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狄仁杰》练习及答案译文
旧唐书狄仁杰传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狄仁杰传文言文翻译旧唐书狄仁杰传文言文翻译 1《旧唐书·狄仁杰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
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
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
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
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
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
”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
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賜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
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
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
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译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仁杰小时候,家中的一个仆役被人杀了,县衙里来人盘问调查,家里人都忙着接待,接受问询。
只有仁杰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读书。
文言文《新唐书狄仁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累迁度支郎中。
帝幸汾阳宫,为知顿使。
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言盛服过者,致风雷之变,更发卒数万改驰道。
仁杰曰:“天子之行,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避邪?”止其役。
帝壮之,曰:“真丈夫哉!”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武后谓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
谮者乃不愿知。
”后叹其长者。
时太学生谒急,后亦报可。
仁杰曰:“人君惟生杀柄不以假人,至簿书期会,宜责有司。
尚书省决事,左、右丞不句杖,左、右丞相不判徒,况天子乎?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诏耶?为定令示之而已。
”后纳其言。
会为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
于时,讯反者一问即臣,听减死。
俊臣引仁杰置对,答曰:“有周革命,我乃唐臣,反固实。
”俊臣乃挺系。
其属王德寿以情谓曰:“我意求少迁,公为我引杨执柔为党,公且免死。
”仁杰叹曰:“皇天后土,使仁杰为此乎!”即以首触柱,血流沫面。
德寿惧而谢。
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好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
”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日承反何耶对日不承反死笞掠矣示其表,曰:“无之。
”后知代署,因免死。
李楷固、骆务整讨契丹,克之,献俘含枢殿,后大悦。
二人者,本契丹李尽忠部将,尽忠入寇,楷固等数挫王师,后降,有司请论如法。
仁杰称其骁勇可任,若贷死,必感恩纳节,可以责功。
至是凯旋,后举酒属仁杰,赏其知人。
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B.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C.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D.仁杰子光远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俊臣命仁杰冠带见使者/私令德寿作谢死表/附使以闻/后乃召见/仁杰谓曰/承反何耶/对曰/不承反/死笞掠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度支: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贡税租赋的统计、调拨、支出等事务。
文言文《狄仁杰传》原文+详细翻译、补充注释

庚申,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
狄仁杰上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奏~。
)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①,制过宫阙。
功(工作,此指营建寺院的工作)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副① (书)用什么,怎么:~为生。
①为什么:既经说定,~变卦?)求!"寺院)盈衢(四通八达的大路:通~。
),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1.室有难,起兵救援靖乱。
2.为王室尽力。
)之师!"[ zīyī]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毛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
《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诗·郑风》篇名。
《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
’”郑玄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贤者也。
”唐陆贽《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继《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装。
唐韦应物《秋景诣琅琊精舍》诗:“悟言緇衣子,萧洒中林行。
”宋彭乘《续墨客挥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长,緇衣顿改昔年妆。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桥上走出一位以黑纱蒙面的僧人,身着缁衣,手敲金钟,口念‘南无阿弥陀佛’。
”5.引申指佛教。
唐沉亚之《送洪逊师序》:“自佛行中国已来,国人为緇衣之学多,几与儒等。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狄仁杰》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
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
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
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①,已而称职。
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
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
”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
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铃卫将,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②,制过宫阙。
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救,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奠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注:①司丞光嗣:猴仁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
②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B.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C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D.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狄仁杰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
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
”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
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
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遂为光辅所譖,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
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
则天赐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
睿宗朝,追封梁国公。
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官人五千余口没:抄没、没收B.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毁:受诋毁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董:统率D.哀荣备于三朝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③相携哭于碑侧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1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文言文狄仁杰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大唐新语·狄仁杰》原文及翻译大唐新语原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
狄仁杰使岐州,遇背军士卒数百人,夜纵剽掠,昼潜山谷,州县擒捕系狱者数十人。
仁杰曰:“此途穷者,不辑之,当为患。
”乃明榜要路,许以陈首。
高宗喜曰:“仁杰识国家大体。
”乃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
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
”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
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
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
则天赠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
睿宗朝,追封粱国公,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之比。
(节选自《大唐新语》)【注】①诖(guà)误:贻误,连累,牵累。
②戎旃(zhān):军旗,这里指军队。
③著纲:颁布法令。
译文:狄仁杰字怀英,是并州太原人,当他还是儿童时,家里有位门人被杀害了,当官府来查问时,众人争相申辩回答,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他说:“在书中正与圣贤对答,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调任汴州做参军。
《新唐书-狄仁杰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新唐书-狄仁杰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新唐书-狄仁杰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①狄仁杰,字怀英,太原并州人。
文言文《狄仁杰》阅读题和答案

文言文《狄仁杰》阅读题和答案
【原文】
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
【译文】
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
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她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
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练习】
1. 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当使绝域()
(2)乃诣长史蔺仁基()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
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答案】
1、(1)派往(2)到……去
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
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
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
陛下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
”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
..,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
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
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
”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
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①,已而称职。
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
..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
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
”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
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铃卫将,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②,制过宫阙。
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救,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奠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司丞光嗣:猴仁的儿子狄光嗣,任司府丞官职。
②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B.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C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
D.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秦汉时始称“太庙”。
太庙内只供奉本朝历代先皇。
B.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
C.契丹,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唐末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仁杰坚持原则,直言敢谏。
在立储问题上,不阿附太后,最终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公私兼顾,不避嫌忌。
他举荐自己儿子为尚书郎,太后说他像祁奚一样顾念家人。
C狄仁杰不计得失,为国荐贤。
他知人敢任,力排众议,请求赦免并任用契丹降将李楷固。
D.狄仁杰反对奢华,爱惜民力。
武则天要建造大佛像,极力谏阻,武则天停止了这项工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
(4分)
(2)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宫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4分)
14.狄仁杰是如何打消武则天要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的?请简要说明。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