13516613501. 奥尔夫握手舞2. 奥尔夫音乐库乞乞3. 奥尔夫布兰诗歌噢命运女神4. 奥尔夫吹泡泡5. 奥尔夫大雨和小雨6. 奥尔夫粉刷匠7. 奥尔夫五只猴子吃香蕉8. 奥尔夫小毛巾9. 奥尔夫小松鼠进行曲10.奥尔夫我真的很棒11.奥尔夫音乐游戏12.奥尔夫节奏强的音乐13.奥尔夫剧情音乐森林火车14.奥尔夫音乐欣赏变变变15.奥尔夫音乐欣赏咕咕钟和闹钟16.奥尔夫音乐欣赏孤独的牧羊人17.奥尔夫音乐大象18.奥尔夫音乐咕呱呱19.奥尔夫音乐火车20.奥尔夫音乐卡尔米拉布拉那21.奥尔夫音乐练习滑行22.奥尔夫音乐母鸭带小鸭23.奥尔夫音乐哦苏珊娜24.奥尔夫音乐身体音阶歌25.奥尔夫音乐声势律动26.奥尔夫音乐手臂律动27.奥尔夫音乐握手舞28.奥尔夫音乐小金鱼29.奥尔夫音乐小手伸伸30.奥尔夫音乐小松鼠进行曲31.奥尔夫音乐鞋匠之舞32.奥尔夫音乐音符律动33.奥尔夫音乐宝宝晚安34.奥尔夫音乐游戏握手舞35.奥尔夫音乐游戏律动36.布兰诗歌之噢命运女神卡尔奥夫37.奥尔夫音乐儿童歌曲3 -中班上册律动42.奥尔夫音乐岁版1月传递游戏二43.岁版1月奥尔夫音乐海洋球二44.岁版1月奥尔夫音乐七步舞45.小花猫学本领奥尔夫音乐46.奥尔夫音乐教室颤动宝贝47.奥尔夫音乐教室朋友舞48.奥尔夫音乐教室沙巾舞App 49.小奥尔夫音乐教室我爱洗澡50.奥尔夫音乐教室握手舞剪切版51.奥尔夫音乐课堂乌龟爬爬剪切版52.奥尔夫音乐游戏传球53.奥尔夫音乐游戏摇摇彩带54.奥尔夫音乐教室小手伸伸55.奥尔夫音乐教室音乐游戏握手舞56.奥尔夫音乐游戏点点手心57.夜曲奥尔夫小小蛋儿把门开62.中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快快起第三篇:奥尔夫音乐奥2第一课《小鞋匠》一、点名游戏宝宝们新年好,XX老师要和宝宝来玩一个点名游戏。

世界著名三大音乐教学法

世界著名三大音乐教学法

世界著名三大音乐教学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在相互融合和渗透。

音乐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培养人的创造力。

那么,小编给大家介绍下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其效果好,实用性强。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其特色是体态律动教学。

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

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

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

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它以游戏为课程方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会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清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而且不依赖任何乐器的伴奏。

声音是听觉的艺术,它没有视觉的形象,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手势,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

这组手势其实是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的,柯达伊把它借鉴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来,并发扬光大。

儿童不但能在「唱」当中学会呼吸、歌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各种音乐的知识和常识也能通过「唱」的方式来学习。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奥尔夫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

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

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

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接受到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关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关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03
CHAPTER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引导儿童初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感受音乐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和游戏,提高儿童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
引导儿童学习简单的歌唱和演奏技能,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包括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等。它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和听觉训练,提高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关注儿童的音乐发展,还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它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家园共育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对儿童个性和创造力的尊重和培养,鼓励儿童在音乐中自由表达和情感抒发,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儿童的学习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提升了儿童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即兴创作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鼓励儿童在音乐中自由表达,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乐器教学,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儿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音色。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乐器教学和合奏表演可以培养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合奏表演是培养儿童音乐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让儿童在集体中学会倾听和配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通过游戏、舞蹈、歌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之一。

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律动、舞蹈、表演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它的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节奏。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并且同时要结合语言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因此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要安排一些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

二、偏爱打击乐器。

奥尔夫之所以采用精制的打击乐器,是因为打击乐器最易奏出节奏,另外,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富于幻想性,这很适合小孩子的好奇心,再者打击乐器容易掌握,避免演奏者的技术负担。

三、即兴演奏
在课堂上,孩子们利用闹钟和闹铃声音形象生动地用响筒和手摇铃演奏了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

四、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新鲜有趣的游戏不断吸引了孩子长久的注意力,将孩子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奥尔夫音乐公开课教案

奥尔夫音乐公开课教案

奥尔夫音乐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奥尔夫音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尔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3. 激发学生对奥尔夫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奥尔夫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奥尔夫音乐的特点:节奏性、即兴性、综合性。

3. 奥尔夫音乐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力、合作精神。

三、教学活动:1. 观看奥尔夫音乐表演视频,感受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2. 教师讲解奥尔夫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3. 学生讨论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奥尔夫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 学生能理解奥尔夫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3. 学生对奥尔夫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二章:奥尔夫音乐基本元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

2. 让学生学会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音乐创作。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

2. 奥尔夫乐器的使用:非洲鼓、木琴、铃鼓等。

3. 简单的奥尔夫音乐创作方法。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学生亲身体验奥尔夫乐器,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学生分组进行奥尔夫音乐创作,展示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了解奥尔夫音乐的基本元素。

2. 学生能熟练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音乐创作。

3. 学生能通过奥尔夫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学会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游戏化、情境化、个性化。

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参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环节。

3. 学生分组讨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案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相比的五大优势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相比的五大优势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相比的五大优势
1.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儿童的主动参与
与创造,将儿童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个性和创造能力。

传统音乐教学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指导和传授,容易使儿童产
生厌倦或者丧失兴趣。

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教育融入到儿童的游戏
和玩耍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专注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强调身体的参与与表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音乐与身体的动作结
合起来,注重儿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和表达音乐。

这一方式能够激发
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音乐知识。


统音乐教学法则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技巧的训练,常常忽略了儿童
的身体表达和情感体验,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

3.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


奥尔夫教室里,儿童通常会进行集体合作的音乐活动,例如合奏、合唱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奏技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
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互助精神。

传统音乐教学法更注重个体的技巧训练,很少有集体合作的活动,无法有效培养儿童的协作精神。

4.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
音乐素养,不仅包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还包括音乐欣赏、创作和即兴
表演等方面。

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故事、绘画等,使音乐教学更加有趣和生动。

传统音乐教学法往往侧
重于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忽略了音乐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容易让儿童产
生学习的厌烦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创立的音乐教学方法。

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具有音乐才能,音乐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通过体验、创造和互动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和情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孩子在音乐中的全面发展,不仅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孩子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体验式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音乐。

教师会组织各种音乐活动,例如唱歌、舞蹈、打击乐和节奏练习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身体的动作和感觉去感受音乐。

通过体验式教学,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元素和结构。

2. 创造性发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孩子们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达。

孩子们可以通过即兴创作、编曲和编舞等方式,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音乐中。

这种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集体合作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需要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音乐任务。

通过合作,孩子们学会了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4. 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除了学习乐理知识和技巧外,孩子们还可以参与音乐游戏、故事演绎、身体表达等活动。

这样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音乐学习经验,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学校和社区的音乐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学校音乐课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校音乐课堂中被广泛采用。

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例如唱歌、合奏、编曲、器乐表演等,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造性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1)完整、独特的体系
①体系性,我们今天了解的奥尔夫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从理论原则,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

它虽然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从音乐最起码,最简单的元素出发,但一切又都讲究高度完美的艺术性。

它虽然十分强调以节奏为基础,但不仅是拍拍打打,对于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它虽然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

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完整的体系性。

②独特性,这个体系以“元素性音乐教育”为特色,明显地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和其它各种国外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风格”一样,形成它的独特性。

③灵活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分年级的要求,它的基础教材不要求一首挨一首地进行,而按音乐语言发展的顺序(如唱5、3、再6,再1(I),2,先五声后七声等)渐进,它的即兴性更使每年的教材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教材的两个不同班级的课,也不出现重复,永远是新鲜的。

在德国各地,各校,在运用这一体系的世界各国,都不一样。

④开放性,从实质上说来,奥尔夫教学体系可以归结为一种教学思想,因此它没有框框、不封闭、不排他,可以把各种教学法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因而它必然逐步发展、逐步丰富、永远没有终结。

⑤艺术性,奥尔夫教学体系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表演、乐器制作,那怕是最简单的,也必须有艺术价值。

奥尔夫教材中很简单的四小节儿童歌曲,在艺术上都很经得起推敲,质量要求很高,音准、音色毫不含糊,在和声、乐曲结构、配器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艺术准则。

(2)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①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训练节奏的步骤:
♦从体感入手,把体内的节奏诱发出来。

♦单层次的训练:模仿、问答、节奏补充…
♦多层次的训练:卡农、多声部节奏。

♦用节奏为旋律作伴奏。

②从朗颂入手,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

如"叫人名";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孩子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

然后是数韵和简单的儿童诗歌。

朗诵要素;
旋律性。

(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可以直接用到音乐中)。

节奏性。

(汉语也富有节奏性,单词,词组都可以配乐,童话、童谣、故事等都可以配上旋律)。

③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

如;按自己的心跳节奏自由走动,在这动中逐步互相协调,达到统一速度,产生基本节奏感。

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捻指、拍手、拍腿、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十分注重音色。

不强调理论、概念、名词、术语。

如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走走│跑跑走│拖─ │拖─┃。

规定学生用五声音阶自由创腔,走唱结合。

不象传统那样诉诸理性。

形体动作的音乐感:形体动作要求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如果一唱歌就摇头晃脑、身体僵直、这是做作的、勉强的、如果过分强调动作整齐划一,不分男女,不管音乐给个人感受如何,这是机械的、没有个性的。

奥尔夫要求的"走",要有各种不同的走法,还要走出音乐感,与音乐的情感吻合。

拍掌,也有一、二、三、四、五指拍,半掌全掌拍,轻、重拍等各种拍法,获得多种音色的效果,不能永远是一种风格。

所有的形体动作都要富有音乐性。

(3)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它和语言、舞蹈、等有着天然的联系。

音乐的原始形态,就是这样的综合体。

音乐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自然形态,也正是这样三者密不可分。

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里,朗诵、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舞蹈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十分鲜明的特色。

(4)创造性、即兴性
①没有师道尊严,杜绝强制性如;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学生在地毯上跳舞、唱歌、敲打节奏乐等。

没有强制行为,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

②发挥自由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如要求儿童都用四肢着地,但每个人必须自己设计不同的姿势,不许与他人重复。

又如经常在课内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要求自由活动,自己鉴别好坏,
逐步趋向统一协调。

最终的结果,是有纪律的演出,但这种结果决不是由老师的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去完成,而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个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的发展之上的。

③教师引导学生创造,不是讲授、不是问答、也不是启发式,而是教师引导以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创造为主,学生自己动手、动脚、动口、去唱、奏。

动。

跳。

游戏、自己设计音乐和动作,在音乐中学习音乐。

④即兴奏乐,发挥幻想性,奥尔夫认为即兴奏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

乐谱限制了即兴性,使弹钢琴如同操作打印机,演奏者成了乐谱的奴隶。

所以他开始不用乐谱,只是“约法三章”后就让学生即兴演奏,以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使学习音乐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

五、从本土文化出发、始于开端
儿歌与民歌作为儿童的音乐母语,具有重大的意义。

柯达依和奥尔夫都十分强调儿歌与民歌应作为儿童的“母亲乳汁”(柯达依语),尤其作为是音乐学习开始阶段的主要教材。

奥尔夫编写的教材,也体现着这项基本原则。

可是在我国,由于过去强调突出政治教育,长年来对儿童音乐教育,也大量采用一般为成人所作、所唱的革命歌曲为主要教材;即使采用一部分儿歌,也主要用专业作曲家或音乐教师代替儿童们创作的“儿童歌曲。

”近年来,由于流行歌曲的盛行,流行歌曲又有取代这些,成为儿童音乐教育和实际音乐生活中主粮的趋势。

-这些情况和现象,都是不恰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