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三毛的流浪人生《三毛流浪记》深度解析

三毛的流浪人生《三毛流浪记》深度解析

三毛的流浪人生《三毛流浪记》深度解析三毛是中国台湾作家和插画家三毛的筆名。

她的作品《三毛流浪记》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被广泛传播和阅读的散文作品。

这部作品以三毛自己的流浪经历为素材,描绘了她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生活和心境,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流浪生活。

故事从三毛离开家乡开始,跟着玩音乐的男友流浪不同的城市。

女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遇到了资深的流浪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流浪的技巧和生存智慧。

在旅途中,她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和事,体验了贫困、困境、友情和爱情。

在这段流浪生活中,三毛渐渐变得坚强和独立。

她学会了珍惜每一份温暖和爱情,也学会了释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压抑。

她在流浪的过程中认识了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三毛流浪记》,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三毛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理解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用文字将自己的经历展现给读者,让人们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也让人们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在三毛的流浪人生中,我们看到了勇敢、坚强、倔强和乐观。

她的故事不仅带给我们阅读的乐趣,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生活和人性的真理。

三毛的生活虽然曲折,但她始终坚信着美好的事物,这种乐观和向往的态度也影响着我们对生活的看法。

三毛的流浪故事是一部关于自由、独立和勇气的旅程。

通过她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流浪者的心路历程,也看到了生活中的温暖和希望。

三毛的流浪人生或许并不完美,但她用自己真诚的文字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深度解析《三毛流浪记》,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发。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在三毛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一起在生活的旅途中奋力前行,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最新年精选文档

简评三毛及其写作风格三毛,无异于一个传奇的存在,是一段似水年华的诉说,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一举手,一投足,一低头,一蹙眉,辗转反复,写尽了东方女子的似水柔情;大漠、流浪、荒歌、夜色,一点一滴,写不完三毛传世的野性;回首,转身,相爱已隔千年,多年深情一朝成空,她将她的哀怨池宛静藏于笔锋,素手写繁心,纵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一个叫荷西的男子,但他却深刻于她的心间,成了缠指妩媚,绕世忧愁,三毛亦成了一抹镌刻于我们眉间的朱砂。

三毛的写作风格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三毛17-22岁期间作品的主要特点以忧郁感伤为主。

极具少女情怀,字里行间,细腻感人,青春明媚而又忧郁的情怀最是令人难以忘怀。

三毛以浅缓而又感伤的情绪将一个个忧郁的故事缓缓的铺展开来。

她的老师胡品清曾说三毛是“极具幻想、追求幻想,创造悲剧美,极具真性情”。

《雨季不再来》女大学学生心中的忧愁与深眷念悄然涌上你我心间。

在《秋恋》又名《异国之恋》一文中,极尽细致的写出一对异国恋人缠绵的情深。

《惑》中更是借助苦闷纠葛的“我”的形象,诉尽心中的迷惘和彷徨。

似水柔情,点滴铺染开来,瞬间就占据了你我律动的心弦。

三毛一直渴望一场荡漾在雨季的浪漫,青春却以沉缓而感伤的情绪伴随着这个爱幻想的女孩。

三毛曾坦言“《雨季不再来》代表了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和感受。

”是三毛口中真真切切存在的“另一个三毛”。

偏执,认真与敏感,三毛在自己的内心于外界的搏斗中苦苦挣扎。

早期的三毛,以一种寻求真正自我的开端,开启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也带给了我们一个独特,像丁香一样幽怨的姑娘,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其间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她人爱莫能助。

”悄悄点开,却又不言穿,戏子朦胧,却又平添了几分韵味。

三毛着一袭轻纱而来,如她自己所言“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的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

”细腻、略显青涩与忧伤,是那不再来的雨季,道尽了少女细碎的心事,带着些许清新却又不失懵懂的意蕴,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清风而过,吹响了挂在你我心间的风铃,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

三毛的散文风格与文学成就三毛,原名陈平,是一位出生在中国内地、成长于台湾、生活在西班牙的作家。

她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她的文学成就也为人称道。

本文将从三毛的散文风格和她的文学成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1. 真挚感人的文字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真挚和感人。

她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文字中洋溢着真实而深刻的情感。

举例来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描述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她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大漠的壮美、苍茫和荒凉,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她深深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纯粹简洁的叙述三毛的散文叙述方式纯粹而简洁,不带任何矫揉造作的修饰。

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她所描述的场景,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绪和氛围。

例如,在《雨季不再来》一文中,三毛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勾勒出马达加斯加的风土人情,让读者仿佛亲临异国他乡。

3. 生活哲理的思考三毛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生活和人生的深思。

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思人类情感和存在的意义,在文字中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她描绘了自己在撒哈拉沙漠求学的经历,通过对生活的思考,表达出她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

二、三毛的文学成就1. 国际影响力三毛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引起了轰动,也受到了国际读者的青睐。

她的散文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读者中享有盛誉。

她的文字独具魅力,深入人心,能够打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读者。

2. 影响其他作家三毛的作品对当代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散文风格和创作方法成为了其他作家模仿的对象,对许多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启示和影响。

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拓了散文的创作领域,为之后的作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3. 文学奖项荣誉三毛凭借其优秀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作品风格,获得了多项文学奖项的认可和肯定。

她被授予了许多文学奖项,如享有极高声誉的法国杜伯尔-艾丽丝文学奖,这些奖项进一步证明了她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三毛的流浪人生与精神抒写

三毛的流浪人生与精神抒写

三毛的流浪人生与精神抒写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三毛的流浪人生与其精神抒写之间的关系,展现这位独特作家如何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将其感悟融入到文学创作中,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风格。

三毛,本名陈懋平,后因笔名三毛而广为人知,她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杰出女作家。

她的作品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她的流浪生涯,既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她创作的重要源泉。

三毛的流浪人生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但她却从中汲取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她曾独自踏上异国他乡,体验过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阅历,也深刻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以及对自由与爱的执着追求。

三毛的精神抒写也是她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既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她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在她的笔下,无论是对大自然的描绘,还是对人性的探讨,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本文将通过深入剖析三毛的流浪人生与她的精神抒写,来揭示这位杰出女作家是如何通过生活体验来丰富她的创作,以及她是如何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三毛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哲学,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二、三毛的流浪人生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她的生活经历同样充满了曲折和传奇,她的流浪人生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三毛的流浪人生始于她的青少年时期。

她出生在一个充满矛盾和暴力的家庭,父母的争吵和离异给她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为了逃离这个环境,她选择了自我流放,开始了她的流浪生涯。

她曾经辗转于台湾、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她独特的足迹和故事。

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

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

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人物形象读后感——三毛流浪记三毛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独特的作家,她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感动和思考。

其中,她小说《流浪记》中的人物形象是我最为深刻的。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三毛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其对于我个人的启示和触动。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三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女性,她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小说中,三毛在非洲遇到了生活的困境,但她从不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艰苦的劳动中。

她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时通过读书和写作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毛的坚强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了只有面对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收获。

除了主人公三毛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相当生动鲜明。

比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善良的非洲姑娘阿夸。

阿夸是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但她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善良的心灵却让她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在困境中,阿夸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她愿意为了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阿夸的形象让我明白了善良与美丽并存的价值观,并让我下定决心在生活中也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

比如,咖啡馆老板杜朗、渔民拉莫斯等。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三毛展现了社会各界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形象让我明白了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追求,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关爱。

阅读《流浪记》中的人物形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性的真实和多样性。

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三毛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更让我思考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常常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却让我想起了追求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他们的经历让我明白了金钱和物质并不是生活中唯一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因此,读完这本小说后,我下定决心要更加积极地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流浪记》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流浪记》中的生活真实与人性的光辉

《三毛流浪记》中的生活真实与人性的光辉

三毛流浪记中的生活真实与人性的光辉三毛的一生如同一场流浪的旅程,她身临困境却始终抱有乐观和勇气,坚韧不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变迁。

《三毛流浪记》这部作品通过描写三毛的经历,展现了生活中的真实与人性的光辉。

在这部小说中,三毛从小生长在贫困的环境中,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承受着种种困难和磨难。

然而,即使在逆境之中,三毛也没有放弃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她用坚强和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

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展示了人性中坚韧不拔的一面,启示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坚持追寻自己的梦想。

三毛的流浪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

她走过了不同地域和社会阶层,遭遇了各种遭遇,体验了生活的酸甜苦涩。

这种真实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

在三毛的流浪过程中,她结识了许多不同的人,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我们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三毛与这些人物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反映了人性中善良、真诚、宽容的一面,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最终,三毛在流浪的旅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归宿,她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困境和逆境之中,人性中的善良和光辉依然闪耀,给人以慰藉和启示。

通过《三毛流浪记》这部作品,我们得以领略生活的真实和多彩,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和魅力。

在当下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可以从三毛的流浪经历中汲取一些力量和智慧,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勇往直前。

让我们共同学习和领悟《三毛流浪记》中的生活真实与人性的光辉,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三毛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

三毛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

三 毛 是 作 家 中最 神 奇 的存 在 , 她 的 奇 才 与情 感 交 合 展 现 出 罕有 的旺 盛 生 命 力 , 犹如沙漠中的绿洲 。 吸 引 了 全球 众 多 作 家 与读 者 的眼 球 。 三 毛 的世 界 是 传 奇 的 , 这 一 段 传 奇 与 她 自身 传 奇 的生 活 息 息 相 关 。三 毛 的文 字 从 宝 岛 台湾 漂 移 至 阿 非 利 加 洲北 部 的 沙 漠 绿 洲 , 跨域 千山万水 、 扫过 滚滚红尘 , 这 一 段 艰 辛 的文 学 过 程 造 就 了她 不 平 凡 的文 学 品位 。也 成 就 了 她 不 平 凡 的传 世 佳 作 。 三 毛 作 品擅 长描 绘异 域 风 情 与 民俗 文 化 三 毛作 品 以 散 文 为 主 , 形 散 而 神 不 散 的文 体 正 好 符 合 三 毛 对 于 异 域 风 情 的认 知 。 流 浪 生 活 的 描 写 是 那 个 时 代 文 学 青 年 记忆 里 的 瑰 梦 。 与 我 们 有 着 相 同 的 皮 肤 与 眼 珠 。 但 是 有 着 不 同的对于异域风情 的执著追求 , 这 样 的 差 异 是 其 作 品魅 力 的 源头 之 一 。在 《 沙漠观浴记 》 中, 三 毛 为 我 们 展 现 了 这 样 的 幅场 景 — — 独 特 的 沙漠 洗浴 。对 于 绝 大 多 数 的 沙 哈拉 威 人 而言, 洗 澡 是 一 件 奢 侈 而 且 神 圣 的事 情 。 在 一 个 狭 小 的屋 子 内, 成 排 的人 占满 了 房 间 的 旮 旮 角 角 。 每 个 人 手 里 拿 着 一 小 块石 片 , 沾 着水 在 剐 蹭 自己 的 身 体 。 黑 色 的污 垢 如 蔓 延 的 泥 油, 在 异 族 人 眼 中 是 无 法 理 解 的 脏 乱 。 当 所 有 污垢 都 被 暴 力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1】三毛,一个漂泊天涯的女子,以笔为伴,一路上尽情挥洒,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帜一格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

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作品来对三毛的作品及三毛形象来进行研究。

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结合这些对三毛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她在作品里所体现出的自由、孤独、执着、善良宽容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形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奏响时,我总会想起那些飘逸单纯、如同海风吹过的咸咸淡淡的文字和那个曾经被青年人万分迷恋和爱慕的名字——三毛。

三毛,又名陈平。

因三岁时候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果真同故事中的“三毛”一样浪迹天涯。

为了寻觅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走过59个国家。

她的作品记录了她的流浪生涯,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以及各个地方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

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和剧本《滚滚红尘》。

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

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和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三毛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

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

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三毛,一个漂泊天涯的女子,以笔为伴,一路上尽情挥洒,于滚滚红尘中写下许许多多独帜一格的作品,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就是女性读者。

本文主要结合三毛的作品来对三毛的作品及三毛形象来进行研究。

从三毛的流浪生活,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还有三毛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来对三毛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然后结合这些对三毛作品的分析来探讨她在作品里所体现出的自由、孤独、执着、善良宽容及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尊心的一系列形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每当这首歌的旋律奏响时,我总会想起那些飘逸单纯、如同海风吹过的咸咸淡淡的文字与那个曾经被青年人万分迷恋与爱慕的名字——三毛。

三毛,又名陈平。

因三岁时候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果真同故事中的“三毛”一样浪迹天涯。

为了寻觅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走过59个国家。

她的作品记录了她的流浪生涯,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以及各个地方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三毛作品内容分析从25岁开始,三毛就背着背包走世界,度过了十四年的流浪异国的生活,足迹踏遍50多个国家。

三毛一生虽然短暂,单作品却十分丰厚,创作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二十三本文集与剧本《滚滚红尘》。

这些作品都以三毛的自述性口吻记录了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流露着她的喜怒哀乐,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似乎带领着每一位读者跟她一起走过千山万水,穿越滚滚红尘,一路饱览各国的奇风异俗。

从三毛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三毛漂泊流浪的生活,了解到了她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与那些充满趣味的真实自然的异国风情。

(一)漂泊流浪的生活三毛就是个及其向往自由的女子,她讨厌世俗的束缚,因此她背井离乡,流浪于世界各地。

小学时代的三毛就已经初露浪漫主义的锋芒。

有一次,她在一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中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收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1]就是的,三毛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这就注定了她一生永不停息的流浪,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毛不就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与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就是不过分的。

”这就是作家贾平凹对她的评价。

三毛所到过的众多个国家中,应该就属西班牙跟她最有缘分了吧。

在她还年少的时候就曾因为喜欢毕加索的画,便开始向往西班牙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再加上初恋的失败,三毛决定背井离乡,来到西班牙求学,以治愈失败的恋爱对心灵造成的创伤。

“三毛在西班牙做了三个月的哑巴、聋子,她半年中的来信,从不说自己的辛酸。

她拼命学语言了。

半年之后,三毛进入了马德里大学,来信中追问初恋男友的消息……可见她们通信不勤。

一年之后的那个女孩子,来信不一样了。

她说,女生宿舍晚上西班牙男生“情歌队”来窗外唱歌,最后一首一定特别指明就是给她的。

她不见得旧情难忘,可就是尚算粗识时务……开始新天新地,交起朋友来。

学业方面,她很少说,只说在研读中世纪神学家圣多玛斯的著作。

天晓得,以她那时的西班牙文化程度怎能说出这种大话。

后来她的来信内容对我们很遥远,她去念“现代诗”、“艺术史”、“西班牙文学”、“人文地理”……我猜想她的确在念,可就是字里行间,又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轻歌剧……这种蛛丝马迹她不明说,也许就是以为不用功对不起父母。

其实我对她懂得享受生命,内心暗喜。

第二年,三毛跑到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很简单,吃白面包,喝自来水,够活!”有一天,女儿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您们,从今以后,一定戒烟。

”我们才知道她抽烟了。

”[2]西班牙的课程结束后,三毛到肖邦与乔治桑住过的一个岛上做了三个月导游,赚了一点旅费与一张机票,她到了德国,进入歌德学院,专攻语言。

一天念16个小时的德文,9个月就取得了德文教师资格,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就是非常难得的成绩。

就连三毛自己都说:“这就是我留学生活中最贫乏的一段,我一天到晚都在念书,对德国的人与事完全讲不出来。

我认识的德国,就就是上学的那条路与几个博物馆、美术馆。

”当三毛再一次回到西班牙时,已经就是三毛离家的第七年了。

“我决定来西班牙,事实上还就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就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比较我过去所到过、住过的几个国家,我心里对西班牙总有一份特别的挚爱,近乎乡愁的感情将我拉了回来。

事实上,七年前离家的我尚就是个孩子,我这次再出来,所要找寻的已不就是学生王子似的生活了。

”[3]在这里,三毛与荷西再次重逢,荷西没有变,依旧就是“有少见的英俊的外表又有可贵的童心的男孩。

”,最重要的就是经过了六年,荷西对三毛的爱也依然没有变,于就是,荷西终于实现了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梦想”。

因为在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瞧到了对撒哈拉的介绍,于就是三毛与荷西便一起来到了这块残酷,贫困,凄凉的土地。

一说到撒哈拉,人们便会想到“死亡”与“荒凉”,但就是在三毛的眼里,撒哈拉就是浪漫主义者的天堂,就是悲凉而华丽的金色震撼。

对于撒哈拉,三毛在《白手成家》中就是这样评价的:“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就是我梦里的情人啊!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就是高的,地就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

正就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4]玻利维亚一直以来都就是三毛“神秘的向往”,这里有神秘莫测的女巫一条街、有满就是魔鬼的狂欢节、有整个南美洲最好吃的美食、还有骨子里留着印第安之血的善良居民。

“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寒冷的空气里迎着朝阳苏醒,远天边冻结着的一排大雪山,便就是粉红色的霞光也暖不了它们,那么明净的一片高原,洗净了人世间各样的悲欢情怀。

什么叫草原,什么叫真正的高山,就是上了安地斯高地之后才得的领悟,如果说大地的风景也能感化一个人的心灵,那么我就是得道了的一个。

”通过三毛这样对玻利维亚的叙述,我似乎感应到了三毛在那一刻内心里的平静与安详。

三毛就就是这样一个永不停歇的孤独的流浪者,她在流浪中寻找爱情,在流浪中寻找理想,寻找她生命中的那株“橄榄树”。

读三毛的作品,仿佛自己也跟着三毛一起流浪一般,走过万水千山,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寻求人生的理想。

(二)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读过三毛作品,每个人都会被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深深的感动着。

无论就是《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与荷西的爱情还就是《送您一匹马》中三毛与朋友的友情及对家人的亲情,每一个故事都牵动着读者的心,跟着三毛的述说一起获得心灵的快乐,感染悲悯的情怀,随着文字或哭或笑,随着情节颠倒着迷。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就是无数“三毛迷”心目中的经典浪漫。

初见荷西就是在朋友家的圣诞晚会上,三毛对荷西的第一印象便就是“像触电般,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那么英俊的男子?如果有一天可以作为她的妻子,在虚荣心上,也该就是一种满足了。

”那时候三毛大学三年级,而荷西才上高三。

其实,三毛心里还就是有点喜欢荷西的,但就是因为年龄的差异,三毛并没有真正把荷西当做男朋友来瞧待,而荷西却深爱着三毛。

一天荷西对三毛说:“再等我六年,让我四年念大学,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们可以结婚了,我一生的想望就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个像您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您,这就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梦想。

”[5]马德里就是很少下雪的,但就就是在那个下雪的夜里,三毛拒绝了荷西爱情,瞧着那个一面跑一面回头,一面回头脸上还带着笑,口里还不断喊着:“Echo,再见!Echo,再见!”的荷西,心里满就是惆怅。

这样一别便就是六年。

六年后,三毛与刚退伍的荷西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个朋友家相遇。

并且在荷西家里,她瞧到满墙的自己的照片忍不住哭了,她问荷西:“您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您坚持要我的话,我还就是一个好好的人,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

”荷西拉过她的手并放在胸口说:“这边还有一颗,就是黄金做的,把您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吧。

”于就是,7个月后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中简单而匆忙地完成了她们婚礼。

撒哈拉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因为三毛与荷西的生活中有了彼此,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甜蜜、温馨与快乐。

《不死鸟》中,荷西问三毛:“如果您只有三个月的寿命,您会去做些什么呢?”[6]那时三毛正在厨房里给荷西做饺子,听了荷西的问题后,三毛举起了沾满白粉的手,轻轻的摸了摸荷西的头发,慢慢的说:“傻子,我就是不会死的,因为还得给您做饺子吃呢。

”荷西的眼睛突然朦胧起来,用手臂紧紧环住三毛,直到饺子上桌了才放开。

幸福对于三毛来说太短暂太奢侈,就在三毛还在沉浸在婚姻的甜蜜中时,却传来了荷西死亡的噩耗。

失去了荷西的三毛痛不欲身,“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

夜就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就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

”[6]“我坐在地上,在您永眠的身旁,双手环住我们的十字架。

”“我的手指,一遍又一遍轻轻划过您的名字——荷西·马利安·葛罗。

”“我一次又一次的爱抚着您,就似每一次轻轻摸着您的头发一般的依恋与温柔”[7]荷西死后,三毛便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接任何电话,不见所有的人,包括朋友,孤独的享受着自己片刻的宁静。

她一个人去最后的岛屿,坐在荷西的坟头,静静的坐一下午,直到夕阳落山才肯离去;一个人到山洞里去住,山洞里已经按她的幻想摆好了桌椅,铺了地毯,安装了雕花的木门;一个人坐在家里的红毯毛绒沙发里,打开昏黄的灯,用口琴吹一曲《甜蜜的家庭》;一个人去听海,幻想荷西在她的身边……《送您一匹马》就是三毛后期的作品,那时候的三毛已经走出了失去荷西的悲痛,很多篇章里都表现出三毛对于友情与亲情的感激。

《回娘家》里,三毛回忆了在西班牙的舅舅家里小住时的情景。

因为舅舅的田里种着一望无际的橄榄树,农忙收成的时候我与表妹就去把掉落到地上的橄榄一颗颗捡起来,晚上舅妈总会准备最好的饭菜等着我们回去吃,吃过饭后舅舅会坐在院子里给我们讲故事。

《梦里不知身就是客》里写到:“母亲只要我回家居住时,午夜梦回,总要起身来女儿卧室探视熄灯。

”[8]母亲这样一个小小的习惯动作,足以表现出她对三毛的深深爱与无尽的挂念。

《一生的战役》中讲述了三毛与父亲之间一直以来都在相互斗争、相互伤害着,谁都不肯退让不肯妥协,两人之间那种又爱又恨的感情十分矛盾,当最后三毛终于被父亲认同了的时候,却因为突然之间失去了敌人而束手无策,感到百感交集,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