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观后感
急诊科医生心得体会危机时刻迅速应对

急诊科医生心得体会危机时刻迅速应对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
在急诊科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工作环境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危机时刻迅速应对的重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这里的患者病情往往危急且复杂。
每一次的急救任务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就是战场上的战士,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有效的治疗。
记得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被紧急送到了急诊科。
他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
在初步的检查中,我发现他的心跳极不稳定,血压急剧下降。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判断他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时间就是生命,我立刻组织团队展开抢救。
护士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
我一边联系心内科医生进行会诊,一边准备溶栓药物。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延误。
稍有疏忽,患者就可能失去生命。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抢救,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被送往心内科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那一刻,我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欣慰。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在危机时刻,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是多么的关键。
要做到迅速应对危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基础。
我们需要对各种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了如指掌,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
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时,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决策。
团队协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急诊科,医生、护士、技师等各个岗位的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地演练和磨合,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在危机时刻,大家能够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
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需要迅速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让他们了解治疗方案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还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转诊和治疗。
2023年急诊科医生观后感800字(6篇)

2023年急诊科医生观后感800字(6篇)当品尝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肯定领悟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观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急诊科医生观后感800字篇一有一个片段跟我们现在的状况相像,分诊台她们接到了两位不同寻常的病人,这两位病人是从非洲回来的工程师,他们一下飞机就直奔医院的急诊科。
护士给这两位病人量了两次体温,这两位病人其中一位比较严峻,开头温度是37。
3度,不长时间后温度升到38.5度。
江主任离这两位亲密观看者最近,最简单被病人感染。
她让这位病人做些检查,从这些检查数据来看,江主任发觉:这就是新型冠状病毒,也称为超级细菌,死亡率比非典高很多。
江主任立即让全部医护人员把病人送至隔离区,并且把医院通道关闭,让有关人员把每个地方进行消毒。
江主任让医务处主任追踪飞机c9号上全部人员状况,并把状况准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江主任把病人隔离了,她和同事何主任处在与病毒的抗争中,有关医疗部救援了这个医院,让他们取了患者的血样,去进行验证,他们得出结论:“这种病毒不会人传人的。
”这种状况和武汉刚发生疫情的时候那么相像啊!就是由于说人不传人,造成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肆意泛滥。
现在让我们这些同学只能在家里学习,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现在我国的这个疫情能够掌握住了。
为什么能够掌握住感染呢?由于中国有一位年纪已84岁的钟南山院士,他连夜赶往武汉,并让武汉抓紧封城。
钟南山是由于调查了数据变化而下的结论:这种病毒肯定会人传人。
一场战役打响了,千千万万个江主任、何主任、刘主任逆行而上。
我从电视中看到他们抗击新冠肺炎请愿书上留下的血红色的手印,车站挥泪送别、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士气,带着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使命,毅然踏上了援鄂的列车,剪去多年的秀发,换上厚厚的防护服,穿上成人纸尿裤,舍生忘死守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线。
急诊出诊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有幸见证了无数生命在生死边缘挣扎,也有幸见证了无数家庭在绝望中重获希望。
在无数次的出诊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也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以下是我对急诊出诊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生命至上,时间就是生命在急诊科,我们常常面临着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
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决定患者的生死。
在出诊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记得有一次,我们接到一个电话,一位老年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家属紧急求助。
我们立刻出诊,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呼吸微弱,心跳停止。
在紧急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我们迅速联系了医院,启动了绿色通道。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患者终于恢复了心跳。
这次出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全力以赴抢救每一个生命。
二、医者仁心,关爱患者在急诊科,我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患者,他们可能因为疾病、意外等原因陷入困境。
作为医生,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
有一次,我们出诊到一个山区,遇到一位因车祸受伤的患者。
患者疼痛难忍,家属焦急万分。
我们立刻为患者进行救治,同时安抚家属情绪。
在救治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还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家属也露出了笑容。
这次出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者仁心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患者。
三、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在急诊科,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需要各部门的紧密协作。
团结协作是完成救治任务的关键。
有一次,我们出诊到一个建筑工地,一位工人因高处坠落受伤。
我们立刻展开救治,同时联系了医院和救援部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并成功转院。
这次出诊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医生,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看医院急诊感悟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作为一名普通的市民,我有幸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亲身经历了一次医院急诊的救治过程。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急诊工作的艰辛与神圣,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急诊经历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那天,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的父亲突然晕倒在家中,情况危急。
我立即赶到现场,发现他的父亲脸色苍白,意识模糊,呼吸微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毫不犹豫地拨打了急救电话,将老人送往最近的医院。
在急诊室,我目睹了生命的脆弱。
医护人员迅速对老人进行了急救,但他的病情依然不容乐观。
在等待抢救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更加宝贵。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关爱家人,对待生命充满敬畏之心。
二、急诊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急诊室,我看到了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
他们不畏辛劳,争分夺秒地救治患者。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他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医生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医疗设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护士们则忙碌地在病房间穿梭,为患者输送药物、更换液体,细心地照顾每一个患者。
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疲惫,但眼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急诊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他们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不惜付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和精力。
正是他们的坚守和付出,让无数患者重获新生。
我为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而感到自豪。
三、家庭的重要性在这次急诊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
当朋友的父亲晕倒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送往医院。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最坚实的后盾。
在医院的急诊室,我看到许多患者家属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病情好转。
他们为了亲人,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亲情让我感动不已。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柱,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关心家人,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关爱和努力。
四、社会关爱与责任这次急诊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关爱与责任的重要性。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观后反思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观后反思昨天随家人看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其中一个病患是个十几岁的女孩,因为是喝了两大口百草枯而被送到急诊科救治,病床上的女孩时刻惦记着作业还没写,急着要上学。
当医生把女孩的父母叫到办公室说孩子救不了了,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在最后的时间开开心心的度过吧,这时候,万分痛心的母亲在责怪父亲不管孩子,而父亲在埋怨母亲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两个人打打扯扯,最后母亲瘫软在地,嚎啕大哭,责怪自己为什么要骂孩子,考不好就考不好嘛。
百草枯,剧烈农药喝一点点就必死无疑。
女孩期中考试没有考好,当妈妈的说了几句,接着女孩就拿起家里的百草枯喝了两大口。
当两位医生目送女孩一家三口回家时,说:我们整个的环境,我们整个的教育,就没有重视起来性格的培养,我指的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大人呢,对孩子缺乏耐心,孩子以死相逼,今天她没有农药,照样可以找到其他的办法,寻死觅活。
这个女孩的事例并不是个例,而是现在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了,常常听到某某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跳楼的,因为一点小事自杀的,抑郁的。
而作为每个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真的做到了吗!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那么什么是家庭教育呢?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准确而言,家庭教育概念如下: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
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极深的一种教育。
作为老师,深深的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他的家庭,往往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十有八九都是家庭出了状况,要么是只有妈妈管,要么是只有奶奶管,最惨的就是父母都另外组成了新的家庭,没人管……缺失完整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学校能注意力集中的去认真听讲吗,他们会以捣乱、不听话、不写作业、打人等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老师就需要拿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来对待这些“问题”学生,然而孩子这些行为的背后是缺乏来自父母的爱,大人酿的错误,孩子却在承受这个错误带来的后果。
《急诊科医生》观后感

《急诊科医生》观后感
《急诊科医生》观后感
中国教育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它的好也应该看到。
如果上个好一点的学校,你可能会有好一点的学习氛围遇到
负责人一点的老师,对自己有要求有理想的同龄人,你的视野、
你的业余生活可能也会不一样,会有更多可能。
你也可能在学校或者工作的时候遇见合适的人,遇见志同道
合的朋友。
所谓合适的人就是懂你的人,有共同爱好,有理想有
抱负,那么你的生活也就不一样了。
一步一步好好走,可能就走出一盘好棋来。
不管先天资质,不管后天条件,既然活着总该努力些,总该
有奔头些。
等哪天上帝让你告别人间,你起码能留些东西在人间。
急诊科医生电视剧观后感(通用9篇)

急诊科医生电视剧观后感(通用9篇)急诊科医生电视剧观后感篇1通过几个熬夜,终于看完了《急诊科医生》这部电视剧,咱不说电视剧拍的如何,要表达的社会现状确实淋淋尽致的表达出了,1、医生的正义感;作为医生,里面的正义感医生和现在社会的绝大部分正义感的医生相吻合的,不管病人是好人还是坏蛋,在医生面前统统都是病人,最直接的一句台词就是,“就是他是罪犯,你也让我先把病治好之后你再把他送到监狱里吧”!何建一一个人主导不了新药上市的社会主流工程式,但江晓琪的不懈的努力最后去掉了新药溶栓剂最后的不安全因素,也从侧面主导了正义的结果。
2、医生的使命感使命感在本电视剧表现的更为突出,别说半夜被急诊电话叫去加班了,就连最后大结局海洋和珍妮的婚礼在医院因为有急诊都没进行完,这一个事件真的不夸张!3、医患矛盾里面的很多典型病例,都很真实,医生职业的专业性和敏感度挽救了很多患者,不是医疗事故的病人却被病人家属雇来医闹揪着不放,真正的医疗事故却被善良的患者所原谅,表现出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也印证了一句与人为善,与己方便的古话,看一部电视剧和看一个人看一件事一个物品一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电视剧也一样,从第一集你就开始挑电视剧各种毛病,你看到最后,你得到无非是这部电视剧有多少缺点,什么什么都不切合实际之类批评的话,如果你能从电视剧医生,患者和家属看到人类的正义、善良,你得到应该是满满的正能量。
从小就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头上三尺有神明!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要有,做件好事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做件坏事,但愿鬼神不知道的侥幸心理。
急诊科医生电视剧观后感篇2可能我先入为主了?我看了外科风云,咋看不进去这个剧了?王没有白百何演的可爱和个性,只觉得她在无理取脑,我是不懂,她作为一个美国医生可以给中国的急诊室医生下医嘱吗?她还没有在这个医院就职就可以指挥这里的医生怎么救人吗?她的自行车停在汽车的停车位,还停在汽车驾驶员看不到的车尾,她这是故意碰瓷的吧?第一集她被抢的时候,她追上小偷倒地,她不拿自己的包就去看那个小偷,能说你敬业,可是也太无脑了吧,就算小偷没有同伙,也有可能被看热闹的拿走吧? 这是剧情故意给她制造身无分文吧,可也制造得太生硬了。
《急诊科医生》观后感

《急诊科医生》观后感《急诊科医生》观后感最近在看《急诊科医生》,万万没想到亲人就突然住院,我急忙从外地飞回来陪护,由此在急诊室度过了12小时,也胡乱想了些事。
在急诊室的12小时,一位年逾60岁的高血压病人让我印象深刻。
这位病人是由几个穿着清洁工制服的工友送进来,就应也是一名清洁工人。
护士给这位病人简单检查后要求住院观察,请病人把家属叫来。
这位病人便掏出一个会大声播报号码的老人机给儿子打电话。
电话里听到他儿子模糊应承着立刻过来。
过了一个小时,他儿子仍没有来,几个送他进来的工友默默在旁踱步,似乎也没有钱去垫付住院费用。
接近中午,他儿子最后到了急救室,皮肤黝黑,穿着一件有些油腻的枣红色毛衣,领着一个怀孕的女子,女子很胖,走路时候腿脚也不太利索,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儿子简单向护士询问了病情,护士要求他去办住院手续,他支支吾吾问护士能不能不住院,开药回家吃。
负责医生走过来,语气有些冲的斥责了两句,大意是状况很严重,尽量住院,家属就应配合。
这几乎是《急诊科医生》里一样的场景。
在工地上做工的兄弟二人去医院看病,在医生确诊弟弟不是简单的发烧之后,在弟弟已经明显身体异样开始拼命抽搐时,哥哥仍然上前拉弟弟起来,说“弟弟,我们不治了,起来,我们回家。
”有人说没钱去借啊,砸锅卖铁也要看病啊。
见死不救还是亲人么?真的是他们冷血么?我觉得不是。
不是说旁观者皆是晋惠帝,只是说世界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
就像你去劝一个原生家庭破裂的人说,去恋爱结婚吧,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去劝一个抑郁症的人说,开心点啊,哪有那么多想不开的事。
最近帝都在清理低端人口,要求棚租户限期搬迁。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刚好在港澳旅游,我想起那几日香港sogo百货里的香氛,想起爱马仕门口排队的长龙,想起在名品店里穿梭的踩着细高跟的女人,永利皇宫面前激荡的音乐喷泉和美高梅门口宏伟的金色狮子。
而手机里的照片呢,是坐在电瓶车后座哭泣的女人,被碎玻璃扎伤脸颊的孩子,无处可去的老人,堆满垃圾和废品的街道,角落里一个被踩脏的的洋娃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医疗电视剧《急诊室医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来谈谈看了几集之后的想法:
在第一集中一开始女主从被抢到救抢劫者,帮忙付了医疗费,只能说是现代活雷锋了,后面又提议创建基金,让医护人员捐钱给患者治病,这太不现实了,据我所知这样的患者太多了,有真穷的,有耍无赖恶意逃费的,医院现在自负盈亏,本身医护人员巨大的工作量就无法在绩效中得到体现,自己日子也就是一般小康水平,上有老下有小并不比谁好过多少,哪有那么多闲钱去给人垫付治病。
剧中有个案例是孕妇遭遇急性肠穿孔,家属在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问题上果断选择了保孩子,男主作为一名主任医师,没让家属签同意书,就保证能救活母子二人,这是一个医生可以随便保证的吗?后面剧情更是不合理,一个精神病人持刀挟持一名医生,这主任又跳出来逞英雄,导致那名医生死亡,不是演医生嘛,以为自己是超人?还有,在中国会有一群警察配枪出现?
据说这部剧是由北京协和医院全程指导的,剧里关于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电除颤的手法和步骤,是看的过去的,但细节还是演员模仿不来的。
再者这部剧真实反映了急诊科的现状吗?我觉得一部医疗剧,既不能展现医疗行业真实面对的困顿,也没有传播严谨的医学常识。
这样的医疗剧还能怎么看待?唯一可取的也就是片尾的急救常识。
在剧中出现的医闹,看到这个的时候深有感触,仿佛这个人就在我身边,我对面,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人,认为来医院是来消费的,花了钱就该有回报,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人可以死在路上死在饭桌上死在床上,为什么就不可以死在医院里?如果医院是花钱买命的地方,那么有多少人可以买来自己长生不老?中国人有个传统观念很可怕:死者为大。
什么事情不论对错,似乎死了人了就有理了?现在因为媒体的渲染和很多时候医院领导的妥协,很多人认为只要闹了,就有钱,这个很可怕,因为医闹基本是零成本的,闹成了就有钱,闹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我极不赞成把医护人员神化,中国有三大被神化的职业:医生、教师和警察。
比如说如果你扇了我一巴掌,我不要你的道歉,我也不想演宽容原谅你的戏码,你让我扇回去就行。
我们是人不是神,请让我们这些人从神坛上下来!这个世界上最可怕莫过于恶没有恶报,坏人做了坏事却还要一个好结果。
中国这些年死了伤了多少医护,依然没能推动法制的迅速完善。
为什么在大街上打人都要负责任,在医院打人就白打了?为什么有些人只是在医院这个特定场合选择狂妄不讲理?因为没有代价没有约束啊。
最后,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真心呼吁这个社会对我们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爱护!少一些不实报道,不要去故意去夸大个别案例,激化医患矛盾!
门诊护士--王枫 2017-11-21。