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CRD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方案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法)进洞施工方案(附11张CAD)

方案隧道交叉中隔壁法(CRD法)进洞施工方案(附11张CAD)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施工工艺 (1)三、施工方法 (2)四、施工要求 (6)五、监控量测 (8)六、安全防护措施 (9)附图一隧道(W=0.4m)Ⅴ级围岩Ⅴb型复合衬砌型钢钢架设计图(一)附图二隧道(W=0.4m)Ⅴ级围岩Ⅴb型复合衬砌型钢钢架设计图(二)附图三隧道(W=0.4m)Ⅴ级围岩Ⅴb型复合衬砌型钢钢架设计图(三)附图四隧道(W=0.4m)Ⅴ级围岩中隔壁(CRD)法施工工序循环图附图五施工图片流程说明XX隧道交叉中隔壁法进洞方案一、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县XX村,起讫里程为FDK539+490~FDK539+837,全长347m,Ⅴ级围岩,最大埋深为30.5m,出口为最小埋深约3m,地表最大坡度为1:3.6,本隧道为浅埋隧道。

主要施工方法拟采用明挖34m(洞口斜切式洞门段)、交叉中隔壁法163m(FDK539+507~+630、FDK539+780~+820)及三台阶七步开挖法150m(FDK539+630~+780)。

地形地貌:剥蚀底丘,自然坡度15~25。

,地势起伏不平,植被较发育,部分辟为竹林、果园,局部为取土场。

表层为第四系更新统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含中粗砂,厚2-4米;全风化花岗岩,黄褐色,灰白色,风化成土状,砂土状,厚度大于20m;其下伏基岩为花岗岩强-弱风化层,强风化层大于3米,岩体较破碎,风化不均匀,弱风化,节理较发育。

隧道进口地下水埋深约20m左右。

二、施工工艺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就隧道一侧采用二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中隔墙和横隔板临时支护,再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主要用用Ⅴ级偏弱围岩地段。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表1、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序如下图所示: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方法Ⅰ总体方案采用先左侧后右侧交叉中隔壁法开挖,中隔壁和横隔板采用Ⅰ20a型钢做为临时钢架,临时支护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2.5m),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为主,松动爆破为辅。

CRD施工工法

CRD施工工法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CRD工法简介 (1)三、施工步骤及注意事项 (2)1、施工步骤 (2)2、临时支护的拆除 (4)3、施工注意事项 (6)四、施工工艺流程 (6)五、质量保证措施 (9)1、成立CRD法施工领导小组 (9)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9)六、安全保证措施 (10)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0)2、隧道初支拆除安全保证措施 (10)七、应急预案 (11)1、编制目的 (11)2、适用范围 (12)3、应急工作原则 (12)4、组织机构 (13)5、各项风险预防措施 (19)6、信息上报程序 (23)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起讫里程DK52+183~D1K79+405,全长27.509Km(含一个断链长度),包含隧道3.5座共计27.182Km,3座桥梁共计0.327Km,最长隧道为圆宝山隧道,全长10606m;最长桥梁为海巴洛大桥,全长200.6m;控制性工程为长坪隧道,全长9523m。

其中白岩子隧道出口车站段D1K65+319~+683段、圆宝山隧道进、出口车站段D1K65+875/~+D1K66+200段、D1K76+245~+300段施工工法为CRD工法。

二、编制依据1、丽香铁路LXZQ-4标段施工设计图纸;2、《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13-2017);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

三、CRD工法简介CRD法施工是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纵向每部拉开短步距,环向初期支护步步成环的隧道开挖方法。

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

本标段内CRD工法分左右两侧、单侧分三台阶施工。

先施工隧道左上部导坑的开挖及支护(包含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并及时埋设监控量测点,加强监控量测,待左侧上台阶施工3~5m左右后开始施工左侧中台阶,下台阶滞后中台阶5~8m后开始开挖、支护,之后施工右侧上、中、下台阶,步骤同左侧上、中、下台阶,隧底每3m施工一次初期支护,使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整体受力。

隧道工程施工crd法

隧道工程施工crd法

隧道工程施工CRD法:原理、工艺及注意事项一、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断面尺寸和跨度,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CRD法(Cross-Drift)作为一种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CRD法的原理、工艺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二、CRD法原理CRD法是一种分部开挖、钢架支撑、仰拱先行施工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在隧道断面中部设置竖横中隔壁,将断面分块,达到减小开挖跨度和降低开挖高度的效果。

然后进行分部开挖,分块成环,化大为小,步步封闭,环环相扣形成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结构。

CRD法通过分部开挖、分块成环、步步封闭、环环相扣的方式,达到减小开挖跨度和降低开挖高度的目的,同时通过及时做好初期支护,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

三、CRD法施工工艺1. 开挖前准备:根据地质调查和设计文件,确定隧道断面尺寸、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安全。

2. 分部开挖:按照CRD法原理,将隧道断面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为上部两个台阶和下部两个部分。

根据围岩实际情况,可将上部再分为两个台阶,开挖后及时架立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封闭,尽量缩短围岩暴露时间。

3. 初期支护:在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架立钢架、锚杆等。

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确保围岩稳定。

4. 仰拱施工: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仰拱施工。

仰拱应一次开挖长度不宜过大,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和地质情况综合确定。

5. 中间支护系统拆除: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范围,并通过严格考证安全性后,方可拆除中间支护系统。

同时,要及时跟进后续作业。

四、CRD法施工注意事项1. 控制开挖长度和各洞室间距: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上导坑、部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6~0.75m),下部、部的开挖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CRD施工工法

CRD施工工法

基础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 工,包括桩基、承台等, 确保基础牢固。
主体结构施工
进行主体结构的钢筋绑扎 、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 等工序,注意控制施工质 量。
装饰装修施工
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 室内外装饰装修施工,包 括墙面、地面、天棚等部 位的装修。
验收与交付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 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 规范。
描述CRD工法在该隧道工程中的实践过程,包括施工步骤、技术要点等。
实施效果
评估CRD工法在该隧道工程中的实施效果,如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的成果 。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地质条件适应性
CRD工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效果及适应性分析。
施工流程优化
总结CRD工法施工流程的优化经验, 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竣工验收
工程交付
通过竣工验收后,将工程交付给业主 使用,并提供相应的保修和维护服务 。
在所有施工内容完成后,组织竣工验 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03
关键技术与设备
关键技术解析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钢筋连接技术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 性和高工作性能,能够满足复杂结构和大 跨度桥梁的施工要求。
CRD工法应用
详细阐述CRD工法在该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 设计、施工流程、关键技术等。
成功案例介绍及分析
实施效果
分析CRD工法在该工程中的实施效果,如工期、质量、安全等方 面的表现。
案例二
某大型隧道CRD工法实践
工程概况
概述隧道的长度、断面形式、地质条件等基本情况。
成功案例介绍及分析
CRD工法实践

CRD工法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

CRD工法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

CRD工法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一、施工顺序:1.(1)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洞身,侧壁导坑超前支护。

(2)开挖1部的同时,没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8㎝砼封闭(仅对V级围岩)。

(3)施作1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厚砼,接长钢架(包括导坑的临时钢架)并设置锁脚锚杆。

(4)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2.(1)开挖2部同时,每循环进尺一次,掌子面喷8㎝砼封闭(仅对V级围岩)。

(2)施作2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厚砼,接长钢架(包括导坑的临时钢架)并设置锁脚锚杆。

(3)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

3.开挖3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同2。

4.在滞后3部一段距离后开挖4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同2。

5.开挖5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同2。

6.开挖6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步骤同2。

7.逐段拆除该段内靠近二次衬砌6~8m仰拱范围内中隔墙底部钢架单元,灌筑VII部仰拱。

8.灌筑该段内VIII部隧底填充,并接长中隔墙临时钢架,使钢架底部支撑于仰拱填充顶面。

9.(1)根据监控测量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逐段拆除多余的临时钢架。

(2)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IX部二次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性施作)。

二、施工注意事项:1.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原则。

2.开挖方式均采用弱爆破或人工开挖。

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

3.钢架之间的纵向连接筋应按要求设置,即使施作并连接牢靠。

4.第3、4部开挖,均应滞后1、2部一段距离,第5、6部开挖则均应滞后3、4部一段距离。

开挖循环进尺不得大于十米。

5.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

6.复合式衬砌段在施工时,必须按照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测量,即使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

隧道CRD法施工方案

隧道CRD法施工方案

隧道CRD法施工方案隧道CRD法是一种基于连续压力解放法(Continuous Release of Deformation,CRD)的隧道施工方法。

CRD法通过逐步释放地应力,使土壤在保持足够稳定的同时,减小土压,从而减小对隧道结构的影响,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隧道CRD法施工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进行隧道开挖前的勘察和设计,确定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和地应力,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2.制定施工方案,包括工期计划、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

3.确定隧道的开挖方法和设备,包括隧道掘进机和支护材料等。

二、隧道CRD法施工步骤1.地表开挖:首先在地表进行开挖,使用适当的机械设备将土壤挖掘出来,形成开挖坑底。

2.地下开挖:使用CRD法进行地下开挖。

首先在地下进行预制孔洞,然后将水泥浆注入孔洞中,形成地下泥浆帷幕。

再使用隧道掘进机进行地下开挖,同时设置先导支撑,确保隧道的稳定。

3.掘进和支护:随着掘进的进行,根据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加固隧道的支撑结构,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渗透控制:CRD法的关键在于控制渗流。

在隧道掘进的同时,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水泥浆注射和隔水帷幕等措施,有效降低渗透压力,确保隧道的稳定性。

5.终点开挖和封顶:当隧道达到设计要求的长度后,进行终点开挖和封顶工作,确保隧道的闭合性。

6.至此,隧道CRD法的掘进工作完成。

三、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安全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在挖掘和掘进过程中,设置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随时进行泵水和隔水帷幕等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在掘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支撑结构的调整和加固。

5.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监测系统,对地下的变形和变位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隧道CRD法施工方案的实施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减小隧道结构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降低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的提升,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隧道CRD法施工指导性施工工法解析

隧道CRD法施工指导性施工工法解析

隧道CRD法施工指导性施工工法1 前言CRD又称交叉中隔法,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

主要应该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施工。

2 工法特点CRD法施工是大跨度、软弱围岩隧道分部开挖、钢架支撑、仰拱先行施工方法的一种。

CRD法一般上下分3层、左右两侧共6部施工。

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中层开挖及支护,施工横竖中隔壁;待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后,进行另一侧的上、中层开挖及支护,施作横中隔壁;最后开挖左右侧底部,完成初期支护和中隔壁,形成带有竖向中隔壁和2层横向中隔壁的网格状支护系统。

最后,拆除中隔壁,施作仰拱、拱墙衬砌和填充。

CRD法的每部开挖均形成环形封闭支护体系。

其优、缺点为:优点: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缺点:拆除中隔壁时风险较大;工序繁杂,施工速度较慢。

4 工艺原理CRD法又称交叉中隔壁法,即在隧道断面中部设置竖横中隔壁,将断面分块,达到减小开挖跨度和降低开挖高度的效果。

进行分部开挖,分块成环,化大为小,步步封闭,环环相扣形成全断面初期支护封闭结构的施工方法。

同时在施工中,加强监控测量,依靠测量数据指导支护施工。

5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1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5.2 施工要点5.2.1 施工准备5.2.1.1风、水、电管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现场布置,机具设备、人员配置、材料装备、修建防排水设施等。

5.2.1.2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施工设计,详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监测计划。

5.2.2 超前小导管施工小导管采用φ42的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做成尖楔状,便于打插入孔中或直接打入,在管身前部2.0m范围内按梅花形布置,钻φ10mm的注浆孔,以便钢管进入底层后对围岩空隙注浆。

隧道工程CRD工法开挖施工技术交底

隧道工程CRD工法开挖施工技术交底
(3)各分步施工顺序及工作内容如下:
A、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侧壁Ф42小导管及Ф22水平锚杆超前支护;B、机械开挖①部,人工配合整修;C、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D、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型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管),安设I18横撑;E、安装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F、在滞后于①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②部,人工配合整修,必要时喷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导坑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接长型 钢钢架和I18临时钢架,安装锁脚锚杆(管),安设I18横撑,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G、在滞后于②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③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①;H、在滞后于③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④部,人工配合整修,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②;I、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机械开挖⑤部,人工配合整修;J、隧底周边部分初喷4cm厚混凝土;K、接长Ⅰ18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L、拆除下部横撑,安设型钢钢架仰拱单元,使之封闭成环;M、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后,拆除I18临时钢架及上部临时横撑。
便量测成果的协调分析、综合运用。
③量测时,应先把钢尺拉出(拉出长度稍长于量测基线)停放10min,以使钢尺温度与环境气温相差达到基本一致。(4)、当下半断面开挖靠近上半量测断面,量测频率适当增加。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严监控,勤量测。
④如果测点日变形速率超过5mm/天,则立即召集四方联系会议商讨变更增强支护事宜。对于开挖过程中因其它因素导致施工中断时,应对掌子面实施喷浆封闭。
⑶当围岩变形达到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并在严格考证拆除的安全性之后,方可拆除。
⑷同时要注意后续作业的及时跟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CRD法
1. 施工工艺
CRD法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C R D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2. CRD工法施工步骤及方法说明
(1)施工步骤
a.测量放线:根据隧道中线、高程,在掌子面上定出开挖轮廓线,并检查开挖轮廓线,划出各导洞的轮廓线;
b.超前支护:隧道开挖前先沿拱部开挖轮廓线打入一排φ42超前小导管,进行拱部注浆加固,小导管单根长3.5m,环向间距0.3m,纵向间距1.8m,纵向搭接长度1.7m,布于拱部120°范围内,外插角10°左右,注入水泥单液浆,注浆压力≥0.5Mpa;
c.开挖右侧上导洞上台阶部分,先初喷C25混凝土4.0cm,架设格栅钢架,施作临时中隔壁,预埋初支背后注浆管,埋设监测点,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开挖采用人工开挖,辅以小型机具配合,遇到较硬岩层难以开挖时采用微振爆破开挖,循环进尺为0.6m;
d.开挖右侧上导洞下台阶部分,先初喷C25混凝土4.0cm,架设格栅钢架,挂网,打设边墙锚杆和锁脚锚管,施作临时中隔壁和横联,
右侧上导洞封闭成环,预埋初支背后注浆管,埋设监测点,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e.开挖右侧下导洞部分,先初喷C25混凝土4.0cm,架设格栅钢架,挂网,打设边墙锚杆,施作临时中隔壁,断面右侧部分封闭成环,埋设监测点,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f.同样方法施工隧道左侧部分,断面初支封闭成环;
g.临时中隔壁和横联拆除,进行仰拱基面处理,铺设仰拱防水层,绑扎钢筋,浇注二次仰拱混凝土;
h进行边墙拱部基面处理,铺设防水层,绑扎钢筋,台车就位,进行边墙拱部二衬混凝土浇注。

(2)主要技术措施
a.中间临时十字交叉型钢支撑拆除必须根据监测情况,在支护结构稳定后才能拆除,拆除后需及时安排衬砌砼施工,防止因拆除而引起支护系统受力改变,导致二次变形、破坏,危及安全。

b.中间临时十字交叉型钢支撑,采取在洞外加工,完成后在洞外试拼,要求各节连接完好,并在同一平面内,长度满足设要求。

c.在各分部开挖施工时,严格控制循环进尺,一般以格栅或钢架钢架间距为开挖进尺,开挖出一榀,支护一榀步步为营,安全前进。

d.上台阶两分部支护结构施工时,应在两侧拱脚处设锁脚锚杆,保证在下面分部开挖时,不影响拱部支护结构。

e.加强施工中的监测工作,根据工程实际选择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按要求布设测点。

对监测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

f.各分部开挖要尽量保证设计轮廓圆顺,有利于钢架施工,同时能保证支护结构圆顺,减少应力集中。

g.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施工过程中规范化施工。

对施工中的重点部位、安全隐患提前交底,详细说明所采取的措施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施工时按要求、按规范作业。

h.加强现场调度工作,设专职调度员,对施工中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实行重点控制、重点保证,协调各工序、各工作面的施工,同
一管理、同一指挥,保证施工协调、安全有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