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

合集下载

1991年全国卷物理

1991年全国卷物理

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1991·全国·1)以初速v0竖直上抛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小球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是()A.v0g B.v02gC.√2v02g D.v0g(1−√22)2.(1991·全国·2)下列粒子从初速为零的状态经过加速电压为U的电场之后,哪种粒子的速度最大()A.质子B.氘核C.α粒子D.钠离子Na+3.(1991·全国·3)如图所示,一位于xy平面内的矩形通电线圈只能绕Ox轴转动,线圈的四个边分别与x、y轴平行.线圈中电流方向如图.当空间加上如下所述的哪种磁场时,线圈会转动起来()A.方向沿x轴的恒定磁场B.方向沿y轴的恒定磁场C.方向沿z轴的恒定磁场D.方向沿z轴的变化磁场4.(1991·全国·4)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力F的功率是()A.F 22m t1 B.F22mt12 C.F2mt1 D.F2mt125.(1991·全国·5)如图所示,以9.8m/s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A.√33s B.2√33s C.√3s D.2s6.(1991·全国·6)有两个物体a和b,其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它们的初动能相同.若a和b分别受到不变的阻力F a和F b的作用,经过相同的时间停下来,它们的位移分别为s a和s b,则()A.F a>F b且s a<s bB.F a>F b且s a>s bC.F a<F b且s a>s bD.F a<F b且s a<s b7.(1991·全国·7)图中A、B是两块相同的均匀长方形砖块,长为l,叠放在一起,A砖相对于B砖右端伸岀l4的长度.B砖放在水平桌面上,砖的端面与桌边平行.为保持两砖都不翻倒,B砖伸出桌边的长度x的最大值是()A.l8B.l4C.3l8D.l28.(1991·全国·8)如图,一均匀木棒OA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有一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于该棒的A点,使棒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到偏角θ<90°的某一位置.设M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则在此过程中()A.M不断变大,F不断变小B.M不断变大,F不断变大C.M不断变小,F不断变小D.M不断变小,F不断变大9.(1991·全国·9)一电压计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电压计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10.(1991·全国·10)两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和−q,固定在一长度为l的绝缘细杆的两端,置于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杆与场强方向平行,其位置如图所示.若此杆绕过O点垂直于杆的轴线转过180°,则在此转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A.零B.qElC.2qElD.πqEl11.(1991·全国·11)图中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从静止状态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着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推回到A点时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A.mgℎB.2mgℎC.μmg(s+ℎsinθ) D.μmgs+μmgℎctgθ12.(1991·全国·12)M和N是绕在一个环形铁心上的两个线圈,绕法和线路如图.现将开关K从a处断开,然后合向b处.在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2的电流方向是()A.先由c流向d,后又由c流向dB.先由c流向d,后由d流向cC.先由d流向c,后又由d流向cD.先由d流向c,后由c流向d13.(1991·全国·13)两端封闭的等臂U形管中,两边的空气柱a和b被水银柱隔开.当U形管竖直放置时,两空气柱的长度差为ℎ.如图所示.现将这个管平放,使两臂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稳定后两空气柱的长度差为l,若温度不变,则()A.l>ℎB.l=ℎC.L=0D.l<ℎ,l≠0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各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1991·全国·14)下列哪些是能量的单位()A.焦耳B.瓦特C.千瓦小时D.电子伏特15.(1991·全国·15)下列固态物质哪些是晶体()A.雪花B.黄金C.玻璃D.食盐16.(1991·全国·16)关于光谱,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上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应的元素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用于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17.(1991·全国·17)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的闭合导体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此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圈中能产生感生电流()A.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匀速运动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加速运动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匀速转动D.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变速转动18.(1991·全国·18)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D.当入射角i=arctan√2时,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恰好互相垂直19.(1991·全国·19)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绝对值都为最大20.(1991·全国·20)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21.(1991·全国·2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右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和da这四段过程在p−T图上都是直线段,其中ab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而cd平行于ab.由图可以判断()A.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2.(1991·全国·22)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23.(1991·全国·23)两个放射性元素的样品A和B,当A有1516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时,B恰好有6364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可知A和B的半衰期之比τA∶τB=∶.24.(1991·全国·24)已知高山上某处的气压为0.40atm,气温为零下30℃,则该处每立方厘米大气中的分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3mol−1,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为22.4L)25.(1991·全国·25)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岀射光线.现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图的四组插针结果.(1)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2)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 26.(1991·全国·26)在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2q和−q.两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相连,另用绝缘细线系住带正电的小球悬挂于O点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对悬点O的作用力等于.27.(1991·全国·2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阻的阻值相等,电流表A1、A2和A3的内电阻均可忽略,它们的读数分别为I1、I2和I3,则I1∶I2∶I3=∶∶.28.(1991·全国·28)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其效果相当于一环形电流,则此环形电流的电流强度I=.29.(1991·全国·29)一列简谐波在x轴上传播,波速为50m/s.已知t=0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1所示,图中M处的质点此时正经过平衡位置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将t=0.5s时的波形图像画在图2上(至少要画出一个波长).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其中31题的作图可用铅笔.30.(1991·全国·30)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分别为0.1Ω和1kΩ.下面分别为实验原理图及所需的器件图.(1)试在下图中画出连线,将器件按原理图连接成实验电路.(2)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图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势r=Ω.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1.(1991·全国·31)(5分)图中E=10V,R1=4Ω,R2=6Ω,C=30μF,电池内阻可忽略.(1)闭合开关K,求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2)然后将开关K断开,求这以后流过R1的总电量.32.(1991·全国·32)(5分)用焦距8cm的凸透镜,使一根每小格为1mm的直尺成像在直径是6.4cm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显示16个小格,应将直尺放在离透镜多远的地方?已知直尺和光屏都垂直于透镜的主光轴,光屏的圆心在主光轴上,直尺与主光轴相交.33.(1991·全国·33)(8分)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r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心间的距离大于l(l比2r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0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199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9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9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理工农医类)考生注意:这份试卷共三道大题(26个小题).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 已知sin α=54,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tg α的值等于 ( )(A) 34-(B) 43- (C) 43 (D) 34(2) 焦点在(-1,0),顶点在(1,0)的抛物线方程是 ( )(A) y 2=8(x+1) (B) y 2=-8(x+1) (C) y 2=8(x -1)(D) y 2=-8(x -1)(3)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2π(B) π (C) 2π (D) 4π (4)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12条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A) 12对 (B) 24对(C) 36对(D) 48对(5) 函数y =sin(2x+25π)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 )(A) x =-2π(B) x =-4π(C) 8π=x(D) 45π=x(6) 如果三棱锥S -ABC 的底面是不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且顶点S 在底面的射影O 在△ABC 内,那么O 是△ABC 的( )(A) 垂心(B) 重心(C) 外心(D) 内心(7) 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n >0,a 2a 4+2a 3a 5+a 4a 6=25,那么a 3+a 5的值等于( )(A) 5(B) 10(C) 15(D) 20(8) 如果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θcos 3516-,那么它的焦点的极坐标为( )(A) (0,0),(6,π) (B) (-3,0),(3,0) (C) (0,0),(3,0)(D) (0,0),(6,0)(9) 从4台甲型和5台乙型电视机中任意取出3台,其中至少要有甲型与乙型电视机各1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 140种(B) 84种(C) 70种(D) 35种(10) 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By+C =0不通过... (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 (A)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 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 丙是甲的充要条件(D) 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12) )]511)(411)(311([lim ---∞→n n …(1-21+n )]的值等于( )(A) 0(B) 1(C) 2(D) 3(13) 如果奇函数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 (x )在区间[-7,-3]上是( )(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14) 圆x 2+2x+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 设全集为R ,f (x )=sin x ,g (x )=cos x ,M ={x |f (x )≠0},N ={x |g (x )≠0},那么集合{x |f (x )g (x )=0}等于( )(A) N M ⋂(B)N M(C)N M (D)N 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 arctg 31+arctg 21的值是____________(17) 不等式226-+x x<1的解集是___________(18) 已知正三棱台上底面边长为2,下底面边长为4,且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是45°,那么这个正三棱台的体积等于(19) (ax+1)7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x 2的系数与x 4的系数的等差中项.若实数a >1,那么a =(20) 在球面上有四个点P 、A 、B 、C ,如果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P A =PB =PC =a .那么这个球面的面积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 (本小题满分8分)求函数y =sin 2x+2sin x cos x+3cos 2x 的最小值,并写出使函数y 取最小值的x 的集合.(22)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复数z =1+i , 求复数1632++-z z z 的模和辐角的主值.(23)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垂直于ABCD 所在的平面,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24) (本小题满分10分)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f (x )=-x 3+1在(-∞,+∞)上是减函数. (25)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n 为自然数,实数a >1,解关于x 的不等式 log a x -log 2a x +12log 3a x +…+n (n -2)1-n log n a x >3)2(1n--log a (x 2-a )(26) (本小题满分12分)3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过双曲线右焦点且斜率为5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OP⊥OQ,|PQ|=4,求双曲线的方程.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说明: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所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较为常见的解法,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参照评分标准制定相应评分细则.二、每题都要评阅到底,不要因为考生的解答中出现错误而中断对该题的评阅.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影响了后继部分时,如果该步以后的解答未改变这一题的内容和难度时,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面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后面部分应给分数的一半;如果这一步以后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给分.三、为了阅卷方便,本试题解答中的推导步骤写得较为详细,允许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合理省略非关键性的推导步骤.四、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五、只给整数分数.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A (2)D (3)B (4)B (5)A (6) D (7)A(8)D(9)C (10)C (11)A (12)C (13) B (14)C (15)D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6) 4π(17) {x |-2<x <1} (18) 314 (19) 1+510 (20) 3πa 2三、解答题(21)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满分8分. 解:y =sin 2x+2sin x cos x+3cos 2x =(sin 2x +cos 2x )+2sin x cos x +2cos 2x——1分=1sin2x (1+cos2x )——3分=2+sin2x +cos2x =2+2sin(2x+4π).——5分当sin(2x+4π)=-1时y 取得最小值2-2. ——6分使y 取最小值的x 的集合为{x |x =k π-83π,k ∈Z }. ——8分(22) 本小题考查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满分8分.解:1632++-z z z =116)1(3)1(2++++-+i i i=i i+-23 ——2分=1-i . ——4分1-i 的模r=22)1(1-+=2.因为1-i 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且辐角的正切tg θ=-1,所以辐角的主值 θ=47π. ——8分(23)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满分10分.解:如图,连结EG 、FG 、EF 、BD 、AC 、EF 、BD 分别交AC 于H 、O . 因为ABCD 是正方形,E 、F 分别为AB 和AD 的中点,故EF ∥BD ,H 为AO 的中点.BD 不在平面EFG 上.否则,平面EFG 和平面ABCD 重合,从而点G 在平面的ABCD 上,与题设矛盾.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D ∥平面EFG ,所以BD 和平面EFG 的距离就是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4分∵ BD ⊥AC ,∴ EF ⊥HC . ∵ GC ⊥平面ABCD , ∴ EF ⊥GC , ∴ EF ⊥平面HCG .∴ 平面EFG ⊥平面HCG ,HG 是这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 ——6分作OK ⊥HG 交HG 于点K ,由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OK ⊥平面EFG ,所以线段OK的长就是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8分∵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GC =2, ∴ AC=42,HO =2,HC =32. ∴ 在Rt △HCG 中,HG =()2222322=+.由于Rt △HKO 和Rt △HCG 有一个锐角是公共的,故Rt △HKO ∽△HCG . ∴ OK =111122222=⨯=⋅HG GC HO .即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11112. ——10分 注:未证明“BD 不在平面EFG 上”不扣分.(24) 本小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不等式的证明,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满分10分.证法一:在(-∞,+∞)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1分则f (x 2) -f (x 1) =3231x x -= (x 1-x 2) (222121x x x x ++)——3分∵ x 1<x 2, ∴x 1-x 2<0. ——4分当x 1x 2<0时,有222121x x x x ++= (x 1+x 2)2-x 1x 2>0;——6分当x 1x 2≥0时,有222121x x x x ++>0;∴ f(x 2)- f (x 1)= (x 1-x 2)(222121x x x x ++)<0. ——8分即 f (x 2) < f (x 1)所以,函数f (x )=-x 3+1在(-∞,+∞)上是减函数. ——10分证法二:在(-∞,+∞)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1分则f(x 2)-f(x 1)=x31-x32= (x 1-x 2)(222121x x x x ++). ——3分∵ x 1<x 2, ∴x 1-x 2<0. ——4分∵ x 1,x 2不同时为零,∴ x 21+x 22>0.又 ∵ x 21+x 22>21(x 21+x 22)≥|x 1x 2|≥-x 1x 2∴ 222121x x x x ++>0,∴ f (x 2)- f (x 1) = (x 1-x 2)(222121x x x x ++)<0. ——8分即 f (x 2) < f (x 1).所以,函数 f (x )=-x 3+1在(-∞,+∞)上是减函数. ——10分(25) 本小题考查对数、数列、解不等式等基本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解:利用对数换底公式,原不等式左端化为log a x -4·2log log a x a a +12·3log log a x a a +…+n (-2)n -1 ·n a a axlog log=[1-2+4+…+(-2)n -1] log a x=3)2(1n--log a x故原不等式可化为3)2(1n --log a x >3)2(1n--log a (x 2-a ). ①当n 为奇数时,3)2(1n-->0,不等式①等价于log a x >log a (x 2-a ). ② 因为a >1,②式等价于⎪⎩⎪⎨⎧->>->a x x a x x 2200⎪⎩⎪⎨⎧<-->>⇔002a x x ax x ⎪⎩⎪⎨⎧++<<+->⇔24112411a x a a x ——6分因为2411a +-<0, 2411a ++>24a=a , 所以,不等式②的解集为{x |a <x <2411a++}. ——8分当n 为偶数时,3)2(1n --<0,不等式①等价于log a x >log a (x 2-a ). ③ 因为a >1,③式等价于⎪⎩⎪⎨⎧-<>->a x x a x x 2200 ⎪⎩⎪⎨⎧>-->>⇔002a x x ax x ⎪⎩⎪⎨⎧+-<>⇔2411a x a x 或 ⎪⎩⎪⎨⎧++>>2411a x ax ——10分因为,,a aaa =>++<+-24241102411 ——12分所以,不等式③的解集为{x |x >2411a++}.①②综合得:当n 为奇数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411ax a ++<<}; 当n 为偶数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2411ax ++>} (26) 本小题考查双曲线性质,两点距离公式,两直线垂直条件,代数二次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满分12分.解法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22by a x -=1.依题意知,点P ,Q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222222531b ac c x y b y ax 其中 将②式代入①式,整理得(5b 2-3a 2)x 2+6a 2cx -(3a 2c 2+5a 2b 2)=0. ③ ——3分设方程③的两个根为x 1,x 2,若5b 2-3a 2=0,则ab =53,即直线②与双曲线①的两条渐近线中的一条平行,故与双曲线只能有一个交点同,与题设矛盾,所以5b 2-3a 2≠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有22221356ab ca x x -=+ ④ 222222213553a b b a c a x x -+-= ⑤ ——6分由于P 、Q 在直线y =53(x -c )上,可记为 P (x 1,53(x 1-c )),Q (x 2,53(x 2-c )).由OP ⊥OQ 得11)(53x c x -·22)(53x c x -=-1, 整理得3c (x 1+x 2)-8x 1x 2-3c 2=0. ⑥将④,⑤式及c 2=a 2+b 2代入⑥式,并整理得3a 4+8a 2b 2-3b 4=0,(a 2+3b 2)(3a 2-b 2)=0.因为a 2+3b 2≠0,解得b 2=3a 2, 所以c =22b a +=2a . ——8分由|PQ |=4,得(x 2-x 1)2=[53(x 2-c )-53(x 1-c )]2=42. 整理得(x 1+x 2)2-4x 1x 2-10=0. ⑦将④,⑤式及b 2=3a 2,c =2a 代入⑦式,解得a 2=1. ——10分将a 2 =1代入b 2=3a 2 得 b 2=3.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32y =1. ——12分 解法二:④式以上同解法一. ——4分解方程③得x 1=222235403a b ab c a -+-,x 2=222235403ab abc a --- ④ ——6分由于P 、Q 在直线y =53(x -c )上,可记为P (x 1,53(x 1-c)),Q (x 2,53(x 2-c)).由OP ⊥OQ ,得x 1 x 2+53(x 1-c)·53(x 2-c)=0. ⑤将④式及c 2=a 2b 2代入⑤式并整理得 3a 4+8a 2b 2-3b 4=0,即 (a 2+3b 2)(3a 2-b 2)=0.因a 2+3b 2≠0,解得b 2=3a 2. ——8分由|PQ |=4,得(x 2-x 1)2+[53(x 2-c)-53(x 1-c)]2=42. 即 (x 2-x 1)2=10. ⑥将④式代入⑥式并整理得(5b 2-3a 2)2-16a 2b 4=0.——10分 将b 2=3a 2代入上式,得a 2=1,将a 2=1代入b 2=3a 2得b 2=3.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32y =1.——12分。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部分上海卷)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部分上海卷)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生注意:1.全卷共七大题,在120分钟内完成,2.第五、六、七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有数字计算的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32分)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件,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方括号内。

选对的得4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得0分。

填写在方括号外的字母,不作为选出的答案,(1).氡222衰变为钋218的半衰期为3.8天。

充氡222经7.6天后还剩下(A)10克(B)5克(C)2.6克(D)1.25克(2).a、b、c三球自同一高度以相同速率抛出,a球竖直上抛,b球水平抛出,c球竖直下抛。

设三球落地时的速率分别为v a、v b、v C则(A)v a>v b>v C(B)v a=v b>v C(C)v a>v b=v C。

(D)v a=v b=v C(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现要使它的温度经过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用下列哪个过程可以实现?(A)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B)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C)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膨胀(D)先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体积减小(4).质量相同的三个小球a、b、c在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率运动,它们分别与原来静止的三个小球A、B、C相碰(a与A相碰,b与B相碰,c与C相碰)。

碰后,a球继续沿原来方向运动;b球静止不动;c球被弹回而向反方向运动。

这时,A、B、C三球中动量最大的是(A)A球(B)B球(C)C球(D)D球(5).图1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与q3的距离为q1与q2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的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全集(含答案)

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全集(含答案)

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12套(二)目录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2)2005年高考物理(江苏卷)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7)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10)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Ⅰ(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参考答案 (14)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 (16)200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物理部分(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用)参考答案 (18)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 (19)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Ⅲ(四川、陕西、云南等)参考答案 (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4)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参考答案 (28)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 (29)2005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天津卷)参考答案 (3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 理 (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核反应或核衰变方程中,符号“X ”表示中子的是(A) X C He Be 1264294+→+ (B)X O He N +→+17842147(C)X H Pt n Hg ++→+112027810204802 (D)X Np U +→23993239922.为了强调物理学对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并纪念爱因斯坦,2004年联合国第58次大会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爱因斯坦在100年前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内容涉及狭义相对论、量子论和统计物理学,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人学了有关的知识后,有如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所谓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C)在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入射光强度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之增大 (D)质能方程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有简单的正比关系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4.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摩尔体积为V ,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 和Vo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0V V N A =(B)m V N A ρ= (C) mMN A = (D)0V M N A ρ=5.某人造卫星运动的轨道可近似看作是以地心为中心的圆.由于阻力作用,人造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从r 1慢慢变到r 2,用E Kl 、E K2分别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则(A)r 1<r 2,E K1<E K2 (B)r 1>r 2,E K1<E K2 (C)r 1<r 2,EKt>Era (D)r 1>r 2,E K1>E K26.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27kg ,普朗克常量h=6.63x10—34J ·s ,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A)10—17J (B)10—19J (C)10—21J (D)10—24 J7.下列关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B)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l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C)从t=0时起,经过0.04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m(D)在t=0.04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9.分别以p、V、T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其初始状态表示为(p0、V0、T0).若分别经历如下两种变化过程:①从(p0、V0、T0)变为(p1、V1、T1)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T1=T0);②从(p0、V0、T0)变为(p2、V2、T2)的过程中,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在上述两种变化过程中,如果V1=V2>V0,则(A) p1 >p2,T1> T2(B) p1 >p2,T1< T2(C) p1 <p2,T1< T2(D) p1 <p2,T1> T210.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滑块经B、C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B、E Kc,图中AB=BC,则一定有(A)W l>W2(B)W1<W2(C)E KB>E KC(D)E KB<E KC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本题共2小题,共22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10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 /s 2)(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底与砝码质量 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 /m .12.(12分)将满偏电流I g =300μA 、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 改装成电压表并进行核对.(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图中电源的电动势E=4V ):先闭合S 1,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闭合S 2,保持R 不变,调节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32,读出此时R ′的阻值为200Ω,则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Rg= Ω.(2)将该表改装成量程为3V 的电压表,需 (填“串联”或“并联”)阻值为R 0= Ω的电阻.(3)把改装好的电压表与标准电压表进行核对,试在答题卡上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砝码质量 m/102g 01.002.003.004.005.006.007.00标尺刻度 x/102m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三、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4分)A、B两小球同时从距地面高为h=15m处的同一点抛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0=10m/s.A球竖直向下抛出,B球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g=l0m/s2.求:(1)A球经多长时间落地?(2)A球落地时,A、B两球间的距离是多少?14.(12分)如图所示,R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R1=2Ω时,电压表读数为U1=4V;当电阻箱读数为R2=5Ω时,电压表读数为U2=5V.求:(1)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及解析)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6分)原子核Z A X与氘核12H反应生成一个α粒子和一个质子.由此可知()A.A=2,Z=1B.A=2,Z=2C.A=3,Z=3D.A=3,Z=2 2.(6分)一简谐横波以4m/s的波速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波的周期为1sB.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轴负向运动C.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为0D.x=0处的质点在t=s时速度值最大3.(6分)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a、b两部分.已知a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后,a内气体进入b,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A.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气体压强变小,温度不变4.(6分)在雷雨云下沿竖直方向的电场强度为104V/m,已知一半径为1mm 的雨滴在此电场中不会下落,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0m/s2,水的密度为103kg/m3.这雨滴携带的电荷量的最小值约为()A.2×10﹣9C B.4×10﹣9C C.6×10﹣9C D.8×10﹣9C5.(6分)如图,空间某区域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水平,且垂直于纸面向里,磁场上边界b 和下边界d水平.在竖直面内有一矩形金属线圈,线圈上下边的距离很短,下边水平.线圈从水平面a开始下落.已知磁场上下边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水平面a、b之间的距离.若线圈下边刚通过水平面b、c(位于磁场中)和d时,线圈所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分别为F b、F c和F d,则()A.F d>F c>F b B.F c<F d<F b C.F c>F b>F d D.F c<F b<F d 6.(6分)图中为一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与一电压有效值不变的交流电源相连:P为滑动头.现令P从均匀密绕的副线圈最底端开始,沿副线圈匀速上滑,直至白炽灯L两端的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为止.用I1表示流过原线圈的电流,I2表示流过灯泡的电流,U2表示灯泡两端的电压,N2表示灯泡消耗的电功率(这里的电流、电压均指有效值:电功率指平均值).下列4个图中,能够正确反映相应物理量的变化趋势的是()A.B.C.D.7.(6分)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8.(6分)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36小时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72分)9.(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试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10.(13分)(1)为了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某同学采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松开,自由下落,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若增大打击金属片的力度,上述结论将(填“不”或”仍然”)成立.(2).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小球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这时读出的数值是mm;用游标卡尺(卡尺的游标有20等分)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铅笔的长度是cm.(3)一热敏电阻R T放在控温容器M内:A为毫安表,量程6mA,内阻为数十欧姆;E为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很小;R为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S为开关.已知R T在95℃时阻值为150Ω,在20℃时的阻值约为550Ω.现要求在降温过程中测量在95℃~20℃之间的多个温度下R T的阻值.(a)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原理电路图(b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①依照实验原理电路图连线②调节控温容器M内的温度,使得R T温度为95℃③将电阻箱调到适当的初值,以保证仪器安全④闭合开关.调节电阻箱,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0,并记录.⑤将R T的温度降为T1(20℃<T1<95℃);调节电阻箱,使得电流表的读数,记录.⑥温度为T1时热敏电阻的电阻值R T1=.⑦逐步降低T1的数值,直至20℃为止;在每一温度下重复步骤⑤⑥11.(15分)如图,MNP为竖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 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12.(18分)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且m A>m 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13.(21分)图中左边有一对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为d,电压为U;两板之间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平行于板面并垂直于纸面朝里。

(word)19912000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

(word)19912000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

1991-2000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目录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 ............................................................. (2)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13)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云南、海南卷) ............................................................21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 ............................................................. . (33)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43)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云南、海南卷) ............................................................50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 ............................................................. . (59)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75)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云南、海南卷) .............................................................84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 ............................................................. . (87)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98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 ............................................................. ................. 109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120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 ............................................................. ................. 131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142 199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 ................. 154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167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 ................. 175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189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 ..................... 198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 ................. 210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 .. (220)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 ................... 230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卷) .............................................................. ................... 243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物理试卷(广东卷) .............................................................. ............ 255 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山西卷)物理部分 ............................................................... ............................ 259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苏、浙)理综物理部分 .............................................. 264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部分 .................................. 266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 ............................................................. ............. 268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江西卷) ............................................................. .. (277)第 1 页共 280 页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991年物理试题(湖南、云南、海南)

1991年物理试题(湖南、云南、海南)

1991年物理试题(湖南、云南、海南试题)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一个运动物体,从某时刻起仅受一给定的恒定阻力作用而逐渐减速,直到停止。

这段运动时间由下列的哪个物理量完全决定?[ ]A .物体的初速度__________________B .物体的初动能C .物体的初动量__________________D .物体的质量2.设a 、b 两小球相撞,碰撞前后都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若测得它们相撞前的速度为va 、vb ,相撞后的速度为v 杺、v 抌,可知两球的质量之比ba m m 等于 [ ]A .'--'a a b b v v v vB .b b a a v v v v -''-C .b a b a v v v v -'-'D .bb a a v v v v -''- 3.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和30°。

这些轨道交于0点。

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3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3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0点的先后顺序是:[ ]A .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_________B .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C .甲、乙、丙同时到达_________D .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4.两端封闭的均匀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内有一小段水银将气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体积为左V 和右V ,它们的温度均为1T ,现将两边气体的温度同时缓慢地升高到2T 。

在升温过程中,[ ]A .若左V >右V ,则水银柱将向左移动B .若左V >右V ,则水银柱将向右移动C .只有当左V =右V 时,水银柱才能保持不动D .无论左V 、右V 大小如何,水银柱都保持不动5.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持一个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

199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9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9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理工农医类)考生注意:这份试卷共三道大题(26个小题).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 已知sin α=54,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tg α的值等于 ( )(A) 34-(B) 43- (C) 43 (D) 34(2) 焦点在(-1,0),顶点在(1,0)的抛物线方程是 ( )(A) y 2=8(x+1) (B) y 2=-8(x+1) (C) y 2=8(x -1)(D) y 2=-8(x -1)(3)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2π(B) π (C) 2π (D) 4π (4)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12条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A) 12对 (B) 24对(C) 36对(D) 48对(5) 函数y =sin(2x+25π)的图像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 )(A) x =-2π(B) x =-4π(C) 8π=x(D) 45π=x(6) 如果三棱锥S -ABC 的底面是不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且顶点S 在底面的射影O 在△ABC 内,那么O 是△ABC 的( )(A) 垂心(B) 重心(C) 外心(D) 内心(7) 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n >0,a 2a 4+2a 3a 5+a 4a 6=25,那么a 3+a 5的值等于( )(A) 5(B) 10(C) 15(D) 20(8) 如果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θcos 3516-,那么它的焦点的极坐标为( )(A) (0,0),(6,π) (B) (-3,0),(3,0) (C) (0,0),(3,0)(D) (0,0),(6,0)(9) 从4台甲型和5台乙型电视机中任意取出3台,其中至少要有甲型与乙型电视机各1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 140种(B) 84种(C) 70种(D) 35种(10) 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By+C =0不通过... (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 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 (A)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 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 丙是甲的充要条件(D) 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12) )]511)(411)(311([lim ---∞→n n …(1-21+n )]的值等于( )(A) 0(B) 1(C) 2(D) 3(13) 如果奇函数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 (x )在区间[-7,-3]上是( )(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14) 圆x 2+2x+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5) 设全集为R ,f (x )=sin x ,g (x )=cos x ,M ={x |f (x )≠0},N ={x |g (x )≠0},那么集合{x |f (x )g (x )=0}等于( )(A) N M ⋂(B)N M(C)N M (D)N 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6) arctg 31+arctg 21的值是____________(17) 不等式226-+x x<1的解集是___________(18) 已知正三棱台上底面边长为2,下底面边长为4,且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是45°,那么这个正三棱台的体积等于(19) (ax+1)7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是x 2的系数与x 4的系数的等差中项.若实数a >1,那么a =(20) 在球面上有四个点P 、A 、B 、C ,如果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P A =PB =PC =a .那么这个球面的面积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21) (本小题满分8分)求函数y =sin 2x+2sin x cos x+3cos 2x 的最小值,并写出使函数y 取最小值的x 的集合.(22)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复数z =1+i , 求复数1632++-z z z 的模和辐角的主值.(23)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GC 垂直于ABCD 所在的平面,且GC =2.求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24) (本小题满分10分)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f (x )=-x 3+1在(-∞,+∞)上是减函数. (25)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n 为自然数,实数a >1,解关于x 的不等式 log a x -log 2a x +12log 3a x +…+n (n -2)1-n log n a x >3)2(1n--log a (x 2-a )(26) (本小题满分12分)3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过双曲线右焦点且斜率为5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OP⊥OQ,|PQ|=4,求双曲线的方程.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说明: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所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较为常见的解法,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参照评分标准制定相应评分细则.二、每题都要评阅到底,不要因为考生的解答中出现错误而中断对该题的评阅.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影响了后继部分时,如果该步以后的解答未改变这一题的内容和难度时,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面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后面部分应给分数的一半;如果这一步以后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给分.三、为了阅卷方便,本试题解答中的推导步骤写得较为详细,允许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合理省略非关键性的推导步骤.四、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五、只给整数分数.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A (2)D (3)B (4)B (5)A (6) D (7)A(8)D(9)C (10)C (11)A (12)C (13) B (14)C (15)D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6) 4π(17) {x |-2<x <1} (18) 314 (19) 1+510 (20) 3πa 2三、解答题(21)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满分8分. 解:y =sin 2x+2sin x cos x+3cos 2x =(sin 2x +cos 2x )+2sin x cos x +2cos 2x——1分=1sin2x (1+cos2x )——3分=2+sin2x +cos2x =2+2sin(2x+4π).——5分当sin(2x+4π)=-1时y 取得最小值2-2. ——6分使y 取最小值的x 的集合为{x |x =k π-83π,k ∈Z }. ——8分(22) 本小题考查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满分8分.解:1632++-z z z =116)1(3)1(2++++-+i i i=i i+-23 ——2分=1-i . ——4分1-i 的模r=22)1(1-+=2.因为1-i 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且辐角的正切tg θ=-1,所以辐角的主值 θ=47π. ——8分(23)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满分10分.解:如图,连结EG 、FG 、EF 、BD 、AC 、EF 、BD 分别交AC 于H 、O . 因为ABCD 是正方形,E 、F 分别为AB 和AD 的中点,故EF ∥BD ,H 为AO 的中点.BD 不在平面EFG 上.否则,平面EFG 和平面ABCD 重合,从而点G 在平面的ABCD 上,与题设矛盾.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BD ∥平面EFG ,所以BD 和平面EFG 的距离就是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4分∵ BD ⊥AC ,∴ EF ⊥HC . ∵ GC ⊥平面ABCD , ∴ EF ⊥GC , ∴ EF ⊥平面HCG .∴ 平面EFG ⊥平面HCG ,HG 是这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 ——6分作OK ⊥HG 交HG 于点K ,由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OK ⊥平面EFG ,所以线段OK的长就是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8分∵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GC =2, ∴ AC=42,HO =2,HC =32. ∴ 在Rt △HCG 中,HG =()2222322=+.由于Rt △HKO 和Rt △HCG 有一个锐角是公共的,故Rt △HKO ∽△HCG . ∴ OK =111122222=⨯=⋅HG GC HO .即点B 到平面EFG 的距离为11112. ——10分 注:未证明“BD 不在平面EFG 上”不扣分.(24) 本小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不等式的证明,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满分10分.证法一:在(-∞,+∞)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1分则f (x 2) -f (x 1) =3231x x -= (x 1-x 2) (222121x x x x ++)——3分∵ x 1<x 2, ∴x 1-x 2<0. ——4分当x 1x 2<0时,有222121x x x x ++= (x 1+x 2)2-x 1x 2>0;——6分当x 1x 2≥0时,有222121x x x x ++>0;∴ f(x 2)- f (x 1)= (x 1-x 2)(222121x x x x ++)<0. ——8分即 f (x 2) < f (x 1)所以,函数f (x )=-x 3+1在(-∞,+∞)上是减函数. ——10分证法二:在(-∞,+∞)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1分则f(x 2)-f(x 1)=x31-x32= (x 1-x 2)(222121x x x x ++). ——3分∵ x 1<x 2, ∴x 1-x 2<0. ——4分∵ x 1,x 2不同时为零,∴ x 21+x 22>0.又 ∵ x 21+x 22>21(x 21+x 22)≥|x 1x 2|≥-x 1x 2∴ 222121x x x x ++>0,∴ f (x 2)- f (x 1) = (x 1-x 2)(222121x x x x ++)<0. ——8分即 f (x 2) < f (x 1).所以,函数 f (x )=-x 3+1在(-∞,+∞)上是减函数. ——10分(25) 本小题考查对数、数列、解不等式等基本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满分12分.解:利用对数换底公式,原不等式左端化为log a x -4·2log log a x a a +12·3log log a x a a +…+n (-2)n -1 ·n a a axlog log=[1-2+4+…+(-2)n -1] log a x=3)2(1n--log a x故原不等式可化为3)2(1n --log a x >3)2(1n--log a (x 2-a ). ①当n 为奇数时,3)2(1n-->0,不等式①等价于log a x >log a (x 2-a ). ② 因为a >1,②式等价于⎪⎩⎪⎨⎧->>->a x x a x x 2200⎪⎩⎪⎨⎧<-->>⇔002a x x ax x ⎪⎩⎪⎨⎧++<<+->⇔24112411a x a a x ——6分因为2411a +-<0, 2411a ++>24a=a , 所以,不等式②的解集为{x |a <x <2411a++}. ——8分当n 为偶数时,3)2(1n --<0,不等式①等价于log a x >log a (x 2-a ). ③ 因为a >1,③式等价于⎪⎩⎪⎨⎧-<>->a x x a x x 2200 ⎪⎩⎪⎨⎧>-->>⇔002a x x ax x ⎪⎩⎪⎨⎧+-<>⇔2411a x a x 或 ⎪⎩⎪⎨⎧++>>2411a x ax ——10分因为,,a aaa =>++<+-24241102411 ——12分所以,不等式③的解集为{x |x >2411a++}.①②综合得:当n 为奇数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411ax a ++<<}; 当n 为偶数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2411ax ++>} (26) 本小题考查双曲线性质,两点距离公式,两直线垂直条件,代数二次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满分12分.解法一: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222by a x -=1.依题意知,点P ,Q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222222531b ac c x y b y ax 其中 将②式代入①式,整理得(5b 2-3a 2)x 2+6a 2cx -(3a 2c 2+5a 2b 2)=0. ③ ——3分设方程③的两个根为x 1,x 2,若5b 2-3a 2=0,则ab =53,即直线②与双曲线①的两条渐近线中的一条平行,故与双曲线只能有一个交点同,与题设矛盾,所以5b 2-3a 2≠0.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有22221356ab ca x x -=+ ④ 222222213553a b b a c a x x -+-= ⑤ ——6分由于P 、Q 在直线y =53(x -c )上,可记为 P (x 1,53(x 1-c )),Q (x 2,53(x 2-c )).由OP ⊥OQ 得11)(53x c x -·22)(53x c x -=-1, 整理得3c (x 1+x 2)-8x 1x 2-3c 2=0. ⑥将④,⑤式及c 2=a 2+b 2代入⑥式,并整理得3a 4+8a 2b 2-3b 4=0,(a 2+3b 2)(3a 2-b 2)=0.因为a 2+3b 2≠0,解得b 2=3a 2, 所以c =22b a +=2a . ——8分由|PQ |=4,得(x 2-x 1)2=[53(x 2-c )-53(x 1-c )]2=42. 整理得(x 1+x 2)2-4x 1x 2-10=0. ⑦将④,⑤式及b 2=3a 2,c =2a 代入⑦式,解得a 2=1. ——10分将a 2 =1代入b 2=3a 2 得 b 2=3.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32y =1. ——12分 解法二:④式以上同解法一. ——4分解方程③得x 1=222235403a b ab c a -+-,x 2=222235403ab abc a --- ④ ——6分由于P 、Q 在直线y =53(x -c )上,可记为P (x 1,53(x 1-c)),Q (x 2,53(x 2-c)).由OP ⊥OQ ,得x 1 x 2+53(x 1-c)·53(x 2-c)=0. ⑤将④式及c 2=a 2b 2代入⑤式并整理得 3a 4+8a 2b 2-3b 4=0,即 (a 2+3b 2)(3a 2-b 2)=0.因a 2+3b 2≠0,解得b 2=3a 2. ——8分由|PQ |=4,得(x 2-x 1)2+[53(x 2-c)-53(x 1-c)]2=42. 即 (x 2-x 1)2=10. ⑥将④式代入⑥式并整理得(5b 2-3a 2)2-16a 2b 4=0.——10分 将b 2=3a 2代入上式,得a 2=1,将a 2=1代入b 2=3a 2得b 2=3.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 2-32y =1.——1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年高考物理试题(全国卷)1991年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以初速v0竖直上抛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小球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是2.下列粒子从初速为零的状态经过加速电压为U的电场之后,哪种粒子的速度最大?(A)质子 (B)氘核 (C)a粒子 (D)钠离子Na+3.如图所示,一位于XY平面内的矩形通电线圈只能绕OX轴转动,线圈的四个边分别与X、Y轴平行.线圈中电流方向如图.当空间加上如下所述的哪种磁场时,线圈会转动起来?(A)方向沿X轴的恒定磁场 (B)方向沿Y轴的恒定磁场(C)方向沿Z轴的恒定磁场 (D)方向沿Z轴的变化磁场4.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力F的功率是5.如图所示,以9.8米/秒的水平初速度v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6.有两个物体a和b,其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它们的初动能相同.若a和b分别受到不变的阻力Fa和Fb的作用,经过相同的时间停下来,它们的位移分别为Sa和Sb,则(A)Fa>Fb且sa<sb (B)Fa>Fb且sa>sb(C)Fa<Fb且sa>sb (D)Fa<Fb且sa<sb7.图中A、B是两块相同的均匀长方形砖块,长为l,叠放在一起,A砖相对于B砖右端伸出l/4的长度.B砖放在水平桌面上,砖的端面与桌边平行.为保持两砖都不翻倒,B砖伸出桌边的长度x的最大值是8.如图,一均匀木棒OA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有一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于该棒的A点,使棒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到偏角θ<90°的某一位置.设M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则在此过程中(A)M不断变大,F不断变小 (B)M不断变大,F不断变大(C)M不断变小,F不断变小 (D)M不断变小,F不断变大9.一伏特计由电流表G与电阻R串联而成,如图所示.若在使用中发现此伏特计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一些,采用下列哪种措施可能加以改进?(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10.两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q和-q,固定在一长度为l的绝缘细杆的两端,置于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杆与场强方向平行,其位置如图所示.若此杆绕过O点垂直于杆的轴线转过180°,则在此转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A)零 (B)qEl(C)2qEl (D)πqEl11.图中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从静止状态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着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推回到A点时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12.M和N是绕在一个环形铁心上的两个线圈,绕法和线路如图.现将开关K从a处断开,然后合向b处.在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2的电流方向是(A)先由c流向d,后又由c流向d (B)先由c流向d,后由d流向c(C)先由d流向c,后又由d流向c (D)先由d流向c,后由c流向d13.两端封闭的等臂U形管中,两边的空气柱a和b被水银柱隔开.当U 形管竖直放置时,两空气柱的长度差为h,如图所示.现将这个管平放,使两臂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稳定后两空气柱的长度差为l,若温度不变则(A)l>h (B)l=h (C)l=0 (D)l<h,l≠0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各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哪些是能量的单位?(A)焦耳 (B)瓦特 (C)千瓦小时 (D)电子伏特15.下列固态物质哪些是晶体?(A)雪花 (B)黄金 (C)玻璃 (D)食盐16.关于光谱,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炽热的液体发射连续光谱(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上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应的元素(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用于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17.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的闭合导体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此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圈中能产生感生电流?(A)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匀速运动(B)线圈沿自身所在的平面做加速运动(C)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匀速转动(D)线圈绕任意一条直径做变速转动18.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n=2的某种玻璃的表面,如图所示.i代表入射角,则(A)当i>45°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B)无论入射角i是多大,折射角r都不会超过45°(C)欲使折射角r=30°,应以i=45°的角度入射19.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D)每当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绝对值都为最大20.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下页左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2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上右图所示的一系列过程,ab、bc、cd 和da这四段过程在p-T图上都是直线段,其中ab的延长线通过坐标原点O,bc垂直于ab,而cd平行于ab.由图可以判断:(A)ab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减小(C)cd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D)da过程中气体体积不断增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22.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 .23.两个放射性元素的样品A和B,当A有15/16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时,B恰好有63/64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可知A和B的半衰期之比τA:τB24.已知高山上某处的气压为0.40大气压,气温为零下30℃,则该处每立方厘米大气中的分子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1023摩-1,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为22.4升.)25.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现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图的四组插针结果.(1)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2)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26.在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电量分别为+2q和-q.两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相连,另用绝缘细线系住带正电的小球悬挂于O点而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细线对悬点O的作用力等于 .27.如上页右下图所示的电路中,三个电阻的阻值相等,电流表A1、A2和A3的内电阻均可忽略,它们的读数分别为I1、I2和I3,则I1:I2:I328.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其效果相当于一环形电流,则此环形电流的电流强度29.一列简谐波在x轴上传播,波速为50米/秒.已知t=0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1)所示,图中M处的质点此时正经过平衡位置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将t=0.5秒时的波形图象画在图(2)上(至少要画出一个波长).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其中(31)题的作图可用铅笔.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分别为0.1欧姆和1千欧姆.下面分别为实验原理图及所需的器件图.30.试在下图中画出连线,将器件按原理图连接成实电路.31.一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图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势ε= 伏,根据图线求出电池内阻r= 欧.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32.(5分)图中ε=10伏,R1=4欧,R2=6欧,C=30微法,电池内阻可忽略.(1)闭合开关K,求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2)然后将开关K断开,求这以后流过R1的总电量.33.(5分)用焦距8厘米的凸透镜,使一根每小格为1毫米的直尺成像在直径是6.4厘米的圆形光屏上.要求光屏上显示16个小格,应将直尺放在离透镜多远的地方?已知直尺和光屏都垂直于透镜的主光轴,光屏的圆心在主光轴上,直尺与主光轴相交.34.(8分)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r的小球A和B,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心间的距离大于l(l比2r大得多)时,两球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速度v0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1991年答案一、答案及评分标准:全题26分,每小题2分.答错的或不答的,都给0分.1.D2.A3.B4.C5.C6.A7.C8.B 9.D 10.C 11.B 12.A 13.A二、答案及评分标准:全题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全选对的给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1分,有选错的给0分,不答的给0分.14.A,C,D. 15.A,B,D. 16.A,C. 17.C,D.18.B,C,D. 19.D. 20.C. 21.B,C,D.三、答案及评分标准:全题24分,每小题3分.答案正确的,按下列答案后面括号内的分数给分;答错的,不答的,都给0分. 22.23.3:2 (3分)24.1.2×1019 (3分)(答1×1019或答数在1.0×1019—1.3×1019范围内的,都给3分.)25.乙(1分). 丁 (2分)26.2mg+qE (3分)27.3:2:2 (3分)(只要有一个比例不对就给0分.)28.q2B/2πm (3分)29.(3分)(波形图象至少要画出一个波长,否则不给这3分.)四、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30.参考解答如图.评分标准:本题3分,接线出现任何错误都不给这3分.31.参考解答如图.ε=1.46伏,r=0.72欧.评分标准:全题5分.正确画得U-I图线给2分.U-I图上由各组数据标出的六个点的位置要准确,连直线时第四组数据(0.32安,1.18伏)标出的点应该舍去不顾.ε的答数在1.46±0.02伏范围内的都给1分.r的答数在0.72±0.05欧范围内的都给2分.五、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32.解:(1) ①(2)断开前,电容器上电压为IR2,储存的电量为q1=CIR2 ②断开,待稳定后,电容器上电压为ε,储存的电量为q2=Cε ③流过R1的总电量为△q=C(ε-IR2) ④=1.2×10-4库评分标准:本题5分.得出①、②、③、④式,各给1分.算出数值再给1分.33.解:按题目的要求,在屏上能成像的一段物高y=1.6厘米.屏直径即像高y'=6.4厘米.v=4u①②所以直尺到透镜的距离应是10厘米.评分标准:全题5分.得出①式给3分.得出②式给1分.明确表示出直尺到透镜的距离为10厘米再给1分.34.解一:A球向B球接近至A、B间的距离小于l之后,A球的速度逐步减小,B球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两球间的距离逐步减小.当A、B的速度相等时,两球间的距离最小.若此距离大于2r,则两球就不会接触.所以不接触的条件是v1=v2①l +s2-s1>2r②其中v1、v2为当两球间距离最小时A、B两球的速度;s1、s2为两球间距离从l变至最小的过程中,A、B两球通过的路程.由牛顿定律得A球在减速运动而B球作加速运动的过程中,A、B两球的加速度大小为③设v0为A球的初速度,则由匀加速运动公式得联立解得⑥解二:A球向B球接近至A、B间的距离小于l之后,A球的速度逐步减小,B球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两球间的距离逐步减小.当A、B的速度相等时,两球间的距离最小.若此距离大于2r,则两球就不会接触.所以不接触的条件是v1=v2① l+s2-s1>2r②其中v1、v2为当两球间距离最小时A、B两球的速度;s1、s2为两球间距离从l变至最小的过程中,A、B两球通过的路程.设v0为A球的初速度,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2mv2 ③由动能定理得联立解得⑥评分标准:全题共8分.得出①式给1分.得出②式给2分.若②式中">"写成"≥"的也给这2分.在写出①、②两式的条件下,能写出③、④、⑤式,每式各得1分.如只写出③、④、⑤式,不给这3分.得出结果⑥再给2分.若⑥式中"<"写成"≤"的也给这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